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瀘州分水油紙傘

2017-05-05 02:28彭煦任澤娟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藝術價值

彭煦+任澤娟

摘 要:瀘州分水油紙傘走過了四百年,是國內最為著名的紅傘產地之一,精湛的手工,傳統的技藝,厚重的文化歷史底蘊使得瀘州分水油紙傘2008年正式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雖然曾經面臨走向泯滅的邊緣,在“非遺”的保護下,瀘州油紙傘又重新煥發了生機,展現其驚人的藝術之美。

關鍵詞:文化起源;藝術價值;傳承技藝

隨著21世紀全球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如何保護好世界各個民族傳統文化的多樣性,是一個值得世界各國都應尤為關注的重大問題。2004年,我國政府正式加入了該《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并立即開始著手制定我國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自此我國“非遺”保護的序幕正式拉開。其中,瀘州分水油紙傘作為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深深地吸引了人們。

1 瀘州分水油紙傘的文化起源

中國制傘歷史悠久,相傳魯班的妻子云氏是發明傘的第一人,春秋末年,中國古代著名木工師傅魯班常年在野外作業,若遇下雨,常被淋濕,魯班妻子想做一種能遮雨的東西,于是她試將竹子劈成細條,并在細條上蒙上獸皮,樣子像建筑中的“亭子”,此物收攏如棍,張開似蓋。這即是傘的雛形, 最初多以羽毛、絲綢為原料,價格昂貴,一般勞動人民大多沒有購買能力,自從東漢蔡倫發明了紙以后,便出現了通過在傘紙上刷桐油防水的油紙傘,許多文人雅士為遣情懷也會在上油前的傘面上題詩作畫,因此也就進一步促進了油紙傘的出現。

據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年)《瀘縣志~卷第三》載:“瀘制(桐油)紙傘,頗為有名,城廂業此者二十余家,崇義分水嶺亦多此者,而以分水嶺所制最佳,原有美美,現有六福,工作益精巧?!?最早瀘州油紙傘在清代曾為“貢傘”,直到清中后期才逐漸從宮廷走向民間,顏色主要以紅色為主。20世紀初,一代油紙傘制作大師瀘州人許桐生,創立了“許桐生老傘鋪”字號,將油紙傘制作的技藝推向了巔峰。而分水油紙傘正是承襲并發展了許桐生大師的傳統技藝,不但繼續制作工藝考究的紅紙傘,并開發了手繪傘工藝,此時的分水油紙傘真正意義上從原本的遮陽遮雨的生活用品演變成為集工藝與文化于一體的生活藝術品。20世紀四五十年代,是瀘州分水油紙傘廠的“黃金時期”,瀘州分水傘廠在瀘州境內共有大小分廠100多家,從業人員過萬,遍布瀘州整個地區,年產紙傘2000萬把。傘廠老人驕傲地說,當年可以說全國紅傘三把中就有兩把是分水紙傘。70年代,現代的尼龍傘、鋼架傘由于方便便宜逐漸占據市場,瀘州油紙傘開始衰敗,傘廠也開始解散,從事油紙傘生產的匠人越來越少。直到“非遺”申報成功,油紙傘又有了傳承和發展的機遇,迎來了春天。

2 瀘州分水油紙傘的寓意

以前,在女子出嫁時,通常都會以兩把油紙傘做嫁妝,一方面因為“油紙”與“有子”諧音,預祝新人“早生貴子”,另一方面因為“傘”的正體字里有五個人字,寓意為多子多孫,且傘面張開后呈圓形,含有祝福新人生活圓滿之意。同時,油紙也有支撐門戶之意,在古時男子成年禮上,父母通常會贈予一把油紙傘,希望男子在將來能有所作為,撐起整個家族。此外,油紙傘的蹤影也常出現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在《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在西湖斷橋以紅傘為媒,同傘風雨,留下千古奇緣的佳話;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油紙傘、丁香、雨巷以其優美而淡雅的形象長留人們腦海里,一度成為古典浪漫的代名詞。

據說在清朝后期,有一個身材高大、英俊挺拔的人從樂山大渡河上渡河,其人身背一把紅傘,且傘的上面有“羽翼王府”四個字,但當傘打開后字就不見了,只見紅傘上印有“瀘州制”的圖章,船上有人發現此事,懷疑此人翼王石達開,便在上岸后到官府告發,引來衙役抓捕此人,但遍尋各處卻毫無蹤跡。這件事情很快便被大家知道了,引得人們紛紛都說瀘州紅傘能趨吉避兇,護佑好人一生平安,致使人們爭相購買瀘州紅傘,以此來保佑自己和家人或饋贈親友。自此,瀘州油紙傘無論是作為傳統雨具,還是一種吉祥的象征,都促使油紙傘業迅速發展起來,其不僅滿足瀘州城鎮民眾的需求,并逐步發展為城鄉內銷和出口貿易并存的格局,產生了脫離與半脫離農業生產的、家庭作坊式的油紙傘藝人。

3 瀘州油紙傘的獨特工藝

瀘州油紙傘還具有五大全國獨家工藝。第一,采用古老的傳統手工石印的制作技藝,目前全國只有分水油紙傘廠一家仍在使用這一古老印花方法,石印所印的圖案不僅栩栩如生,而且各有姿態。一般在傳統工藝局限下,油紙傘圖案多線條簡單、色彩單一,而瀘州分水油紙傘卻突破了固定思維,運用民間手工藝者的智慧和情趣,巧妙利用手中傳承了200多年的“石印機”刻畫出構圖飽滿、形象生動、色彩明快的豐富圖案。這種印刷方式不但能使油紙傘的古典味增強,也在另一方面提升了油紙傘的文化底蘊,使其具有較高的文化和收藏價值。第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如今的各種油紙傘在做雨具使用時,其功能絲毫不輸于現代雨傘,這在目前的國內也只有瀘州分水油紙傘能做到。瀘州分水油紙傘的傘骨是選用蜀南竹海等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其韌性大、彈力強,并經過防霉、防蛀等工序的處理;并且專門選用拉力強的特制手工棉紙做成傘面,且在傘面上繪上精美的圖案,最后在傘面上均勻地刷上特制的綠色環保的熟桐油,如此便可令油紙傘具有極強的紫外線過濾功能,且經久耐用,能在日曬雨淋中都保持完好。第三,瀘州分水油紙傘廠還采用雙層用紙,為保證傘的質量,每把傘都是雙層用紙乳白膠粘合,以確保傘面在長期使用時不會起泡。第四,最具特色的——滿穿傘,用五色絲線穿、渡兩千多針,是傘中的絕活,其制作技藝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傳統的民間工藝特色,使其集裝飾、實用、收藏于一體,成為理想的生活、旅游及室內裝飾工藝品。彩絲穿傘的婦女,在地域民俗潛移默化之下,也同樣是將自己對美的理解穿透在了油紙傘的穿繡過程中。由此,經過90多道工序、純手工制作的油紙傘才能展現出驚世的藝術之美。第五,一檔雙開,就是通過控制一個竹檔讓傘半開或者全開。通過對傳統的開關改進,將開關改為竹跳開關,一片雙檔,這是制作技藝的一大突破,目前也是瀘州分水油紙傘廠的特殊工藝。

4 結語

瀘州分水油紙傘傳承四百多年,歷經風霜,險些湮沒在機械化大生產市場經濟浪潮之中。傳統手工藝在傳承和保護過程中歷經風霜,在時代背景之下對瀘州分水油紙傘的傳承和發展的要求也發生了轉變,不僅僅只是滿足產品使用的需要,它的價值更多的體現到其文化內蘊上。

參考文獻:

[1] 楊忠歷.瀘州油紙傘:桐香竹韻里的傳統與時尚[J].中國西部,2013(1).

[2] 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270-271.

[3] 安學斌.民族文化傳承人的歷史價值與當代生境[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1).

猜你喜歡
藝術價值
蘇軾《李白仙詩卷》風格探析
哈薩克族舞蹈的藝術魅力與藝術價值
對諾維爾“情節芭蕾”的藝術探究
融合與創新:偽滿洲國建筑研究
淺談當代藝術在傳統文化中的價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