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共識:向我開泡!

2017-05-26 07:27笨泥
普洱 2017年1期
關鍵詞:品飲茶商新茶

笨泥

普洱茶自誕生之日起,一直就是緊貼消費市場的,無論是通過茶馬古道運送到西藏,又或者出口香港及東南亞都是瞄準了消費市場。而另一方面,由于普洱茶相比中國其他茶類的特殊性,其“越陳越香”的屬性被挖掘出來后,在消費市場之外,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又出現了收藏市場。原因很簡單,在過往,普洱熟茶沒有被發明出來之前,幾乎大部分普洱新生茶都苦澀、生利,而經過一定條件的存儲,隨著時間的沉淀,苦澀難耐的普洱新茶會轉變為醇厚可口的老茶,其價格也隨著品質的提升而得到提升。因此,在普洱茶的消費市場之外,又衍生出了收藏市場,又或者可以稱之為“投資市場”。

無論是茶商或者喝茶者,這幾十年來都會有意識的買入當年新生茶,待日后轉變為老茶后取出販賣獲得利潤或者品飲獲得樂趣。如果從生意角度出發,零售普洱茶是一門需要大量時間、空間、資金成本的生意。對于茶商而言,當年新茶不好賣,所以需要囤積新茶。而囤積新茶以待老茶需要歲月的沉淀(時間)、倉庫的存放(空間)、資金的積累(資金)。這對于茶商而言,誠然囤積新茶以待日后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但是成本太高了。于是,各種可以使得普洱新茶迅速走入消費市場的手段便被發明出來。這期間有兩大創意被保留了下來,其一為人為加濕促進陳化的“放倉”技術,也就是現在大家所說的“港倉”“濕倉”;其二為普洱茶渥堆發酵技術,也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熟茶。

1973年,也是官方認定的普洱熟茶渥堆發酵技術被正式發明的年份。照道理,普洱熟茶被發明出來后,其初衷就是為了快速消費,而熟茶市場應該迅速膨脹才對。但是,熟茶在發明出來后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其味道無法與經過時間沉淀后轉化出來的新生茶相媲美,并且其特殊的發酵香氣也無法被一部分消費者所接受。所以,普洱熟茶的消費市場長期以來一直不溫不火。也因為其不溫不火,導致了市場“貴生不貴熟”。另一方面,由于早期熟茶發酵技術的不成熟,導致許多熟茶出廠后仍然需要一段時間的醇化,才能達到理想的品飲水平。因此,熟茶這一為了快速消費而創造出來的產品又再次進入了需要時間醇化的領域。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缺乏消費市場的支撐以及同樣年份的生熟茶之間巨大的價格差異,使得廠家缺乏對熟茶發酵技術革新的動力,商家同樣缺乏對熟茶推廣的信心。這一困局直到六七年前才開始慢慢改觀。由于上一輪普洱茶市場的低迷(2007年),使得部分廠家如大益、巔茶、元元谷等開始投入資金、精力去研發熟茶技術。筆者此前曾多次撰文表述普洱茶未來的市場很大一部分會落在熟茶領域,優質熟茶是被低估的。事實上,“好生茶易得,好熟茶難尋”亦是茶友圈內的共識。

通過這兩輪普洱茶市場的調整(2007年、2014年),許多廠家及茶商也開始逐步意識到,因普洱茶“越陳越香”而催生出來的龐大的投資市場其實也是需要消費市場做支撐的。無論普洱茶具備多少金融屬性、投資價值,最終,其各類價值都需要通過“品飲”來實現。一款茶不好喝,就是吹得天花亂墜,價格一飛沖天,最后也要重跌下來。所以,在大家齊齊看向消費市場的時候,有些非常有趣的產品就出現了,比如普洱膠囊,比如柑普茶。

事實上,柑普作為普洱熟茶領域的一員,一直都存在,只是在2013年之前,這一品類在很多普洱茶消費者眼中都是不入流的另類。所謂的柑普茶,其實就是把中藥材中的陳皮與普洱熟茶相結合,陳皮的揮發油、揮發香與熟茶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提升了整個品飲價值。反觀柑普茶本身,經過這三年時間的發展,也由當初簡單的運用紅柑變成了大青柑、小青柑等多種品類。一時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大家都在喝柑普,如果是普洱茶商,不販售一兩款柑普茶反倒顯得落后于時代了。那么,為何柑普茶能火熱呢?我們要看到,柑普茶火熱的背后,是消費市場的饑渴。

長期以來,由普洱茶越陳越香特性而催生出來的收藏市場(投資市場)一直是普洱茶市場的主流,從廠家到茶商再到消費者,莫不以收藏新茶以待老茶為最終目標。但是,就像筆者前文所提到的,再龐大的投資市場都離不開消費市場,尤其是普洱茶,說得再好,泡來喝下才是正道。所以,當大家都在關注收藏市場的時候,卻忽視了消費市場。所以當柑普茶這種非常適合快速消費的產品出現在市場的時候,馬上被饑渴的消費市場所消化了。

一些普通消費者,或許因為最初沒有喝到好的普洱茶,常常對普洱茶的第一印象不怎么好,甚至有一定的偏見,他們覺得普洱熟茶味道怪怪的,普洱茶一整餅、一整磚不好撬,普洱生茶新茶很苦澀,普洱茶老茶魚龍混雜。所以,這幾年,熟茶技術之所以井噴式發展,都是為了解決普洱茶給消費市場的若干不良印象。當正規廠家推出的柑普茶,在口味上完全改變了以往普通消費者對于普洱茶印象的時候,那么其之所以獲得成功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在看到柑普茶火熱的背后,更要看到的是長期以來普洱茶在龐大的茶葉消費市場的失位。因此,這個市場對于普洱茶而言,是巨大的也是饑渴的。

這十幾年,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于傳統消費市場的沖擊及改變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以淘寶、京東為首的B2C市場的發展,以及以眾多知名品牌如優衣庫等O2O平臺的發力,使得整個中國消費市場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樣,這一變化對于普洱茶來說,也是重大的機遇。

在傳統的投資市場,廠家、商家關注的是“圈子”,以某家茶店、某個品牌為核心,聚集起一班普洱茶消費者,以投資收藏為基礎,以品飲為目的的傳統市場在今天看來,落后于時代久矣。廠家和商家并不能把注意力和目光還只是集中在傳統的“圈子”市場中,而應該把目光投向消費市場,這個市場才是普洱茶未來所在。

而對于廠家、商家而言,也不是開設了網店就算跟上時代了,如何運用大數據、互聯網思維來分析這個市場,研究這個市場,有的放矢的針對這個市場進行產品研發及投放才是有效的市場行為。筆者已經看到了許多普洱茶新興品牌完全是建立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之上,在其上取得成功后又開始走向傳統市場。

當然,筆者并不是否定傳統的收藏市場、圈子文化,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清楚的認識到,普洱茶的基礎屬性是茶、是飲品、是消費品,而金融屬性是依附于普洱茶的品飲價值之上的,離開了品飲價值談收藏價值是緣木求魚,同樣,離開了消費市場來談收藏市場亦是無源之水。

猜你喜歡
品飲茶商新茶
茶山
茶與咖啡的品飲及制作技術比較
成都市金牛區:試看“金?!庇敖鸹ā?且將“新火”試新茶
二十世紀晚期西藏茶商的個人生命史研究
習茶,有捷徑嗎?
我們在一起,時間煮雨沏新茶(一)
圖說
巧辨新茶
善品者必具器量
——談六堡茶的品飲境界
論唐代茶稅、茶商對茶文化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