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中飄揚》與《一無所有》之比較

2017-04-12 11:48劉建國
三亞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崔健迪倫鮑勃

劉建國

(三亞學院 外國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風中飄揚》與《一無所有》之比較

劉建國

(三亞學院 外國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一無所有》和《風中飄揚》分別是中美兩國搖滾之父崔健和鮑勃·迪倫的代表作、成名作,也是他們在20多歲時有感而發、有情而抒之作。故這兩首歌必然會有許多相似之處。當然,兩部佳作在一些方面也存在著差異??梢詮臅r代背景、個人視角、文化背景、信仰價值以及文本主題等不同角度分析這兩首歌的不同以及相異的成因。

《一無所有》;《風中飄揚》;相同;差異

一、序言

《風中飄揚》(Blowin’in the Wind)是美國民歌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2004年在《滾石》雜志的500首偉大歌曲表中位列第4位。原作者是被公認為民歌王子的鮑勃·迪倫,也是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這是諾貝爾文學獎首次將該獎項頒予一位音樂家,表彰他“在偉大的美國歌唱傳統下,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這首歌也是被稱為“美國搖滾之父”的他所有創作歌曲中最優秀、最出名的一首。作為一首反戰歌曲,《答案在風中飄揚》提出了有關自由、戰爭、和平、偏見、尊嚴等一系列問題。此歌曲80年代初風靡中國大陸,不久就迎來了崔健的《一無所有》。了解希伯來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也是迪倫的信仰與文化)的人可以看出其實這是一首有關奴役與自由的靈歌。鮑勃·迪倫于1962年對于此歌曲的評論是:

“關于這首歌我沒有什么可說的,除了一點,那就是: 答案在風中飄揚。答案不在書里,也不在電影里或者電視節目或者討論會里。啊,它是在風中——在風中飄揚。許多嬉皮士告訴我答案就在那里,但我不相信他們。我說答案在風中,就像一張報紙一樣,它得掉下來。問題是:當它掉下來的時候,沒有人把它撿起來。因此,知道答案的人不多,然后,它就飛走了。我要說,那些個最大的罪犯就是那些人,他們看見而且明明知道是錯的卻轉過頭去。我才21歲,但我知道有很多這樣的人?!?/p>

當然,考慮到作者的猶太人背景,此歌詞的靈感有一部分很可能來自舊約《以西結書》12章1-2節:“人子阿,你住在悖逆的家中,他們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因為他們是悖逆之家?!?/p>

此詩的結構有三段,每一段后是重復(chorus)。韻腳落在第二、第四、第六行。目前漢語譯本有很多,但許多翻譯不明原文,產生歧義,而且不注重音韻節奏??梢娮g事非易事也。本文作者試譯如下:

一個人要走多少路

才被你尊稱為一個人

一只白鴿要飛多少海

才能在沙灘上入夢辰

炮彈要炸飛多少次

才能夠被禁止到永恒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一座大山要屹立多少年

才能夠被沖到海里頭

有些人要存活多少年

才能夠允許有自由

一個人幾度頭回首

假裝不用眼來瞅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見那片天

一個人要長多少耳

才能夠聽見人哭喊

總共要死掉多少人

才讓人知道太多人已命斷

答案啊,朋友,在風中飄蕩

答案在風中飄蕩

《一無所有》是一首1986年的搖滾歌曲,由崔健演唱。它被廣泛認為是崔健最知名且最重要的作品,而且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歌曲之一,被認為是中國搖滾樂的開山之作。它唱紅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它唱出了幾代人的心聲,具有革命性的文學以及社會意義。歌詞內容是主人公在向一位嘲笑自己一無所有的女孩訴說自己的追求和彷徨,反映了80年代中國青年的“失落感和迷失感”?!耙粺o所有”這四個字不僅反映了文革后新一代人的物質貧苦,也反映了他們的精神狀況。

這正如高曉松先生所寫的那樣:“1986年5月9日,那一代年輕人的熱血第一次被崔健點燃。崔健那時剛剛25歲,從那么單薄的身體里喊出了讓年輕人熱血沸騰的《一無所有》。對于聽著革命歌曲、晚會歌曲、邊疆民族歌曲長大的那一代人來說,這首歌可以說是振聾發聵。從這首歌中我們第一次聽到這樣激昂的聲音, 第一次歌唱自己、歌唱時代,第一次感覺到了搖滾樂的魅力?!?/p>

我曾經問個不休 你何時跟我走

可你卻總是笑我 一無所有

我要給你我的追求 還有我的自由

可你卻總是笑我 一無所有

噢……你何時跟我走

腳下這地在走 身邊那水在流

可你卻總是笑我 一無所有

為何你總笑個沒夠 為何我總要追求

難道在你面前我永遠是 一無所有

噢……你何時跟我走

告訴你我等了很久 告訴你我最后的要求

我要抓起你的雙手 你這就跟我走

這時你的手在顫抖 這時你的淚在流

莫非你是在告訴我 你愛我一無所有

噢……你何時跟我走

二、歌曲作者及相似之處

(一)中美搖滾之父,作品都具有時代性

崔健(1961年8月2日——),生于北京的朝鮮族家庭,中國搖滾樂歌手、詞曲家、導演、演員、編劇,代表作為《一無所有》、《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和《一塊紅布》,被譽為“中國搖滾之父”。1984年,崔健成立七合板樂隊,出版首張專輯《浪子歸》。1989年2月崔健創作并完成專輯《新長征路上的搖滾》,1991年10月其獨立完成的電視音樂片《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兒野》在美國榮獲MTV“觀眾最喜愛的亞洲歌手”及“全球十大青年藝術家”稱號。1995年,崔健帶著專輯《紅旗下的蛋》到美國舊金山、波士頓和紐約舉辦巡回演出。2014年10月17日崔健執導的故事片電影《藍色骨頭》在內地上映。崔健先后獲得了臺灣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百佳唱片獎、臺灣雙白金唱片獎和臺灣雙白金唱片獎。

鮑勃·迪倫(1941年5月24日——),美國搖滾樂歌手、詞作家,美國搖滾之父,影響美國以及世界的通俗音樂和大眾文化達50年之久。鮑勃·迪倫出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個有猶太血統的家庭。他自幼喜愛音樂,60年代初,他從明尼蘇達大學輟學來到紐約開始了他的歌唱生涯。其著名作品都記錄了六、七十年代社會的反叛和不安、厭戰與迷茫。搖滾樂這種令年輕人狂熱的音樂形式在鮑勃.迪倫的手里增加了表現宗教、死亡、愛情、政治等問題的內涵。他的作品使人們意識到搖滾樂和詩歌、小說一樣是直率的、個性的、有生命力的?!讹L中飄蕩》成了美國民權運動和反越戰運動的主題曲。所寫的歌曲旋律簡潔優美、歌詞質樸而富有哲理,充分表達了他對社會的看法和對政治的見解,因而被人們譽為出色的詩人、尖刻的社會評論家、反主流文化的勇敢旗手。2008年普利策特別提到了鮑勃.迪倫對大眾音樂和美國文化的巨大影響以及他的詩歌所具有的特別的力量。2012年五月,鮑勃·迪倫被奧巴馬總統授予總統自由勛章。2016年,鮑勃·迪倫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繼蕭伯納后的既獲得奧斯卡獎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二人。

(二)都具有反叛精神的革命性歌手和詩人

崔健和迪倫二人都是天才,且精力旺盛,長途旅行,粉絲眾多。這兩首歌曲的歌詞都是自由詩體,富有創意。音樂體裁也都是搖滾,都是作者在20多歲的青年時代所創造,寫作的風格又都是現實主義。兩位作者都關注社會, 同情民眾的苦難,而且都是以追問的方式來尋求人生的答案。鮑勃·迪倫作為“希望的年代與憤怒的日子”和60年代的文化標志,他的名字與反越戰聯系在一起,與格林威治村的叛逆藝術家聯系在一起,與搖滾、與反文化聯系在一起,更是與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聯系在一起,當幾十萬美國人向華盛頓進軍時,也就是馬丁路德·金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地方,他們唱的歌就是《風中飄揚》。崔健作為文化反叛者的反叛意識,就是崔健通過搖滾樂這種利于揭示社會弊端和表達自我精神的“叛逆性”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兑粺o所有》以反叛的精神來唱出他們內心中普遍的心聲,表現出那一代人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自我的苦悶與渴望,引起了那個時代青年人也包括筆者在內的共鳴。

三、相異之處

由于時代背景不同,個人氣質的差異,以及信仰和文化、國家與民族不同,這兩位詩人產生了諸多的相異之處。以下做一些簡單的闡述。

(一)時代背景不同

戰爭vs貧窮:1957年越戰爆發,美國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向越南戰場,結果造成了慘重的傷亡。于是美國社會內部掀起了一股反戰熱潮。與此同時,民歌也在全美各地校園流行起來,許多年青人利用創作民歌表達人民的呼聲。這首歌因為迎合了當時的社會思潮,因而迅速風靡全世界。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西方的搖滾音樂在中國大陸逐漸流行起來。中國政府開始施行改革開放政策,推動經濟改革。許多學生和商人出國后,將西方的流行音樂帶了回來。中國一些歌手開始表演流行的西方搖滾歌曲。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社會和政府都很快摒棄了極左的思潮,所促進的經濟政策也有了更多的自由經濟取向。許多中國大陸的青少年和學生覺得政府已經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對之感到幻滅。由于經濟上的快速變化和官場上的腐敗,許多人認為自己既沒有機遇,也沒有個人自由。這就是1986年《一無所有》出現時的歷史背景。

(二)視角不同

中國視角與國際視角(national vs international):剛剛開放的中國和世界文化尤其是歐美文化的中心,當時處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剛剛向世界開放不久,這時,人們雖然處于蒙昧的狀態,但是,人們已經告別了閉關鎖國的文革時代,各行各業都顯示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大家都尊重知識和知識分子,但是,大多數青年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依然貧苦。他們縱然有理想和追求,對愛情也心存美好的夢想,然而,貧困成了他們追求的攔阻。這時,崔健的《一無所有》發出了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抒發了時代青年的內心的追求與彷徨。一時,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大家都借著《一無所有》來抒發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與此獨特的中國視角不同,迪倫生長在世界的中心——美國。此時的美國深陷在越戰之中不能自拔,國內的反戰聲音一浪高過一浪,青年學者愛好和平,追求自由,表現出極大地叛逆精神。與此同時,美國的民權運動幾乎達到了高潮。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國際視角下,迪倫寫出了具有時代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的《風中飄揚》。

(三)文化背景與信仰價值以及意義不同

《一無所有》與《風中飄揚》在信仰上的差異主要在于天性與靈性的差異,或者說是世俗的人文主義與猶太——基督信仰之間的差異。屬血氣的不明白屬靈的事,而屬靈的人卻能看透萬事。崔健雖然天賦甚高,然他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決定了他的音樂造詣和文學天性。崔健寫《一無所有》的那個時代的最大特征應該是啟蒙性的人文主義或個人主義?!兑粺o所有》當然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它正是反映了被解放了的天性的生命力量。而迪倫從小所受的信仰就是他們古老的猶太教。猶太教信仰的對象是獨一的耶和華上帝??墒?,后來迪倫卻改信了基督耶穌,皈依了基督教信仰。與人文主義和物質主義不同,猶太基督教注重的是個人的靈性和服務他人的志趣以及對罪惡的暴露和對整個人類命運的關懷。所以,靈性會超越天性,大我會超越小我,迪倫歌中所表現的內容自然而然就比《一無所有》要寬廣許多。其生命力量自然也就比天性的生命力量要剛強許多。因此,《風中飄揚》所釋放的意義與價值就理所當然超越了《一無所有》的意義和價值。

(四)內容不同

兩首歌的區別體現在小我與大我、本我與超我、利己與利他、個人愛情與人類命運, 個人自由與人類自由,也就是寬廣與狹窄的區別。當然,這種比較不是簡單的好壞與高低,只是不同而已。

兩首歌都以發問的方式開始。崔健說過要想真正了解他,只有去聽他的歌,他要說的話都在他的歌里?,F在,我們來看他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一無所有》。作品以“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開始,主要的聚焦在“我和你”的關系以及“你對我極度貧困的嘲笑”。雖然展現了愛情的悖論和沖突,但卻沒有脫離卿卿我我。而《風中飄揚》卻以“一個人要走多少路,才被你尊稱為一個人?一只白鴿要飛多少片海,才能在沙灘上入夢辰?炮彈要炸飛多少次,才能夠被禁止到永恒?”發問。顯然,作者站在較高的位置來看待他人,他所關注的乃是人類的尊嚴、勞苦以及他們的戰爭與和平?!兑粺o所有》只有提問,沒有回答。而《風中飄揚》卻提供了答案,雖然“答案只是在風中飄蕩”。緊接著,《一無所有》繼續強調“我的追求和我的自由”,重點依然是“我的滿足”,盡管說的是“我要給予”。而《風中飄揚》卻繼續追問偏見、自由、虛假和罪惡,盡管答案還是在風中飄蕩?!兑粺o所有》的歌唱者為了愛情會堅持不懈的追求,因為他堅信自己不會永遠“一無所有”,他篤信不疑他有一天會發達,然后他的愛就會跟他走。最后,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就攤牌了,而且要任性地抓住他的愛的手,強迫她來跟他走。他的手在抖,淚也在流,說明他們之間“曾今擁有”,不然就不會如此矛盾和憂愁。最后,他還是在問“你何時更我走”,并且希望她馬上“跟他走”??傊?,所作所為是為了自己的愛情,自己的幸福,雖然也是抒發了眾人的心聲,因為窮酸的青年也應該擁有自己的美好的愛情。而《風中飄揚》的結尾卻達到了關注人類命運的高潮。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見那片天

一個人要長多少耳

才能夠聽見人哭喊

總共要死掉多少人

才讓人知道太多人已命斷

《一無所有》的歌者眼睛盯著看的是他的愛,而《風中飄揚》的歌者卻是仰望蒼天,然后要人關注他人的苦難,最后他恨惡死亡和罪惡,強烈呼吁人類的和平事業。

四、結論

由于兩首歌的作者不同,其時代背景不一樣,也存在著作者信仰的差別從而導致視角不同,文化價值相左,因此,最終的結果也不同。造成了超一流作品(地區獲獎)與諾貝爾文學獎(世界級)之間的差別。在中國,讀懂或聽懂崔健的人應該不少,但讀懂和聽懂迪倫的人恐怕不多。正如許多的讀者都知道莎士比亞或看過他的《威尼斯商人》,但真正明白此劇的寥寥無幾。美國詩人艾倫·金斯堡認為迪倫是最棒的詩人,“雖然他作為音樂家而聞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學上非凡的成就,那么這將是巨大的錯誤。事實上,音樂和詩是聯系著的,迪倫作品異常重要地幫助我們恢復了這至關重要的聯系。當我聽到那首《暴雨將至》,我哭了出來。薪火傳承到了新的一代,從早期的波西米亞和垮掉的一代,到尋找光明和自我激勵的這批年輕人。我被他的修辭鎮住了,這些詩詞簡直就像《圣經》箴言一樣,憾動人心?!笨傊?,《一無所有》與《風中飄揚》不僅代表了時代的不同以及崔健和迪倫的個人差別,同時也說明了地區與世界的差異。當然,本文作者只是就這兩首歌嘗試著對比,至于兩位歌曲以后的發展,則不在拙文的討論范圍了。

[1] Michael, Gray. The Bob Dylan Encyclopedia.Continuum Intl Pub Group, 2006.

[2]——.The Bob Dylan Encyclopedia. Continuum Intl Pub Group, 2006.

[3] 林靜. 搖滾歌手崔健歌詞的文學解析[J]. 北方音樂:2016,(16): 22.

[4] 高曉松. 那年的崔健和我們的《一無所有》[J]. 視野: 2015,(12): 14-15.

[5] 林靜. 搖滾歌手崔健歌詞的文學解析 北方音樂:2016 ,(16): 22.

[6] 許旸. 詩意在風中飄,文學邊界再度改寫. 文匯報,2016,(10):14.

J605

A

(2017)01-106-05

2017-03-12

劉建國(1965-)男,湖南沅陵人,副教授,西南大學碩士,留學美國耶魯大學和美國中西大學,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和圣經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崔健迪倫鮑勃
鮑勃·迪倫藝術大展
鮑勃·迪倫
火烈鳥鮑勃可忙了
Analysis of non-uniform hetero-gate-dielectric dual-material control gate TFET for suppressing ambipolar nature and improving radio-frequency performance?
你好,我是鮑勃
流浪貓鮑勃
你不知道的鮑勃·迪倫
三十年后,死不回頭
歐美音樂 鮑勃·迪倫
他,崔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