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早期康復對30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

2017-06-02 20:44夏田李江濤
上海醫藥 2017年9期
關鍵詞:早期康復治療臨床效果

夏田+李江濤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治療對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60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和進行自我鍛煉,此外,觀察組患者還行綜合性早期康復治療,治療時間3個月,對比評價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臨床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臨床康復效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治療期間實施早期的康復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提高患者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早期康復治療 腦血管意外后遺癥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09-0033-03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the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sequelae

XIA Tian, LI Jiangtao(Department of Cardiac and Cerebral Dise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injiang Urumchi, Urumchi 8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sequelae. Methods: Six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sequelae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each.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and did self-exercise. Besid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comprehens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3 months. The scores of daily life ability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the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indicators mentioned above were much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sequelae possesses a significantly clinical effect and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sequelae; clinical effect

近年來,腦血管意外后遺癥已經逐漸成為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病癥,在心腦血管科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由于該病患者多臨床表現為言語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給患者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影響,逐漸成為社會性問題。目前臨床中對該病癥的治療依然以西醫藥物治療為主,主要通過解除腦血管痙攣,提高腦血流量,增強對腦部組織的保護等措施來實現,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如部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不明顯、康復效果不甚理想等。有報道稱,對患者介入早期的康復治療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復效果,提高神經修復水平,改善生活質量[1-2]。本文選擇2014年3月—2016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 60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進一步深入研究早期康復治療模式對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的臨床影響,取得滿意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6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60例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齡范圍39~78歲,平均年齡(64.33±8.65)歲,病程1~6個月?;颊唠S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式患者自我鍛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添加綜合性早期康復治療措施,治療時間3個月。所有患者入院后經CT檢查、MRI檢查、輔助診斷等確診符合1995年第四次腦血管學術會議制訂的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診斷標準[3],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肢體障礙,不能獨立進行日常生活,但意識正常。入組患者中腦出血22例,腦血栓28例,腦栓塞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如年齡、性別、病情等情況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治療和護理,包括:常規血壓控制和降糖治療,有腦梗死癥狀者行血小板聚集藥物治療,醫護人員每天進行30 min指導性運動康復訓練,其余安排患者進行自我康復鍛煉。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添加綜合性早期康復治療,早期康復治療時間為患者生命體征穩定48 h后進行,具體為:①語言訓練療法,患者多存在語言障礙,難以正常交流,因此會出現焦慮、急躁、自卑等不良心理情緒。因此治療中應告知患者及其家屬語言的恢復是漫長的過程,需要堅持和耐心,首先可指導患者先從簡單的“啊”發音,也可對患者說出日常用語前半句,引導其說出后半句,進行引導性恢復。同時可采用看圖說話、聽語指圖等進行反復訓練,并在過程中逐漸增加語句的長度和難度,喚醒患者語言功能;②運動鍛煉療法,對于肢體障礙患者,由于其行動不便,因此需進行必要的床上肢體訓練,如指導患者進行肩部垂直上下抬舉運動,緩慢向左向右旋轉活動等;肘部及膝關節可進行彎曲、伸展活動;腕關節、踝關節及指關節進行垂直及水平活動,并緩慢順時針、逆時針旋轉扭動訓練。同時使患者平躺狀態下進行上肢伸屈拉物、上下垂直拉物等活動;坐姿時進行提拉物體訓練及腳踏車訓練等,控制時間,1~2次/d,20~30組/次,根據具體情況逐漸增加強度;③中藥治療,中藥宜采用利濕、益氣、通絡功效為主,避免采用活血化瘀藥。如對語言障礙者,采用解語丹;半身不遂者,采用補陽還五湯加減;老年癡呆者,采用河車大造丸、安腦丸等;④按摩及針灸療法,針灸和按摩療法對身體各項功能的恢復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治療時主要采用補健側、瀉患側針法,取穴主要選擇頭部運動區和感覺區,患側為常規取穴,取6~8穴/次,如取人中、極泉、內關、尺澤、三陰交、足三里等,采用0.25 mm×40 mm毫針進行針刺,留針8~10 min后方起針;治療時可針對患者的癥狀進行加減,如對失語或言語不清者加取言語區,對頭暈者可加取暈聽區,進針時選擇快速捻轉刺激法進行,留針5 min左右,1次/d。持續治療3個月。對于肢體無運動能力的患者,可進行有效的按摩及推拿活動,按摩時通過摩法過渡為揉法,力度由輕到重,按摩順序先上后下,手法應平穩連貫,同時對于風市、環跳、肩骨等穴位可使用壓迫式按摩,1~2次/d,15 min/次左右。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臨床康復效果。其中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分為0~100分,0分表示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完全需要幫助才可生活,100分表示患者可以自己完成正常生活活動,不需他人幫助。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NIHSS評分量表進行[4],分數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臨床療效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具體為:①痊愈,指患者經3個月康復治療,肌力恢復至4~5級,語言障礙、口眼歪斜等病癥消失,生活可以完全自理;②顯效,指治療后肌力在4級左右,臨床病癥明顯好轉,生活基本可以自理;③有效,指肌力3級左右,病癥有所好轉,日常生活還需部分幫助和照顧;④無效,指治療后病癥無明顯改善,生活依然不能自理,甚至病癥有加重現象等。臨床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數×100%。

1.4 數據統計

2 結果

2.1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Barthel指數無明顯差異,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評分為(60.11±24.38),對照組患者為(47.95±22.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21,表1)。

2.2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NHISS評分分別為(35.57±0.97)和(34.71±1.16),差異無顯著區別;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HISS評分具有顯著優勢,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27,表2)。

2.3 臨床康復效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痊愈6例,顯效12例,有效10例,無效5例,臨床有效率為83.3%;觀察組患者痊愈2例,顯效11例,有效12例,無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3.3%,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34)。

3 討論

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的主要病變部位在于腦部,而腦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們思維、意識、精神等活動,因此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臨床表現多是神志障礙、語言障礙或肢體感覺障礙等?;颊呓涍^常規治療后,神志及意識逐漸清醒,但其他并發后遺癥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后遺癥的輕重與病人體質有關。目前針對腦血管意外病癥的治療主要以西醫為主,針對穩定期患者多采用常規肢體訓練進行恢復。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康復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康復醫學作為新興的專業學科被更多的人深入研究和探討,也給患者帶來了更大的康復希望[5]。已有研究證實,康復治療對于穩定期腦血管后遺癥患者具有十分積極的臨床效果,特別是進行早期的康復治療,恢復效果更加明顯[6],這主要是由于全面性的早期康復治療可以更好地減少肌肉萎縮,減少足下垂或關節攣縮畸形等繼發功能障礙發生,為患者恢復期的康復治療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促進后期患肢的運動功能恢復質量。早期康復治療時間越早對后期的恢復越有利,特別是隨著中醫理念的快速發展,針灸、按摩及中藥的介入,對于腦血管后遺癥患者進行全面調理,可以達到內外兼顧、標本同治的作用效果[7-8]。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與患者進行自我鍛煉的對照組相比,采用全面早期康復治療模式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情況均具有明顯的優勢。同時,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為83.3%,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為93.3%,對比差異亦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治療期間進行早期的康復治療模式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可提高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臨床中應積極推廣采用。

參考文獻

[1] 俞寶賢. 早期康復對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的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 2009, 12(18): 1946-1948.

[2] 譚峰, 顧衛, 黃濤, 等. 早期康復對腦梗死患者運動功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與腫瘤壞死因子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2011, 18(7): 109-110.

[3] 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6, 29(6): 379-383.

[4] 蔡業峰, 賈真, 張新春, 等. 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文版多中心測評研究[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8, 31(7): 494-498.

[5] 付正興. 系統康復治療對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的臨床恢復效果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2013(12): 7-9.

[6] 羅玉梅. 系統康復護理干預對腦血管意外后遺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當代醫學, 2012, 18(20): 134-135.

[7] 唐友斌, 汪泓, 吳以誠, 等. 養陰通督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臨床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2, 15(14): 106-107.

[8] 羅孟輝. 針刺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血管意外后遺癥臨床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4): 2655-2656.

猜你喜歡
早期康復治療臨床效果
腦中風患者后遺癥偏癱的早期康復治療效果觀察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復治療體會
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早期康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影響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