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中的情義世界1
——談《銅缽盂》的人性美

2017-04-13 02:47吳士杰
惠州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潮汕人演義潮汕

吳士杰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5)

回眸中的情義世界1
——談《銅缽盂》的人性美

吳士杰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5)

長篇小說《銅缽盂—僑批局演義》是郭小東回歸潮汕文化母體的全新創作,首開當代文學僑批題材長篇小說創作的先河。小說以僑批史演義和家族的興衰沉浮為顯在主題,潮汕獨特人文精神和內涵為潛在層面,通過水客批腳的誠信品質、革命黨人的慷慨胸懷、平民百姓的悲憫情懷,刻畫出潮汕人誠信、仁愛和利義并重的精神實質和人性之美。

《銅缽盂》;人性美;僑批

《銅缽盂—僑批局演義》是郭小東先生第十二部長篇小說,小說以僑批史演義為主題,瞽師、水客和革命黨為人文歷史踐行和見證者,描繪明清民國潮汕郭馬鄭周四大家族的興衰起伏,呈現出近代潮汕的人文精神和內涵?!躲~缽盂—僑批局演義》,是我國文壇第一部反映僑批題材的長篇小說,是廣東文壇獨具特色的家族小說[1],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以潮汕地名命名的長篇小說,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可貴的史料價值與獨特的文學風格。該小說是郭小東先生繼知青文學之后鄉土文學創作的新開端,第一次文學地敞現出潮汕全部憂傷、美麗和焦慮的鄉愁。這種對故土的懷抱和精神的植根體現在郭小東先生對潮汕人文風貌的美麗書寫,尤其是刻畫了潮汕人原本的精神實質和人性之美。

僑批,作為一種行業,是出國謀生的潮人,寄回家鄉贍養胞親和稟報平安的一種“銀信合封”,即“匯款家書聯襟”的民間寄匯;作為一種文化,僑批是一種以金融流變為內核,以人文傳遞為外向,以心心交感為紐帶,以商業貿易為載體的綜合性、流動型文化形態[2]。僑批集商業、文獻、文化和史料價值于一身。然而,以往學者對僑批的研究集中在文獻和史料價值的挖掘,對其文化價值的研究較為滯后。僑批附帶的家書,兼具書信的實用性與文學性,可視為獨特的文類,郭小東先生開創性地將僑批作為長篇小說文學創作題材,在當代小說創作中首開僑批史長篇小說創作的先河。將僑批納入文學創作的范圍,拓展小說創作題材的豐富性,填補了僑批在中國當代文學長篇小說創作領域的空白。

文藝批評家黃樹森認為,《銅缽盂》是繼歐陽山《三家巷》之后廣府文學的扛鼎之作[3]。從嶺南小說史的角度觀照,同為家族小說,二者之間背后呈現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卻各不相同。歐陽山的《三家巷》著重塑造小手工業者周家、買辦資本家陳家和官僚資本家何家的青年一代在革命時代的恩怨情仇和矛盾信仰,藝術地描繪了“沙基慘案”“廣州起義”等革命事件,其文字背后是廣州西關的獨特風情,是二十年代廣州的藝術縮影。郭小東《銅缽盂》以僑批局演義和家族故事為顯在層面,潛在層面是獨特的潮汕人文景觀[4],將銅缽盂作為潮汕地域文化縮影,通過僑批寫出潮汕人的契約精神。潮汕人,作為潮汕文化的創造者與踐行者,運用潮汕方言創造出潮劇、潮樂、小品、潮州歌冊、工藝、飲食、潮商精神等文化,其精神實質和人性之美在郭小東先生《銅缽盂—僑批局演義》中亦有其體現和彰顯,它將消解外界對潮汕人的偏見和誤解,呈現給世界潮汕人真實的精神實質面貌和人性之美。

一、植根故土的寫作堅守

《銅缽盂—僑批局演義》是郭小東先生文學創作的新開端和擁抱故土之作。郭小東先生,現當代文學領域著名學者和知青文學作家,其知青小說和知青文學研究成果豐碩,有《中國知青部落》《當太陽成為河流》和《知青文學史稿》等著作。對于一個真正的作家而言,都曾于生命中的某些“命定經歷”和“特殊時刻”感受到神的召喚或指示,“鬼使神差”建立起寫作與這個世界的基本關系,而知青歲月便是郭小東先生的“命定經歷”。郭小東先生于60年代末參加上山下鄉運動,以一個未諳世事的15歲青少年的全部熱忱投入黎母山的懷抱,在知青生活中備受困頓甘苦,時代的變化和歲月的無情雕刻換來精神和肉體脫胎換骨般的成長。郭小東先生以往的文學創作基于對知青經歷的真實書寫,反映的是對過去種種生活的再思考再評價。開啟《郭小東文集》,三十多年的創作經歷早已讓這個作家與知青文學“定下契約”,在這塊熱土上深耕不輟并且從未放棄過對此的忠實,也不在聲色浩蕩的文化市場經濟中落入任何“媚俗”的境地。知青小說的創作源于知青的經歷和記憶,而基于潮汕文化和革命史實的《銅缽盂—僑批局演義》便是作者對其童年萬千記憶的再現和追憶?!皟S批”是《銅缽盂—僑批局演義》的寫作緣起,是郭小東先生心中多年來關于中國鄉村素材和生存小說創作的開端。僑批,彼時潮汕文化的載體和經濟的主要來源;水客和批腳,最具誠信和契約精神的信息資源傳遞者;郭馬鄭周四大家族,潮汕近代史嬗變的縮影,郭小東先生以《銅缽盂—僑批局演義》這一長篇小說開啟了創作生涯的新篇章。

作為一個對寫作有著自身追求甚至嚴厲苛刻的作家,在這個充斥著“浮躁”“喧嘩”甚至“功利化”氛圍的文化市場,郭小東先生再一次重新發掘了植根于民族和本土文化的文學魅力,并且勇敢而熱切地以之為全新的創作主題—回歸潮汕文化母體。筆者認為,郭小東先生回歸潮汕文化母體的創作有自發和外在兩種因素。自發的因素是郭小東先生以赤子之心對故土真摯的懷念,是鄉愁的回歸——“我出生于辛卯年卯月卯日卯時,命中無土,注定四處飄零。過多的木,使這種飄零極度渴望扎根的機緣[5]4”,這種飄零的感覺讓郭小東先生對故土的渴望愈加強烈,正是年輕氣盛時恒常以決然的姿態告別故鄉并以一腔熱血馳騁于外面的世界,在花甲之年對過去生命的責難與恩澤有了新的體悟與感想,促使郭小東先生執筆寫下對故土的懷念,用文字書寫出精神和靈魂的歸宿,使飄忽之心得以填滿。正如郭小東先生在《題敘》中說道:“我常去遙遠的地方,那些地方與潮汕全然不同。不僅僅是指風物,而是說人。人在另外的世界中,在別樣的文明中。在遠離潮汕的隔閡中,讓我更深刻地看到自己的內心,內心的惶惑及恐慌產生的對自我的排斥與憤恨,以至于無限的憂傷。因之對潮汕產生了一種切近的依戀。這種依戀隨著年輕時的疏忽,中年時的回眸,老年時的至切,而漸漸灌滿我的眼睛,成為我眼力所及的全部[5]7”。外在的因素是郭小東先生作為一個作家對寫作的自覺和自律,對家鄉文化傳承的使命與責任感,正如郭小東先生所言:“潮汕和潮汕人是世界大合唱中不可或缺的聽者和歌者,代代有絕唱。希望能通過《銅缽盂》,還原潮汕人的精神實質以及在世人眼中的樣貌,消解偏見和成見,把真實的潮汕和潮汕人的精神本相和盤托出,讓世界知道,潮汕人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偉大的族群,一個對人類有過偉大貢獻包括精神貢獻的族群[6]”。

作為知青文學作家,《銅缽盂—僑批局演義》在郭小東先生以往的作品中的確是全新而獨特的存在,是作家在優勝劣汰的文化市場經濟下的寫作堅守,是作家在創作生涯中與新契機的必然相遇,是作家承擔家鄉文化傳承的使命體現,是作者心靈回歸故里的精神呈現。開啟《銅缽盂—僑批局演義》,水客批腳肩負著物質信息的流通,家族興衰承載著族群的憂傷,“駟馬拖車”攜帶著歲月的哀思,潮汕歌冊牽動著人的心弦,小橋流水承載著游子的憂傷。郭小東先生通過創作賦予銅缽盂文化符號,可于文本中重溫千百年來潮汕風云變遷的歷史情思,尋找游子于故土風景人情中的喟嘆,品味潮汕人杰地靈的獨特魅力。

二、天地補忠厚[7]:言必誠信,行必忠正[8]

誠于中,信于外,水客和批腳所踐行的誠信契約精神,正是潮汕俚語中“天地補忠厚[7]”的精神價值體現。在郵路不發達的年代,僑批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物資與信息,更是海外游子寄往潮汕的一封封家書,正所謂——僑批抵萬金!“最受歡迎的人是水客和批腳。番批到來的日子,人們的臉上便有了喜悅的笑靨,哪怕是陰郁的雨天”,就連“獨守空房多年的阿婆,臉上有了紅暈”[5]2。萌芽于元明的僑批,是海外謀生的僑胞委托水客往家里捎帶銀圓及家書的載體,由批局的批腳人工按僑批所寫的地址進行投遞。水客便是來往于國內外為僑胞代送僑批的職業人員,這種特殊的職業需要遠渡重洋、四海為家,因此稱為“水客”。在僑批未納入銀行郵政系統之前,潮汕起碼有二三成人口依賴批銀生活。曾有統計顯示,在某些年代,僑批的金融輸入總量占潮汕地區民生經濟收入的百分之五六十,也就是說曾有民生收入的百分之五六十是通過僑批而來的,它對潮汕文化在這七八百年里的文化發展、經濟發展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9]。而這些關系民生和地域安穩的僑批正是靠水客批腳來傳遞,水客批腳是那個物流途徑不發達的年代里最具誠信品質的“郵差”和“快遞員”。

文明進入20世紀以來,各種法律與規則成為規約人類行為準則的主要方式,然而在那個質樸的年代,水客批腳憑借的卻是流淌在血液里自發的誠信道德自律,這是水客批腳最為難能可貴的品質。這種自發的誠信品質,來源于潮汕人民世代相傳的為人之道、經商之道、待人之道。在那個郵路未通的年代,水客批腳這個職業延續了好幾個世紀,在鄉間以信譽取人,也以信譽為人稱道。承當水客批腳角色的多是農民,然而這些沒有多少知識的農民卻表現出了應有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準?!斑@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略通文墨,記得住姓名認得地址……因為低賤,因為謀生不易,批腳手中握有他人銀錢,卻萬萬不得有覬覦之心。正是這份卑賤卑微的行當葆有高貴之處,它高貴得無法言說,那本是人作為人最本質最平樸的堅守[5]229”。因此,水客批腳不僅是那個年代潮汕人民所期待和喜愛的人群,就連未諳世事的小孩子們心中也將走南闖北跋山涉水的水客當作英雄?!八褪呛⒆觽兞硪粋€偉大的世界,冒險與遠行的魔力,使孩子們的天地飛離無邊的潮汕之城,遠古遙渺和魔域的鬼魅都不在話下,惟榮光敬畏的是,常行走于烏水的水客們,不是英雄,勝似英雄[5]3”。

僑批是一種誠信的載體,水客批腳是誠信的踐行者。郭小東先生詮釋道:“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近千年來,幾乎沒有批腳侵吞僑批的例證,更多是在僑批史上發現,不少批腳為了投遞一封沒有地址的死批和寫錯地址的錯批而跑了很多地方,甚至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封僑批,需要由水客轉交給批腳,再由批腳交給當事人。這就是僑批從誕生之日到消失的幾百年中,所體現的一種有形或無形的契約精神[9]”。遠渡重洋和跋山涉水的危險與勞累,亦無法阻擋這些輕生死、重情義的水客批腳踐行承諾和履行職責。這種契約精神,不需要任何憑證,有些甚至只是口頭托付,卻能憑水客批腳的信守承諾和職業操守暢行天下。

“善于經商”是外界對潮汕人一個較為普遍的認知與印象,僑批所傳遞出來的潮汕人文精神,通過水客批腳的踐行,無疑潮商誠信經營的有力證明。誠信,不僅是經商之道,更是為人之道,讓讀者從中得以認知流淌在潮汕人血液中的人性美。

三、相牽摜,正有伴[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1]

“相牽摜”在潮汕俚語中是相互扶持之義,“正有伴”體現出潮汕人團結宗族鄉親的友善觀念。為富且仁,樂善好施,是潮汕人的優秀品質?!躲~缽盂—僑批局演義》于三十二萬字左右的篇幅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不乏樂善好施的形象描寫,如郭馬兩大家族的慷慨博愛;鄰里鄉親之間的體諒扶持;更有出于視若己出的仁義之愛。

郭馬兩大家族的慷慨博愛。小說中郭信臣為郭節母廖太夫人修繕貞節牌坊,同時還修貫通節門與乳山之間重山疊水的大道一條與幾個遮風蔽日的雨亭。為連淑德建婆祠,并立下規矩,凡郭氏家族內女眷包括家丁雜役,不分姓氏不管尊卑,都可入祠牌位。郭小東先生在《題敘》中說道:“婆祠存在將近600年,里面供奉著的,全都是出身妾侍而無正名的母親們。因為一個孝子的德行,而成就了女人的功業,成就了無數曾經屈辱過、被損害過的女人們的功業。她們的靈魂在祠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5]3”。宗法制的文化影響在潮汕文化中根深蒂固,這種樂善的行為,已經超出對在世人們的方便和照顧,更安撫了亡者之靈。這種德行發自一個孝子的一份孝心和善心,并且不分姓氏不管尊卑,超出血緣關系范圍內的人道主義關懷,實為大善與大愛。

在馬家位高權重的馬家夫人馬鄭氏亦是樂善之人。捕頭“胡須六”早年在光德里私塾上學,做了幾年水客和鴉片掮客,后因與官兵發生矛盾錢財全失,保住小命在光德里做些舂米挑擔的雜役,眼看快成家毫無出路時經馬鄭氏保薦給衙門做快手,才有一份固定的餉銀得以安身立命。小說中記載,子孫后代包括五服之內的小輩們的出路安排,都由馬鄭氏一手計劃。大至少爺小姐們,小至光德里的任何一位長工,傭工的后代,馬鄭氏都會有悉心的關照。這是馬鄭氏對鄰里之間互相體諒和扶持。

視若己出的仁義之愛。光德里長工“地膽頭”——馬家耀,并非馬氏子孫,而是馬夫人在馬家耀5歲時所收留的棄兒,并且為其取名“馬家耀”,寓意“馬家光耀,仁義普照”,馬夫人對其視如己出,并安排其在馬家私塾讀書,學得一身技術,能“五爪擒龍”撥拉算盤算賬,能為鄉里六條小巷謄寫門聯,可見其在馬家并非一般的長工,馬夫人將其培養成一位能夠斷文識字之人,從名字的寓意便能看出馬夫人對馬家耀的關愛與厚望。同樣,郭文雄之妻馬凌芳的書童阿雅、婢女阿玉,都是由馬凌芳的母親像嫁自家女兒一樣,為她們找到歸宿安頓婚姻大事。阿玉和阿雅的命運待遇一反人們心中主人對待婢女書童的傳統刻板印象,這種愛如己出的待遇給予人們難能可貴的溫暖撫慰和感動沖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對他人的幸福多一分著想,對他人的感受多一份體諒,能夠將他人視如己出,非博大的胸懷和至深的憐憫之心難以達至。

除了正面的描寫,一些相關的小細節也在小說中有所體現,比如林達與郭仁卿在煙橋亭閣聽瞽師吟唱時,其中年少瞽妹雙目失明命運令人唏噓,亦令人生惻隱之心,“近來常有歹人,卷帶良家婦女,或拐賣賺取銀兩,或‘采生折割’慘不忍睹[5]231”。例如詩丐的第一次出現,郭仁卿沒有因其蓬頭垢面而心生鄙夷,閱其詩文后嘆喟此乃非常人,陡然心生敬意,并取來一袋龍銀雙手捧至詩丐手中。這是筆者借小說人物言行舉止所傳達出來的憐憫之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12]”,《銅缽盂—僑批局演義》傳遞出的是在人情逐漸冷漠疏離的社會氛圍中那種遙遠而又熟悉的,關于人原本的那種關懷和溫熱。

四、錢銀一道出苦坑[5]221:窮不失義,達不離道[11]291

“人生在世得看天,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義之錢不可要,到尾報應無差池。錢銀一道出苦坑,謀財害命難發家,刻薄成家無久享,天理全無錯些些[5]221”。這段潮州名曲《水蛙記》的唱詞,是對潮汕人追求財富的道德自律和行為警示的生動傳唱?!叭松谑赖每刺?,舉頭三尺有神明”,提醒為人處世時心存敬畏;“不義之錢不可要,到尾報應無差池”,勸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刻薄成家無久享,天理全無錯些些”,告誡自身秉持回饋社會的寬厚之心。

“逐利而行”似乎是外界多數人對潮汕人的固定看法,尤其是潮汕人遍布世界各地,商界頗有成就之人也多潮汕籍?!躲~缽盂—僑批局演義》中塑造的潮汕人利義并重,并且豪情萬丈,還原了潮汕人真實的本來面貌。

“批局最看重信譽,誠信是批局的生命線[5]144”,從批局這一重要商行說起,小說中“馬至誠批局”自開業5年來,沒有一封錯遞漏遞,從未缺一封回批……每年都有不少錯批、死批,即地址或姓名錯漏一時無法送達的批銀。至誠批局往往要花幾個月或一年半載時間,派專人尋訪,最終送達,無一阻滯。除了誠信正義的職業操守和經營原則,潮汕早在發源于元明的僑批經營中就深諳利義并重的原則,尤其體現在為錯批、死批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上。據國家郵政局以國郵發〔2014〕12號印發《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郵件管理辦法》里面詳細提及這些“錯件”、“死件”的保管、銷毀及變賣等細則,在此我們不比較以往的批局與如今的郵政對待“問題件”的不同處理方式和態度,令人感慨萬千的是在法律與行歸并未完善的當時,批局的經營者能以高度的道德自律和責任意識去對待僑批這一重要行業。小說中提到,馬至誠在1949年留洋時留一藤編匣子給馬伯良,里面便有錯批和漏批十幾封?!懊恳环鈨S批,都是一部長篇小說,都承載著一個家族的辛酸家史[5]320”,那些批銀在馬伯良的有生之年都是一封封難以送達的家書,畢竟在那個年代,僑批就是流動的資源和信息,它所傳遞的是海外華僑對家鄉親人漂洋過海的思念和囑咐,僑批有時亦是家書,正所謂“僑批抵萬金”。

在近代革命發展的緊要關頭或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并貢獻自己財產來支持革命和民族大業的英雄中不少是潮汕的子民。如小說中第二章寫到,在上海,郭仁卿在茶會與譚嗣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議救國之策,豪捐十萬銀兩,一時傳為佳話。梁啟超奉勸郭仁卿思量再三,郭仁卿滿腔豪情,斬釘截鐵說道:“兄臺不必過慮,潮汕人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豈容翻云覆雨?這十萬銀圓系家父從南洋輾轉匯來,為建造新仁記巷的資金。今為國捐獻,乃草民之天職矣。國家殘破,何家有之?[5]27”同樣,革命黨人林達在煙橋時,話還未說完,郭仁卿便插話道:“尊兄有話直說……不必見外[5]217”,話畢便交付林達12000大洋,豪爽大方至此。取之有道,用之有方,并且能急人所急,造福后世,20年代,郭信臣捐資20萬銀圓給復旦大學,建造了中國第一所心理學院,郭子彬先生捐贈“子彬樓”;30年代,郭信臣捐給浙江大學三十萬銀圓;至1926年,郭信臣豪捐15幢別墅予馬燦漢作為軍餉。發家致富是潮汕人能力體現,而能在國家和民族關鍵時刻和緊要關頭慷慨解囊,則可見其道義和精神光彩。

潮汕人精明,所謂“小小生意能發家[13]299”;潮汕人拼搏,所謂“愛拼才會贏”;潮汕人誠信,所謂“天地補忠厚”[7];潮汕人團結,所謂“眾人一條心,田涂變成金[10]”。在《銅缽盂——僑批局演義》潮汕人亦是利義并重的。潮汕人在社會經濟領域的貢獻有目共睹,正面的潮商形象是潮汕人文精神長期積淀濡養的表現,當象征潮汕人的紅頭船在世界各地航行時,潮汕人利義并重的正面形象才能為潮汕文化的走向世界凝聚更高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五、結語

寫一個村莊,是郭小東先生多年的夙愿。銅缽盂,作為一個文化符號,是潮汕人文歷史的一個縮影。故土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人都是郭小東先生內心美麗和憂傷的掛念。郭小東先生在小說后記中說道:“期望復活清末民初的生活圖景與那時人們的精神向度,一種似乎與政治有關,又無關的倫理道德。我在我先輩先賢的人生細節中,一點一點地過濾這種精神。那種為了一件死批錯批,一件沒有地址的批封銀信,而終其一生的信守和尋找的精神,照亮了許多俗世暗幽的角落[5]320-321”。銅缽盂是潮汕歷史的縮影,僑批承載的是每個家族的心酸家史,正如厚重的文字背后盛載著的是經年的心愿與情愫?!躲~缽盂—僑批局演義》中所描寫的是:“碼頭和渡船,此岸與彼岸,抵達與讓渡,它們意說的是宗教,是時代,是人性,自然也是人性的風景[5]321”。

[1]張志忠.我國首部描寫僑批題材的長篇力作[N].遼寧日報,2016-01-18(10).

[2]陳訓先.論僑批的起源[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6(6):76-80.

[3]郭蕤.論小說的后現代敘事——以長篇小說《銅缽盂》為例[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6(6):83-93.

[4]陳翠平.逝去時代的現實憂患與古典情懷——郭小東小說《銅缽盂》關鍵詞解讀[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6(9):42-50.

[5]郭小東.銅缽盂——僑批局演義[M].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16.

[6]郭小東.一座叫潮汕的城[J].潮商,2016(1):63-67.

[7]蔡炫琴.潮汕方言歌謠曲集[M].林朝虹,林倫倫,評注.廣州:花城出版社,2015:44.

[8]王國軒,王秀梅,譯注.孔子家語[M].北京:中華書局,2011:41.

[9]林蓁.《銅缽盂——僑批局演義》首發式今早舉行——著名作家郭小東:小說中有著割舍不掉的家鄉情結[N].汕頭都市報,2016-01-13(04).

[10]佚名.從潮汕俗諺看潮商文化精神[J].潮商,2011(6):63-66.

[11]萬麗華,藍旭,譯注.孟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6:14.

[12]李壯鷹.中國古代文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38.

[13]杜松年.潮汕大文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299.

【責任編輯:趙佳麗】

Reminiscence of Love and Duty——the Research on Humanity Beauty of Tong Bo Yu

WU Shijie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65,Guangdong,China)

Saga novel,Tong Bo Yu—Historical Romance of Overseas Remittance Agencies,is a brand new creation of Chaoshan cultural matrix made by Xiao Dongguo,which sets a precedent for novels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n the aspect of overseas remittance.This novel is mainly about the historical romance of overseas remittance and family’s ups and downs,reflecting the unique humanity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in Choushan area.It shows the spiritual nature and humanity beauty of people’s integrity,kindheartedness and righteousness in Choushan area through describing postmen’s integrity,revolutionaries’generosity and civilians’compassions.

Tong Bo Yu;humanity beauty;overseas remittance

I207.42

A

1671-5934(2017)04-0072-05

2017-03-28

吳士杰(1989-),男,廣東陸豐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文學創作與評論,E-mail:116265411@qq.com

猜你喜歡
潮汕人演義潮汕
潮汕牛肉火鍋
嗜甜的潮汕人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傳奇
潮汕為何讓人欲罷不能
三國演義
潮劇創新要堅守“潮味”
《三國志演義》的“知遇”之感
潮汕人的生意經
潮汕人做生意賺錢技巧大揭秘
潮汕文化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