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陽市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

2017-03-24 21:57徐婷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2期
關鍵詞:建設現狀發展對策意義

徐婷

摘要 闡述了遼陽市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的建設現狀,以及對如何發展提出了相應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意義;建設現狀;發展對策;遼寧遼陽

中圖分類號 S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2-0191-02

面對遼陽市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亟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強農村氣象災害防御組織建設,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服務能力。就遼陽市氣象如何服務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以適應農村氣象防災減災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以及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的現狀和發展進行探討。

1 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的意義

近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氣象災害頻發,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損失。其原因除有氣象災害本身作用外,與氣象服務條件相對落后有關。氣象預報服務的準確性、精細化和針對性還不能滿足需求;受信息傳播手段限制,氣象信息特別是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達不到“進村入戶”。農村災害天氣的監測、預報、服務與農民生產生活安全密不可分,加強對冰雹、雷電、暴雨等重大災害的監測、預警、預報預測,提高廣大農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已成為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

氣象部門為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大力加強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簡稱‘兩個體系)建設,提高農村氣象防災減災能力”精神,加強“兩個體系”建設意義重大。一是“兩個體系”建設是落實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增收和落實支農惠農政策的有效舉措;二是“兩個體系”建設是做好農村災害防御工作、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手段;三是“兩個體系”建設是氣象部門服務覆蓋面的擴展和延伸,是工作重心向農村傾斜的有效方式;四是“兩個體系”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改善農村民生的現實需要[1-2]。

2 遼陽市氣象局“兩個體系”建設現狀

2.1 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建設專業化的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系統、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強化保障糧食安全的氣象防災減災服務、加強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決策服務。

2.1.1 專業化的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系統初具規模。市氣象部門與市農林科學院聯合開展大田作物試驗,與林業、農業等涉農部門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簽訂合作協議10份,分別與市農林科學院及市農委簽署合作協議,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聯合會商、調查、聯合發文。與市農委種植業科共會商50余次,聯合下鄉調查30余次,聯合發文5次。

建成了36個鄉鎮區域自動站,成立了農業助理任站長的氣象信息服務站,在兩縣糧食主產區各建1套土壤水分自動觀測儀。535個村配備了氣象信息員,發布為農服務產品400余期。

2.1.2 開展地方特色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將6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及鄉鎮政府等重點服務對象納入信息庫,并建立“直通式”服務,與8個農業或涉農部門簽訂合作協議。遼陽市氣象部門開展為農服務,走訪種養植大戶和蔬菜大棚種植大戶,了解他們對氣象服務的特色需求。為遼寧博豐集團菜業有限公司(主要種植西蘭花,占地面積約200 hm2)提供中、長期預報;遼陽縣氣象部門開展蘑菇和南果梨氣象服務,燈塔市氣象部門開展特色蔬菜氣象服務。與7個種養殖大戶簽訂了服務協議,為他們提供中、長期降水、大風、降溫、霜凍等預報。

2.1.3 強化保障糧食安全的氣象服務工作。為保障遼陽市農業生產順利開展,提高氣象服務的針對性,與涉農部門、鄉鎮政府及農戶溝通,分析農業生產形勢,結合當地實際,市、縣2級氣象部門制訂了《農業氣象服務周年服務方案》,開展大田作物播種期、水稻育苗移栽期、大田作物收獲期、糧食產量預報等有針對性的關鍵農事氣象保障服務;與市農委、市農林科學院等涉農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定期開展大田作物生長狀況及病蟲害調查,及時發布農業氣象信息并提出生產建議;與林業局森防站簽署合作協議,開展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預報。聯合制作發布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預報[3-4]。

2.1.4 加強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決策服務。遼陽市、縣2級氣象部門聯合編寫了《遼陽市農業氣象服務手冊》,市氣象局與市農林科學院聯合編寫了《遼陽地區主要農作物氣象災害應對技術》一書,燈塔市氣象部門編寫了《燈塔氣候與農業減災》一書。

積極組織測墑、及時制作決策服務產品。每年2月28日至5月28日,逢3日、8日進行土壤墑情監測,逢4日、9日發布服務產品;每年4月1日至5月21日,每周發布周預報及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專報,及時發布大田作物播種期預報、水稻移栽期預報等。在玉米等大田作物大面積播種前對遼陽市境內具有代表性的鄉鎮進行土壤墑情加密觀測。

通過媒體、網絡、電子顯示屏及手機短信等多種途徑來擴大農業生產氣象信息受眾面。將天氣、墑情變化情況作了介紹,預報透雨出現日期,提出農事建議。

汛期是降水比較集中的時段,災害多發期,更是農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密切關注每一次重大天氣過程的同時與市農委聯合下鄉調查,了解作物長勢及作物受災情況。進行分析提出對策建議。

針對秋收氣象服務工作,提供“秋收氣象服務方案”,與市農委種植業科進行聯合會商,每周發布秋收決策產品,內容包括大田作物適宜收獲期預報、秋收服務、重大天氣過程等等。通過報送、報紙、網絡、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發送給市委、市政府、市農委、農村信息員及各鄉鎮政府。與市農委聯合發文指導農業生產,為奪取糧食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情況

形成精細化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建設覆蓋廣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網絡、構建有效聯動的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完善預防為主的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

2.2.1 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市氣象局、燈塔市和遼陽縣氣象部門分別建立了氣象災害預警平臺,36個鄉鎮全部建成了區域自動氣象站,建立了2套土壤水分監測站,開展精細化的鄉鎮天氣預報。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建成了37個單雨量站。建立了氣象地質災害隱患數據庫,建成了地質災害預警業務平臺,與國土資源部門聯合制作發布地質災害預報。

2.2.2 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網絡初步建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精細化到鄉鎮,36個鄉鎮均安裝了氣象信息電子顯示屏。在遼陽縣小北河鎮23個村安裝了氣象預警信息大喇叭。將1 230名市縣級領導、涉農部門領導、鄉鎮長、中小學校長、村氣象信息員、地質災害易發區聯系人手機號碼納入免費手機短信用戶。與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合作,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實現全網發布。

2.2.3 農村氣象應急減災組織體系初步形成。燈塔市、遼陽縣政府成立了分管市(縣)長為組長的“兩個體系”建設工作小組,成立了氣象災害防御管理辦公室,出臺了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文件。36個鄉鎮均成立了農業助理任站長的氣象信息服務站,535個村配備了氣象信息員。

為提高農村氣象信息員的業務素質,提升其在防災抗災工作中的處置能力,遼陽市氣象局多次組織對農村氣象信息員進行培訓,重點學習《山洪地質災害氣象知識》《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遼寧省主要氣象災害》《氣象信息員管理》等知識,統一配發了《遼陽市氣象災害防御指南》《防雷避險手冊》等教材。

2.2.4 健全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凹訌娮匀粸暮︻A報預測,提高重大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的傳輸能力和覆蓋面,全面提升應急減災能力”等寫入《遼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市政府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及信息發布工作的通知》。與遼陽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了《遼陽市氣象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遼陽縣政府印發了《遼陽縣氣象災害防御規劃》。

3 遼陽市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發展對策

農業與氣象的關系尤為密切,氣象條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業豐欠。通過了解和掌握鄉鎮小氣候的特征和變化規律,按照其對農業的影響,合理利用氣候資源,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農業部門利用氣象信息科學指揮農業生產、研究種植業發展規劃和重大技術措施、指導種植業結構和布局的調整。

3.1 加快推進農村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建設

3.1.1 建立完善加密自動氣象觀測網站。在已建成36個區域氣象站、37個單雨量站基礎上,在災害易發重點地區再建部分自動氣象觀測站,加強東部山區泥石流、尾礦庫易發地區雨量監測,對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暴雨實現自動監測和預警,升級改造部分區域氣象站。

3.1.2 建立全市農業干旱監測網。進一步提高干旱監測能力。在有代表性的鄉鎮設置土壤墑情監測點,對春播期和作物生長期土壤墑情進行跟蹤監測,為全市抗旱救災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1.3 建立農村雷電災害監測網。組成農村雷電災害監測防護體系,為全市雷電災害預報預警提供科學依據。

3.1.4 建立氣象衛星遙感綜合監測系統。通過遙感衛星綜合監測系統,對全市作物長勢、干旱、洪澇、土壤墑情、農業病蟲害、森林火災等進行實時監測,為全市農村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

3.1.5 加強合作交流。加強與農業、林業、水利、畜牧業、漁業等涉農部門之間的農業氣象業務服務交流與合作,完善與農業、林業、水利等涉農部門防御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的聯動機制。要加強與防災減災部門、科研單位的合作和交流,推動農村氣象災害防御信息、資源和成果共享。實現防災減災信息共享、信息員隊伍共享、氣象信息服務站一站多用,充分發揮“兩個體系”建設的綜合作用和效益。

3.2 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水平

3.2.1 完善鄉鎮天氣預報預警業務系統。以氣象衛星、營口新一代天氣雷達、鄉鎮加密自動氣象站、農村雷電監測網等監測分析為基礎,逐步建立鄉鎮精細化天氣預報預警業務系統。

3.2.2 建立農業氣象災害預報系統。建立農業氣象預報預測平臺,利用衛星遙感監測資料和全市作物物候、土壤墑情等觀測資料,發布土壤墑情、作物發育期、農事活動適宜期、農業病蟲害發生期、農業產量、森林火險等監測及預報預測產品。同時,建立人工增雨系統,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作業能力。

3.2.3 建立健全災害性天氣預警發布機制。完善農村公共氣象服務信息發布渠道,積極構建由電視、廣播、聲訊電話、公共網絡、手機短信、農村大喇叭等組成的農村公共氣象信息發布系統,不斷擴大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的覆蓋面。切實充分發揮農村氣象信息員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解決氣象預警信息及時傳播、氣象災害及時反饋等問題。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拓展氣象預報信息發布系統功能,增加適合廣大農民的通俗易懂的信息內容,及時發布暴雨(雪)、大霧、雷電等各類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號及簡明的防災避災辦法。

3.2.4 建立健全防災減災組織體系。完成遼陽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建設,建成遼陽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和2個縣級分中心。在遼陽縣、燈塔市氣象局加掛“氣象防災減災辦公室”牌子,在太子河、宏偉、文圣區相關部門加掛“氣象防災減災辦公室”牌子并承擔相應工作職責。在弓長嶺區組建弓長嶺區氣象局(弓長嶺區氣象防災減災辦公室)。

3.2.5 建立健全氣象防災減災長效機制。完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機制。加大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資金支持力度,將區域自動站、單雨量站、鄉鎮氣象電子顯示屏、農村預警大喇叭等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基礎設施建設和維持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建立氣象為農服務考核機制,將“兩個體系”建設納入市農村經濟工作目標考核中。

4 結語

氣象部門結合農業生產信息,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對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氣象為農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可為人民的生產、生活以及防災減災提供優質的氣象服務。

5 參考文獻

[1] 趙湘輝.面對公眾需求的氣象影視服務改進策略探討[J].環境與生活,2014,71(7):186.

[2] 任爽,安寧,蒲利榮,等.開平市氣象影視的現狀與發展思考[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2,33(1):320-321.

[3] 劉愛萍.氣象影視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06,12(5):39-40.

[4] 劉冰之.農業氣象影視節目如何更好的為農服務[J].浙江氣象,2014,34(3):39-42.

猜你喜歡
建設現狀發展對策意義
有意義的一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的實踐應用探析
經管類優質實踐教學資源建設現狀與共享探索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
當前普通高中體育師資隊伍狀況研究
詩里有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