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推手》中的中西文化沖突分析及應對思考

2017-03-24 22:39張飛祥
求知導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文化沖突

張飛祥

摘 要:電影《推手》是反映中西文化沖突的代表作之一,李安導演通過其自身的生活體驗及獨特的視角,把中西文化之間的碰撞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文章分析了電影《推手》當中所反映出來的中西文化沖突,以跨文化交際為視角,對如何應對文化沖突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幫助更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良好的文化交流和互動,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推手》;文化沖突;應對建議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B

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國人民之間互相了解的重要窗口。中國有著幾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征。但由于歷史、地理環境等原因,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之間的交際,文化碰撞在所難免。對于文化差異的研究和學習可以幫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進行文化交流和互動,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不同的文化。

電影《推手》是李安導演的處女作,也是反映中西文化沖突的代表作之一。李安導演出生在臺灣,從小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教育,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后來到美國求學和生活,接受的是典型的西方教育,獨特的生活經歷使他對中西文化沖突具有很深的體會。電影《推手》以獨特的視角、生動形象的人物塑造以及戲劇性的情節設置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豐富的文化盛宴,把中西文化之間的碰撞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一、電影《推手》情節概要

電影《推手》拍攝于1991年,主要講的是中國北京的朱老先生退休以后到美國兒子家生活,與美國兒媳婦之間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產生了一系列的文化沖突和矛盾。電影中的主人公朱老先生從小學習太極拳,是有名的太極拳教授,同時還精通書法和烹飪,兒子曉生是工程師,在美國生活多年,有一個漂亮的作家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兒子。為了盡孝,曉生把朱老先生接到美國生活,朱老先生到美國后生活很無聊,成天只能在家練習太極推手和書法,與美國兒媳婦瑪莎由于語言不通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瑪莎碰到創作瓶頸,加之不適應中國公公的突然出現,沒有獨立的創作空間,非常焦慮以至于患上胃病。朱老先生周末到中國學校教太極拳,認識教烹飪的陳老太太,互有好感。朱老先生由于給瑪莎治療胃病導致矛盾爆發,曉生和陳老太太女兒串通撮合兩位老人而被識破,兩位老人覺得為老不尊,后來朱老先生走失導致曉生夫妻矛盾激化,朱老先生偷偷搬離兒子家到中國餐館打工,并上演一場用太極推手擊退小混混,震驚美國警察局的好戲。影片結尾展現中西文化融合,曉生教瑪莎學習太極推手,朱老先生住在中國城,不與兒子同住,朱老先生和陳老太太心靈慢慢靠近……

二、電影《推手》中的中西文化沖突體現

中國有著燦爛悠久的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創新,并吸收新的文化,從而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并對周邊國家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中華文化是東方文化的代表。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經濟發達,吸收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代表。李安導演通過生活中的細節描述,把文化沖突的現象形象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1.家庭倫理觀念沖突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中國人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尤其看重血緣關系?!耙粨p俱損、一榮俱榮”,個人的榮辱都跟家族有著密切的關聯。在家庭當中,講究“內外有別,長幼有序”“父慈子孝”,父親有絕對的權威來管理家庭和教育孩子,而孩子要孝順父母,不得違背父母意愿。電影當中,曉生把父親接到美國生活其實就是盡孝的表現,也是中國傳統思想“家庭本位”的體現。然而西方人重視獨立的個體,父母和孩子之間是相對獨立和平等的,孩子成年以后應該和父母分開住,所以瑪莎接受不了朱老先生的突然“闖入”,認為他打擾了他們的正常生活。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孩子是維系家庭的重要紐帶。延續香火、傳宗接代是每個男孩子的責任,如果沒有后代,那會被認為是不孝的表現。影片中朱老先生的妻子去世多年,朱老先生卻耿耿于懷,原因是當年為了救曉生,延續朱家的香火,而沒能選擇救曉生的母親。而在西方觀念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夫妻才是家庭的核心,孩子也沒有必須傳宗接代的義務。所以在影片當中朱老先生追著剛洗完澡的孫子杰米滿屋子跑并對他說:“喲!小寶貝,以后咱家傳宗接代可就靠你了?!倍@樣的話讓瑪莎很反感也很不理解。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觀里,“乖孩子”往往都是指順從父母、服從老師管理的好學生。父母對孩子有絕對的權威,孩子在很多方面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甚至包括自己的婚姻。影片中朱老先生對瑪莎和曉生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認同,他認為他們對孩子太過于寬容,沒有做家長的權威,跟孩子什么都談條件,不把孩子當孩子。他也不理解美國動畫片中的暴力,認為那是“鬼打架”,根本不適合孩子看。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朱老先生在教杰米童謠:“東西街,南北走,出門遇見人咬狗……”的時候,杰米不理解,按照自己思考說成“狗咬人”,然而朱老先生沒有解釋,只是反復強調念“人咬狗”。在西方的教育觀里,他們更注重孩子的自我成長和個性發展,尊重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強調獨立思考和鼓勵大膽奇特的想象,所以影片當中當杰米給瑪莎講完自己的作業:“一只烏龜、一條魚、一只老鼠和一灘藥最終走向滅亡”時,本來是荒誕的想法,但瑪莎卻給了杰米很高的評價,認為杰米“太有創意了”。

2.飲食文化沖突

中國是一個飲食文化大國,對于飲食有著獨特的喜好,很早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觀念。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飲食也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中醫養生學等理論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中國的飲食注重“色、形、味”,講究用餐的禮儀,注重吃的情趣和氛圍。

影片中朱老先生是一位美食家,懂得很多養生的道理,講究葷素搭配,陰陽調和,他認為“五谷雜糧、瓜果蔬菜屬于隱性,肉類屬于顯性,應該配合起來吃才有利于身體健康”。西方人更注意飲食科學和營養搭配,注重營養的價值取向,所以瑪莎不理解朱老先生為什么要吃大米、肉和配菜,而且炒菜的時候還要放很多的油。朱老先生也不理解瑪莎為什么每天只吃青菜和水果,認為這些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此外,影片中還展現了一家人用餐時的有趣畫面,朱老先生吃著純粹的中餐,瑪莎吃著典型的西餐,曉生尷尬地接受著父親和瑪莎夾過來的食物,孫子杰米禮貌地拒絕爺爺夾給他的肉。

3.個人空間領域觀念沖突

所謂個人空間是指一個人與另外的人之間所保持的空間或距離。中國人向來喜歡熱鬧,對距離不太敏感,在傳統文化里,三代人共同居住或者四世同堂的情況很常見,全家幾十口人可以住在一個房子里,即便擁擠但也可自如生活,是典型的群體主義文化。在中國的家庭里,最長者或者長輩擁有最高的權利,他們是家中的領導者,可以我行我素。影片中的朱老先生到了兒子家以后,理應他是這個家的長者,他可以我行我素,在客廳打太極、書房寫字、煙頭隨便扔在草坪里,他也沒有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感和相對獨立空間的概念?,斏瘏s認為她才是家庭的核心,她是家庭的女主人,家是屬于她的領域,她擁有主導的權利,與朱老先生沒有足夠的距離感讓她覺得非常壓抑,以至于無法安心創作,所以影片中她也一直在跟自己的丈夫抱怨希望能換一個大一點的房子,有足夠大的空間讓她能夠安心創作。

4.中西醫療法沖突

中醫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診斷和治療的整體觀念,把人體的生理機能看作一個整體。而且中醫受到中國古代哲學“天人合一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的深刻影響,注重體內的陰陽調和,所以有“頭痛醫腳”的說法。影片中瑪莎由于焦慮過度導致胃痙攣,朱老先生企圖通過中醫療法來幫助她,但未能如愿,相反還使雙方矛盾激化。陳老太太右肩膀痛,朱老先卻給她推拿左手,引來曉生和陳老太太女兒的質疑。西醫的理念是把人看成零件的組合,注重微觀的精確性,治療直指病癥所在。

三、中西文化沖突的應對

從電影《推手》不難看出,文化的差異性會給交際帶來一定的障礙甚至會產生沖突,當前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人們的互動模式也呈現出多樣化,人們的文化認同能力在不斷地增強,但只要有文化差異,就可能會產生交際障礙,如何更好地應對文化沖突,值得我們思考。

1.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中國有句俗話叫“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說的是不同地方的人由于受到地域、生活環境、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影響,風俗習慣不一樣。文化觀念也同樣如此,不同的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當中,積累和傳承了自己本民族獨特的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觀念。我們在交際過程中要承認文化差異性的客觀存在,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消除民族中心主義,不把自己的文化觀念凌駕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之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避免文化沖突。

2.接納和吸收多元文化

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國傳統文化能夠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能夠接納不同的文化,吸收更多的新鮮血液,充實到自己的文化當中。我們在跨文化交際過程當中,應當學習別人的長處,改變自己不好的文化觀念。

3.消除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我們對某些個人或群體的固有的看法,這些看法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負面的。比如我們大多數人會認為美國人思維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日本人嚴謹,工作認真。這些都是我們通過電影或者其他渠道得到的一種正面的觀念。還有一些是負面的刻板印象,比如很多外國人認為中國落后、封建、固執,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贪逵∠罂赡軙е挛覀儗ν鈦淼奈幕信懦獾男睦?,還沒接觸之前就先入為主,產生歧視心理,這也是文化沖突的一個原因。要避免文化沖突,就要消除刻板印象。

4.有目的地進行跨文化訓練

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訓練有助于跨文化適應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就某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習俗做演講,或者老師可以通過放電影、組織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此外,還可以進行文化體驗式學習,通過角色扮演,給學習者制造和體會在跨文化交際中可能會碰到的困難和問題,或者直接到其他文化環境中去體驗不同的文化,幫助其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彭繼春.跨文化傳播背景下當代中西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以李安電影《推手》為例[J].視聽,2016(2).

[2]樊 瑤.從電影《推手》看中西化價值觀的沖突[J].海外英語, 2014(7).

猜你喜歡
文化沖突
法律移植過程中我國版權制度的文化失真及其解決
寧夏生態移民社區文化建設的問題探究
李安電影中的中西文化沖突與彌合
論高校師生文化沖突與整合
從《推手》看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趨勢
林紙一體化企業文化沖突與協調
跨文化因素對企業并購的影響研究
應對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沖突策略初探
李安的“父性”影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