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造業OFDI對技術進步的影響

2017-04-10 15:28王晨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7年8期

王晨

[提要] 制造業是我國急需提升技術水平的關鍵行業,對經濟增長有著重要作用。中國制造業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地位低下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提升技術水平。由于我國國內勞動力、資本投入的局限性,所以依靠投資獲取技術就成為重要手段。根據CH模型、LP模型,提升一國研發資本主要有國內、國外兩條路徑,本文把國內自主研發和對外直接投資兩條溢出路徑作為自變量,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作為因變量構建模型,檢驗四種路徑對制造業技術提升的作用。檢驗結果表明:現階段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取得技術溢出仍然為負,可能是由于當前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存在的嵌入能力與吸收能力不足,或是由于統計數據不足的問題。

關鍵詞:中國制造業;技術溢出;研發資本存量

中圖分類號:F4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2日

制造業是促進一個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5年,我國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3.54%,制造業規模占全球的20%左右,居全球第一位。我國制造業門類齊全,220余種工業產品產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雖然我國制造業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發展依然遵循著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路徑,工業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比重超過70%,面對氣候變化的壓力和資源環境條件的限制,解決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的能源消耗大、科技含量低、環境污染程度高的問題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提高我國制造業的技術水平對于實現制造業可持續發展有關鍵作用。

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數量急劇增加,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達1,456.7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創歷史新高,占全球份額的9.9%,首次位列全球第二位,2002~2015年年均增長率達35.9%。全要素生產率是衡量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新古典增長理論將技術進步外生化,內生增長理論認為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是技術進步和生產率提高的主要引擎。因此,研究中國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對于提高制造業技術水平,對我國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有重要的意義。

一、文獻綜述

1991年,Kogut和Chang以日本對美國投資的297個行業為研究對象,用數據分析的方式證明了日本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存在技術逆向溢出效應。他們發現,日本企業對美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R&D集中的產業,偏向獲取美國的技術以及信息等資源。隨后在1993和1996年,Neven和Siotis采用類似的研究方法發現,流入歐洲的FDI大多集中在技術密集的領域,獲取技術是美國和日本對歐洲直接投資的主要動機。1999年,Head利用1980~1992年日本對美國的直接投資數據分析發現,日本對美國的OFDI主要分布在創新程度高、產業聚集程度高的地區,同時日本OFDI對國內技術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中國學者在證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獲取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的過程中,得到的結論各不相同。周春應(2009)分析了我國1991~2007年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數據,得出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技術進步有著顯著的正向作用。而白潔(2009)采用國際研發資本溢出回歸方法,發現雖然中國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產生的技術逆向溢出能夠對TFP產生積極影響,但在統計上不顯著。李莎(2013)認為,影響中國從美國獲取技術逆向溢出的最主要的三個因素是中國R&D支出、中國信息化程度、美國人力資本。

二、模型設定與數據說明

(一)模型設定。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依據Coe和Helpman1995年提出的國際研發資本溢出效應模型。該模型中一國的技術水平用全要素生產率(TFP)衡量,同時假設TFP與國內外R&D的水平有關,通過計量方法研究國際研發資本存量與國內研發資本存量對技術水平的影響。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2000)對C&H模型進行了改進,將國外R&D資本存量進行了細分,將國外研發資本的溢出渠道細化為國際貿易、引進的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從而建立了LP模型。

本文將借鑒CH模型和LP模型的研發資本回歸模型思路,假設在開放經濟中,中國制造業的技術進步來自于本國的R&D存量和國外的R&D存量,而國外的R&D存量則為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渠道獲取。先計算得出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數值,之后算出通過兩個途徑獲取的R&D存量,然后使用時間序列回歸模型檢驗兩個途徑對中國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程度以及影響方向,最后做出理論解釋。

首先根據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Yt=AtKt?琢Lt?茁,計算出全要素生產率,用以表示技術進步的程度。在對自變量的構造中,把研發資本存量的獲得渠道分為國內R&D資本存量、通過引進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對外直接投資獲取的資本存量,模型如下:

(二)數據說明

1、全要素生產率。本文采用TFP衡量一國的技術水平。TFP即全要素生產率,指的是除了要素投入(勞動和資本)以外的技術進步而導致的產出增加,是產出增長率中去除要素投入增長率的部分。本文采用索洛殘差法對TFP進行估算,具體估算采用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兩要素(資本和勞動力)的C-D生產函數。

制造業產出Y用制造業年增加值表示,并根據價格指數調整為以1990年為基期的數值。勞動力數據選用制造業勞動力投入量。本文采用Goldsmith1951年提出的永續盤存法計算制造業資本存量K。根據已知的Y、L、K數據可以計算得出TFP的具體數值。

2、國內研發資本存量。按照永續存盤法,國內研發資本存量的計算公式為:

SDt與SDt-1分別表示t年與t-1年中國國內研發資本存量。本文中1990年的研發資本存量數據來自于白潔(2009)測算的153.72億美元。?啄是研發資本存量的折舊率,在我國,每項技術的使用年限通常為14年,因此折舊率即為其倒數7.14%(白潔,2009);RDt為我國在第t年的研發資本支出。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并折算為1990年的不變價格。

3、國外研發資本存量。由于當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存在著投資地區集中的問題,對外直接投資主要聚集于發達國家。同時,這些國家制造業技術先進,更有利于我國制造業在投資過程中獲取技術。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俄羅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2個OECD國家作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吸引對外直接投資的代表,搜集了相關數據。由于這些國家研發投入較多且與我國投資之間的數量較多,因此用這些國家的研發資本存量總和代表對我國產生技術溢出效應的國際研發資本存量。

(1)各國GDP數據來源于OECD的網站,并用GDP平減指數計算以1990年價格計算的實際GDP。

(2)各國的研發資本存量的計算方法與我國研發資本存量計算方法基本相同,根據Griliches提出的公式,先計算1990年各國的資本存量。之后按照SDt=(1-?啄)SDt-1+RDt,計算出各年的資本存量。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各國折舊率,按照國際慣例,專利技術使用年限為20年,因此取其倒數5%作為各國固定資本投資的折舊率。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

(3)中國對全世界的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數據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同時根據《中國科技年鑒》中中國每年對各國的制造業投資流量比重,估計出中國對各國直接投資存量。

(三)實證分析。根據以上分析,對于收集到的數據可以采用回歸分析進行建模,結果如下:

模型含義為國內研發資本存量每增加1%,TFP增加58.1291%;對外直接投資獲取的研發資本存量每增加1%,TFP減少-0.288096%。

(四)結論。從以上線性模型中可以看出,進出口貿易帶來的研發資本存量與國內研發資本存量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是正向的,而通過投資獲得的研發資本存量帶來的技術溢出卻是負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數據量狹小。本文數據采用時間序列進行了線性回歸分析。容易存在自相關和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同時,數據量僅從1990年開始,存在數據量不足的問題,影響最終的結論。

第二,我國對通過投資獲取的技術溢出存在問題??赡艽嬖谇啦煌〞?,以及保護性不強的問題,從而使得通過投資獲取的技術溢出值為負。具體可能是跨國公司的技術嵌入能力與吸收能力不足。

第三,技術溢出的滯后性。從投資中獲取技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企業建立自身的研究開發體系,與其他企業形成良好的互動關聯,從而在較長的時間內才可以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

主要參考文獻:

[1]Kogut B.& S.Chang.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73.3.

[2]Neven Damien and Siotis Georg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Some policy issue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3.9.2.

[3]Head,C.Keith&Ries,John C.&Deborah L.,Swenson.Attracting foreign manufacturing: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agglomera-tion[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99.29.2.

[4]周春應.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吸收能力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8.

[5]白潔.對外直接投資的逆向技術溢出效應---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經驗檢驗[J].世界經濟研究,2009.8.

[6]趙偉,古廣東,何元慶.外向FDI與中國技術進步:機理分析與嘗試性實證[J].管理世界,2006.7.

[7]尹華,朱綠樂.企業技術尋求型FDI實現機理分析與中國企業的實踐[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8]歐陽艷艷.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逆向技術溢出的影響因素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