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視角下大學生支教問題探析

2017-05-19 07:52王薛元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支教現狀

【摘 要】 本文闡述了大學生支教的歷史背景,分析了大學生支教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從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會工作行政三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提高大學生志愿者支教工作的積極性和實際效果。

【關鍵詞】 社會工作;大學生志愿者;支教;現狀;問題;對策

支教作為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在大學生中已掀起一股熱潮。在我國大學生支教政策的支持下,大學生支教隊伍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大學生支教面臨的問題也愈發明顯,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一、大學生支教的歷史背景

教育是立國之本,我國一直很重視高等教育。1994年,我國開展了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這是我國大規模大學生志愿者支教的開始。1996—2005年,我國大學生支教在不斷地快速發展。1999年“研究生支教團”的成立,標志著大學生支教開始以自己獨立的身份出現在我國支教的舞臺上,也體現出我國對大學生支教的不斷重視。2005年,教育部下發的相關文件提出要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支教實踐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從黨的十八大報告到習近平總書記的五四講話,中央反復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要將“中國夢”作為共同的時代理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標準。[1]

高校支教實踐作為將學生所學課堂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有效途徑,促使大學生通過這種途徑充分展示自身的聰明才智、運用自己在大學所學的各種專業知識與社交技能,實現自身了價值,豐富了人生閱歷,同時了解到我國教育、經濟仍存在相對不均衡性與偏遠地區滯后性。只有經過這樣的鍛煉,大學生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與仍需努力的地方,進而完善自身。支教活動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體現我國關愛偏遠地區經濟發展科教興國的方針,從這個層面上講,大學生支教實踐是高校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接有效的途徑。

二、大學生支教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支教的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支教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多,且支教呈現組織化的趨勢。南京90%的高校里有支教團隊,他們通常以組織或者社團的形式存在。大學生支教團隊內部分為各類部門,以南京某高校支教團為例,支教團內部分為秘書處、宣傳部、外聯部、財務部四個部門,以便有效管理支教團。大學生在支教時注重課堂形式和內容的新穎性,一改過去的古板教學方式。他們不僅在課堂上教授語數外等學科,還會加入自己學校的特色課程。南京某職業技術學院支教組織在廣西開展支教活動時,將他們的學校特色“航天模型”展示給當地學生,并教學生們制作簡單的航天模型。這樣的教學提高了受支教的學生們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大學生支教時間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時期,為期一個月左右。在時間點上,被支教學校已處于放假狀態,不能強制學生上課,因此接收到教育的學生數量有限且不固定。大學生支教的周期過短,被支教者在知識和技能上的提升較小。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大學生支教的活動越來越多,而社會對大學生支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大學生自發組織的支教活動缺乏指導和支教經驗,大學生志愿者人際溝通能力不足等問題,使支教志愿者在支教過程中陷入困境。

2、大學生支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志愿者人際溝通能力不足,影響師生交流。去參加支教的大學生志愿者中存在個別人不善于人際交流且自我意識較強。在支教團隊中,成員之間缺少交流或者不知道該怎樣交流。而支教大學生在支教時必須真正融入當地生活,主動溝通的態度和必要的溝通交流技巧十分關鍵。南京某大學支教團中曾有一名支教隊員缺少與隊友、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溝通,在支教實務中逐漸把自己孤立起來。這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溝通技巧和正確的心態造成的,限制了他個人的成長與支教實務的發展。

此外,大學生志愿者在于當地學生溝通時,會因較強的自我意識而與學生發生沖突,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于學生身上。大學生志愿者在與學生討論某個問題時,以“長者”的姿態與學生交流,當兩者意見不統一時,大學生志愿者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學生,堅持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第二,沒有以同理心對待學生。所謂同理心,即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大學生志愿者過分表達個人立場的觀點,而忽視了學生角度的立場,導致學生對大學生志愿者產生反感,認為這個老師過于自我而忽視他人的感受。

(2)大學生志愿者教學技能欠缺,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很多大學生志愿者缺乏專業教學方法和技能,使支教的教學效果難以保證,還會影響大學生支教的信心和情緒。大部分大學生志愿者上課時只是照著準備的教材念,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缺乏對教學知識的引導和控制,不能調動全班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2]雖然他們愿意接受陌生的教學工作的挑戰,但在面對具體的教學工作任務時,常感覺到力不從心。沒有經驗又缺乏系統性培訓的志愿者不能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導致教學內容沒有連貫性,造成教學質量不佳的困擾。

雖然當代大學生支教課堂形式在多元化發展,但支教內容不只是課程學習,還包括心理健康狀況。在西北貧困地區很多學生家庭情況不好,有些學生存在心理問題,他們性格內向,很少與同學交流。很多大學生志愿者會忽視學生的心理狀況,導致學生不健康地成長。

(3)支教組織管理機制不健全,降低大學生支教積極性。大學生支教組織的管理機制不健全,無法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積極的激勵。這樣的情況下,會讓部分大學生感覺“干好干差一個樣”,打擊了志愿者的支教積極性。支教組織各部門之間缺少交流,各做各的工作,出現大學生志愿者態度散漫,工作不負責任的情況。例如南京某大學支教團,兩名大學生志愿者在支教前三天,臨時說不去參加支教活動。這樣的行為打亂了原支教計劃,增加了其他支教志愿者的負擔,更不利于整個支教團的運行和發展。

同時,支教組織新老成員之間缺乏支教經驗的傳遞,各高校的支教組織之間溝通交流較少,沒有形成合作共建的局面。[3]大部分支教組織缺少對支教工作的跟蹤評估,無法及時解決支教中存在的問題,也無法對大學生支教進行及時的調整和改善,因而限制了社會資源的流入與支教工作的發展。

三、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支教問題的對策

社會工作是遵循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專業價值觀,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和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社會關系,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專業和職業。以社會工作視角介入大學生支教存在的問題,可以從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會工作行政三個層次提出解決對策。

1、個案工作——為大學生志愿者提供人際溝通技巧,增強交流能力

能夠去參加支教實務的大學生肯定是有一定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只有個別大學生會出現人際交往能力較差、自我意識較強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可以開展個案工作在微觀層次上為大學生解決這一問題。微觀層次上的社會工作是以“個別化”原則為有需要的大學生志愿者提供直接的一對一的服務,通過運用專業的方法和技巧,調動社會資源,幫助大學生志愿者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融入群體,以同理心去與受支教學生交流。個案會談離不開人際溝通技巧。與對方溝通交流時,保持與對方穩定、坦誠的視線接觸,而不是眼睛盯在別處或者四處巡視,表示交流過程中的尊重與專注。專注與傾聽是不可分割的,是同一種行為的不同側面。在傾聽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表達自己的同理心,積極回應對方所講述的內容并引導他更深入地探討問題及其原因。社會工作者可有針對性地培養大學生志愿者的人際溝通技能,改善他們的心態。同樣,支教大學生可運用個案會談及培訓中獲得的技巧去解決支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支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與學生、居民以及同行的伙伴交流溝通時,大學生能做到專注會談、主動傾聽以及積極回應,那么就能很好地解決溝通困難的問題。同樣地,這個過程體現出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價值理念。

2、小組工作——建立教學技能交流小組,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大學生志愿者缺乏專業教學技能和心理知識的情況,社會工作者可以招募支教大學生參加學習互助小組,整合社會資源,邀請師范類及心理學相關專業人員為小組成員提供學習教學方法和技巧的機會。如果小組內有師范專業的成員,可以開展關于教學方法的討論會,讓成員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同時,社會工作者定期組織大學生志愿者參加心理健康的講座和交流會,向志愿者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他們積極開朗的態度,讓志愿者運用到支教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用生命影響生命。

同時,支教大學生可以將小組工作過程中收到一些方法啟發運用到支教課堂上。比如,大學生將小組工作方法和主題班會或者趣味活動課程相結合,通過課堂上開展破冰、團隊建設等活動,促進受支教學生的心理及性格的良性發展。

3、社會工作行政——建立評估激勵體制,提高大學生志愿者積極性

在宏觀層次上,社會工作者運用社會行政方法介入支教實務,建立大學生支教評估激勵體制,完善支教組織的規章制度。一方面,在支教組織平時的活動中,相關負責人對缺席或違反紀律的成員予以警告。在大學生志愿者支教前,負責支教組織的黨團委老師,要檢查大學生志愿者的備課和教案,沒有充足準備的大學生志愿者不能去支教,并進行登記備案。另一方面,支教組織負責人定期開展與其他高校支教組織的交流活動,分享支教故事與經驗,加強各高校支教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反饋,做到合作共建的局面。[4]

其次,利用社會工作評估方法,對受援地區進行需求評估,做到因地制宜。在支教實務結束后,進行過程評估和影響評估。支教大學生可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總結和反饋,改進下一次的支教活動方案,促進大學生支教的發展。

由于支教有短期的、志愿的性質,這就決定了不少支教者是將支教當作一種“個體鍛煉”、“優勢積累”和“就業緩沖”來看待。在這種不可改變的情況下,我們也應做出改變,使短期支教達到最初的目的。以社會工作視角介入大學生支教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改善并緩和社會對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看法。我們也鼓勵和支持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加入支教行列,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支教實務結合。

大學生支教未來必然是朝著標準化、多元化、創新化、完善化的方向發展。而大學生支教問題的解決和支教效果的提升,需要支教的組織者、大學生志愿者、受援學校、社會工作者以及社會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注 釋】

[1] 索文斌,聞羽.把握正確方向,努力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210/c148980-26540460.html.2016年9月10日訪問.

[2][4] 王瑞.大學生支教的問題與對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9.46.60.

[3] 孫山.淺析大學生支教狀況[J].百科論壇,2011.7(下)192.

【參考文獻】

[1]孫山.淺析大學生支教狀況[J].百科論壇,2011.7(下)192-193.

[2]徐莉 李細香.大學生支教實務中社會工作介入的潛在優勢[J].法治與社會,2009(3)231-233.

[3]王瑞.大學生支教的問題與對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9.18-62.

【作者簡介】

王薛元(1996-)女,漢族,江蘇揚州人,南京工程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專業本科學生.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支教現狀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現狀及困境歸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對鹽池河支教教師進行考核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