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朝天,文章禮樂

2017-04-20 16:18李敬澤
美文 2017年7期
關鍵詞:先人有情古人

李敬澤

我在榆林一座劇場看過《米脂婆姨綏德漢》。

那個劇場是我所喜歡的,是童年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影院風格,破舊簡陋,但是有人氣。觀眾進進出出,不衫不履,嗑瓜子,扇扇子,煙癮犯了站起來大搖大擺走到大堂抽煙,活生生的百味雜陳的人間。

但大幕啟處,是熱血男兒,是柔腸百轉的女子,是藍格瑩瑩的天和莽莽蒼蒼的地,是悲歡離合,是響遏行云低若游絲的歌。

這樣的戲正是人間的戲,戲里人深愛人間,于人于事于物都有情有義。他們走在這俗世里就如遠遠地走在黃土高坡上,心里是有勁兒的,踏實而敞亮。他們是英雄兒女是俗世男女,也能隨時從戲里走出來,走進臺下人群。

這是難得的境界。

這戲的作者是阿瑩先生。后來我認識了他。

阿瑩先生屬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投身文學的那一代人。那一代人中,很多人隨著時勢之變放棄了文學的志向。他們沒有錯,對文學來說,讀的人無論如何應該比寫的人多。寫作和創造,這注定是少數人的事。而阿瑩先生屬于堅持下來的少數?!皥猿帧币辉~其實也不確切,他不是堅持——順便說一句,我也不喜歡一個在這種情況下常用的詞——堅守,“堅守”就有一種自我悲劇感。但愛文學的人何須堅持或堅守,比如阿瑩先生,以文學的方式與自我相處、與世界相對,這于他不是一件苦事,不過是“悠然見南山”“相看兩不厭”罷了。

在這三十多年里,阿瑩先生一直在寫,小說、報告文學、戲劇和散文,特別是戲劇和散文,卓然有成。

同時這三十多年里,他也由一個工人一路走來,經歷很多事,做了很多事,成為一個高級干部。

談論阿瑩先生的創作,其實都免不了要在做文和做事之間下筆,但這其中的關系似乎又很難說清,大抵也就是止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寫作”云云。

現在,我試著說一說。

三十多年來,阿瑩先生的寫作從未中斷,但從另一方面看,他對中國文學在這三十多年間的種種潮流、風尚似乎不甚在意。即以他后來專注的散文為例,他寫鄉土,寫親情,寫歷史文化,寫藝術和人生,放在同類題材的書寫譜系中,都有一種大道朝天、我自獨行之感。他的寫作沒有“為賦新詞”的糾結,沒有尋常文人或知識分子的強裝和弄險,而是腳下一條路,坦然走過去。讀他的文章,你不會驚艷和稱奇,你會觸動、感動,感到沉靜、沉著。

“做文”,包含著一層人工勝天然的意思,要做,常常就不免強做,語不驚人死不休。這當然很好,但事情還有另一面,就是,驚人之語常常不免強行扭曲事物。這在詩歌中或許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在散文中,就有可能變成辭勝于意,變成了對世界與人生的不負責、不誠懇。

所以,我有時很怕除了寫散文什么也不干的散文家,因為他只對他的文章負責,對他們來說,做文最重要,而潮流和風尚就是判卷子的老師,不得不時時窺伺風色、揣摩眾意,文章就難免浮浪。但如果,散文家在寫文章的同時還做著事,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不管是擺個小攤還是負一方重任,他們都會知道,事自有事理,不可輕褻,寫文章當然要把話說漂亮,所謂言而無文,行之不遠;但把話說漂亮并非為文的目的,為文是為了體人情、明事理。他們的文字是對自己負責、對世界負責的,也許不那么眩目妖嬈,但于人心、于世界都更貼切、更親近。

“修辭立其誠”,這個“誠”字是真誠,也是誠懇。詩歌的寫作與世界的關系可能首先是藝術的,而散文的寫作與世界的關系肯定首先是倫理的,是一個人懇切地說自己的所知、所感。李白是好詩人,李白卻不一定是好的散文家。當然,如果活到現在,李白也盡可在網上發帖子,天馬行空,呼風喚雨。

所以,像阿瑩先生這樣,一邊做事,一邊為文,對事負責,也對文負責,也就正可以不看潮流,不觀風向,只寫自己眼前心底的文字。

這部書名為《大秦之道》,起自《石鼓山之謎》,結于《三秦之游》,五十二篇文章,一以貫之,是一個人的路。阿瑩先生在陜西這片土地上一路行去,尋幽探勝,撫今追古。一邊走著,有所見、有所感、有所思,行諸筆底,蔚為大觀,一個人的路竟被他走成了“大秦之道”,大道朝天,所通者古今之變、文明之理。

新時期以來,寫歷史、寫文化已成為散文巨流,不僅是發思古之幽情,也不僅是重啟私家著史、文人論史的傳統,更重要的是,對歷史、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和看法,在中國依然是一個尖銳迫切的現代性難題,百多年來聚訟紛紜,大概還會爭論下去。時至今日,“自我吊打”仍然多見,“翻案文章”“修正史學”也比比皆是;但另一方面,隨著國人自信的增強,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如錢穆先生所言,對歷史懷著同情的理解,對傳統存著溫情禮敬之心?!洞笄刂馈?,便是如此。

所謂“同情”,不是以后知之明看當局者迷,而是設身處地,懷著一份體貼的善意,憂古人之所憂,樂古人之所樂,從中領會出先人在他們的條件之下的所以然。由此而生理解,理解先人的艱辛與開創,理解他們的局限與宏闊,由理解而生禮敬之心,在簸蕩紛亂的世界上,認同祖國與家園。

這一部書便是溫情禮敬之書。

阿瑩先生是陜西生人,他寫這一切時,心中先存著桑梓之念,這是吾土吾民,是生我養我之地,先人的血在我身上流著,所以,放眼望去,觀一切皆有情。

文人論古,常見之病是飛揚跋扈、任性好辯,役古人如奴仆,視萬物如芻狗。此病難治,因為病在無情,于古人不親,并不認他是我的先人。而《大秦之道》為有情之文。于古人先賢有情,于山水有情,于時光有情,于一粥一飯有情,于殘碑剩瓦有情……

因為有情,所以有義;因為有義,于這世間擔著義務和責任,所以阿瑩先生行于大秦之道,便如同老農面對田園生計,目光清明,不任情、不濫情,一切只是珍惜、端正。情中應有理在,他的文是通情達理之文。阿瑩先生博聞強識,于鄉邦文獻多所留意,又曾管過文物、旅游,縱三千年、橫八百里,披襟當風,指點今古,這書里有的不僅是知識,更有見識,知識容易見識難,因為這見識斷不能靠抄書得來。

情與理,這是散文的根本命題。所謂通情達理,做到很難。古人認為,情動于中,但還要約之以禮。這個“禮”,竊以為就是“理”,就是行于世間的正當和由此而來的表達與書寫的得宜。比如阿瑩先生的文章,于世間深切用情,但他的看人看物、看山看水、看書看字,其藹然、肅然,其細膩與脫略、放達與執著,都浸潤著誠摯、禮敬。這是性情,也是修煉。情之深淺合度、情之遠近得宜,此情與彼情的聯類、掩映、平衡,等等,自有疾徐輕重的節奏和韻律,這或許就是情達于禮和禮和樂的地方。

阿瑩先生愛樂,此書中暗自有樂,有大秦之道上的古風。

——終究是寫了《米脂婆姨綏德漢》的人。

猜你喜歡
先人有情古人
先人(外二首)
“浙”里有情,“寧”有大愛
疫情無情人有情
紅色警報——煤炭
古人時尚文化秀
愿你2020有情有錢沒病沒災不后悔
古人時尚文化秀
古人時尚文化秀
從門縫掬接月光
懷念親人,不忘先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