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類院校校園交往空間的設計

2017-05-13 23:55張夢楠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交往

張夢楠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我國高校交往空間展開研究,首先闡述了其基本狀況,然后著眼于原則和內容兩個角度,指出了在設計交往空間適應性是值得關注的關鍵環節,接著從空間系統設計、步行交通系統及整體規劃三個方面著手,對高校交往空間的適應性設計方式展開了分析,最后在上述基礎上針對當前我國高校校園交往空間設計給出了一條基本思路。

【關鍵詞】交往空間;適應性設計;交往

當前,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場所,能有效的促進知識向生產力的轉化,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質、高科技的能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為此“通識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應運而生。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已逐漸代替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應對這樣的變化,高??臻g環境也必須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尤其高校擴招戰略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得以推行之后,目前我國高校已經將重點從數量轉移到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方面,這樣的形式下對于交往空間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兩方面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下面主要對當前我國高校交往空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介紹:地域特色在空間環境中未能得到很好的提現;從校園環境的整體來看,交往空間偶然行為和層次性的設計較為缺乏,規模較小并且形式較為單一,上述問題的存在對當前我國高校校園交往空間模式從整體上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限制。

一、設計高校交往空間時遵守的原則

環境主要是圍繞著人和人群,并且會對其行為產生影響的外部事物,其實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人工物質系統。

1、整體性原則

借助各種設計手段力圖為校園建成適于交往、有機和諧的整體環境是校園交往空間適應性設計設計的根本目的所在。在針對已有的建筑進行維護和整治過程中,適應性設計首先要考慮的都是人的活動,不論是整體的布局還是細節的設計都盡量營造出適應人的行為和心理的交往空間,不但能很好的對環境的整體性做到保持,還能夠對當前知識經濟時代多元化的交往活動做到有效的激發。

2、多樣性原則

當前時代,大學在各個方面都與社會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更甚至在本地區,大學被作為文化資源的中心。因此校園一旦是有機整體和諧的,那它必定具備多樣化的特點。對于校園空間的研究著眼于交往角度而言,一方面交往空間的創造要盡量做到多層次。對于高校交往空間的劃分可依據使用者的不同展開,分別是建筑內部交往空間,特定建筑(群)的附屬外部空間和公共開敞交往空間另一方面,校園交往空間的發展必須要重視多元文化之間的矛盾這一動力。

3、可生長性原則

對于校園的建筑、校園的整體環境及人的交往活動交往空間適應性設計是有要求的,要求這三者能夠達到一致協調,并且伴隨著時代及周圍環境的變更,要求建筑能夠及時積極的進行反饋和適應性,進而有效的對整體的校園空間實現維護與更新,使得整體的協調平衡得以保證。

二、對高校交往空間進行設計的內容

1、整體規劃

動態的規劃思想是整體規劃校園建筑時一個尤為關鍵的思想,傳統思想下校園建筑的設計都是基于目標的,也就是設計之后的校園建筑便成了靜止的、不變的,這顯然是與不斷變化的校園多元化交往存在的不確定性是不相符的,然而在動態規劃思想的指導下,無論是校園組織結構、空間設施還是學科設置,其更新速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樣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建筑都可以根據需要靈活的進行變動。

其次,各個交往空間中心的構建及其相互之間的聚合也必須要得到重視。依據傳統思想,校園在對生活、教學和交流等活動場所進行規劃時,都將其規劃成了完整又相互之間獨立的區域,雖然這樣使得各個分區間明確的功能及互不干擾得到了有效的保證,然而當前師生間的交往形式越來越豐富,層次越來越多,這樣的規劃顯然不能滿足這一點。研究顯示,300m以內是人類最為合適的步行距離,然而當前校園的規模越來越大,相應的各個分區間的距離也不斷的加大,這種情況下各個分區間聚合的加強就顯得尤為重要,以此來使多個中心之間的交流得到有效的促進。為了使絕對功能分區的模式得以改變,使得多個交往中心實現適當的綜合,可借助在教學區適當增加其他生活服務設施的方式來實現,以使創造出的區域無論是管理、環境還是尺度都有利于交往活動的進行。

2、步行交通系統

在學校中學生以交通系統為紐帶對學校進行感知、參與學生活動,如果交通系統能夠緊密的與環境元素做到聯系、布置環境較好,既能有效的促進人們對校園形成一個具有個性的印象,又能很好的促進交往空間的豐富發展,進而推動高校交往活動的多元化發展。著眼于交往而言,交往雙方在低速運動的情況下,信息和細節的獲取會更為便利,也會有更多便于交往的時間。因而,對于校園偶然性交往,其校內的步行空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促成因素。在對步行空間進行設計時不可僅考慮交通的因素,形式也要適當的豐富,要切實的將學生的感受距離與步行距離的關系考慮在其中,為了能增加學生在其間體會到的樂趣,不再單純的一直往前,就要很好的考慮好步行空間鋪設材料、高低配合及空間的連續問題。

3、空間系統

校園外部公共空間和建筑本身的實體空間是校園交往空間系統在強調人與環境適應性設計時注重的兩個內容。當前是信息化大發展的時代,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恰當的引入到模數化的規劃及建筑設計思想中,建筑規劃會有更好的發展,也正是與當前時代的發展相適應的。在堅持模塊化、通用化原則的指導下,將校園交往空間塑造成多層次的,十分有利于多樣性交往空間的激發。也更有利于具有創造性、舒適性、多樣性和時代性的校園交往空間系統的設計并建立。教學樓、圖書館、實驗樓這都屬于校園單體建筑,在當前高校不斷變革人才培養模式的環境下,模數化逐漸被廣泛的應用于這些單體建筑的設計中。塔伊茲大學工程學院是由也門設計建設的,這棟樓是以內院式為基本形式的單元體空間布局,這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注重空間形態與學生行為及心理需求的適應性的例子。既遵循了可持續形成生長的原則,又具有穩定統一的特點,同時空間效果也具有疊透性,這樣的交往場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例如校園自然景區、中心廣場等都屬于校園外部交往空間,對這些場所的設計規劃要合理的堅持適度發展的思想,保證校園有一定數量的預留用地,以更好的為以后的發展留足空間,這一思想典型的例子就是康奈爾大學的校園空間設計,切勿選擇密度低、尺度大的空間形態。校園中心區域建筑堅持適應性的原則,在規劃設計時就要依照組團式的思想,將整個建筑群的統一整體性借助有秩序的建筑空間和連續協調的建筑形式表現出來,進而整個建筑具有更為清晰的空間結構,整體的環境意向力和圍合感也會得到增強。

三、結語

強調規劃的動態性,針對不同單元規劃需求的彈性變化利用多中心聚合布局來滿足是校園交往空間的適應性設計思想所追求的,而這種理念的本源其實就是人的心理、行為及環境與建筑物(群)的協調。整體規劃注重各個區劃的聯系;對交通系統進行規劃時注重營造步行交通系統交往空間;不局限于當前需求,注重未來發展,采用模塊化、通用化的設計原理則是空間系統規劃設計的側重點;并且整體要提現對于文化的繼承和對于協調性的凸顯。

【參考文獻】

[1] 趙偉韜, 李 迪. 高校校園公共交往空間調查與分析[J]. 北方園藝, 2008(06).

猜你喜歡
交往
素養·設計·交往
少數民族大學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徑的思考
論高校體育教學中交往框架的構建
突圍與重構——小學科學課堂中師生交往的真效性實踐探究
多渠道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用異化理論分析現實中的人際關系
蓬萊與朝鮮半島的海外交往
親子依戀對孩子身心發展影響研究
自媒體場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