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哲學介入下的體育教學設計的內涵與實施

2017-04-26 13:34黃麗華
課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2期
關鍵詞:體育教學

黃麗華

【摘要】本文以實踐哲學為切入點,對體育教學設計的內涵進行了梳理與總結,并提出以實踐哲學為理論指導從而設計體育教學的具體措施,主要內容包括:確立以學生實踐為導向的教學設計理念;構建以實踐為載體全過程學生參與的設計方案;建立以學生生長為依據的教學評價設計體系。

【關鍵詞】實踐哲學 體育教學 設計實施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081-01

實踐哲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關于實踐的理論為近代實踐哲學奠定了根本性基礎,他將實踐理解為“行為的希臘語”,并導向“行為”(action),理論之于實踐的優先與優勢地位。馬克思則提升了實踐哲學在哲學體系中的地位,杜威則在具體的教育領域實現了實踐哲學的應有價值。杜威提出的“做中學”理念使得傳統教育中國存在的“知與行”、“學與做”相分離的現象有了改善的理論基礎和支撐。目前在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面臨傾向游戲化、功利化、邊緣化的不利現狀下,實踐哲學介入體育教學領域,特別是指導體育教學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踐哲學介入下的體育教學設計的內涵

體育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學目標的設計、二是教學過程的設計、三是教學效果評價的設計等。實踐哲學介入該領域,實現了上述三方面內容的內涵轉變。

1.實踐哲學介入下教學目標設計的轉變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一般將目標劃分為三種維度,而在實踐哲學的介入下,三種維度的內容雖未發生改變,但其內涵已經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在知識與能力領域,實踐哲學要求體育教學交給學生的知識是在行動中進行,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操作和實踐的內化性;在過程與方法領域,實踐哲學要求教學過程和方法要能夠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思維、意識等方面的提升;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領域,實踐哲學要求用具體的行動形成體育精神與氣質。除了這三種維度的轉變外,教學目標設計的轉變還要關注學生的起點狀態以及學習動機。這些關注的重點都需要以實踐哲學為基礎,在具體行為上加以落實。這種目標設計的轉變也有三層內涵,一是從關注外顯的知識轉變到關注學生內化的知識,二是關注把學生內化的知識轉變到其外顯的行為,三是關注學生的現實學情轉變到其擁有的潛能和發展。

2. 實踐哲學介入下教學過程設計的轉變

體育教學過程是指體育教學的實施過程成為達到體育教學目標所進行的體育教學的程序。體育教學過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一是運動的實踐性,二是社會的交往性,三是過程的動態性,四是組織的復雜性。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往往無法顧及到上述三種特征,僅僅將教學設計的理論進行簡單抄寫,很少顧及到實踐中的具體過程,更加難以觸及實踐哲學的理念。在實踐哲學的介入下,回憶總結以往教學過程的問題不足,以具體行為就是最佳教材、教輔的理念積累教學素材,提升應對教學難題的能力。設計教學過程看似是理論上的書寫,實則是將真正的教學實踐進行初步的前期的預演。教學過程涉及的要素很多,如具體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式等,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實踐哲學的理念真正將關聯要素涵蓋起來,并進一步的進行有機結合。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證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地位、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創新性、教學條件的保障性等。

3. 實踐哲學介入下教學評價設計的轉變

體育教學評價以往是以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基礎,重點考查學生跑跳力量、身體協調性等方面,很少考慮學生自身實踐過程,缺乏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體育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體育素養的發展,實踐哲學介入會把教學評價的重心放在學生自身成長方面,而在設計評價之初就應考慮教師與學生的互評,學生與學生的互評以及自我評價。這種實踐方式目前體育教學評價中較為缺乏的,忽視了評價效果對于學生的影響,特別是對學生長遠的發展。

二、實踐哲學介入下的體育教學設計的實施

1.確立以學生實踐為導向的教學設計理念

以學生實踐為導向,確立了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種導向針對學生不同特征注重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內部潛能,有的放矢的對不同學生個體進行有效指導與學習促進。學生的實際狀況隨著生理發展不停的在發生變化,學生課堂的行為實踐和學習過程是教師為今后體育教學進行設計的主要參考和實際素材。以學生實踐為導向還要轉變教師的傳統理念,即從教師的教轉變到學生的學,而這種理念的轉變首先應體現在體育教學設計上,學生被動的接受是“教師的教”體育教學設計的體現,而學生主動學習、熱愛學習是“學生的學”體育教學設計的體現。樹立以學生實踐為導向的理念,是真正實現實踐哲學介入體育教學設計的前提和基礎。

2.構建以實踐為載體全過程學生參與的設計方案

一般認為教學過程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保障等四方面,也稱教學過程“四要素”。而從教學邏輯的角度觀察,筆者認為教學過程可以分為引起疑問、嘗試解決、教師指導、再次實踐、解決問題、反思總結六個環節。根據學生是教學主體的依據,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則是具體實施的主要舉措,在引起疑問方面,教師應思考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該種注意要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內容、結合學生心理發展階段。在嘗試解決方面,學生的思維能力、運動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變化,設計教學應先期預測可能會有怎樣的變化。在教師指導方面,示范法和糾錯法比較常用,教學設計更應創新指導方式,比如小組合作中的學生互助以及教師啟發式指導等,這些方式都可以成為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

3.建立以學生生長為依據的教學評價設計體系

實踐哲學介入體育教學的重要價值是在實踐中讓學生的生命得以生長。應對當前體育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評價學生不僅僅只看有沒有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更應該關注學生的生命在教學前和教學后有沒有生長和發展。體育教學的評價不是簡單的身體素質的提高,而是知情行意的全面協調發展。筆者認為,學生生長的基本觀測要素有以下四方面:一是熱愛體育項目、二是身體保持健康、三是體育素養不斷提升、四是有自己對體育及體育教學的理解等。這四個方面又可以分為若干要素,從而使教學評價設計體系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楚廷.課程與教學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政濤.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轉化之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體育教學
淺析中專體育教學的現狀及改善措施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研究
淺析體育教學中的柔韌性練習
信息技術在高職護理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職高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游戲融入教學建構靈動式體育課堂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體育教學中的競爭意識培養探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