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件路徑分析方法:基于悖論與存在主義視角

2017-04-21 03:32杜義飛王建剛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 2017年2期
關鍵詞:事物維度方法

□杜義飛 潘 瓊 王建剛 李 蓉

[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 611731]

事件路徑分析方法:基于悖論與存在主義視角

□杜義飛 潘 瓊 王建剛 李 蓉

[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 611731]

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使得組織面對的不確定性和矛盾變得更加突出,事物為什么以及如何可以在動態復雜的條件下實現潛在的釋放?發現更合適的方法去研究這樣的問題成為必要。我們認為,矛盾與悖論貫穿于事物的整個發展過程,而事件構成了事物存在展開的過程與情景。我們持續探索一種事件路徑分析方法,該方法以整體的組織事件為線索,從事物整體過程中的事件解析出矛盾的維度,進而呈現事件數據所隱含的過程路徑,以發現事物演變的潛在過程規律。

悖論視角;事件存在;事件路徑分析;潛在過程

引言

隨著管理現象更加復雜多變,研究者們開始不斷探索新的理論和視角去理解和闡釋新的變化,追求對動態性、變化性和不確定性的更大包容接納和應對,不少學者開始關注并發展出雙元性理論、強調悖論視角看待現象,構建新的管理和組織理論[1~3]。

悖論視角的發展融合了東西方的哲學思維[4~7],西方學者大量關注的同時也激發了本土學者的極大興趣,因為兩種思維與文化的融合使得本土研究出現了新的可能和變化。從這種廣泛認可的悖論視角下,去探索本土管理和組織現象,建構中國情景特點的理論,可以真正凸顯出本土特色,而回到一般性的結論時也更容易獲得理解和認可。

由于悖論視角下對于動態、變化和不確定性的極大包容和接納,使得研究者對于現象的把握、理解和詮釋成為一個新的挑戰,如何更好地去展示悖論視角下的管理和組織發展過程,構建新的理論?面對這些新的研究問題,發現更加適合的方法成為必要。顯然,量化的方法對于這類問題不再具有優勢,何況管理文化與藝術中包含人的思想、觀念、意志、情感和行為具有個別性、非確定性和非量化性,不可能以自然科學的方式被客觀地加以描述、說明,它們只能通過深度卷入、理解、詮釋才能被合理地把握[8]。為此,廣大學者在質性研究的方法上進行了持續的努力。

就目前的質性研究而言,扎根理論方法[9~10]被廣泛應用,通過對材料層層編碼的方式,最終歸納出理論,使得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Burawoy認為扎根理論雖然處理的是質性材料,但是卻用量化資料的方式來思考,把個案抽離時空脈絡,范疇作為變項,分析變項之間的關系。因此對于悖論視角下的管理和組織發展變化過程的研究,這種方法不太合適。面對浩淼的質性分析材料,近年來不少學者開始關注其中的“事件”,通過對事件的再認識發展出新的一些方法,如Morgeson,Mitchell等認為事件不單單是一種表征和記錄,更是人們描述自己的生活或者組織發展的中心,因此事件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研究對象受到重視,他們提出了事件系統理論,關注如何通過對事件重要性、新穎性、中斷性的測量,以檢驗事件所產生的結果和影響[11]。Hussenot &Missonie認為組織通過是一連串的組織事件編織出的穩定常態與新奇動態的結合體,研究了持續呈現的事件結構,包含著過去和預期的未來[12]。盡管這些研究給組織中的“事件”賦予了更加重要的意義,但對揭示事件所隱含的潛在過程以及組織的潛能釋放仍然相對有限。那么是否可以通過組織縱向發展過程中的事件,探索一種更關注于揭示包含了不同矛盾形式的組織的動態、潛在的發展過程的方法?為此團隊幾年來進行了不斷的探索與嘗試,提出了事件路徑分析方法。對于當前的組織管理研究而言,事件路徑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實現整體的、立體維度的現象分析,它可以在保證發展過程事件完整性的基礎上,對組織的發展過程規律進行探究。

我們暫時不能提供一個可以標準化的操作程序,主要是因為這種方法不若實在論、客觀主義或者量化的研究取徑般,預設客觀外存的事實可以被研究者以中立的觀點和透明、中性的語言來予以正確的描述或者解釋。這種方法是一種帶有問題視野來解讀案例過程的研究策略,具有相對的靈活性。

一、管理與組織過程:事件路徑

以實證主義作為基礎的大量的量化分析,以及類似于扎根理論、內容(文本)分析這樣的質性研究方法認為世界客觀地存在在那里“實在”,可以被測量、統計,等待著人們去發現。而后發展起來的建構主義對實證主義進行了反駁,認為在社會科學領域并不存在所謂的不變的本質,一切都是通過人們的語言或者行動建構形成的,雖然承認實在,但沒有一個特定的“實在”了。而存在主義[13~14]發展起來,海德格爾認為存在本身是沒有規定性的,可以理解為他已經否定了有一個確定的“實在”在那兒。此在要達到真正的本真自我不是按照某一模式去實現它,而是通過其源始展開方式,在現身和自身定準的調整中,在對自身有所領會的過程中,去實現它自身所具有的可能性,從而達到自我的構成[15]。

人們通常將“時間性”的存在者(自然進程與歷史事件)和非“時間性”的存在者(空間關系和數學關系)區別開來,在海德格爾看來,在他之前對時間概念的討論無論是自然科學角度還是哲學角度,都是基于一種假設,即在人們的生存及世界之外,有一種自在的、現成的時間流。假定時間存在,并且以無始無終、均勻流逝的方式存在[14]。

在存在主義看來,存在不是現成存在者的現成屬性,而是“去存在”的種種可能性,它是此在在世界中的歷史性、時間性的展開活動。因此,世界不是一種現成的空間或場所,而是此在本身的展開狀態,它是此在通過現身、領會、言談等生存機制組建、構成或開展出來的。因此管理和組織發展過程的展開,還原到現象只有通過它的過程中連續不斷的事件去看,將事件作為窗口,放電影似的地看整個展開的過程。

除了強調事件作為存在綻放的反映,我們更著眼于事件的整體性,一個事物從根本上無法與其他事物分開而獨立存在,同一個事物或者過程的構成部分亦無法獨立存在??梢?,事物與事物間是緊密地作為一個整體聯系在一起[15],傳統的分解和分析方法難以還原事物本身。因此,我們對事件整體性的理解與區別于西方傳統的理解,它們認為各個部分經過組合而成為整體,但我們認為,整體不僅僅是部分之分,更是部分的整合,整體的功效與價值不等于部分之和。事件路徑分析方法并不對事件進行歸納的要素分解,而是從整體過程中把握規律,最大程度還原事物發展過程。

這里的整體特別強調“立體性”。管理和組織過程由人構成,整體性還體現在立體維度上,如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碑斨粡囊粋€側面看問題時,必然是只是看到其中的一面。在這首詩中,橫豎、遠近、高低幾個側面將廬山的面貌進行描述。因此,只有多維度的,立體維度地去看,才能覽得全景。

二、研究對象與資料來源

(一)研究對象

事件路徑分析方法作為一種質性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發現管理和組織過程規律,探索現象背后的潛在釋放。事件路徑分析方法是以貫穿于某一過程的事件為分析材料,剖析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維度,揭示過程規律。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對某一活動主體的發展、成長或者演變過程的研究。如許毅剛等[16]縱向考察了嘉華公司在2001~2011年的10年間企業邊界發展演變過程。何婧和杜義飛研究了一個典型的國有企業自建立以來40年的發展歷程,探究后發企業價值傳遞和能力補缺過程,揭示后發企業進入顧客鎖定的過程機理[17]。

就管理和組織發展過程這類的研究本身而言,無論是哪一種途徑去獲取最初的研究材料,敘事總是存在的。敘事出現在每個時代、每個地方、每個社會。敘事的普遍重要性,主要在于人類存在狀態所不可避免的時間面向。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憑借著時間來經驗與詮釋其生命[18]。人們不可避免地活在時間的推移之中,而以一種身處現在、意識到過去與未來的方式在體驗時間的前進。人們在說故事或者敘事時,通常的做法是將自己的經驗組織成在時間上具有意義的一幕又一幕,這是一種既典型又重要的認知方式[19]。因此,我們可以使用多種途徑去獲得資料,整理出的質性材料從時間上展開之后都是一個一個的情景,也就是事件,如圖1。

事件路徑分析方法將事物發展的“過程”視為連續的“情景”構成。而情景則是由一連串的事件構成。事件路徑分析從分析事件出發,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發展,而不是進行要素分解。同時,事件路徑分析著眼于事件與事件間的關聯性,將事件編排成具有時間順序和內在關聯的整體,才能保留住事情發展所處的“情景”?!扒榫啊眰鬟_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傳遞的,只有處于情景之中的人才能體會,只有處于情景中的事物才是當時的事物,而不是別的另一種事物。

圖1 資料獲取與分析對象

事件路徑分析也著眼于由事件構成的過程,以動態、縱向的視角看待研究現象[20],我們認為現象由事件、活動、變化等組成,主要考察現象隨著時間改變的過程。在這一點上,事件路徑分析最終構建的理論更偏向于過程理論,關注結果的實現過程,通?;卮鸬氖恰盀槭裁础迸c“如何”發展和演變的問題[21],而不是檢驗因果關系。

(二)事件數據

事件路徑分析方法的研究數據主要是貫穿于研究對象發展過程之中的各類事件,為了保證研究的可靠性,我們在數據的獲取上堅持幾個原則:

第一,數據要求來源公開,被大眾所認可。比如CNKI報紙數據庫、企業發展的年鑒、大事記、上市公司的年報等,這樣的材料屬于原始數據,不為研究而準備的原始材料具有極大的客觀性,可以減少人們的質疑;現場訪談的方式則要求保留完整的訪談記錄,并整理成檔,不遺漏,不進行刻意選擇。

第二,全樣本的數據收集。為了保證是針對整體過程的研究,通常研究涉及的數據必須覆蓋整個發展過程的每一個時間段,不要出現刻意篩選或者遺漏。在具體的全樣本數據獲取方法上,目前不少學者也開始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挖掘技術。

第三,單個事件完整性,包含背景、時間、涉及的活動人物等,進而構成一個“情景”。完整的事件才能保證后面的事件分析過程順利進行,更加便于進行準確的事件分類,判斷過程發展的趨勢。

第四,對來源多樣的事件進行三角驗證[22],確保事件的準確性。比如來源于年鑒或者大事記的數據可以與相關的新聞報道、人物專訪,或者實地調研中的訪談資料進行一致性比對,將事件的時間、涉及的活動人物以及性質描述準確。

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和完備性,增加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具體操作如下:對所抽取的事件進行評估,保證事件不被遺漏;拷貝和編撰過程重復多次,使得事件描述滿足完備性;重復多來源資源數據的印證過程,多次復查事件編碼達到一致性。事件數據再編碼完成之后并輸入數據庫之前反復比較,事件描述的文字差異被控制在5%以內。整理完備的數據將構成一條完整的時間線或大事件年表。構建現象的時間線或大事記年表本身也是質性研究的常用策略之一,這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案例情景,從而揭示現象模式。

三、事件維度解析:基于整體情景與悖論過程

對于過程的更大程度還原依賴于保持過程發展的持續性和完整性。所以保持情景的存在活性十分重要。因此方法嘗試通過相對的,動態性的傾向性維度來描述事件的狀態。

事件路徑分析是著眼于過程的研究,我們認為事物的發展從始到終都有一個一致性的矛盾貫穿其中[2],這個一致性的矛盾是事物整體發展過程中占主導作用的、不斷地去平衡的矛盾,這一對矛盾構成維度的主軸,是我們想要解釋和發現的結果。另一個維度則通過對事件的歸納總結分析,關注主體通過何種方式去面對過程中的主要矛盾。需要注意的是,維度表示活動的傾向性,具有相對性,不存在量化刻度,如圖2所示。通過這樣的維度解析,可以很好地將事物發展過程中一致的、不變的主要矛盾與動態、變化性的活動相結合。更重要的是,當過程中所有的事件按照矛盾主軸展開之后,往往能夠帶出發展過程中“潛在”的一面。這也是我們在已有的研究中能夠發現重要且有意思的結論的重要原因。

表1 事件路徑相關研究的事件數據和數據來源示例

圖2 事件維度解析

事件維度的解析不僅僅是一種重要的研究視角,也是事件數據分析的策略。作為一種數據分析策略,事件維度解析不斷討論、探究的反復過程,能夠保證全樣本的事件數據收斂于事件維度所構成的四個活動空間之中。在事件維度解析的過程中,維度與數據之間不斷進行迭代和匹配,同時還要能夠與相關的理論進行對話和聯系。

為了保證維度劃分的信度,通常采取的做法是,當事件分類被明確定義時,將收集的事件逐一放入相應的事件分類中。為保障分類的準確性和相對客觀性,研究過程中選擇了一名研究團隊人員以外的人員,在閱讀了事件分類標準和典型事件后,對所有事件進行分類,最終事件分類一致性超過90%,我們認為此分類標準是準確的,即分類標準符合研究信度要求。

這樣的事件解析方法,不僅使得研究者在眾多的事件數據之中能夠有一個大體的目標,而且歸納性相對較好,有助于之后的理論構建。此外,我們不僅僅使用一種數據分析方法或策略,而是幾種策略相互補充,各取所長??梢钥吹?,在事件路徑分析方法中,事件數據的整理編碼構成的數據庫會呈現出時間線或大事記年表的形式,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現象所處的情景,以及現象中關鍵事件的時序關系。在前期的事件維度解析時,扎根理論的方法也被大量使用。而在之后論述到的過程分析環節,內容分析的方法將被用于細節上的解讀,時序區間的方法[23]大量用于單個案例過程分解的過程之中,帶有箭頭和框架的可視化圖示方法則廣泛用于簡要展示現象整個過程。

四、過程分析

(一)階段分析

事件進行分類之后,使用相應的數據處理軟件對所有事件進行了趨勢圖的處理,比較直觀地呈現出過程“路徑”,這是進行過程分析的基礎,也是研究發現的最直接來源。

通過觀測事件發展的趨勢來進行細致的過程分析,得出階段性命題,進而構建新的結合理論框架。同樣地,任何研究都是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之中,以傳統的實證研究為例,提出的假設可能會被證實或者證偽,如果假設沒有獲得支持,研究者可能再進行其他原因的探索。在事件路徑的分析中,經過分析和維度劃分之后的事物發展過程如果不能呈現出明確的路徑規律,研究將會重新進行,一直到我們能夠從中發現新的規律,以構建一個有意義的知識框架。事件路徑分析可以借鑒過程研究方法,以進行階段的分析。在過程研究方法中,可以實現對過程的跨案例復制,過程分解的縱向復制、可視化圖示過程呈現以及過程的一般化[23],如表2所示。

表2 過程分析常見形式

通常在跨案例、時間或者過程模型之間,使用對比復制。如王建剛和杜義飛[23]在階段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跨階段分析,以識別出東汽對技術與市場領域的競爭與合作的動態平衡模式的變化,并結合事件分階段的特征與變化趨勢,提煉出隱含的過程規律,從而形成理論命題和框架。對于單個研究對象而言,通常使用過程分解展現事物不同階段的演進,通過對不同區間中理論要素的復制和比較,解釋現象中的演進邏輯。Zhang等在以百度公司為研究對象,探討中國本土互聯網成長路徑,他們發現,事件趨勢在各個階段的特征分布較為明顯,整個發展過程就可分解為幾個不同的階段,從而得到階段性的命題。

(二)過程理論

通過事件路徑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發現有價值的過程演化規律,構建新的理論框架。如許毅剛等[16]縱向考察了嘉華公司在2001~2011年的10年間企業邊界發展演變過程,將企業邊界的確立過程看作是應對兩種不同類型不確定性(外部和內部)的兩種不同邏輯過程,為組織邊界理論帶來了動態非平衡的過程觀,全景展示出了企業在形成自己邊界過程中兩種不同行為邏輯的交替與協同。何婧和杜義飛[17]研究了一個典型的國有企業自建立以來40年的發展歷程,去探究后發企業價值傳遞和能力補缺過程,去揭示后發企業進入顧客鎖定的過程機理。通過事件路徑以及過程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種價值傳遞與能力補缺的雙循環過程理論模型,對后發企業基于過程吸收能力的研究帶來新的貢獻。王建剛和杜義飛[24]通過對一個典型的后發企業在技術與市場領域間的競爭與合作的事件路徑分析,他們發現,后發企業吸收能力存在“由外至內”的邏輯。通過團隊的努力,事件路徑分析方法在發展過程理論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24~29],具體情況參加表3。

表3 已有研究匯總表

五、結論

文章主要從事物發展的存在認知、事件數據、維度分析以及過程分析幾個方面對事件路徑分析方法進行了基本闡述。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探索,通過事件路徑分析對事物發展過程規律探究,能夠保存事物原本的整體性,還原和揭示事物發展過程規律。這種方法保存了事物本身的“活性”能夠發現發展過程中潛在力量。

方法仍然處于探索和發展的階段,未來的發展:數據獲取上結合大數據技術盡量地全樣本,增加事件密集性,更大程度還原發展過程。另一方面,目前所用的多為一個組織或者個體,可以拓展到多案例、過程的對比;從組織研究到個體研究,比如領導者或者領導者群體、團隊;目前已經有學者研究的關鍵事件與該方法的結合,考慮通過矛盾的轉變定義關鍵事件以及關鍵事件對整體過程發展的持續影響等。

[1]LANGLEY A.Process thinking in strategic organization[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07,5(3): 271-282.

[2]SMITH W K,LEWIS M W.Toward a theory of paradox: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of organiz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1,36(2): 381-403.

[3]SUNDARAMURTHY C,LEWIS M W.Control and collaboration: Paradoxes of govern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3): 397-415.

[4]CHEN M J.Reconceptualizing the competition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A transparadox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2008,17(4): 288-304.

[5]HAMPDEN-TURNER C.Maps of the mind[M].New York,NY: Macmillan,1981.

[6]HARRIS A S.Living with paradox: An introduction to Jungian psychology[M].Albany,NY: Brooks/Cole,1996.

[7]SMITH K K,BERG D N.Paradoxes of group life: Understanding conflict,paralysis,and movement in group dynamics[M].San Francisco,CA: Jossey-Bass,1987.

[8]呂力.深度情境化與詮釋: 管理學的質性研究方法[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2(11): 31-37.

[9]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M].Chicago,America: Aldine,1967.

[10]SUDDABY R.“What Grounded Theory Is No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 633-642.

[11]MORGESON F P,MITCHELL T R,DONG LIU.Event system theory: An event-oriented approach to the organizational scie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5,40(4): 515-537.

[12]ANTHONY H,et al.Encompassing stability and novelty in organization studies: An events based approach[J].Organization Studies,2015,37(4): 523-546.

[13]薩特.存在與虛無[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14]馬丁·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

[15]CHEN M J.Transcending paradox: The chinese‘Middle Way’ perspective[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2,19(2): 179-199.

[16]許毅剛,杜義飛,曾勇,李仕明.構建企業的邊界:權力與能力的過程觀—嘉華公司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3,6(2): 69-81.

[17]何婧,杜義飛.基于一個縱向案例的后發企業“價值-能力”雙向循環與顧客鎖定[J].管理學報,2015.12(1): 20-28.

[18]RICHARDSON,LAUREL.Narrative and sociology[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1990,19(1): 124-125.

[19]POLKINGHORNE,DONALD E.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s[M].Albany,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8.

[20]PAPACHRONI A,HERACLEOUS L,PAROUTIS S.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through the lens of paradox theory building a novel research agenda [J].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2015,51(1): 71-93.

[21]LANGLEY A,SMALLMAN C,TSOUKAS H,et al.Process studies of change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unveiling temporality,activity,and flow[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3,56(1): 1-13.

[22]JICK T D.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Triangulation in ac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9,24(4): 602-611.

[23]LANGLEY A.Studying processes in and around organizations[M].London,UK: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09.

[24]王建剛,杜義飛.資源雙依賴下后發企業“由內至外”邏輯的研究—基于事件路徑的分析[J].管理學報,2016,13(11): 1624-1634.

[25]王建剛,杜義飛.資源雙依賴下后發企業慣性邏輯與悖論整合—基于一個縱向多案例的研究[C].第九屆中國企業管理案例與質性研究論壇,2015.

[26]王建剛,杜義飛.資源雙依賴下后發企業平衡沖突的嵌套模型—基于縱向多案例的研究[C].第八屆中國戰略管理學者論壇,2015.

[27]杜義飛.衍生企業組織演化:驅動與約束的權衡-來自企業縱向事件抽取與趨勢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11,14(4): 42-49.

[28]杜義飛,龐先英.衍生企業技術與市場能力發展路徑研究: 基于東汽樹脂的縱向案[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4,16(6): 46-51

[29]杜義飛,趙鵬飛,楊振華.技術引進、市場波動與后發企業吸收能力—一個縱向案例的事件路徑分析[C].北京:第七屆中國企業管理案例與質性研究論壇,2013.

Event-Path Analysis: Perspective of Paradox and Existentialism

DU Yi-fei PAN Qiong WANG Jian-gang LI Ro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The complexity and variety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makes organization face the more uncertainty and contradiction.Why and how can things release the potential under dynamic complex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discover a more suitable method to carry out these researches.In our view,the contradiction persist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and the events constitute the process and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We continuously explore an event path analysis method.It takes overall events as a clue,carrying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dimensions including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vent,thereby rendering the process path to find the latent process of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aradox;existentialism;event path analysis;latent process

F270

A

10.14071/j.1008-8105(2017)02-0018-06

編 輯 何婧

2017-01-0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272131,71672021);中央高校重點資助項目電子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團隊項目(ZYGX2015 SKT01);四川省科技廳軟科學課題資助項目(2016ZR0014).

杜義飛(1974-)男,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潘瓊(1992-)女,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王建剛(1984-)男,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李蓉(1988-)女,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事物維度方法
理解“第三次理論飛躍”的三個維度
美好的事物
淺論詩中“史”識的四個維度
奇妙事物用心看
光的維度
用對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賺錢方法
捕魚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