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豬先生去野餐》看中班集體閱讀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2017-04-26 17:36唐實平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中班組織選材

唐實平

【摘要】本文以《豬先生去野餐》為例,具體闡述了組織中班集體閱讀活動的操作要點,如繪本選擇要綜合考慮中班年齡特點、人文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教學目標需考慮整體發展與關鍵經驗相結合,要注重自主閱讀與集體閱讀合理結合,幼兒表達方式要多樣化。

【關鍵詞】中班 集體閱讀活動 選材 目標 組織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052-02

閱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而閱讀能力的養成,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呈現出一定的發展速度和特點,3~8歲是人的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因此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好兒童閱讀發展的關鍵期非常重要的?,F以《豬先生去野餐》為例,具體談談中班集體閱讀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一、選擇年齡適宜性、人文價值性和審美感受性相統一的繪本內容

幼兒繪本的選擇應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其人文價值性和審美感受性[1]。中班幼兒所閱讀的繪本應該要符合中班幼兒的心智發展水平,是中班幼兒喜愛并能接受的,它能傳遞了一種積極的、美好的情感,同時注重藝術性,引發幼兒積極的審美體驗?!敦i先生去野餐》具有以下特點:

1.生動有趣的情節

《豬先生去野餐》主要講述了豬先生在找豬小姐的路上遇到三位好朋友—狐貍、獅子和斑馬,他們分別借給了豬先生漂亮的尾巴、威猛的頭發和漂亮的條紋,希望能幫助豬先生打動豬小姐,豬先生帶著禮物去找豬小姐,豬小姐卻大吃一驚,以為他是妖怪。故事情節的創設富有想象力,結局更是出人意料,給孩子帶來別樣的幽默感。

2.重復性的結構

《豬先生去野餐》的結構是重復的,書中角色一一出場,說出的話結構都是一樣的,只是用詞稍有區別。這種重復性會讓孩子對故事的情節發展和作者文字的運用有所預見[2],而這種可預見性,既降低了中班幼兒對繪本理解的難度,又培養了幼兒對事物發展的邏輯思考能力。

3.富有內涵的寓意

《豬先生去野餐》隱含了“做自己最好”這一主流價值觀,它迎合了孩子自我意識成長的需要,為幼兒提供了在個體成長中不可多得的指引和啟示。同時作品也蘊含了“朋友互助”的價值觀,對幼兒健康個性的塑造非常有益。

4.豐富的情感體驗

明快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幽默風趣的基調,可以激發兒童閱讀的興趣;書中相對重復的情節和語言結構,增強了幼兒的勝任感和愉悅感;作品中細致入微的細節刻畫,特別書中出現的另外三只表情豐富,動作滑稽的小動物,讓幼兒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發現,產生持續的閱讀愿望。

二、確立整體發展與關鍵經驗并重的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目標具有決定教學價值走向和基本內容的重要作用,是決定早期閱讀活動質量的關鍵因素,一個好的閱讀活動目標應該兼顧幼兒發展整體性和語言領域的特殊要求。

1.體現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的原則

《豬先生去野餐》的活動目標有三條,通過自主閱讀、集體觀察、交流討論等方法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繪本的幽默和風趣;愿意用語言、動作等形式表達對圖畫內容的理解,嘗試運用一些句式和詞匯表達角色的動作、對話及心里感受;有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愿意與同伴分享經驗。這三條目標分別從知識、技能、學習策略的獲得、學習能力的發展以及積極的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三方面提出的,既相對獨立又互相補充,它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2.注重語言領域核心目標與關鍵經驗

本活動目標中包含了支持幼兒獲得語言發展的關鍵經驗,注重為幼兒提供學習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發展機會。比如:“在閱讀繪本后相互交流、用語言表達對圖畫內容的理解等”、“嘗試運用一些句式和詞匯表達角色的動作、對話及心里感受”,這些目標是在遵循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基本規律和階段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的。

三、采取自主閱讀與集體閱讀相結合的組織方式

中班集體閱讀活動要關注對繪本的整體理解,通過自主閱讀與集體閱讀的方式幫助幼兒在故事情境中充分觀察,猜測想象,感受理解,通過多種途徑參與表達,促進幼兒閱讀綜合能力的提升[3]。

1.自主閱讀繪本,了解繪本內容

自主閱讀能力是早期閱讀教育的關鍵,中班年齡的幼兒已經可以自己翻書進行自主閱讀,教師可創設了讓幼兒自主閱讀的機會,讓幼兒自由地閱讀繪本。

(1)用故事情境開啟自主閱讀

幼兒的自主閱讀需要一定要在故事情境中進行,教師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引領幼兒了解故事背景,來幫助自主閱讀[4]。

《豬先生去野餐》活動開始,教師通過“豬先生在干什么?豬先生去豬小姐家的路上會遇上誰,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等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和討論繪本的封面和前兩頁,這樣的安排使得幼兒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以及主要角色將要做的事,并引發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繪本。這種進入形式,一下子就把幼兒帶入故事的情境中,為幼兒能順暢地進行自主閱讀打下基礎。

(2)把控自主閱讀的容量

第一遍自主閱讀的量是多少,可根據繪本內容及活動的需要安排?!敦i先生去野餐》采取的是分段閱讀的方式,教師讓幼兒先自主閱讀了豬先生三次借禮物的部分,而故事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打扮后的豬先生到豬小姐家所發生的情節,教師用回形針別住,暫時不呈現在幼兒的面前。這樣的安排既能呈現繪本的主體內容,又可以讓幼兒猜測想像故事的結局,引發幼兒再次閱讀的興趣。

2.集體閱讀繪本,把握核心元素。

第二遍閱讀,教師主要采取的是集體閱讀的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細致閱讀,通過對繪本中重點畫面的觀察與解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邏輯,掌握故事情節。

(1)問題引領感知情節

在集體閱讀的環節中教師通過多樣化設問方式幫助幼兒理解繪本核心內容。老師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豬先生是怎么打扮自己的”“猜猜看豬小姐看到豬先生后會怎么樣”“你為什么會認為豬小姐不喜歡(或喜歡)這樣子的豬先生?”多樣化的設問方式從多角度提出問題,一方面使幼兒比較深入的理解和感知繪本,另一方面使得整個活動活而不死,避免單一問題的枯燥感。

(2)重點觀察把握圖意

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對繪本的重點圖幅進行觀察,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圖意。老師重點引導幼兒觀察三位好朋友借禮物給豬先生的圖片,一方面幫助幼兒感知三位好朋友借物的過程,一方面通過細節觀察引導幼兒了解好朋友是將自己身上最感自豪的東西借給豬先生,比如教師問:“你們知道獅子看的是什么書嗎?”“它為什么要看頭發護理的書呢?”“獅子這么寶貝它的頭發,為什么還要把頭發借給豬先生呢?”這樣的觀察與解讀既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又幫助幼兒感受朋友間的濃濃友情。

四、注重語言參與和多樣化表現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1.語言參與

這是語言的學習與運用的過程。教師在設計與組織繪本閱讀時需幫助幼兒將閱讀內容與口頭語言連接起來,將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相結合。

(1)學習講述:本活動采取了引導幼兒學習講述的形式參與。教師先以問題引領的方式,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向狐貍借尾巴”的過程,幼兒講述之后,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的語言提取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后引導幼兒學習新的講述經驗。

(2)充分練習:豬先生雖三次與不同的角色借不同的禮物,但過程是相同的,像這樣重復而又有一些變化的內容,很適合中班幼兒模仿學習并進行遷移講述。學習講述“向狐貍借尾巴”為幼兒提供一種新的講述方式,然后引導幼兒用新獲得的經驗講述“向獅子借頭發”,在遷移性練習中領悟語言的特性。最后讓幼兒自主講述“向斑馬借斑紋”,這也是鞏固和遷移的過程。這樣的安排可以讓幼兒既不緊張也不枯燥,避免反復練習出現的疲勞狀態。

2.多樣化的表現:集體閱讀中的語言參與是一條重要的通道,但不是唯一通道,特別是中班孩子,語言表述能力沒有充分發展,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游戲表演等輔助方法參與表達。教師引導幼兒學一學豬先生、豬小姐的表情和動作,學學豬小姐害怕時發生的聲音等等,這樣的安排增加了表達的多樣性和趣味性,也增進了幼兒對角色的理解。

參考文獻:

[1][3][4]俞洋.《低齡幼兒集體閱讀應關注的幾個問題》.學前教育 2011、09.

[2]慶子書譯后記,范曉星 .

猜你喜歡
中班組織選材
淺談自然角內中班幼兒科學觀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交互式一體機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動中的運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謠教學策略——以中班語言活動《茶口粉干》為例
我愛你,妹妹
分析找出題目限制之外的范圍,開拓思維,廣泛選材
品三口而知味
農民合作組織問題分析
選材“碰頭”好熱鬧
開心作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