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較視野下“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識字板塊的教學思考與實踐

2017-04-12 15:57鄭雪琴
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 2017年3期
關鍵詞:部編本比較識字

鄭雪琴

【摘 要】“部編本”一年級語文教材相較于人教版教材,在識字板塊的編排上,內容更豐富,學法指向更明確,語用作用更明顯。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引導學生發現字理,體會漢字的意象美;觀察插圖,感受漢字的趣味性;聯系生活,感悟漢字的豐富性;強化互動,提升識字與用字的主動性。

【關鍵詞】比較 識字 部編本 教材編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狈啞安烤幈尽币荒昙壵Z文教材,可以鮮明地感受到綱要精神在新教材中得到了體現與落實,而且在繼承發揚的基礎上有了創新的發展與提升。接下來,筆者將站在比較的視野上來觀察發現“部編本”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板塊的特點,并以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識字板塊為例,進一步探討教學的定位與策略。

一、找準坐標,從新舊更替中看亮點

“部編本”教材與人教版教材相比到底有哪些亮點,特別是在識字板塊,又有哪些新的變化呢?我們先來作一個比較(見表1)。

(一)作用更凸顯

不管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識字板塊均占四分 表1

[教材 上冊 下冊 人教版 第一單元 第四單元 分散在各個單元中 1.一去二三里

2.口耳目

3.在家里

4.操場上 1.比一比

2.自選商場

3.菜園里

4.日月明 1.春四字詞

2.理三字經

3.對韻歌一

4.動物兒歌

5.字謎兒歌

6.量詞兒歌

7.對韻歌二

8.天氣兒歌 部編本 第一單元 第五單元 第一單元 第五單元 1.天地人

2.金木水火土

3.口耳目

4.日月水火

5.對韻歌 1.畫

2.大小多少

3.小書包

4.日月明

5.升國旗 1.春夏秋冬

2.姓氏歌

3.小青蛙

4.猜字謎 1.動物兒歌

2.古對今

3.操場上

4.人之初 ]

之一左右的比重,可見識字在小學起始階段的重要地位。而在“部編本”教材中這個重要性得到進一步體現。首先是篇目明顯增多,人教版教材總共16篇,“部編本”教材增加了2篇。其次需要特別關注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教材的識字課文分散于各個單元的篇首,而“部編本”一年級下冊教材還是堅持把識字部分獨立為一個單元,這樣集中識字既能掌握更多識字方法,又能在具體的語境中靈活自如地運用它們,發揮不斷復現和反復強化的作用,更加凸顯低段識字教學的核心地位。

(二)內容更豐富

人教版教材和“部編本”教材所選內容多為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人教版教材總共12首兒歌,“部編本”教材總共有15首兒歌;不同的是,“部編本”教材在內容上特別強化了中國元素,注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文啟蒙教育。上冊開篇之作《天地人》《金木水火土》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悠遠的歷史長河里,浸潤于璀璨的中華五千年文化之中;而下冊的識字單元獨具匠心地編排了《姓氏歌》(第一單元)、《人之初》(第五單元),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大家庭的龐大興旺、炎黃子孫的恭敬守禮,體會中華文明之“根深葉茂”,這也進一步凸顯“部編本”教材“守正出新”“蒙以養正”的新理念。

(三)學法更明確

人教版教材和“部編本”教材都有機地穿插了多種認字方法,滲透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的認字方法,在一年級上冊和下冊進行多次復現、貫穿整合、不斷強化。而“部編本”教材在人教版教材的基礎上改變的最大亮點在于把筆畫、筆順、偏旁等相關基本知識穿插在每一個單元中進行循序漸進的識認、積累,對于學生更好地養成認字、寫字習慣具有積極意義。如《口耳目》雖然在新教材中得以沿用,但內容更豐富了,指向更清晰了,首先是在語境中認字與寫字,其次在識寫的過程中重點掌握“橫折、撇、彎鉤”三個筆畫。學生一目了然,學習有的放矢,這也更加符合把“教材”轉變為“學材”的課改理念和時代精神。

二、厘清序列,從前后聯系中定起點

“部編本”教材一年級上冊和下冊四個識字板塊,有沒有什么內在的聯系,有沒有各自的側重呢?再來觀察與發現(見表2)。

表2

[教材 課文 認字 寫字 新筆畫 新偏旁 部編本一上 天地人 6 金木水火土 7 4 2 口耳目 7 4 3 日月水火 8 4 2 對韻歌 7 3 3 畫 10 4 2 大小多少 12 5 1 2 小書包 11 5 3 日月明 11 5 1 1 升國旗 11 4 2 一上總數 90 38 12 10 部編本一下 春夏秋冬 8 7 2 姓氏歌 12 7 3 小青蛙 12 7 1 1 猜字謎 12 7 2 動物兒歌 12 7 古對今 12 7 操場上 12 7 1 人之初 13 7 一下總數 93 56 1 9 ]

(一)識認有坡度

四個單元內在之間是有規律可循的,它是按照由簡入難、循序漸進的規律呈現學習材料的。先學漢字后學拼音,先大量識字再逐步學習寫字,體現了尊重兒童年齡特點,切實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真正貫徹落實零起點教學的思想。應該看到,對初入學的學生來說,學習識字比學習拼音容易。所以適當延后學習拼音的時間,可以為學生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設置一個緩沖期。此外先認識高頻字、獨體字,再慢慢增加常用字、合體字,也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臺階,體現了螺旋式遞進的規律。當學生從最初的獨體字識寫到慢慢地學會認識更多的合體字,掌握了“加一加”“換一換”“變一變”等多種形聲字、形近字的構字特點,認字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為下一個階段滾雪球式的學習之旅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二)識寫有側重

一年級上冊和下冊雖然識字量相差不多,但是一年級下學期寫字的要求明顯提高。一年級上學期更側重于筆畫和筆順的初步認識,特別是基本筆畫的學習與運用,在第一單元識字板塊中就一共認識了十個基本筆畫“橫、豎、橫折、撇、彎鉤、捺、點、提、豎折、撇折”,基本整個學期的一半筆畫都在這一單元中集中學習了,所以特別要在這個單元中突出筆畫的教學,引導學生熟悉基本寫法,掌握先橫再豎、先撇再捺、從左到右的寫字規律。一年級下學期更加注重于學習造字、識字、寫字的規律,特別是發現偏旁和部件之間的內在關系,掌握獨體字變成合體字的方法等。如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識字板塊的《小青蛙》《猜謎語》中都呈現了“青”的變化,用兒歌形式認識了“晴”“情”“請”“清”等字;在猜謎游戲中“請”“情”“晴”“清”又一次復現,要求學生根據形旁猜出字形,理解字意,積累同音字。在第五單元的《語文園地》中要求就提高了,要求學生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中對字進行應用,根據獨體字“包”,變出各種形聲字。還有“清”和“青”的字形比較與語境應用等,均體現了先識后寫、以識促寫的層次性。

(三)識用有不同

用學生喜歡的方式學語文、認漢字,這是“部編本”教材著力體現的一個特點。這一特點在識字單元中也得到比較明顯的體現,也提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識字課文的特點去構建識字的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積累與運用?!犊诙俊贰度酥酢房梢越柚挥兄袊厣牟鍒D,如帶有濃濃中國風味的京劇造型、卷軸字畫中藏著的字來認字,在探究字理變化規律中體會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升國旗》《操場上》中蘊含著學生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可以借助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在做做、說說、演演中來認字,用比較與發現等方法,歸類識記更多的合體字、形聲字;識字教學中的每課一練也大有看頭,更加突出了語文元素,語用的意識更加鮮明,讓學生積累有特點的詞和詞組,借助朗讀或者吟誦的手段實現信息輸入、積累內化,采用猜字謎、編字謎、學對答等形式來復現識字方法。而用熟字帶動新字的學習方式,也是一年級學生喜歡的一種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到這一特點,合理利用,進而達到適用、妙用的效果。

三、呵護童心,在因材施教中顯趣點

一年級的主要任務是識字,所以“識字”也貫穿于不同的板塊之中,形成一種螺旋遞進的關系?!白质甲纸K”是整冊教材的基本特點,所以在編排上自然也著力構建了一種“無處不在”的識字環境。那么具體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來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使學習過程既有實效性又有趣味性呢?接下來圍繞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幾篇識字課文來具體說一說。

(一)讀中促識字

語文學習注重語感培養,而語感培養的途徑之一就是進行大量有效的、有趣的朗讀,教師一定要借助一、二年級這一黃金期來實現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如果說高段側重于提供給學生默讀與瀏覽的空間,訓練學生迅速把握基本信息的能力的話,那么在低段,教師則應該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注重培養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滋有味的能力。第五單元所選課文雖都是兒歌、童謠,但表現的場景與意蘊卻有較大差異,所以在指導朗讀的時候側重點自然各有不同:《動物兒歌》帶領學生感受昆蟲的奧妙,在朗讀的時候講求“趣”;《古對今》帶領學生領略四季的變化,在朗讀的時候講求“韻”;《操場上》帶領學生蹦蹦跳跳、大汗淋漓,在朗讀的時候自然而然需要有點“動感”;而《人之初》帶領學生回到歷史中,感受傳統蒙學的博大精深,在朗讀的時候是否可以適當搖頭晃腦,凸顯一種“古味”呢?所以以讀為本也不代表是一讀到底,教師依據文本特色對快慢、高低、停頓等各種語調節奏進行深入細致的指導,這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能力。通過嘗試讀、模仿讀、比賽讀、展示讀等多種讀的形式,讓學生逐步讀對、讀順、讀出感覺,進而產生一種代入感、一種畫面感,這既是一種趣味盎然的讀,也是一種富有成效的學。

(二)比中促識字

觀察與發現,比較與歸類,有利于促進視覺性的記憶。一年級下冊識字板塊,側重的是教給學生從一個個認字到一串串認字的方法與訣竅,引導學生發現更多的識字規律與奧妙,而這種基本方法就是形聲字識字法,這也是一年級下學期學生的能力發展點所在。如“蟲字旁”,最初出現在一年級上冊的課文《四季》中:“荷葉圓圓,他對青蛙說,我是夏天?!睂W生認識了“蛙”字,但是沒被要求認識更多“蟲字旁”的字,這是學生對“蟲字旁”的初印象,教學重點在于認識這一偏旁,寫好這一字,指向于“一個”。而到了一年級下冊,“蟲字旁”的字在《動物兒歌》中大量出現,“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這些字都是“蟲字旁”,也都是形聲字,所以這是教形聲字認字的最佳時機。此時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對“蟲字旁”的認識,而是引導學生發現形聲字的奧妙,比較不同部件的特點,發現聲旁與形旁的關系,進而拓展認識另兩個“走之旁”的形聲字“迷”與“運”,這就屬于歸類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指向于“一類”。再如“提手旁”,第一次出現在一年級上冊第六課《比尾巴》中,學生認識了“把”字,也寫了一個“把”字。而在一年級下冊的《操場上》集中出現了“打”和“拍”,利用已經認識的部首發現造字的規律,進而去認識更多帶有“提手旁”的字才是重點;而從寫的角度來看,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合體字“左窄右寬”的特點,教師進而指導學生發現寫好右邊位置的奧妙:“白”在中線向上行,“丁”在中線往下走。這就是新的發現與提高。所以對于“部編本”教材一年級上冊和下冊的這一種遞進和銜接,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關聯性,促成學生形成形聲字的概念,進而培養學生用一個字帶動認識、寫好更多字的能力。

(三)玩中促識字

所有的識字教學都不是孤立的,需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和他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得越緊密、越自然、越深入,生字就越容易被記憶與運用,反之也就越容易遺忘。所以在識字教學中,要盡可能改變傳統教學的固定模式,化靜為動,邊學邊玩,創建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和心理特點的游戲場、識字秀,讓學生輕輕松松識字、快快樂樂學習。再以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識字主題為例,《動物兒歌》中的“蜻蜓展翅”“蝴蝶飛舞”“蚯蚓松土”“螞蟻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結網”這些詞組把單純的識字任務變成了生動的場景、有趣的畫面,教學中可以依靠動作模仿、畫面欣賞進一步了解不同的帶“蟲字旁”的字的特點,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古對今》中首先是從自己身上、同學身邊找到各種相反和相對的詞語,再在玩游戲、找不同的互動中創編新的對子,實現化教學過程為活動過程的轉變;《操場上》借助兩個已經認識的偏旁,進一步探索與發現更多“提手旁”的字和“足字旁”的字,總結發現“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動作有關,“足字旁”的字和腳的動作有關,作為獨體字的“手、足”與作為偏旁的“提手旁”和“足字旁”相比,產生了新的變化,這對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人之初》這一篇是和《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姓氏歌》一脈相承的,側重于傳統文化的感受和浸染,所以教學時應注重于朗讀時節奏感的培養,用身體的搖晃、語調的頓挫、對圖片的欣賞等各種形式把學生帶入各種生活情境中,這有利于建立聯系,減少距離感和陌生感,為熟練而有滋味地吟誦奠定基礎。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能夠發現“部編本”一年級語文教材的諸多特點與亮點。這也啟示我們一線教師在進行識字主題的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現字理,體會漢字的意象美;觀察插圖,感受漢字的趣味性;聯系生活,感悟漢字的豐富性;強化互動,提升識字與用字的主動性!

(浙江省杭州市文新小學 310012)

猜你喜歡
部編本比較識字
堅守與建構
識字兒歌
“部編本”教材思維下的小學語文略讀課文“自讀教學”初探
識字兒歌
小學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研究
識字故事
識字謎語
“部編本”七年級語文教材簡析
同曲異調共流芳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