?

農村居民點整治決策的經濟學分析

2017-03-23 08:03李佩恩匡垚瑤張瑞頠畢國華李根
綠色科技 2017年2期
關鍵詞:決策

李佩恩+匡垚瑤+張瑞頠+畢國華+李根

摘要:基于理性人假設,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探討了農戶和地方政府對于農村居民點用地整治的決策行為;借助長期生產理論,分析了土地整治企業在整治中對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的選擇。研究結果表明:農戶在純收益大于零的情況下,會做出參與農村居民點整治的決策,而地方政府在農村居民點整治數量上,有突破規定指標的沖動;對于土地整治企業,隨著勞動相對價格的上升,會促使其增加資本等其他生產要素,并挖掘現有勞動力的生產潛力。

關鍵詞:農村居民點整治;決策;成本收益;長期生產理論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0149-03

1 引言

隨著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需要、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加之國家政策的支持、市場化因素的增多,在內在吸力和外在推力的雙重影響下,農村居民點整治在全國廣泛開展。一方面,對農村來說,農村居民點整治可以有效實現耕地保護,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帶動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增加對城市建設用地供給,保障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

目前,國內外學者在土地整理與農村發展關系[1,2]、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3,4]、整治驅動力[5,6]以及整治模式[7,8]等方面的取得了眾多研究成果,但鮮少有學者運用經濟學的思維來研究農村居民點整治。因此,本文將農村居民點整治置于微觀經濟學視角下,利用成本收益分析、長期生產理論等對整治主體的決策行為進行分析,以期把握主體的行為特點,為更順利地推進農村居民點整治奠定理論基礎。

2 農戶整治決策分析

農戶是農村居民點整治中的重要主體之一。在農村居民點整治中,農戶可獲得收益由三部分構成:整治補償費、承包權紅利和轉移勞動收入。其中承包權紅利是指農戶以宅基地作為資本進行投資以獲得未來收益,包括養老金和其他形式的補貼[9]。農戶參與整治的成本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由于整治需重新搬遷產生的費用;二是農戶在整治前經營土地的機會成本,即農戶原來的農地經營收益。假定農戶的純收益為R,受農戶自身素質、生活環境的影響,農戶的經濟行為往往具有短期性[10],他們較少考慮長遠的經濟利益或者是潛在收益,更加重視眼前的既得利益。因此,對于農戶可獲得的預期收益及付出的預期成本都折算成現值進行計算。

T=a+∑ni=1b(1+r)i+c(1+r)i (

C=f+∑ni=1d(1+r)i

R=T-C

=a+

∑ni=1b(1+r)i+c(1+r)i

-f+∑ni=1d(1+r)i

=a-f+∑ni=1b(1+r)i+c(1+r)i-d(1+r)i,

式(1)中,T為農戶的整治總收益,a為可獲取整治補償費,b為承包權紅利,c為轉移勞動收入。式(2)中,C為農戶的整治總成本,f為整治搬遷的費用,d為農戶原來的農地經營收益,n 為時間,t為還原率

從理性經濟人的假設看,農戶是否進行農村居民點整治取決于總收益同總成本的比較,即純收益R的大小。當R>0時,表示通過整治收益增加,農戶會作出進行整治的決策,反之,則不會進行整治。而整治給農戶帶來的預期收益及付出的預期成本又受到農戶年齡、文化程度、家庭情況、鄰里關系、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共同影響。

3 土地整治企業決策分析

3.1 生產產品產量不變,兩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分析

將需要整治的農村居民點面積看作生產產品產量,假定在整治過程中,只有資本(K)和勞動(L)兩種要素,并且,在整治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調整投入要素的組合。隨著工業化發展,勞動相對資本變得越來越昂貴,促使生產由勞動力投入為主的初級階段向以資本投入為主的高級階段轉型,資本和勞動的投入量變化受到相應的影響。如圖,Qi代表等產量線,Ci代表等成本線。在一定時期內,土地整治企業要完成一定面積的農村居民點整治(Q0),則面臨的選擇是加大資本投入或增加勞動力投入。C1是生產轉型要求的等成本曲線,假定農村居民點整治面積不變,Q0=Q1,則要素配置的均衡點從E0移動到E1,此時資本投入量增加,從K0上升至K1,勞動投入量則從L0減少到L1,最佳投入要素的組合為

MPK/MPL=PK/PL

式(4)中,MPK、MPL分別為資本和勞動的邊際產出,PK、PL分別為資本和勞動的價格。這時,以資本投入要素的增加代替了勞動投入要素的減少,使得土地整治企業加大了機械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工期,為企業節約了時間成本,以獲取更大的利潤。

3.2 生產產量提高,兩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分析

當土地整治企業需要整治的農村居民點面積增加,則要投入更多的生產要素。由于生產方式的轉型以及現階段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土地整治企業在需求各整治面積下對應的最低成本時對于投入要素的組合,是增加資本等其他生產要素,而不是擴大用人規模,并要設法提高現有勞動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

假定土地整治企業在一段時間內,在維持現有勞動人數不變的情況下,為了完成Q2的整治工作量,則需增加其他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如圖1[11],資本投入量從K0上升到K2,要素配置均衡點也從E0移動到E2,農村居民點整治面積則從Q0增加到Q2。這種情形下,勞動力投入雖然沒有增加,但是隨著整治面積的增加,受資本投入加大的影響,單個勞動力獲得的勞動工具將更加先進,技能培訓也更全面,工作水平及工作效率將得到極大提高。不僅發揮了勞動力的最大效用,還促進整治的集約轉型,有利于增加土地整治公司的利潤。

4 地方政府決策分析

在農村居民點整治中,整治產生的建設用地指標可進行增減掛鉤,這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假設某農村居民點整治產生的建設用地指標面積為A,土地單價為P,以單位土地面積計的稅收為T,付給農戶單位面積土地的補償為C,則地方政府最終的收益I可表示為:

I=A(P+T-C),

受耕地保護的現實需求,為了保證18億畝耕地不動搖,按照相關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定區域的增減掛鉤指標在一定時間內是有限制的。因此,式中A的增長是一定的,I的增加則更多依賴于地租地價的上漲、企業稅收的增加以及對農戶補償的減少。

一方面,由于中國人多地少,耕地數量急劇減少,國家提出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為此,中央政府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的總量。雖然土地供應的控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土地使用者充分利用土地,但是受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市場上仍然存在著土地供不應求的局面,這也導致了地價的上漲。即P的增加可以彌補A不增或增幅小于P帶來的收益損失。

另一方面,作為一屆地方政府,受經濟發展、本地區資源約束、地方政績及個人私欲等因素的驅使,在中央政府監督不嚴的情況下,有冒著被懲罰的風險突破規定指標的沖動,整治更多的農村居民點以獲取建設用地指標。這時,在農村居民點整治中就會損害農民的利益,出現農民“被上樓”、“被集中”等現象。同時,對待整治中的弱勢群體—農戶,地方政府可能會減少對農戶的補償,以降低整治成本,提高整治收益。

5 研究結論及展望

5.1 結論

(1)從成本收益分析來看,農戶在純收益大于零的情況下,會做出參與農村居民點整治的決策。為提高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治的熱情和積極性,應當完善整治過程中的制度保障,適當提高補償標準,并對農戶進行再就業培訓,確保農戶進行農村居民點整治后有一定的非農就業生存能力。

(2)從市場均衡來看,土地整治企業隨著勞動相對價格的上升,會促使其增加資本等其他生產要素,并挖掘現有勞動力的生產潛力,提高其單位生產效率,從而促進效益的增長。

(3)從政府的決策分析來看,地方政府受地方經濟發展、政績等因素影響,有突破規定指標,增加農村居民點整治數量的沖動,有可能會對農戶的利益產生不利影響。為此,有必要完善相關的法律、監督等制度,規范地方政府的決策行為。

5.2 研究展望

研究借助微觀經濟學相關理論對農村居民點整治決策主體:農戶、土地整治企業、政府的整治決策行為進行理論推演分析,研究結果有助于把握決策主體的行為特點,但還需在此基礎上,通過實證研究予以驗證和深入探討有關問題。如:影響農戶決策的具體因素有哪些、整治主體間如何博弈等。

參考文獻:

[1]Minghong Tan. The changing settlements in rural areas under urban pressure in China: Patterns, driving forc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3(120): 170~177.

[2]Williams Kathry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hange and its impacts: The experience of rural land use change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12(28): 538~548.

[3]李憲文,張軍連, 鄭偉元,等, 中國城鎮化過程中村莊土地整理潛力估算[J]. 農業工程學報, 2004(4): 276~279.

[4]劉筱非,楊慶媛,廖和平,等, 西南丘陵山區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方法探討——以重慶市渝北區為例[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4): 11~14.

[5]龍花樓,李裕瑞,劉彥隨.中國空心化村莊演化特征及其動力機制[J]. 地理學報, 2009(10): 1203~1213.

[6]姜廣輝,張鳳榮,陳軍偉,等. 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北京山區農村居民點變化的驅動力分析[J]. 農業工程學報, 2007(5): 81~87.

[7]劉建生,鄖文聚,趙小敏,等. 農村居民點重構典型模式對比研究——基于浙江省吳興區的案例[J]. 中國土地科學, 2013(2): 46~53.

[8]楊 立,郝晉珉,王紹磊,等. 基于空間相互作用的農村居民點用地空間結構優化[J]. 農業工程學報, 2011(10): 308~315.

[9]納可君,張 浩. 我國農村改革實驗土地流轉制度的經濟學分析[J]. 商業時代, 2009(29): 56~57.

[10]林 海. 農民經濟行為的特點及決策機制分析[J]. 理論導刊, 2003(4): 28~30.

[11]孟祥旭. 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與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0.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Decision-making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Li Peien, Kuang Yaoyao, Zhang Ruiwei, Bi Guohua, Li Gen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ational hypothesis, this paperanalyzed the behavior of farmers and local government for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by cost-benefit analysis; explored how to choose the capital, labor and other production factors of the land reclamation enterprises with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theory. It found that farmers would make the decision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when his net income wasover zero. Local government had an impulse to break through specified index to increase area in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For land reclamation enterprise, with the rising of the relative price of labor, it would increase capital and other production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would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current labor force.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decision making; cost-benefit analysis; long-term production theory

猜你喜歡
決策
什么是好的決策
好的決策
“元決策”:決策的頂層規劃與設計
做決策也有最佳時間段
決策大數據
諸葛亮隆中決策
“善斷”之力
項目決策:不失毫厘,免誤千里
科學分析,高效決策
“決策疲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