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半島電視臺“一帶一路”報道框架看我國對阿國家形象塑造

2017-05-30 10:48連少英李開欣
公關世界 2017年1期
關鍵詞:半島阿拉伯倡議

連少英 李開欣

“一帶一路”的精神內核在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與責任共同體理念,但是在國外媒體報道中存在一些認知偏差和扭曲報道。如何對“一帶一路”進行有效傳播,并且在傳播中較好塑造我國國家形象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半島電視臺在阿拉伯地區中媒介話語力量較大,頗具代表性。

半島電視臺總部位于阿拉伯國家卡塔爾首都多哈,是立足于阿拉伯國家、面向全球的國際性媒體。創辦于1996年,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用阿拉伯語進行新聞報道,其官方網站有英文版本,被稱為“阿拉伯的CNN”或“海灣的CNN”,是阿拉伯國家收視率高、覆蓋面廣、影響力廣泛的媒體之一。為全面考察其對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與態度,筆者將其對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所有報道列為實證研究對象。具體方法為:以 “silk road”、“one belt one road”、“ maritime silk road”、“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等為關鍵詞在其英文網站上進行全文搜索,得到83篇,去除與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無關的報道后共得到報道32篇。接著運用框架理論,對這些樣本進行分析,旨在管窺阿拉伯國家對于“一帶一路”的認知,并提出我國在阿形象塑造的策略。

一、半島電視臺“一帶一路”報道框架分析

臧國仁(1999)將框架劃分為高層次結構、中層次結構和低層次結構。他認為,框架的高層次結構指的是事件的抽象性意義,框架的高層結構通常是對某一事物性質的界定,而且常常以特定形式出現??蚣艿闹袑咏Y構則主要由主要事件、先前事件、歷史、結果等幾個環節組成??蚣艿牡蛯咏Y構是框架的具體表現形式,可以是字、詞、句,也可以是由這些語言或符號所形成的修辭風格。[1]本研究借助臧國仁提出的框架理論,從高、中、低三個層次分別考察半島電視臺關涉“一帶一路”的所有32篇報道,分析結果如下。

(一)高層次結構

本研究從報道數量、報道議題、報道傾向性等三個維度來分析半島電視臺“一帶一路”報道的高層次結構。

1.報道數量

媒體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數量顯示了其對此倡議的關注程度,報道數量的變化反映了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關注程度的變化。

如圖1所示,總體來看半島電視臺對于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關注程度較高,且其關注程度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逐年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9月自“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至2014年3月12日前,半島電視臺對此并沒有報道。陳積銀、楊廉(2016)的研究也發現,自2013年9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2014年3月,《人民日報》海外版以“一帶一路”為標題的報道也屬于空白階段。[2]可見,“一帶一路”作為一項重大國際戰略,在最初中國官方媒體沒有進行充分解讀前,半島電視臺無法真正了解到“一帶一路”倡議對于阿拉伯國家的實質性利益,因此沒有對此進行關注。

如圖2所示,半島電視臺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對于“一帶一路”的月報道量呈現出起伏變化,并在2016年1月出現最高峰。研究發現,報道數量高峰與我國“一帶一路”相關舉措的出臺及涉中國際事件的發生密切相關,如我國與沿線國家簽署合作協議、港獨分子舉行抗議活動等。2016年1月最高峰出現是由于我國加強與中東的合作,半島電視臺集中報道了我國與中東的合作策略。同時,將我國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舉措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實施結合起來進行解讀,將其視為挑戰美國經濟霸權、改變美國在亞洲的經濟實力的一系列戰略布局。

2.報道議題

報道議題的設置反映了媒體對于“一帶一路”的關注重點,筆者按報道內容,將議題分為“古代絲綢之路移民問題”、“國際競爭”、“國際外交”、“經貿合作”、“軍事合作”、“文化藝術”、“我國經濟狀況”、“我國政治狀況”等八個類目進行分析。

半島電視臺對“一帶一路”報道的議題中古代絲綢之路、移民問題、軍事合作、文化藝術各1篇,占總報道量的3.12%。國際競爭主要是指我國與俄羅斯、美國、印度在經濟、軍事上的競爭,共6篇,占報道總量的18.75%。國際外交是指我國與美國、俄羅斯、日本、菲律賓、阿拉伯國家等之間外交關系的變化,共4篇,占報道總量的12.5%。經貿合作是指我國與阿拉伯國家、俄羅斯、中亞國家之間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經貿方面的合作,共13篇,占報道總量的40.62%。對我國經濟和政治狀況的報道各3篇,占報道總量的9.37%。

由此可見,半島電視臺最為關注我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及其為沿線國家帶來的經濟利益;其次,較為關注我國與其他大國之間的競爭,包括經濟競爭與軍事競爭,認為我國與俄羅斯在中亞地區既競爭又合作;第三,他們認為我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一系列舉措意在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并在重塑亞洲新秩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第四,他們認為經貿合作必然帶來外交關系的變化,我國與沿線合作國家之間外交關系加強的同時也伴隨著我國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如印度和日本。

3.報道傾向

對于報道傾向的研究可以管窺半島電視臺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立場。筆者將報道傾向分為負面、中立、正面三類,負面報道促使受眾產生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負面認知,正面報道促使受眾產生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正面認知,而中立報道則不對受眾認知產生具有傾向性的影響。

如表1可見,半島電視臺對“一帶一路”的報道整體上傾向性明顯,中立報道最多,共18篇,占報道總量的56.25%。其次是負面報道,共11篇,占比34.37%。正面報道僅3篇,占比9.37%。具體到報道議題上,在國際競爭與經貿合作議題上,也存在較多的負面報道,半島電視臺的報道質疑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真實意圖,稱其展示了我國的雄心及挑戰美國霸權的決心,“一帶一路”被視為我國的經濟霸權戰略。

對于我國經濟、政治狀況的報道幾乎全部為負面報道,主要報道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我國港獨和臺獨事件等,質疑我國在經濟、政治狀況不佳的情況下能否兌現“一帶一路”許下的承諾。

半島電視臺對“一帶一路”的負面報道大部分為社論,共8篇,占全部負面報道的72.7%,半島電視臺的社論篇幅較長,邏輯嚴謹,以觀點鮮明見長,多出自于自由撰稿人之手,在社論的最后注明其觀點不一定代表其媒體的編輯方針。

(二)中層次結構

1.整體報道結構框架

在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報道中,框架結構的主要事件是指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先前事件是指我國實施的與“一帶一路”倡議相輔相成的舉措,歷史是指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報道,影響是指“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我國及他國帶來的影響,評估是指半島電視臺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評價,歸因是指“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并實施的原因。

半島電視臺對于“一帶一路”主要事件的報道共9篇,占比29.03%。對于先前事件的報道為5篇,占總報道量的16.12%。影響的報道為11篇,占總報道量的35.48%。對“一帶一路”的評估共3篇,占比9.67%。對“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原因分析只有1篇,占比3.22%。對“一帶一路”歷史的報道共3篇,占比6.45%。由此可見,半島電視臺更加關注我國如何推進與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舉措,以及“一帶一路”帶來的影響。

2.消息源

由于半島電視臺對“一帶一路”報道的新聞來源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身份,具有復雜多樣性,因此筆者將其報道涉及到的新聞來源分為三類,分別為各國專家、官方與民眾,官方主要指各國政府及代表政府的官員。

半島電視臺關于“一帶一路”的報道的消息源中,64.19%來自政府、官員,16.04%來自專家。從信息源的國別來看, 41.97%的信息源自中國,來自美國、俄羅斯的消息源分別占比11.11%和12.34%,可見與中國存在競爭關系的大國也成為重要的新聞來源。來自阿拉伯國家的消息源占比14.8%,可見半島電視臺作為立足于阿拉伯國家的主流媒體,也充分傾聽了阿拉伯國家的聲音,反應了阿拉伯國家的民意。但值得注意的是,半島電視臺對“一帶一路”的具體報道存在消息源失衡的問題,如“A Sino-Russian alliance to rival Europe”(與歐洲競爭的中俄聯盟)一文梳理了我國與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俄雙方在中亞產生激烈競爭的重要原因之一。報道中使用的消息源共5個,其中3個來自俄羅斯,其他兩個并沒有明確說明國籍,但可以確定的是并非來自中國。

(三)低層次結構

字詞句的選擇與使用構成了新聞報道更加微觀的層面,體現著媒體對于報道對象的認知與思考方式,同時,通過表辭達意的方式以隱含的意義來影響受眾對于報道對象的認知與思考方向。

1.對“一帶一路”稱謂的混淆

半島電視臺對“一帶一路”的稱謂出現過“silk road”“ a new silk road and economic belt”“ silk road economic belt”等多種譯法。半島電視臺人為地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能源合作計劃稱為“a new silk road”,這與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譯法極為相似,難免會使受眾將兩者聯系到一起,質疑中國是否在其中無所作為。

在持續報道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時,半島電視臺用了很多筆墨來追蹤報道美國的“silk road website”,相關報道總共16篇。silk road website是在美國建立的網絡黑市,高價處理高度違法的物品,包括毒品。但半島電視臺在報道時將“silk road website”簡稱為“silk road”與我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稱謂并無區別,容易使受眾產生混淆,將我國“一帶一路”與此黑市聯系起來,進而對其產生消極評價。而半島電視臺在報道過程中并沒有將其與我國“一帶一路”倡議進行區別。

2.錯誤地稱臺灣為“country”

“Taiwan seeks membership of major Asian investment bank”(臺灣有意加入亞洲投資銀行)這則報道的導語如是寫道:“Country says it will apply to join Beijingbacked institution as it seeks further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臺灣“國家”表示,將申請加入北京支持的機構,因為它尋求進一步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眾所周知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嚴謹的表述應該為“Taiwan province”,或者直接使用“Taiwan”。

3.形容“中國”和“一帶一路”的詞語帶有感情色彩

在描述中國及其相關政策時,半島電視臺的用詞大多帶有負面的感情色彩。如,在形容我國的詞語中,使用最多的是“ambitious”(雄心勃勃的),同時多次使用與其意義相近的說法,如“growing appetite”(不斷膨脹的胃口)、“ growing ambitions”(不斷膨脹的雄心)、“ growing belligerence”(不斷增長的好戰性)、“ flex its muscle”(蓄勢待發)等。

半島電視臺還將我國的外交政策描述為“increasingly assertive”(越來越強硬點),我國在南海保衛領土的行動也被描述為“cloakand-dagger”(有陰謀的)、“ assertive”(強硬的)等等。在我國相關戰略前加“so-called”(所謂的)形容詞,如“so-called ‘string of pearls strategy” (所謂的珍珠鏈戰略)“socalled‘peripheral diplomacy”(所謂的周邊外交)等,暗示我國戰略并非我們宣傳的那樣。

半島電視臺在報道中還使用“grandiose”(浮夸的)、“ carefully designed”(精心設計的)等來形容“一帶一路”倡議,稱“海上絲綢之路”為“maritime expansion”(海洋擴張)。多次使用“question”(質疑)、“ suspicious”(可疑的)、“ skepticism”(懷疑)、“ intentions”(意圖)等詞語質疑我國“一帶一路”的真實意圖,并直接指出“一帶一路”是為了“Chinese interest”(中國的利益)。稱我國與伊朗的經貿合作為“seems like a solid alliance”(看起來堅固的聯盟),“seems like”暗示了兩國合作的脆弱性,意在指出我國與伊朗的合作更多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非“合作共贏”。

“Its intent 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security that ‘looks like Chinarather than Washington.”(它的意圖是建立一個國際貿易與安全系統,這個系統看起來像中國的風格而不是華盛頓)“looks like”意在說明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只是看起來與美國的經濟霸權不同,但實質上是一樣的,暗示“互利共贏”的原則只是空談。并使用鄧小平同志的名言“Hide your strength, bide your time”(隱藏你的實力,等待時機)作為社論的標題,來暗示我國應該以此作為行動的參照。

二、半島電視臺塑造的中國國家形象

半島電視臺通過對“一帶一路”的報道塑造了一個在經濟發展、軍事擴張上均雄心勃勃的中國形象,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鞏固“周邊外交”策略,在經濟、軍事上挑戰美國霸權。半島電視臺對“一帶一路”倡議既有期待,又存在疑慮,其中疑慮、質疑大于期待。其期待我國與阿拉伯國家的經貿合作,希望阿拉伯國家可以從中獲得經濟利益;同時,對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又在總體上持有負面情緒,質疑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真實戰略意圖,稱其實質上是更多地為我國自身利益;此外,還質疑以我國目前的經濟、政治狀況不能兌現對沿線國家的承諾,無法保證“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由此可見我國預期塑造的“和平崛起”、“成果共享”的大國形象并沒有在阿拉伯地區深入人心。

三、我國對阿拉伯國家形象塑造的建議

針對以上研究發現,筆者認為,我國應利用好“一帶一路”的機遇,對我國國家形象進行精準定位的基礎上,將“命運共同體”理念納入國家形象的核心要義,將我國塑造為一個和平崛起、互利共贏的大國形象。在總體形象塑造戰略之下,針對阿拉伯國家媒體及受眾的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傳播策略也是必要的。

(一)圍繞倡議內涵,全方位塑造國家形象

對阿拉伯國家的形象塑造,不妨借鑒一下瑞典在國家形象塑造上的經驗。1995年,瑞典成立了海外推廣委員會,專門負責對外信息傳播與國家形象推廣,委員會的成立能夠保證對外傳播保持統一的目標,并且可以整合資源、協調行動。瑞典將其國家形象定位為“進步”,并將其上升至傳播綱領的高度。我國對阿塑造國家形象時,要從我國現實情況出發,從我國多年來建立起的形象要素中進行提煉。我國從對外外交政策建立以來,一直秉承“互利共贏、互相尊重”的原則,因此,“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核心精神可以找到歷史根據,可以作為塑造國家形象的要素之一。西蒙·安浩(2010)提出的“六邊形”理論認為,旅游、出口、政府治理政策、吸引外資與智力移民、文化交流和本國公眾的言行,這六個方面如同一個六邊形,國家形象就是外國公眾對該國在這六個維度上的表現的綜合評價。[3]因此,我國在對阿塑造國家形象時應將“命運共同體”理念融入多個方位,進行多方位的塑造。

(二)提高對阿傳播主動設置議程的能力

研究發現,半島電視臺在新聞源的使用上,幾乎沒有援引過我國媒體對“一帶一路”的報道,只在只字片語中引用了我國報道中的相關數據來支持其報道中的觀點。這說明,我國媒體主動設置“一帶一路”議程的能力不足。程曼麗(2008)認為,國家形象是公眾對一個國家的整體印象,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對于公眾,特別是外部公眾來說,這個印象的獲得離不開媒介。[4]因此,媒體的議程設置非常重要,其可以利用自身營造的擬態環境影響受眾關注什么、怎么思考。而長期以來,我國媒體在國際傳播領域普遍存在議程設置能力孱弱的問題,因此,無法有力地影響國際受眾的認知?!耙粠б宦贰笔俏覈l出的倡議,如果在該議題上我國媒體尚不能在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設置相關議程,將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塑造國家形象的良好時機。

(三)從傳播理念、傳播內容、傳播渠道三方面入手,形成對阿傳播話語體系

從傳播理念上,我們應充分了解阿拉伯國家人民的消費習慣、媒介接觸習慣、宗教習俗、文化習慣等等,依據各個國家人民對于媒介與信息的不同需求來設計媒介產品形式與內容。

在傳播內容上,首先要回應阿拉伯國家的利益訴求與關切,主動從他們的角度設置議題,消除阿拉伯國家人民對于“一帶一路”的質疑,以此來提高阿拉伯國家對于“一帶一路”的信心,并且在報道中照顧到中阿雙方的利益關切;其次,要通過具體案例來解讀“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要用阿拉伯國家人民所熟悉的方式講故事,而不是通篇灌輸大道理,用春風化雨的優秀故事讓他們了解“一帶一路”的精神內涵;第三,通過形式、體裁、題材多樣的內容,將古代絲綢之路與現代的“一帶一路”有效鏈接,將其塑造為國家間經濟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貢獻的正向的歷史符號。

在傳播渠道拓展上,我們可采用嵌入式報道方式,如在阿拉伯國家具有影響力的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在接受采訪時在措辭時避免出現歧義,避免模棱兩可的字詞,注意不同國家之間文化的差異,使用符合對方文化習慣的表達方式。同時,淡化官方色彩,多發出民間的聲音,以民間交流促文化交流和經濟交流。

在對阿傳播中,既要強調根據受眾需要進行的精細化傳播,也要講求理念、內容、渠道的整合傳播。對阿傳播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形成有效的媒介話語體系,方能切實抓住時機,塑造我國良好的國家形象。

參考文獻:

[1]臧國仁:《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一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臺北:三民書局,1999。

[2]陳積銀、楊廉:《<人民日報>(海外版)“一帶一路”報道的國際傳播策略研究》,《教育傳媒研究》,2016年第3期。

[3]英] 西蒙·安浩:《鑄造國家、城市和地區的品牌:競爭優勢識別系統》,葛巖等譯,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4]程曼麗:《論議程設置在國家形象設置中的輿論導向

作用》,《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月期。

猜你喜歡
半島阿拉伯倡議
浙江向全行業發起廉潔自律倡議
蛇口半島
來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勞倫斯》片頭為編劇正名
阿拉伯小鎮的露天集市
“半島騎遇”,5月陽澄湖半島上演最歡樂騎行記
保護一半倡議: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愿景和實踐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發起攜手共贏合作倡議
公元前500年前后意大利半島的居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