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推進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2017-04-11 14:37郝向耕王志剛
三晉基層治理 2017年5期
關鍵詞:運城文化產業文化

郝向耕 王志剛

(中共山西省運城市委黨校,山西 運城 044000)

大力推進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郝向耕 王志剛

(中共山西省運城市委黨校,山西 運城 044000)

運城文化產業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也面臨一些問題,總體來看,運城文化產業發展仍然不足,尤其是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諸多結構性的矛盾和問題。產業規模不大、市場體系不完善、高端人才缺乏等問題都是制約當前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現實問題。具體表現為:文化產業規模偏小、品牌較少;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較低,產業聚集空間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文化產業缺少高端人才。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既有欠發達地區文化產業發展不足的客觀事實,也有思想認識不到位、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產業政策制定不到位等主觀原因。針對當前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要從五個方面著力:第一,進一步完善領導體制;第二,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第三,積極培育市場主體;第四,加大文化產業資金投入;第五,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

文化產業;體制機制;對策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運城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和傳播“河東”文化,需要大力發展運城文化產業,努力實現經濟與文化資源的相互交融,促進經濟與文化共同發展。

一、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取得的成績

運城文化資源豐富,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3處,其中國家級90處,省級79處,市級34處。2004年,運城就確立了“文化強市”發展戰略,并將文化產業發展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十多年來,隨著我國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運城文化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實力,成為運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文化產業發展具備了一定的規模

目前運城已建成鹽湖文化教育產業園、關公圣苑產業園、宇達青銅文化產業園、本命年文化產業園、絳州鼓樂文化產業園、稷山翟店印刷產業園、絳州澄泥硯文化產業園、李家大院文化產業園、呂祖道教文化產業園和蒲津文化產業園等十大文化產業園區。一批文化企業快速發展,2016年全市擁有夏縣宇達、聞喜本命年2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永濟惠暢、新絳澄泥硯、河津呂氏、稷山翟店印包、運城鑫瑞華等5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以文化旅游業為例,2016年接待國內游客5321.6萬人次,增長31.9%;接待入境游客31832人次,增長5.3%;全年旅游總收入434.4億元,增長32.9%。[1]目前,運城已經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工藝美術、包裝印刷、特色演藝為主導的四大支柱產業齊頭并進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不斷顯現。

(二)文化產業體制改革取得成效

一是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市縣兩級都相應成立了“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組”,市縣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組織、宣傳、文化、財政、發改、編制、商務、工商、稅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參加,統一指導協調全市文化改革和發展工作。二是進行機構改革。完成了“三局合一”,將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三個單位進行合并重組,成立運城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完成了廣播與電視的合并重組,成立廣播電視臺;完成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重組,整合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執法隊伍,組建文化市場綜合大隊,實行統一執法,綜合管理。三是進行改制。全市14個電影公司、16個文藝院團全部進行了改制,目前電影公司轉制為國有獨資的文化企業,文藝院團實行企業化管理和法人治理。四是進行業務分離。將廣播電視臺節目制播分離,新聞類欄目與經營性欄目、娛樂性欄目及廣告剝離出來,成立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報社宣傳業務和經營業務分離,剝離印刷、廣告、發行等經營業務,成立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五是深化文化事業單位內部經營管理體制改革。以勞動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為重點,推行全員聘任制,健全崗位目標責任制。

(三)文化產業人才隊伍發展壯大

一是重視人才培養。采取委托培養、在職培訓、“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重點培養了一批文化藝術人才?!笆濉逼陂g,在全市文化系統培養了30余名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各類文化藝術人才。二是加強引進力度。從區域外的戲劇院團、藝術院校,引進已有成果的急需文化藝術人才;對緊缺的中青年專業人才,采取公開招考的辦法,面向社會公開招錄。三是改革用人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事業單位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合理調整歸并相關職能,加強各項工作的銜接,逐步建立完善了崗位競聘制和績效考評制,各單位普遍推行了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按公開、平等、擇優的原則,在管理、經營和專業人才中深入推進競爭上崗,使各類人才的潛能在公平、公正的競爭中得到充分開發,增強了文化發展的活力。

二、當前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面臨的問題

總體來看,運城文化產業發展仍然不足,尤其是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諸多結構性的矛盾和問題。產業規模不大、市場體系不完善、高端人才缺乏等問題都是制約當前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現實問題。

(一)文化產業規模偏小、品牌較少

運城文化產業經營單位眾多,但從事行業相對比較分散、規模普遍偏小,大多是作坊式生產,規模以上企業較少。2012年,全市文化經營性單位1924家,從業人員達到29萬余人,但據統計,2013年全市年營業收入500萬元規模以上的文化企業僅有21家,全年總營業收入13.9億元,從業人員3984人。[2]運城文化產業中大塊頭企業少,具有較高科技含量、自主開發的原創性文化產品較少,集約化程度較低現象明顯。從特色文化品牌來看,運城文化品牌相對較少,2016年僅有2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5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知名品牌數量不多、品牌影響力也相對較弱。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沒有真正轉化為文化產品的競爭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資源的閑置浪費。

(二)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較低,產業聚集空間不足

許多文化企業仍處于單打獨斗的產品開發期,策劃、生產、銷售、售后等環節精細化管理不夠,產品大多是自產自銷,以零售為主,沒有形成規模,市場發育水平較低。文化產品的策劃、推廣、營銷等中介部門力量不強,文化產品運作成本較高?,F有的文化產業園區總體上功能不全,體系不完整,相關配套設施和配套服務有限,管理不夠規范,產業之間有機聯系不足,與其他行業、本地區產業外區域外產業聯系較少,還沒有形成優勢的產業集群。

(三)人才結構不合理,文化產業缺少高端人才

文化人才隊伍的結構不均衡,從分布層次來看,一般性的文化人才較多,具有較高造詣的高層次文化人才較少,而且后備人才資源不足。從分布行業來看,剪紙、演藝、包裝印刷等傳統文化產業從業人數多,動漫、制版、出版等行業從業人數少;從事生產加工銷售的人較多,進行文化創意、文化策劃的人少;從事文化產品制作、銷售人員較多,從事藝術研究等基礎研究的人員較少。運城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中,多數人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不高,既具備文化方面的專業知識又懂市場營銷的復合型管理人才缺乏,多學科、寬領域、全能型文化人才不多,特別是文化領軍人物嚴重不足。引領文化創新、進行文化創意的專業人才缺乏;從事文化策劃、制作、經紀的人才較少。這些都嚴重制約了運城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制約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原因分析

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既有欠發達地區文化產業發展不足的客觀事實,也有思想認識不到位、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產業政策制定不到位等主觀原因。我們要在清醒認識問題的基礎上,準確尋找問題存在的原因。

(一)資金投入不足

首先,政府財政對文化產業投入不足。財政對文化產業的投入主要是政府購買服務,按某個項目進行補貼。有限的投入難以體現激勵獎懲,弱化了財政投入的杠桿效應,難以滿足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需要。其次,文化企業自身投入不足。一些文化產業相關單位自主權不足,市場經驗不足,缺乏長遠的物質保障,影響其資金投入的積極主動性。再次,社會資金吸引不足。文化企業具有輕資產性質,其資產大多表現為知識產權、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能用作抵押的固定資產較少。而目前我國銀行業存在業務較為傳統、金融工具創新不足等問題,因此,文化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直接融資。[3]由于投入資金不足,運城文化產業的地理優勢、文化產品的品牌優勢、文化隊伍的人才優勢難以充分發揮,文化的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強大的競爭優勢。

(二)產業政策需要完善

運城市政府雖然出臺了很多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但隨著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這些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一些政策的制定過于原則化,具體的實施細則不夠明確,在實踐中操作性和實效性不強。比如,與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相關的稅收、土地、政府補貼、社會融資等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跟進不夠及時,建設用地指標如何安排、財政貼息貸款如何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如何申請等還存在一定的政策空白。

(三)政府職能定位有待清晰

運城文化產業是在政府主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文化市場體系發育不成熟,資金、人才、中介等要素作用發揮不充分。當前政府主導下的文化產業體制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某些具體行業,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現象依然存在。比如,運城旅游景區運行體制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相關文化產業促進職能不明確,政資、政事、政企不分等現象。旅游景區還不能完全按照市場規律進行運作和競爭,政府的管理權與經營權進行“兩權”分離任務繁重。二是人才評價機制不夠完善?,F有的評估制度內容不全面、科學化程度不夠、與市場聯系不緊密,難以使優秀的人才真正脫穎而出。在一些文化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制度執行不嚴格,考評差距難以真正拉開,影響了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運城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路徑分析

當前,運城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從2014年開始,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第二產業并逐漸拉大差距。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要進一步實現政府職能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與所屬事業單位、中介組織的關系。要進一步加快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的完善,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一)進一步完善領導體制

當前,運城文化產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文化產業的核心資源仍然由政府或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掌握,政府在推進全市文化產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加快運城文化產業大發展,仍然需要政府在其中發揮關鍵性作用。比如,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藝術服務等文化部門,幾十年來沿襲政府包辦的方式運行,其改革的推進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穩步實施,循序漸進。當前,要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做好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領導體制,探索建立黨委政府有機結合、宣傳部門有效主導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機構。目前,北京、南京等地已成立了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運城可以在這方面成立相應機構,統籌全市文化投資、資本運作、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及文化產業園區、重大文化項目、重點文化工作的規劃立項和組織實施。

(二)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進一步深化新聞單位改革,廣播電視報紙等單位加快市場化步伐,分離業務、整合力量,采取公司化運作模式,組建報業集團、網絡新媒體集團和廣電傳媒集團;進一步深化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允許非公有制文化企業以參股、控股等形式參與文藝院團改制經營;進一步深化文化旅游體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導、行業主管、市縣聯動的旅游工作推進機制,理順旅游行業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利益關系,完成全市重點景區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離,大力引進一批旅游投資商、旅游管理公司、旅游品牌企業,參與文化旅游開發項目;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整合執法改革,按照“同城一支隊伍、一個標準”的要求整合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伍,進一步明確綜合執法的適用范圍,健全制度機制、運行機制和考核評價機制。

(三)積極培育市場主體

一是加快龍頭企業和特色文化產業村發展。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龍頭文化企業、特色文化產業村等市場主體給予各方面的支持。支持運城制版、宇達青銅、絳州澄泥硯、山西本命年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以永濟、新絳、稷山為重點,培育建設文化產業村。[4]二是積極發展文化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是實現運城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在現有文化產業園基礎上,進行挖潛、提質、整合,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擴大影響力。增加不同文化產業園區的溝通渠道,實現信息共享、資源互助、產品對接;對現有的文化產業園進行整合,進一步提升園區品質,目前,運城市正在整合鹽湖工業園區和鹽湖文化產業園區,積極申報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努力提升產業園區品質。

(四)加大文化產業資金投入

一是鼓勵銀行對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設計金融產品。當前銀行業傳統信貸業務受到網絡金融挑戰,業務亟需轉型,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銀行應更新對文化產業的原有認識,積極轉變經營方式,改變對文化產業的資信評估手段,從注重實物資源的物權控制轉向注重未來現金流的產權控制,探索開發文化知識產權質押等融資工具,設計多元、分層的金融產品,擴大文化產業的信貸空間。二是大力發展金融中介服務機構。民間擔保機構、小額信貸公司、保險公司等相關機構應加強與文化產業的溝通合作,共同構建文化產業融資的中介平臺,為文化產業提供借貸的擔保服務,提供風險補償和風險共擔;建立和完善文化產權交易平臺,將知識產權、專利、創意等無形資產納入交易范圍,實現相關權益的轉讓、流通、增值、變現。三是積極進行文化招商引資。以文化產業園區為依托,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域外資金參與運城文化產業發展壯大,將優勢文化資源真正變為優勢競爭資源。對規模以上投資方設立企業要安排必要的政府土地劃拔指標或者給予優惠價,加大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實施減免稅政策;支持和鼓勵民間資本成立各種文化產業專項基金,通過基金注資改善文化企業的資產狀況,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空間。

(五)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

文化旅游業是運城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城目前著力打造的重點產業,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努力把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一要突出關公文化和鹽文化主題,連片規劃、同步開發,建設鹽池自然景觀與關帝廟人文景觀相融合的龍頭景區;二要支持關帝廟、李家大院創造條件打造5A級景區,整體推進全市景區提檔升級;三要以永濟、芮城為先導,完善基礎設施,加快產業融合,加強市場監管,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1]運城市統計局.運城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運城日報,2017-03-24(3).

[2]運城年鑒2015.運城市地方志辦公室[M].太原: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

[3]林 麗.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投融資問題及對策[J].經濟縱橫,2012(4):68-72.

[4]陳振亮.2017年運城政府工作報告[N].運城日報,2017-03-07(3).

G124

A

1674-1676(2017)05-0018-04

運城市科技局項目“運城市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研究”。

郝向耕(1963- ),男,山西臨猗人,中共山西省運城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王志剛(1975- ),男,山西長治人,中共山西省運城市委黨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

責任編輯:毋 斌

猜你喜歡
運城文化產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運城面粉、運城蘋果、運城蔬菜 “三個運城農業品牌”打造運城新名片
點贊!李克強總理山西運城趕年集
運城清廉地圖
山西運城:冬日鹽湖色彩斑斕
誰遠誰近?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