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復習訓練一

2017-03-27 06:57湖南周華光陜西石新文云南
教學考試(高考生物) 2017年1期
關鍵詞:遺傳病線粒體種群

湖南 周華光 陜西 石新文 云南 趙 良

專題復習訓練一

湖南 周華光 陜西 石新文 云南 趙 良

(本試卷共100分,測試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 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

A. 線粒體的內膜和基質中含有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B. 有些植物的體細胞基因突變,不可傳遞給后代

C. 在神經系統中,興奮以電信號或者化學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

D. 當氧氣不足、糖源缺少時,醋酸菌可將乙醇轉變為醋酸

2. 下列有關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構成細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這與其含量最高有關

B. 脂肪分子中氫的含量比糖類高,是細胞主要的能源物質

C. 細胞中的RNA分子一般是單鏈,有的RNA也具有氫鍵

D. 細胞中的一個環狀n肽分子被徹底水解需要破壞n-1個肽鍵

3. 用差速離心法分離出某動物細胞的三種細胞器,經測定其中三種有機物的含量如下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

A. 細胞器甲是線粒體,有氧呼吸時葡萄糖進入其中被徹底氧化分解

B. 細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質和脂質,不一定與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關

C. 若細胞器丙不斷從內質網上脫落下來,將直接影響分泌蛋白的合成

D. 酵母菌細胞與此細胞共有的細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4. 科研人員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氣條件下的光合特征,對其凈光合速率和氣孔導度進行了測定,結果如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 陰天時凈光合速率下降的時間與氣孔導度的下降時間一致

B. 晴天時出現“午休”現象主要是因為氣溫過高,氣孔關閉,抑制了光合作用

C. 兩種條件下枇杷凈光合速率峰值出現的早晚均與光照強度無關

D. 實驗結果顯示枇杷植株適合種植在光線強的環境中

5. 下圖表示細胞膜組成及結構示意圖,圖中①、②、③代表細胞膜的組成成分,a和b代表不同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紅細胞和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別是a和b

B. 不同細胞的細胞膜上①、③的數量和種類不完全相同

C. 與正常細胞相比,癌變細胞細胞膜上物質①含量更高

D. 物質跨膜運輸過程中,只有方式b需要消耗能量

6. 下列有關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 神經元通過胞吐方式釋放遞質需要消耗能量

B. 環境條件可以影響物質跨膜運輸的效率

C. 同種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

D. 小分子物質都可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

7.下圖是某動物細胞分泌甲、乙兩種物質的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 物質甲不可能是K+

B. 物質乙有可能是CO2或O2

C. 物質甲和乙運出細胞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D. 物質甲和乙運出細胞都不需要載體

8. 下列關于“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及其復原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只有高等植物細胞才能發生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現象

B. 可以選用洋蔥根尖分生區組織作為該實驗的實驗材料

C. 用黑藻葉片進行實驗時,葉綠體的存在有利于質壁分離現象的觀察

D. 利用同一組織不同部位為材料觀察到的細胞質壁分離程度相同

9. 下圖1表示某酶促反應速率與溫度的關系,圖2中的實線表示溫度為a時生成物量與時間的關系。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圖1

圖2

A. 曲線1可以表示溫度由a變為2a過程中,該酶促反應速率變化過程

B. 曲線2可以表示溫度由a變為2a時后生成物量與時間的關系

C. 如果曲線3和4為生成物量與時間的關系,則兩曲線可能是在不同底物濃度條件下測得的

D.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曲線4可以表示減少反應底物后測得的生成物量與時間的關系

10. Fe3+和過氧化氫酶都能催化H2O2分解,向裝有一定量體積分數為3% H2O2溶液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滴質量分數為3.5%的FeCl3溶液,每隔一段時間測定容器中O2濃度,得到如下圖中曲線a(實線)所示結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

A. 曲線a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越來越快

B. t1時,向容器中再加入2滴新鮮肝臟研磨液,可以得到曲線b所示結果

C. t1時,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所得結果與a相同

D. t2時,向容器中再加入2滴FeCl3溶液,可以得到曲線d所示結果

11. 下列有關神經元之間信號傳遞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遞質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后膜后會一直存在

B. 信號分子與突觸前膜上的受體識別、結合并進入下一個神經元

C. 同一突觸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種受體

D. 神經元受到刺激時,貯存在突觸小泡內的神經遞質就會釋放出來

12. NO由神經細胞合成,具有脂溶性,可快速穿過細胞膜到達相鄰的神經細胞。三位美國科學家因對NO的研究獲得了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NO通過主動運輸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后膜

B. NO的合成和分泌離不開核糖體和高爾基體

C. 神經細胞的有氧呼吸直接影響著NO分子的運輸

D. 乙酰膽堿、多巴胺、NO都屬于神經遞質

13. Na+-K+泵是神經細胞膜上的一種載體蛋白,每消耗1分子的ATP,它就逆濃度梯度將3分子的Na+泵出細胞外,將2分子的K+泵入細胞內。據此判斷正確的是 ( )

A. Na+-K+泵的跨膜運輸使細胞形成外負內正的電位差

B. K+外流和Na+內流都消耗ATP

C. 大多數神經細胞產生和維持靜息電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 神經纖維上興奮產生的原因是Na+通過被動運輸方式轉運到膜內

14. 下圖是由甲、乙、丙三個神經元(部分)構成的突觸結構。神經元興奮時,Ca2+通道開放,使Ca2+內流,由此觸發突觸小泡前移并釋放神經遞質。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乙酰膽堿和5-羥色胺的釋放都會引起丙神經元的興奮

B. 5-羥色胺與受體結合不會引起突觸后膜Na+通道開放

C. 若某種抗體與5-羥色胺受體結合,不會影響乙的神經元膜電位的變化

D. 若甲神經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會引起乙神經元膜電位發生變化

15. 圖甲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簡圖,“→”表示碳的流動方向;圖乙為某植食性昆蟲遷入該生態系統后的種群數量增長速率變化曲線;圖丙為λ(λ是當年種群數量與一年前種群數量的比值)隨時間的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 圖甲中只有一條食物鏈,生物B處于最高營養級

B. 圖乙所代表的種群數量在t2時達到最大值

C. 圖丙中種群在c~d年,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

D. 圖乙中t1~t2與圖丙a~b時期種群都是衰退型

16. 某高級中學遷入新建校園14年,校園中鳥綱鵯科動物白頭鵯在14年間的種群增長速率如下表所示。據表分析可知 ( )

年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增長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 這14年中白頭鵯種群的數量呈“J”形增長

B. 第12年時白頭鵯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

C. 研究時用樣方法調查白頭鵯的種群密度并獲得表中的數據

D. 白頭鵯在該中學的環境容納量約為第8年時白頭鵯種群數量的兩倍

17. 某棄耕農田植物種類40年間的物種數量變化情況如下表。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

植物類別 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40___草本______________28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30____________34___灌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12____________19___喬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_14____________23___總計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30_30_56_76

A. 該棄耕農田的群落演替經歷了草本、灌木、喬木三個階段

B. 喬木階段物種豐富度最高,群落結構最復雜

C. 表中的數據是在植物豐富的區域采用樣方法獲得的D. 該群落的種間關系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

18. 如圖是某遺傳系譜圖,圖中Ⅰ1、Ⅲ7、Ⅲ9患有甲種遺傳病,Ⅰ2、Ⅲ8患有乙種遺傳?。撞』蛴肁、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已知Ⅱ6不攜帶兩病基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 7號個體甲病基因來自1號

C. 圖中Ⅱ4的基因型是BbXAXa,Ⅲ7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

D. 如果Ⅲ8與Ⅲ9結婚,他們所生子女中同時患有甲、乙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3/16

19. 某單基因遺傳病在某地區的發病率為1%,下圖為該遺傳病的一個家系,Ⅰ3為純合子,Ⅰ1、Ⅱ6和Ⅱ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應的遺傳物質。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此遺傳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B. 該家系中此遺傳病的正?;虻念l率為90%

C. Ⅱ8與該地區一個表現型正常的男性結婚后,所生男孩患該病的概率是1/22

D. 通過比較Ⅲ10與Ⅰ3或Ⅱ5的線粒體DNA序列可判斷他與該家系的血緣關系

20. 理論上,下列關于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

B.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

C. 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

D. 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

二、非選擇題(除特殊說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21. (10分)在有關大分子的研究過程中,常采用同位素示蹤的方式來進行元素追蹤,例如1952年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就用32P來標記DNA分子、用35S來標記蛋白質分子,最終確定DNA是遺傳物質。用α、β、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脫氧)上三個磷酸基團所處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卮鹣铝袉栴}:

(1)某種酶可催化dATP的一個磷酸基團轉移到RNA末端上,同時產生dADP。若用該酶把32P標記到RNA末端上,那么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d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32P的標記ATP的Pβ位,其余位置依然為普通的31P。在特定過程1中,ATP在ATP水解酶作用下可水解成ADP并釋放磷酸1,此時的磷酸1來自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在特定過程2中,ADP在某種酶作用下可水解成AMP并釋放磷酸2,此時的磷酸2來自原來ATP的_______(填“α”“β”或“γ”)位。在上述過程1和過程2中,得到的磷酸為32P標記的磷酸是________(填“磷酸1”或“磷酸2”)。

(3)若用帶有32P的ATP作為R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將32P標記到新合成的RNA分子上,則帶有32P的磷酸基團應在ATP的________(填“α”“β”或“γ”)位上。

22. (10分)研究發現,植物的Rubisco酶具有“兩面性”。當CO2濃度較高時,該酶催化C5與CO2反應,完成光合作用;當O2濃度較高時,該酶卻催化C5與O2反應,產物經一系列變化后到線粒體中會生成CO2,這種植物在光下吸收O2產生CO2的現象稱為光呼吸?;卮鹣铝袉栴}:

(1)在較高CO2濃度環境中,Rubisco酶所催化的反應產物是________,該產物被還原生成糖類的過程還需要________(物質)和多種其他酶參加催化。

(2)為了與光呼吸相區別,研究人員常把有氧呼吸稱為“暗呼吸”。從反應條件上看,光呼吸需要光,暗呼吸有光無光均可;從反應場所上看,光呼吸發生在__________中,暗呼吸發生在__________中。

(3)下圖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種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圖,12時左右其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而CO2釋放速率經測定明顯增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下圖表示測定另一綠色植物每1 cm2葉片的重量(mg)變化情況(均考慮為有機物的重量變化)的操作流程及結果。

據分析該植物的實際光合速率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Y+2X) mg/cm2·h。

23. (11分)下面圖甲表示下丘腦參與人體體溫、水鹽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調節過程,圖乙表示三種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甲

圖乙

(1)圖甲中,當人體受到寒冷刺激時,下丘腦可通過垂體促進腺體A的分泌活動,腺體A表示的器官有腎上腺和_________;當人體劇烈運動大量出汗后,由_________釋放進入血液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__________對水分的重吸收;當血糖濃度上升時,下丘腦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使胰島B細胞分泌活動增強,血糖濃度下降,此過程屬于_________調節。

(2)圖乙中,漿細胞可以來自__________,與漿細胞合成和分泌抗體直接相關的具膜細胞器是__________,在上述三種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過注射胰島素進行治療的是__________(填數字標號)。在正常的血糖調節過程中,胰島素分泌增多,會導致血糖濃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濃度又反過來影響胰島B細胞對胰島素的分泌,這種調節方式為______________。

24. (9分)在一些性狀的遺傳中,具有某種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發育,導致后代中不存在該基因型的個體,從而使性狀的分離比例發生變化,如小鼠毛色的遺傳。某一研究小組經大量重復實驗,在小鼠毛色遺傳的研究中發現:

A. 黑色鼠與黑色鼠雜交,后代全部為黑色鼠;

B. 黃色鼠與黃色鼠雜交,后代中黃色鼠與黑色鼠的比例為2∶1;

C. 黃色鼠與黑色鼠雜交,后代中黃色鼠與黑色鼠的比例為1∶1。

根據上述實驗結果,回答下列問題:(控制毛色的顯性基因用A表示,隱性基因用a表示)

(1)黃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推測不能完成胚胎發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根據你的理解,試寫出B這個雜交組合的遺傳圖解。

參考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

1. A 【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內膜,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基質,線粒體的內膜和基質中含有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A正確;體細胞基因突變可以通過無性生殖傳遞給后代,B錯誤;興奮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C錯誤;氧氣充足糖源缺少時,醋酸菌可以將乙醇轉變為醋酸,D錯誤。

2. C 【解析】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為最基本的元素,而細胞中氧的含量最高,A錯誤;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B錯誤;tRNA中具有氫鍵,C正確;環狀n肽分子被水解會破壞n個肽鍵,D錯誤。

3. A 【解析】圖為動物細胞,甲含有核酸和脂質,則甲為線粒體,丙沒有脂質但是含有核酸所以是核糖體。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被分解,A錯誤;乙有可能是溶酶體,B正確;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參與,C正確;酵母菌含有線粒體和核糖體,D正確。

4. B 【解析】由圖可知,陰天時,凈光合速率和氣孔導度下降時間是不同的,A錯誤;中午氣溫過高氣孔關閉,所以二氧化碳吸收受阻,光合作用受到抑制,B正確;光照強度是決定凈光合速率大小的主要因素,C錯誤;由左圖可知,陰天時凈光合速率峰值大于晴天,所以枇杷適合種植在陰暗環境中,D錯誤。

5. B 【解析】圖中①、②、③分別表示糖蛋白、磷脂雙分子層和載體蛋白,a、b分別表示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紅細胞和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別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A錯誤;不同細胞的細胞膜上蛋白質的數量和種類不完全相同,B正確;與正常細胞相比,癌變細胞細胞膜上糖蛋白含量減少,C錯誤;物質跨膜運輸過程中,主動運輸、胞吞、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D錯誤。

6. D 【解析】胞吐過程需要消耗能量,A正確;某些環境條件,(如溫度)可以影響物質跨膜運輸的效率,B正確;同種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不一定相同,如紅細胞和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別是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C正確;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不是所有的小分子物質都能進出細胞,也不是小分子物質都可通過自由擴散進出細胞,D正確。

7. B 【解析】據圖可知,物質甲逆濃度梯度運輸,有可能是K+,A錯誤;據圖可知,物質乙順濃度梯度運出細胞,有可能是CO2或O2,B正確;逆濃度梯度運輸物質需要耗能,如主動運輸,C錯誤;順濃度梯度運輸物質可能需要載體,如協助擴散,D錯誤。

8. C 【解析】某些原核細胞也能發生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現象,A錯誤;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沒有成熟大液泡,不宜作為該實驗的實驗材料,B錯誤;黑藻葉片的葉肉細胞中液泡呈無色,葉綠體的存在使原生質層呈綠色,有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C正確;同一組織不同部位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可能不同,質壁分離程度不一定相同,D錯誤。

9. A 【解析】由圖1可知,溫度由a變為2a過程中,該酶促反應速率應先提高后下降,A錯誤;由圖1曲線可知,溫度由a變為2a時后,酶促反應速率加快,生成物的量達到最大值所需時間縮短,但最終產物的量不變,B正確;底物濃度不同,酶促反應的最終產物的量可能不同,C正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減少反應底物后測得的生成物量會有所下降,D正確。

10. B 【解析】由曲線a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H2O2分解速率先增大、后減小,最后停止分解,A錯誤;t1時,向容器中再加入2滴新鮮肝臟研磨液,反應速率增加,但反應生成物總量不變,可以得到曲線b所示結果,B正確;t1時,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反應所得的生成物總量應相應增加,與a不同,C錯誤;t2時,向容器中再加入2滴FeCl3溶液,反應生成物的總量不變,所得曲線與d不符,D錯誤。

11. C 【解析】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后被滅活,A、B錯誤;神經元上存在不同的受體,C正確;神經元受到刺激時,需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引起興奮,D錯誤。

12. D 【解析】NO具有脂溶性,通過自由擴散進行運輸,A錯誤;NO的合成不需要核糖體,B錯誤;NO通過自由擴散進行運輸,不需要能量,C錯誤;乙酰膽堿、多巴胺、NO都屬于神經遞質,D正確。

13. C 【解析】外負內正電位差即動作電位,產生動作電位的原因是Na+內流,A錯誤;K+內流和Na+外流時消耗ATP,B錯誤;靜息時,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K+外流,C正確;興奮產生的原因是神經纖維受刺激時,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Na+內流,D錯誤。

14. B 【解析】乙酰膽堿是興奮性遞質,而5-羥色胺是抑制性遞質,A錯誤;5-羥色胺是抑制性遞質,不會引起Na+通道開放,B正確;5-羥色胺受體在乙神經元上,若某種抗體與5-羥色胺受體結合,會影響乙神經元膜電位變化,C錯誤;若甲神經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會影響其釋放興奮性遞質,因而不會引起乙神經元膜電位的變化,D錯誤。

15. D 【解析】圖甲中只有E→F→D→B一條食物鏈,而A是無機環境中的碳,C是分解者,A正確;圖乙所代表的種群數量在t2時增長速率為零,此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值,B正確;圖丙中種群在c~d年,λ接近于2而且趨于穩定,故種群數量呈“J”形增長,C正確;圖乙中t1~t2時間段種群的增長速率都是大于零的,故種群表現為增長型,圖丙a~b時期λ小于1,種群數量在下降,表現為衰退型,D錯誤。

16. D 【解析】由圖表可知,種群增長速率有變化,為“S”形增長,A錯誤;種群的增長速率都是大于零的,故種群表現為增長型,B錯誤;白頭鵯活動能力較強應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的種群密度,C錯誤;“S”形曲線種群增長速率最快時,數量為K/2,所以該物種環境容納量約為第8年時種群數量的兩倍,D正確。

17. C 【解析】由表可知,該棄耕農田的群落演替經歷了草本、灌木、喬木三個階段,A正確;喬木階段物種的數量最多,豐富度最高,群落結構最復雜,B正確;樣方法調查種群數量應隨機取樣進行,C錯誤;群落的種間關系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D正確。

18. D 【解析】Ⅲ9患甲病,其父Ⅱ6不攜帶兩病基因,則甲病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根據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遺傳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Ⅱ8患乙病,其父Ⅱ3不患病,則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正確;Ⅲ7患甲病的基因來自于母親(Ⅱ4),Ⅱ4為甲病攜帶者,其基因來自于Ⅰ1,B正確;Ⅲ7患甲病,其外祖母患乙病,則Ⅲ7關于兩病的基因型為BBXaY或BbXaY,C正確;Ⅲ9患甲病,其外祖母患乙病,已知Ⅱ6不攜帶兩病基因,則Ⅲ9的基因型及頻率為(1/2)BBXaY或(1/2)BbXaY。Ⅲ8患乙病,其兄弟患甲病,則Ⅲ8的基因型及頻率為(1/2)bbXAXA或(1/2)bbXAXa。則他們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為1/4,患乙病的概率也為1/4,同時患有甲、乙兩種遺傳病的概率是1/16,D錯誤。

19. C 【解析】由于Ⅰ3為純合子,其后代正常,因此該病不可能是顯性遺傳病,又因為Ⅱ5患病,Ⅰ2正常,因此該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A錯誤;由于該家系中4號和10號個體基因型不能確定,因此無法計算出正?;虻念l率,B錯誤;該單基因遺傳病在當地的發病率為1%,若用B/b表示該遺傳病基因,則基因b的頻率為1/10,基因B的頻率為9/10,該地區一個表現型正常的男性是雜合子的概率為(2×1/10×9/10)/(1-1/100)=2/11,Ⅱ8的基因型為Bb,因此Ⅱ8與該地區一個表現型正常的男性結婚后,所生男孩患該病的概率是2/11×1/4=1/22,C正確;由于Ⅲ10細胞質中的線粒體來自其母親,因此可以通過比較Ⅲ10與Ⅰ3的線粒體DNA序列判斷他與該家系的血緣關系,但不能比較Ⅲ10與Ⅱ5的線粒體DNA序列,D錯誤。

20. C 【解析】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發病率相等,在理論上等于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的平方,A錯誤;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發病率相等,在理論上等于1-(1-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2,B錯誤;由于Y染色體上不具有致病基因,所以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男性中的發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C正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的平方,D錯誤。

二、非選擇題

21. (10分)(1)γ (2)γ β 磷酸2 (3)α

【解析】ATP是三磷酸腺苷,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水解成為二磷酸腺苷(ADP),甚至可以進一步轉變成為一磷酸腺苷(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是按照距離腺苷(A)的距離由遠及近進行的,ATP的結構簡式A-Pα~Pβ~Pγ中,依次脫去的磷酸基團是γ和β,dATP同理。

22. (10分)(1)C3(或三碳化合物) (1分) ATP和[H](或ATP和NADPH) (1分) (2)葉綠體和線粒體 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全對才得分) (3)此時,(因溫度很高,蒸騰作用很強,)氣孔大量關閉,CO2供應減少,O2濃度高,光呼吸增強 (4)大于

【解析】(1)根據題意可知,在較高CO2濃度環境中,Rubisco酶催化C5與CO2反應,得到三碳化合物(C3);三碳化合物(C3)在ATP、[H]和多種酶的作用下被還原,生成糖類等有機物。 (2)根據題意,光呼吸是在“Rubisco酶”的作用下,催化C5與O2反應,產物經一系列變化后到線粒體中生成CO2,所以光呼吸場所為“葉綠體和線粒體”;暗呼吸的場所為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3)這是“午休現象”,體現了光合作用的外界條件(反應原料)之一,即CO2吸收量對光合作用的影響。(4)實際光合速率=表觀光合速率(直接測定的光合作用速率,有時也稱“凈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23. (11分)(1)甲狀腺 (1分) 垂體/垂體后葉 (1分)

腎小管和集合管 (1分) 神經-體液 (1分) (2)B細胞或記憶B細胞(“記憶B”寫成“記憶”也給分) 內質網、高爾基體 ①、② 反饋調節/負反饋調節 (1分)

【解析】(1)當人體受到寒冷刺激時,腎上腺和甲狀腺分泌活動加強,腎上腺素和甲狀腺激素分泌量增多,細胞代謝活動加強,有利于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合成、垂體后葉釋放,經血液運輸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血糖平衡的調節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共同完成,屬于神經-體液調節。(2)B細胞或記憶B細胞受到相應抗原刺激后可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漿細胞;抗體屬于分泌蛋白,與漿細胞合成和分泌抗體直接相關的具膜細胞器是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圖乙三種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中,①、②與不能合成、分泌胰島素有關,可通過注射胰島素治療,而③與靶細胞膜上缺少胰島素受體有關,不能通過注射胰島素治療;根據題意可知,血糖調節過程屬于負反饋調節。

24. (9分)(1)Aa aa (2)AA

(3)(3分)

【解析】(1)根據雜交組合B出現性狀分離可以推斷,黃色為顯性、黑色為隱性,兩個親本的基因型都是Aa。(2)根據雜交組合B的后代個體黃色鼠與黑色鼠的比例為2∶1可進一步判斷,基因型為AA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發育。(3)書寫遺傳圖解時注意基因型、表現型、遺傳學符號和相關比例。

猜你喜歡
遺傳病線粒體種群
山西省發現刺五加種群分布
線粒體自噬在纖維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棘皮動物線粒體基因組研究進展
基于雙種群CSO算法重構的含DG配網故障恢復
線粒體自噬與帕金森病的研究進展
高中生物遺傳和變異知識中的“一定”與“不一定”
新技術可診斷罕見遺傳病
中華蜂種群急劇萎縮的生態人類學探討
線粒體靶向遞藥系統的研究進展
幾種常見類型遺傳病的概率計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