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縣域產業發展良策
——“云南社科專家雙柏行”調研成果述略

2017-04-11 05:17
社會主義論壇 2017年6期
關鍵詞:雙柏縣雙柏旅游

文 云南日報記者

2017年4月21日至25日,云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中共云南省雙柏縣委、縣政府聯合組織“云南社科專家雙柏行”調研活動,就雙柏縣旅游文化產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和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實地考察和研討,為雙柏實現跨越式發展探尋良策。這次調研以問題為導向,認識優勢、尋找缺陷、研究對策。9名社科專家先分3個組以不同線路和重點分別進行調研,然后與縣、鄉鎮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集中研討。專家們深入各鄉鎮交通建設、特色種植、高山養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保護區森林(濕地)、特色小鎮建設等現場進行調研,聽取各鄉鎮和有關部門的情況介紹,從規劃引領、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營銷體系、精準施策等方面提出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

創品牌,樹形象,發展游旅文化產業

雙柏縣發展游旅文化產業,如何進行旅游形象的定位?如何實現文化節慶活動與帶動經濟發展相融合?哀牢山國家公園建設中,如何發展鄂嘉片區旅游文化產業?圍繞這些問題,云南財經大學旅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教授明慶忠,云南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林藝,楚雄師范學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楊甫旺共同深入雙柏縣大莊鎮的蘇家祠堂、法脿鎮的白竹山和李方村、愛尼山鄉的國飛基地、獨田鄉、鄂嘉鎮的九天濕地和水箐口等地進行實地調研,了解鄂嘉古鎮、“七月十五節”和中國彝族虎文化旅游建設等情況。專家們邊走邊看,邊問邊談邊記,對雙柏縣旅游文化發展進行“把脈”,從挖掘文化、創立品牌、城鄉建設和國家公園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

挖掘民族民俗文化,把文化融入旅游。雙柏歷史悠久,民族文化異彩紛呈,彝族創世史詩《查姆》、敘事長詩《賽玻嫫》被稱為彝族“根譜”;彝族民間說唱《阿佐分家》被稱為彝劇“始祖”;彝文醫藥書《齊蘇書》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早12年;彝族傳統舞蹈“老虎笙”“大鑼笙”“小豹子笙”被稱為彝族古儺儀的“珍存”和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應當重視古彝文化旅游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注重傳統文化資源在旅游發展中的運用,實現傳統與現代休閑旅游的對接。不僅抓住旅游產業中的吃、住、行、娛、購、游,更要在商、養、學、閑、情、奇上下功夫,同步發展,高品質發展。

創新旅游文化品牌,發揮旅游業綜合帶動效應。一是以“古彝文化的源頭故地,古彝文化發展高地”為獨特賣點,以“古彝風情,品味、慢游雙柏”為品牌形象,引領雙柏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構筑雙柏旅游文化產業集群。二是整合包裝,開發古彝風情旅游項目。以虎城——妥甸鎮為旅游集散中心和古彝文化旅游窗口,以法脿、大莊、法脿李方村、麥地沖、安龍堡凹子村、大莊大平掌移民小鎮等為重點;以鄂嘉為重點,以建設國家公園和特色小鎮為契機,將生態哀牢和激情古鎮、山上生態旅游和山下文化旅游等結合起來,形成雙柏西部旅游發展增長極和集散中心,構建雙柏旅游發展東西呼應、兩核驅動的發展格局。三是拉長產業鏈,釋放旅游輻射產能,促進各行各業增加價值。拉長產業鏈可以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旅游+”,如“景區+”“新業態+”“自駕露營地+”“戶外運動+”等;另一種是“+旅游”,如文化產業+大平掌、妥甸、鄂嘉、法脿、大莊;生態文明建設+哀牢山、白竹山、黑竹山、石碑山;水利+三江口;農特產品+美人椒、妥甸醬油、豆豉。

創建生態旅游小鎮、建設國家公園,實現國家公園與古鎮混搭共進。一是依托各鄉鎮生態旅游資源優勢,注重準確定位,因地制宜,體現建筑格局的區域性、民族性、生態性和不可替代性。二是以哀牢山的優美自然風光、奇山異水為依托,開發生態健康游,開展高山草場生態觀光休閑、高山濕地觀光、科普科考、森林健身康體、背包徒步采風等旅游活動。

重創新,調結構,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

雙柏縣是一個農業縣,如何實現傳統農業向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轉變?發展路徑在哪里?如何把馬龍河流域和綠汁江流域的自然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云南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鄭寶華,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李宏,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區生態農業研究所研究員楊順林圍繞這些問題,走訪了妥甸鎮、愛尼山鄉、獨田鄉、大麥地鎮、大莊鎮,實地調研了糖多多公司、子龍棗果農莊公司等當地農業企業,并與企業負責人座談,實地查看各公司種植養殖基地,聽取馬龍河流域和綠汁江流域綜合開發的情況介紹。針對雙柏縣農業產業布局分散、人力資本不足、競爭力不足等情況,專家們認為,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補短板、降成本上著力。

立足優勢資源,打造農業產業核心競爭力。一是強化規劃引領、創新發展、品牌支撐,走生態農業+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路子。二是放大資源生態優勢,突出特色,圍繞“綠色、輕簡、高效”,建立合理生態農業發展模式。三是培育品牌,挖掘地理標志的文化內涵,包裝宣傳白竹山茶葉、“薩壩豬”“滇中黃?!?、妥甸醬油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形成集群效應,擴展品牌形象。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把分散的農業企業進行資源整合重組,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一是做好頂層設計,制定科學、詳細規劃,強化整體協調性,加強土地經營權改造、整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精準施策,創新科學服務與支撐體系,加強服務與指導,完善經營組織體系。三是圍繞可持續發展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突出實用技術引領,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四是產業融合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科學布局,積極拓展農業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比如,綠汁江流域葡萄產業發展,在種植方面,選種栽培甜、脆、顏色鮮艷的葡萄品種。在市場方面,有效利用空缺的早熟市場空間,穩定價格。在產業定位上,把葡萄的產期分為早熟和特晚熟,把產品區分為中高檔,以利于形成有力的市場競爭優勢。在人員培訓上,多到有經驗有技術的地方進行參觀學習,提高葡萄栽培人員的綜合素質。在技術措施上,對葡萄品種進行結構調整,搶占市場;對退化土壤進行改良,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因地制宜,對葡萄種植的模式及架式進行科學選擇。在組織保障方面,成立葡萄協會,有效進行技術經驗交流、學習,搭建培訓平臺,注重市場及流通體系建設,逐步規范農資市場;“政策+產學研”結合,政府引導、支持、重視,加快技術創新研發,加大示范帶動力度。

保生態,守紅線,發展生態關聯產業

雙柏縣堅持生態立縣、綠色崛起戰略,如何有效解決開發與保護的矛盾?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工作?云南大學生態學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段昌群,云南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教授歐曉昆,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科學學院教授角媛梅圍繞相關問題,深入鄂嘉鎮九天濕地、愛尼山鄉馬龍河流域、喬甸鎮查姆湖和上村、中嶺崗村等地作實地調研和考察,對獨田鄉、愛尼山鄉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及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專家們分析雙柏縣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不同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議意見。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強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在開發中實現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對縣域內的各種資源進行調查核實,準確統計分析,既看到資源的豐富性,又看到其脆弱性,守住生態紅線,爭取國家生態補償。一是對保護紅線區域,禁止進行工業化和城鎮化開發,有效保護珍稀、瀕危并具代表性的動植物物種及生態系統,維護重要生態系統主導功能。二是高度重視和保護好生態環境,對林地保護進行劃分,劃為可放養區、禁止放養區和適度開放區,以達到發展畜牧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結合;對林地條件低的環境進行撫育和管理。三是加強水環境的保護,劃定水源保護區,建立緩沖帶,建設并保護好濕地公園。

以楚雄哀牢山國家公園建設為契機,推進生態文明鄉鎮建設。一是整治鄉村生態環境,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使干部群眾達成共識,形成村規民約。二是充分利用干熱河谷地區原生植被和頂級群落、落葉季雨林等具有典型代表的自然條件,以及交通區位優勢,建設觀光點,打造具有傳統民俗文化的田園村落。三是把城鎮化發展與區域生態建設、環境治理、旅游、文化產業、休閑養老產業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生態建設提升城鎮化的內涵,為新興服務業發展提供條件。

正視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進一步保護。認識環境特點,不引入污染型產業、企業,堅持綠色發展。以生態產品、生態服務為雙柏未來發展的基調,以生態化、互聯網+提升傳統產業,特別是以旅游產業、文化產業、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醫藥大健康產業等戰略相關產業的集成,整裝提高相關產業的后發優勢和整體集群優勢。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為云南旅游產品提供生態新產品,打造雙柏生態品牌,營銷雙柏生態產品。加快營造雙柏區域生態品牌和生態形象,搶占生態發展的制高點。凸顯生態優勢,以生態產品服務云南生態旅游,利用互聯網及電商平臺推介雙柏生態產品。

猜你喜歡
雙柏縣雙柏旅游
雙柏散臨床應用情況的研究進展
雙柏縣彝族老虎笙文化的現代性構建研究
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脫貧后由“輸血”變“造血”
——南京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市嘉定區幫扶雙柏縣又有新舉措
雙柏縣總工會:樹清廉家風 立傳世家規
前言: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勘誤
旅游
雙柏散瘀膏外敷治療瘀滯子宮型產后腹痛23例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雙柏水凝膠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