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共贏:高校多元機制下“非遺”保護新模式的思考
——以新疆幾所高校為例

2017-04-14 02:37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7年5期
關鍵詞:新疆師范大學新疆大學非遺

王 琦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合作、共贏:高校多元機制下“非遺”保護新模式的思考
——以新疆幾所高校為例

王 琦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在現代工業文明和消費文化的強烈沖擊下,如何保護民族文化資源、維系民族凝聚力、保持社會的安定和諧,就成為一個緊迫而重要的普遍性問題。各大高校尤其是綜合性大學具備跨學科的教學科研團隊,且硬件設施以及網絡化數字平臺資源豐富。在高校多元機制下發揮各自專長,能夠積極為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校多元機制;“非遺”保護;新模式;思考

高等院校尤其是綜合類大學依托多學科、多平臺的資源優勢開展教學工作。尤其在新疆這樣一個具備多元文化的地區,各類大學以不同的發展模式傳承和發揚優秀的本土民族文化,從而帶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進入良好、有序的發展軌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級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多數牽涉本土少數民族藝術、民俗、技藝等方面的內容,以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為首的幾所高校依托本校優勢學科并借助豐富的學科平臺,在合作、共贏的理念下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環境。

一、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的優勢

新疆大學人文學院利用本院文學、民俗學、語言學等優勢專業申請并建立了“新疆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新疆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新疆大學民俗博物館”等重點文科研究基地,不但為高校教師創設了良好的科研平臺,從另一個方面也推動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前行。期間邀請了新疆各級別、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親歷學校為廣大教師及學生講授相關知識,潛移默化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化傳承。如:喀什麥蓋提縣“刀郎木卡姆”傳承人阿布都·吉力力、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曲子劇團“新疆曲子”傳承人郭天祿等。

既為“遺產”,當有特別之處。新疆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多涉及文學、藝術學、民俗學、社會學等學科。新疆大學在以上學科中已經擁有了實力較為雄厚的科研團隊,在此基礎上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學科進行探索,這無疑是一種優勢的資源互補,更是自身研究方法的特別之處。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專業是新疆大學的優勢專業,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過程中需要涉及大量文獻翻譯工作,各語種專業的學生不但在翻譯過程中得到了學術鍛煉,而且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又向前推進了一步。諸如此類的范例不勝枚舉。

石河子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是自治區首批文科重點基地,發展過程中與北京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高校及國家科研機構達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石河子隸屬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獨立的文化管理體系。文化傳播及交流過程中依托下屬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戲劇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歌舞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雜技團等機構傳播各類優秀的藝術文化,其中不乏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類文藝團體長期與石河子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及文學藝術學院合作,推出具有新疆本土文化特色的各類作品,如音樂劇《戈壁母親》、民族管弦交響樂《絲綢之路》等。這從另一個方面弘揚了我國各民族文化,也將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中亞音樂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以音樂與舞蹈學優勢專業為依托,對新疆乃至中亞各民族音樂進行了采集、整理、研究,其中大量涉及到了與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內容,實際上也為保護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貢獻。在與全國部分高校合作、共贏的機制下,研究中心聘請了包括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音樂學院等高校及科研機構在內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加盟研究團隊。這樣一個高水準、高規格的研究團體無疑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一種支持。近幾年來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中亞音樂研究中心所涉及到的研究項目包括跨界的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哈薩克族阿依特斯、阿肯彈唱藝術等。諸如此類的跨界音樂文化研究對中國乃至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生產性保護都有著不可估量作用。中心的建立同時吸引了全疆甚至全國各地實時關注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及保護的同仁們積極地參與到了研究中來,這為宣傳和弘揚我國民族文化以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給予了現實性的幫助。

二、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的制約性因素

財政補貼滯后制約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的步伐。高校毋庸置疑是以教學與科研為主要目的的單位,其中教學又居其首位。多數財政資金強有力的直接投入至各教學部門的辦學中,包括教學設施補給、校園公共文化建設等方面。據筆者了新疆解部分高校由于財政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導致學生宿舍公共設施短缺,由此可知財政在維系學?;窘虒W運行的情況下已經沒有過多的結余投入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去了。

教師教學、科研任務的繁重影響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大部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每學期有著繁重的課時量,部分教師還要擔任班主任等相關職務。超負荷的工作量已經無暇顧及學科以外的事物,更何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這正是大家所擔憂的。建議相關藝術學、民俗學、文學、人類學等研究方向的教師可將自己關注的視野拓寬幾倍,結合與自身研究學科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雙向研究,已達到事半功倍、雙雙受益的效果。

具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各大高校中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本科專業的為數不多,能夠開設與其相近專業的,例如:文化遺產學、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等專業的也是屈指可數。碩士階段開設相關專業的學校相對多一些,例如:中國藝術研究院、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河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就新疆各大高校而言,至今還沒有一所高校開設相關專業,這無疑是也是對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的一種阻礙。各高校應利用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到相關學科專業申報的工作中來,從高等教育、科研的層面上推進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三、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的機遇與挑戰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聯合印發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其中,新疆這樣一個獨特的區位優勢具備了向西開放窗口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深化了與中亞、西亞等國的交流與合作,成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務物流以及文化中心,從而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新疆各高校應該把握良好的機遇,積極響應國家扶持西部的各項號召,綜合利用各項政策,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角度出發,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國家互通交往。這樣以來不但弘揚了我區獨有的文化資源,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盡到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疆少數民族種類諸多,由于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在不同區域不同級別層面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的進度均不同。部分偏遠地區由于語言問題無法與外界進行正常的溝通與交流,這在推進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作為高校的各級教育工作者來講,應該普及通用語言的使用,尤其在編纂非物質文化遺產教材以及宣傳資料時應考慮推行多種語言并行的策略。各高??啥ㄆ趯ι贁得褡寰劬拥貐^的基層文化管理部門人員進行雙語培訓,推行多語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材料,從而提升當地文化管理部門人員的通用語言使用能力,從最根本上解決文化交流過程中的“屏障”。

總之,新疆各大高校及部分科研機構均有其各自獨特的優勢,雖然這只是一部分資源,但為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無疑對今后更深一步地從合作、共贏多元機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方便,這樣以來新疆的各民族文化將會取得更大更輝煌的發展。

[1]宋博年,李強.西域音樂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2]王敏著.巴扎志[M].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

[3]劉玉皚.邊疆與樞紐(近代新疆城市發展研究1884-1949)[M].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

[4]萬建中.民間文化的多維視域 [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5]杜亞雄.海上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 [M].蘇州大學出版社,2017.

[6]單霽翔.文化遺產保護國際視野[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7.

[7]烏丙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方法[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6.

[8]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9]張潔,張梅.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發展歷程綜述[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1)

G122

A

1009-8534(2017)05-0048-02

王琦,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 非物質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

審稿人:

猜你喜歡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大學非遺
新疆師范大學普通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調查研究
新疆大學紡織與服裝學院攝影作品選登
A Corpus-Based Study on Linguistic Variables of CET Writings
喻白楊作品
呂蓓佳作品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新疆大學——同濟大學 “一帶一路”學術研討會
對新疆大學男子籃球隊攻防技術的統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