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記憶的消解與重構

2017-04-14 05:33覃雪芹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川東土家族村寨

覃雪芹

(四川文理學院體育學院,四川達州635000)

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記憶的消解與重構

覃雪芹

(四川文理學院體育學院,四川達州635000)

采用文獻資料法、田野調查法、邏輯分析法,以探究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記憶的消解與變遷為目的,從文化的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對于其文化記憶重構的理論路徑構建:對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充分發掘和妥善保護;充分認識和發揮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在和外在價值;實現思維觀念與文化記憶的共生。

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記憶;消解

土家族與土家族文化一直是少數民族研究的重點對象,在中華文化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與其他地域的土家族族群相比,四川境內的土家族主要居住于川東一帶,其居住地多為偏遠的山區,聳立的高峰和閉塞的交通使川東土家族的文化習俗、文化記憶都保持著相對原始的自然風貌,為以土家族和土家族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理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樣本。社會的變遷和文化多元化的侵襲,打破了具有地域性限制的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場,時間與空間的游離機制促使了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記憶的消解,作為土家族身體記憶的傳統體育文化其消解的表征、消解的影響,及如何在現代社會發展中重構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記憶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傳統體育文化記憶的載體:川東土家族人及其生成文化的溯源

(一) 土家族村寨體育文化的載體——土家族人

文化現象無一不是以事件中的人為載體的,對土家族文化的研究必須追根溯源,聚焦于文化事件的主體——土家族人。土家族后裔主要分布于川、湘、鄂、渝、黔等省的毗鄰地區,分為南北兩支。聚居于川東一帶的土家族人是土家北支,以達州市宣漢縣分布最為集中,有龍泉、河口、青龍、漆樹四個土家族自治鄉,他們自稱“畢茲卡”,與自稱“孟茲”的南支土家族在語言上存在較大差異。關于土家族源流的說法眾多,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土家族起源的“巴人說”。潘光旦教授曾在對二十四史和大量南方民族史料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指出:土家族不是瑤、不是僚、不是苗、不是漢,而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代巴人后裔的一支。[1]其依據是土家族人現分布的地區大多與古代巴人的分布區重合,并且在民間習俗方面,土家族人與巴人同樣信奉鬼神,以白虎為圖騰,且土家族宗廟內供奉的是巴族人的部落首領廩君。潘光旦的說法在如今研究土家族源流問題的史料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元代“土司治”到清代“改土歸流”的漫長歷史時期內,因漢土疆界劃分而產生的“漢不進山,蠻不出峒”的習俗使土家族在語言、服飾、民俗上真正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催生出了統一的民族意識,成為了一個穩定的民族共同體。

(二)土家族村寨體育文化的外延——土家族文化

張良皋教授曾指出:巴文化是楚文化的基礎,楚文化是漢文化的前身,漢文化是華夏文明的主體,由此可推斷,中國文明之源在大西南巴域。我們姑且不論土家族是否起源于巴族,單從歷史進程、地緣政治和我們生活中普遍的習俗就可以推測,以川東地區為代表的土家族聚居區,給巴、楚、蜀文化打上了深刻的歷史烙印,在中華文化的大融合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土家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形成了眾多的具有高度民族性的傳統體育文化項目,如跳喪舞、擺手舞、茅古斯舞、儺堂戲等。其節日慶典活動繁多,有牛王節、嫁毛蟲節、五月節、趕年節、舍巴節、女兒會、六月六、調年會等。[2]這些傳統的體育項目與節日慶典對土家族人來說都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以土家族春節趕年節為例,其來由是土家族先民跟隨胡宗憲討伐倭寇,在臘月二十九提前過年以犒賞將士,比漢族春節早一天的習俗一直延續至現今的趕年節。土家族后裔通過參與這些傳統體育項目回顧先輩創業之艱,在現實生活中即表現為民族歸屬感的提升??梢哉f,土家族這些獨特的民族傳統項目與節日慶典作為民族文化記憶深植于土家族人的思維方式之中,被土家族人長期傳承,成為了聯系遠古與現代的媒介與橋梁。

二、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記憶消解的解構

(一)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記憶消解的考辨

從史志、口頭敘事和器物基礎的坍塌三方面考辨當代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記憶的困境。[3]

1. 史志中的失載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由史書、典籍的記錄可以推測文化事件興起的源頭、發展的過程、衰落的現實。例如,《華陽國志》中“閬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生勁勇,數為漢前鋒陷陣,銳氣喜舞,便進入了皇室宮廷”的記述反映的是川東古代巴族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巴渝舞的生成與演進。然而,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事件中存在史志的失載和記錄者的缺席,在《宣漢縣志》中關于文化和體育方面的記載十分有限,對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記述更是寥寥數語。

2. 口頭敘事的斷裂

傳統文化不僅僅通過史志的方式留存,更通過一代代土家族人口口相傳式的傳承?!稗恫蓁尮摹笔峭良易迦藙趧踊顒訒r的歌舞,有“開場”“出工”“歇氣”“過行”“收工”等套式,以百里峽土家族的表演最為著名。然而這種帶有傳統勞動氣息的歌舞在土家族青年中缺乏吸引力,加之新型娛樂活動的繁榮,傳統體育項目參與人數的減少導致了口頭敘述話語群體的解體。

3. 器物基礎的坍塌

作為文化器具基礎的文物的丟失、遺址的損壞是該地區文化消解的例證。諸如羅家壩遺址這類的器物基礎極其稀少,長期歲月的侵襲、文物保護措施的不力、保護方法方式的不完善導致了眾多具有文化價值的器物基礎的埋沒與消失,比如土家族人殘存的147處洞寨中有部分已被自然與人為地損壞。

(二)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記憶消解的表征

ArcView、ArcEditor和ArcInfo是三級桌面軟件ArcGIS desktop的三級產品,功能逐漸由弱到強、由簡單到全面[4]。ArcInfo不僅包含ArcView和ArcEditor中的所有功能。除此以外,它在ArcToolbox中提供了一個支持高級空間處理的工具集合。ArcInfo還包括傳統的由ArcInfo WorkStation提供的應用和功能,通過增加高級空間處理功能,使ArcInfo成為一個完整的GIS數據創建、更新、查詢、制圖和分析系統[2]。

在廣義的文化概念中,文化現象被分為物質、制度、精神等層面的表征,對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記憶消解的解構也可分為此三個層面:

1. 物質文化層面

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器物服飾的消失和遺跡的毀壞是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在物質層面衰落的例證。以儺堂戲表演所佩戴的儺面具為例,具有半堂戲12個面具和全堂戲24個面具之分,法器的大小尺寸、圖案、質地規定嚴格、富有象征意義,而在當代川東土家族的節日慶典和傳統體育項目中,這些原始的器物服飾在種類和數量上正在經歷快速的縮減,儺面具臉譜的形式相對單一、缺乏創新,與曾經的器物繁榮形成鮮明對比。

2. 制度文化層面

表現為土家族特有的祭祀儀式和展演方式的逐漸失傳。川東土家族特有的傳統儀式與展演方式是其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鮮明標識,是民族精神得以傳承和發揚的基本條件。以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項目跳喪舞為例,表演者常模擬人類勞動或戰爭,采取頭、手、肩、腰、胯、臂、腳齊動的方式進行演繹,唱腔時而高亢激憤、時而低沉舒緩,音樂歡暢、無悲戚感,而青年一輩的川東土家族后裔很少有人能夠對其進行原始和完整的演繹。

3. 精神文化層面

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的消逝在精神層面表現為族人民族歸屬感的淡漠和傳統信仰的失位。異質文化的滲透和人口的城鎮化遷徙令傳統體育文化的生態空間被擠占,對時尚生活理念的過度追逐更是替代了土家族人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堅守,使他們逐漸喪失了對自身民族文化強烈的認同,斬斷了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根基。

傳統文化記憶消解所帶來的損失與遺憾是無法估量的。有學者將文化消解與重構的過程比喻為一個民族經歷一場大病,即使病愈恢復也會殘留諸多的后遺癥。

1. 史志中的無奈

在有關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近現代典籍中,由于文化消解的漸進,或限于編纂者的知識深度,或受制于主流的社會價值,抑或是為取悅統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客觀事實記述的偏頗。在諸多歷史記述中,川東土家族還曾被認定為是“具有落后文化的漢族”,此乃史志記述的無奈。

2. 學術界的爭鳴

例如“端公”是川東土家族巫文化中最重要的法師,古代土家族人遇事便請端公問卜,更有搭建神壇、由掌壇師帶領、演出成套跳神動作的“跳端公”。對于“跳端公”的實際用途,學者們往往先入為主地提出各自觀點,有娛神說、占卜說等,卻忽視了對文化本源的思考和對事實真相的探查,導致各家觀點存在嚴重的片面化傾向。

3.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淡漠

擺手舞作為土家族的標志性舞蹈,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17)。除擺手舞外,土家族陸續有梯瑪歌、哭嫁歌、茅古斯舞等十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序列。但對川東、渝東北地區的土家族而言,他們既具有湘西、鄂西土家族的文化傳統,同時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現象,但這些本身就不發達的文化現象在歷史的長河和非物質文化的漠視中逐漸走向衰落,如曾在川東土家族內十分盛行的跳拱、占國、演搬打、玩抱箍子等。

三、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記憶的重構路徑分析

(一)重構效應層面——對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充分發掘和妥善保護

基于川東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逐漸消弭的現實,從不同層次的需求出發對傳統體育遺產進行充分發掘和妥善保護刻不容緩。首先,在發掘和保護的對象上,應當對相關的史記資料、口頭敘事、和器物遺跡等不可再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性的發掘。在重視以器物和遺跡為代表的物質文化的發掘的同時,也應當妥善保護現有的以儀式和展演為主的身體記憶。其次,在發掘與保護的力量上,應實現“政府主導、精英背書、媒體宣傳、民眾自發”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在體現政府指導作用的同時,應充分利用新興媒體、社會精英的宣傳和帶動效果,最終使包括土家族人在內的全體民眾的自發響應。再次,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應以編寫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資料為主,將傳統體育文化的光輝深深鐫刻在土家族的歷史記憶當中。最后,要將展示和互動作為發掘保護的最終目的。在發掘與保護過程中,可通過實行非遺展廳免費開放、建立文化傳習展示館、進行民間文藝展演等措施,增強了民眾之間的互動,使其能夠與非遺文化零距離接觸,實現了發掘與保護的最終目的??傮w來說,發掘和保護對象的確立、社會力量的參與、適當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及最終目的的明確,對于增強當地土家族聚居區的傳統體育文化保護意識、改善川東土家族的民生、促進文化的延續性發展意義重大。

(二)現實價值層面——充分認識和發揮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在和外在價值

首先,避免將傳統體育文化僅僅作為資本展演的工具,應利用其健身娛樂價值服務群眾,實現民眾身體素質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這同時也為傳統文化的壯大提供了優質的土壤;其次,應注重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在學校體育中的開展,特別是在土家族聚居區的中小學,可嘗試開展更多與民族傳統習俗相關的體育課程,使土家族人從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再次,傳統體育文化雖日漸式微,但仍然具備一定的號召力,正如李漢榮在《一個古老的村莊消逝的前夜》中表現出的濃厚鄉園情節和人文情懷一樣,人們尋找民族歸屬的情節決定了傳統體育文化永久具有生長的空間,充分發揮其社會整合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對族人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的提升具有建設性意義。傳統體育文化的外在價值主要表現在文化資源向資本轉換的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效益,但在文化再生產的過程中,應盡力保持其原始風貌、保證其人文和歷史價值的留存。應當認識到的是,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并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相互依托、相互補充的利益共同體。但在現實操作中,依舊存在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不能兼得的糾結,[4]應結合民族文化的實際,對內外雙重價值的發揮方式加以協調,最終實現內外價值的共贏。

(三)文化共生層面——實現思維觀念與文化記憶的共生

在現代思維觀念的滲透和沖擊下,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記憶正遭受著逐漸消解的危險,對其進行合理的重構是實現文化記憶傳承的必經之路。與對待其他民族傳統文化一樣,在土家族民族傳統文化的重構過程中,應秉承去偽存真的理念,堅持實用主義與文化傳統兼顧,注重現代思維觀念與傳統文化記憶共生。土家族有著悠久燦爛的傳統體育文化,其展演方式源于族人的現實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反映的是民族本身和其文化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川東土家族村寨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和文化標識,對拓展我國基本體育形態及豐富世界體育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價值和意義。[5]川東土家族的傳統體育文化,融匯了太多歷史的變遷、時代的興衰以及眾多難以磨滅的記憶,成為維持本民族凝聚力的最重要手段。實際上,思維觀念與文化記憶的共生問題并不僅僅存在于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這一微觀領域,同樣也存在于宏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當中。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歷了巨大的歷史變遷,人們在經受傳統文化記憶規訓的同時,也受到來自西方各國思潮的不斷影響。然而,我們在多種思維觀念、意識形態的沖擊下,仍然保持著中華民族的“本我”意識,在“本我”的基礎之上實現了現實與傳統的共生。[6]所以,無論對于同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我們,還是土家族的青年一代,都應當尊重土家族原始的民族傳統,正確看待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將“和而不同”的華夏文明理念貫徹始終。

[1] 潘光旦.湘西北的“土家”與古代巴人[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2):89-96.

[2] 土家族[EB/OL].[2017-03-10].http://baike.baidu.com/.

[3] 譚曉靜.文化失憶與記憶重構[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05:107-170.

[4] 劉魁立.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理論反思[J].民間文化論壇,2004(4):51-53.

[5] 孫德朝,文格西.近60年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符號學分層透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4):356-357.

[6] 譚永潔.土家族傳統體育文化起源芻議[J].中國體育科技,2005(6):53-55.

[責任編輯 范 藻]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ujia Villag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East Sichuan

QIN Xueqin

(P. E.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ichuan Dazhou 635000, China)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field survey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hanges in East Sichuan and digestion of Tujia villag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memory for the purpose of stud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ultural material, system and spirit, then discuss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path of cultural memory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1)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o fully explore and proper protection; (2) the full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3) the symbiosis ideas and cultural memory.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ujia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ujia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memory

2017-03-17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TY2016202)

覃雪芹(1976-),女,四川達州人。講師,主要從事體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G127

A

1674-5248(2017)04-0031-04

猜你喜歡
川東土家族村寨
土家族情歌
土家族
無蚊村寨丁屋嶺
村寨——海坪彝寨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特色村寨
布瓦雄碉與川東碉樓
土家族“七”類藥物考辯
川東含硫氣田氣井井下管柱腐蝕特征分析
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的地捫模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