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大月氏人

2017-06-07 17:11黃適遠
雪蓮 2017年9期
關鍵詞:大月氏東天山石人

黃適遠

蒲類,這巴里坤在漢唐時代以前的名字,巴里坤是開始突厥化后的轉音,和蒲類海是一個意思,即“巴里坤湖”?!栋屠锢たh志》解釋說:蒲類是一種草。蒲類后來轉音成了“木壘”,今天的木壘縣保留了蒲類的名稱。

大月氏人在哪里?

2000年5月,一則“巴里坤蘭州彎子石屋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游牧民族的生活基地”的新聞震驚了國內外。那么這些石屋遺址的主人是否就是遠古時期的大月氏人?大月氏人究竟在哪里?

巴里坤八墻子鄉,地處莫欽烏拉山也就是巴里坤山的西段腹地之中。這里山巒重疊,溝谷幽深,水草豐茂,是游牧狩獵的好地方。在遠古時代,就有先訪者大月氏人進入了。來到這里,大量生動活潑的動物群體巖畫和著遠古時代的濃烈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有一幅巖畫引人注目,兩匹馬四蹄相對,刻畫精細,比例勻稱,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哈密考古界稱為“對馬圖”。而在這之前,昌吉康家門子巖畫也發現了和八墻子鄉一樣的“對馬圖”,看來這絕對不是一種簡單的巧合了。

敏感的學者早已把視野敏銳地看向遙遠的歐洲和中亞。就在那里,里海北岸——黑海的諾伏亞洛克謝伏卡地區一座顏那亞古墓內發現一具嬰兒骨架被放置在兩個馬頭之間。1973年,黑海北岸克爾諾索夫卡地區顏那亞墓地發現了石人像,這個石人像高約1、2米,下方刻有雙馬神圖象。幾乎和這差不多的時候,在前蘇聯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之間謝澤地區不僅發現用雙馬神殉葬的葬俗,還出土了一個長約7厘米的雙馬神殘石像。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林梅村教授考證:雙馬神是塞人、大月氏人、伊朗人共有的圖騰崇拜,也是所謂的“龍神”。

除了這些,還有沒有呢?好消息接踵而來,和哈密文化有著密切關系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大草原果不其然傳來了振奮人心的信息。在內蒙古陰山地區又發現了五組雙馬神巖畫,這更證實和印證了哈密和鄂爾多斯的文化聯系,充當的使者當然就是大月氏人。氣魄浩大的大月氏人把足跡踏遍了歐亞大草原。即便是后來大月氏人建立的國家中山國,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也出土了一批帶雙馬神圖象的金牌銀飾,把他們自己的圖騰帶到了中原,并在一定程度山影響了燕文化。作為歐亞大草原的霸主,大月氏人深刻影響了北方草原文化,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思索。而在大月氏語中,古代哈密的名稱“伊吾”,其實就是“馬”——一種身高1、85米高的馬的意思,巴里坤也是大月氏語——“湖”的意思。想象力豐富的學者們已經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判斷:大月氏人的故鄉就在巴里坤。

巴里坤自古以來就是游牧民族聚集的地方,是亞歐草原之路的十字路口。在遠古時期,大月氏人生活的中心地帶是否就在今天的新疆巴里坤縣呢?

橫亙于西域新疆的天山,攔腰把新疆一分為二,天山以北是山清水秀、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從西部天山阿爾泰一直延伸到東部天山巴里坤。天山以南則是以綠洲、沙漠、戈壁為主的所謂南疆和東疆,當然今天的東疆更多的早已被劃入了南疆的大范疇之中。盡管如此,從昌吉、烏魯木齊開始往東到吐魯番、鄯善、奇臺、木壘、吉木薩爾、巴里坤,落腳到哈密為止,長期以來,被普遍認為是大東天山地理單元,進入到哈密地區的東天山勒馬停韁,在此安營扎寨,則是狹義上的東天山,

巍峨的東天山雄距于哈密綠洲。東天山山南是哈密盆地,東天山山北是巴里坤盆地、伊吾河谷。在從漢代開始的記載中,東天山和祁連山常?;煜?。正是由于這個錯誤,使得很多研究大月氏、塞人、烏孫甚至漢唐文化都發生了偏差。這個惱人的細節在歲月流轉中讓不知多少人迷失了方向。真所謂:不識天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答案其實很簡單:從西漢開始,無論是衛青、霍去病,還是李廣利打擊匈奴的祁連山其實就是哈密東天山,而不是酒泉附近的祁連山!

小月氏人的故鄉:此山非彼山

答案仍然是從《漢書-霍去病傳》開始找到突破點的:“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騎侯失道,不相得。去病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上曰:‘驃騎將軍涉鈞耆,濟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遂臻小月氏,攻祁連山┈”?!妒酚?大宛列傳》記載了西漢張騫對于大月氏的地望印象:“始月氏劇敦煌、祁連間,及為匈奴所破,乃遠去?!?/p>

這里所提到的祁連山,就是哈密綠洲的東天山。學者們以為:“祁連是大月氏人對‘天的稱呼,也就是唐代的析羅漫山、時羅漫山,祁連是漢語的音譯?!薄杜f唐書-地理志》伊吾名下記載:“天山在州北一百二十里,一名白山。胡人名析羅漫山?!蔽隽_漫山和祁連山是一個意思“天山”。然而,有關這個名稱,細心研究祆教的學者終于有了新的發現,析羅漫山(時羅漫山)其實既是大月氏語,也可能是塞人的塞語,二者均為古波斯語,只不過一個是東部,一個是西部。到了唐代,整個西域除了佛教盛行外,祆教也在西域和中原地帶占有重要的地位,這里暫不贅述。但在哈密綠洲,卻飽含了祆教的信息?!短乒鈫⒃辏ü?85年)書寫沙州伊州地志殘卷》赫然記曰:“時羅漫山,縣北四十里。按西域傳,即天山也,綿亙數千里,其上有竇固破呼延王刻石記德之碑,姜行本磨去舊文,便刻新文,一贊唐德。其山高六十里,置壇場祈禱。其州下立廟,神名阿覽?!边@里透露了兩個明朗的信息:壇場祈禱,這是在做法事。那會是什么法事呢?阿覽。所謂阿覽,它的含義是“祆教徒的神明?!睆默F在掌握的資料看,整個西域和河西走廊都有祆教的身影,唐玄奘路經哈密時,就看到了祆教的廟宇。塞人退出哈密綠洲一千年后,其后來者仍然把宗教信仰傳承了下來,高高的東天山留下了他們的印記。由此觀之,東天山在幾千年里始終是游牧民族情有獨鐘的家園。而是游牧民族的大月氏人,家鄉的選擇也只可能是茫茫大草原和巍峨的高山。他們會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地方氣息呢?從地理環境上考察,游牧民族天然的缺陷是不會耕作和紡織,這是農耕民族的特長,因此,對商品的渴望某種意義上除了生存的自然環境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交通和交換生活物品。哪里會成為符合這幾個條件的地方呢?把河西走廊和哈密綠洲可以做個簡單的對比。從規模上看,在酒泉附近的祁連山草場比起巴里坤大草原來說,狹小而倉促,適合于小部落在此生存,現在的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即是鮮明的一例。對于擁有幾十萬帳的大部落的大月氏人顯然是無法全部落腳的,因此,在河西走廊有一部分大月氏人外,更多的大月氏人只能到水草肥美的大草原上尋求,東天山和草質優良的巴里坤大草原喚醒了他們的心,天然的大草原,多么優美的家園。從交通上看,巴里坤大草原還可以延伸到阿爾泰大草原,始終還牢牢控制著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咽喉,這是所有交易貿易的最佳通道,水草茂盛,路途便宜。舍此其誰?

白山,也就是析羅漫山,從大月氏到匈奴,都是他們心中神圣的圖騰。與白山相鄰的是著名的喀爾里克山,東天山最高峰??柪锟松皆谕回收Z中被表達的意思是“黑山”,一白一黑,是哈密盆地東天山的兩個兄弟山?!笆移钸B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家婦無顏色?!边@是霍去病公元前121年的戰斗,讓匈奴人流著眼淚離開了祁連山?;羧ゲ∫院蟀|漢將軍班超、任尚、裴岑都在哈密盆地東天山的黑白兩山對匈奴取得了輝煌的戰斗勝利。著名的班超記功碑、任尚碑、裴岑記功碑也都從側面反映了兩漢王朝和匈奴對于東天山的激烈爭奪,正面則是巴里坤自古就是游牧部落棲息生活的理想家園。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坐標確定了。大月氏人的故鄉的最終落腳點應該就在東天山,一切豁然開朗。高臺遺址、墓葬群、大片的巖畫記錄使得大月氏人的腳步印痕越來越清晰,答案也終于隱隱浮出了海面。

發現大月氏人:蘭州灣子遺址浮出水面

這是一個背靠巴里坤山也就是析羅漫山的小村莊,有個好聽的名字:蘭州彎子。夏秋之季遠遠望去,坐落在山腳的村莊掩映在綠草叢中,仿佛就是不聞世事只知秦漢無論魏晉的桃花園,怡然自得。散落在村莊周圍草地上的羊群也一派安然,無憂無慮。

村莊位于縣城西南角,距縣城5公里,海拔1808米,現居住232人,是巴里坤花園鄉南園子村的第一村民小組。從清乾隆三十八年開始就居住著一批原蘭州籍人氏,現已有13代傳人。當地之所以稱這里為蘭州灣子,是有歷史依據的。據《巴里坤縣志》記載, 鎮西(巴里坤)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間,因修建鎮西會寧城(巴里坤人稱滿城)將原居住在會寧城內的倪、邵兩家蘭州籍的人士搬遷到了現在的蘭州灣子,當時縣令讓他們的祖先選址就選擇了此地,因這里冬暖夏涼,極富有人類生存的條件,是耕作種田的理想之地,又是修身養性的圣地。他們居住在這里后,鎮西人就把這些祖籍是蘭州籍遷居而來重新落腳的地方稱之為蘭州灣子。到現在,這里的人家仍然普遍姓倪。

幾百年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新的生命出世,老的生命離去。生老病死、婚喪嫁娶、悲歡離合、衣錦還鄉,一幕幕情景劇一代代演繹著。誰都沒注意房屋后的那個沉默的天山。當我的腳步第一次邁到這里時,正是七月流火的時節,但在這里卻一片清涼。我第一次看到了蘭州彎子的巖畫:雙角優美劃著弧線的北山羊、被獵人追逐的梅花鹿,緊隨主人的步伐奔跑的獵狗,手持弓箭騎著駿馬的獵手,目不暇接。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很平凡的一天。村莊上一位農民想到春天已經來到了,田野正等待著播撒。但積肥卻出現了問題,愁眉不展上時,腦子里電光一閃,想到了巴里坤山中那些不知什么時候就有的石碓中經常有羊糞。當即他拿起鐵鍬趕上馬車直奔山上。然爾,就在他選中一處石碓開始下鍬時,聽到有類似刮石頭的聲音,他用力往上一揮,一個東西出現了。他一瞅,像一個腌東西的陶器。他想到這可能是一件文物,收拾好東西,直奔縣文化館。文化館的同志處理這些文物已經比較有經驗,一看,估計是個寶貝。第二天,就送往地區文物管理所。經地區請來的自治區文物部門的專家鑒定:這是距今約兩、三千多年前在此生活過的人使用過的一件陶制品。這個鑒定結果,讓自治區考古所興奮不已,立即著手準備發掘。聞聽到消息的縣委、縣政府也注意到這是一件極有文化價值的大事,積極予以了配合。經過認真準備,一九八四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東疆考古隊一行人風塵仆仆來到巴里坤,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經發掘是一處保存最為完整的史前人類居住過的石屋,有主室、附室之分,共占地面積二百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經考古隊炭14測定,該遺址為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存,距今約3000年左右。并在這一區域內又發現象這樣的石堆遺址還有三處,都非常完整,沒有受到較大的破壞。還有幾處規模較小,待發掘后才能定論,當時只對石堆進行了定性,沒有全面發掘。一九九○年被列位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定名為“蘭州灣子石結構建筑遺址”。

巴里坤:游牧人的共同家園

這里經新疆考古所發掘,收獲累累。最注目的有兩個器物。一個是環首銅刀,一個是銅鑊。這里的人尸遺骸有歐洲原始白種人,也有黃色人種的羌人,和東天山以南的哈密五堡、焉不拉克、艾斯克霞爾等發現的兩種人種一致。遠古時期,古老的青銅時代哈密綠洲是亞歐兩種文化的交匯地,更是所有游牧人路經東天山愿意選擇生活棲息的家園。巴里坤無愧于遠古時期玉石之路、絲綢之路“十字路口”的美譽。

造型優美的銅鑊,是青銅時代的杰出作品。但它即可能是大月氏人使用過的器具,也可能是這之后的主人匈奴人打造出的。蘭州彎子在《漢書》中被稱為“疏榆谷”,是塞人、大月氏人、匈奴人先后定居的王府。

同時出土的還有羊型銅牌飾,與鄂爾多斯乃至歐亞大草原表現出了共同的文化屬性。和銅鑊一樣是漢代匈奴人所用的器物。漢代,哈密、巴里坤均屬于匈奴人游牧的范圍。匈奴的青銅器表現出了很高的工藝,從流傳下的銅鑊可以得出這一結論。這既是充分吸收漢文化的結果,也是匈奴游牧文化高度成熟的結果,反映了匈奴人的聰明才智。在上個世紀,波蘭的土地上發現了和巴里坤、新源幾乎一樣的銅鑊,風格一致,造型雷同,匈奴人把自己的文化帶到了歐洲,民族的遷徙給今天的歷史傳遞著生動的信息:他們來自東方,來自巴里坤、伊犁大草原。在鄂爾多斯大草原,也發現了許多銅鑊,這也決不是偶然,這也是匈奴人的家園故地。出土的文物強烈昭示著我們,暗示著我們。面隊地圖,恍然大悟,這不是一條中國的北方大草原帶嗎?既有當地土著蒙古人種,如羌人——華夏族的主體祖源,還有歐洲原始人種白種人,也有高加索白種人。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成分出現在東經93度的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已經發現的,而那些最東進的古代歐洲人種成分的居民是不是就是活躍在哈密、巴里坤到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塞人、烏孫人呢?他們來自于遙遠的里海,當遷徙的浪潮把他們推入到亞洲后,他們就這樣從西亞一步一步踏馬而來,反認他鄉是故鄉了呢?

環首小刀,在博物館的燈光下閃爍著幽幽的光彩。這把古老的小刀在蘭州彎子出土后,就一下凝聚了所有在場人員的目光。讓考古人員驚訝的不是它的精巧和古老,而是它的式樣、大小在內蒙古大草原額爾多斯同樣出現了。這又會是一種偶然嗎?聯想到從哈密出土的鹿首銅刀和河南婦好墓出土的鹿首銅刀驚人的一致性,還有誰會懷疑古老的西域和內地之間會沒有一條交流的通道呢?

北新道和新北道:相輔相成

作為玉石之路和絲綢之路在西域的重要襟喉和樞紐,哈密綠洲具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進入西域的三條通道:北道、北新道、南道,哈密占據了三條。通常被史書記載的北道往往理解為最早的交通路線,而北新道卻直到隋代才由裴駒補上,謂之“北新道”或“新北道”。殊不知,這個命名是對西域交通的不理解造成的。最早的草原路就是新北道,這其實也就是最早的商貿道路,全由游牧民族摸索而出。玉石之路,就是塞人、大月氏人從草原、沙漠、戈壁、雪山間用生命探索到的一條溝通東西方心靈的孔道。在西域,和這樣的孔道相連的更細小的孔道可以說呈蜂窩狀,不知其名,只有那些游牧的部落人群知道。這里牽涉到一個不廣為人知的細節: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直到今天,從巴里坤草原到伊犁大草原、阿爾泰大草原,每到秋季來臨,大批的哈薩克牧民既開始轉場,進入冬窩子,呆到來年大地回春,草長葉綠,又遷回夏窩子。如果想了解新北道,這就是一個最好的提示。其實,新北道早于北道,到匈奴聯合烏孫人占據巴里坤草原時,新北道已經是開始運輸絲綢、茶葉了,但是由于西域嚴酷的季節環境,到冬季來臨時,天氣寒冷異常,而新北道最難通行的部分恰恰是基本沿天山山麓穿行而出的這一段,山間小道逢冰天雪地,人、商品、畜的生命都難以保障,直接影響到商業交往的正常進行,值此情況下,北道應運而生。北道其實就是沿東天山以南開辟的道路,從敦煌或安西進入哈密綠洲,經三堡、四堡、五堡到一碗泉、了墩、七角井、七克臺、鄯善、吐魯番或進入伊犁,或由此經托克遜到庫車、輪臺等地。逐步形成了一個有趣但科學的走法:冬天寒冷之際,商隊選擇北道,陽光燦爛,雖然比內地通道干旱難涉,好在一路泉水地從東天山間始終沒有間斷而不匱乏,可備不時之需。夏天,北道酷暑難當,赤日炎炎,此時則選擇新北道,山間涼爽濕潤,人、畜皆有精神,沒有生命之憂。聰明的游牧人所具有的商業頭腦始終保持了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暢通無阻,在和大自然的相處中,找出了兩條悠然自得的冬道和夏道。從現在哈薩克牧民的生活習性中,其實可以看到史前大月氏人、塞人必然也是如此。大月氏人的夏季牧場在巴里坤山,冬季牧場肯定會在東天山以南。哈密市烏拉臺鄉發現了幾乎和蘭州彎子遺址一樣的石碓場景,復制了大月氏人的生活痕跡,可以認定是大月氏人的冬季牧場了。到匈奴時期,這里活躍著的是號稱匈奴四大部落的——呼衍部落。據文獻記載,匈奴、月氏等古代游牧民族在戰國時期已登上中國歷史的舞臺,尤其是為匈奴所迫而西遷的月氏曾生活在以“敦煌祁連間”為中心的區域。對此,王建新教授斷言,河西走廊西部的“戈壁間有綠洲”的地貌環境不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游牧經濟,月氏的游牧半徑應該是以東天山為中心的,其統治中心王庭所在地也應在此,即很可能是夏季王庭的岳公臺-西黑溝遺址群與作為冬季王庭的哈密市烏拉臺遺址。大月氏人的生活區域基本摸清了。但,還有沒有別的地方還會在出現大月氏人的影子呢?

石人:大月氏人和匈奴人的自畫像

石人子鄉,是巴里坤的一個大鄉。這個鄉因為發現了石人而被命名為石人子,和哈密市的八大石、伊吾縣的科如果勒兩地出土的石人應該都是一個時期的,這個時期的石人甚至可以遠溯到伊犁、阿爾泰的石人。有關石人的年代,原先判斷為突厥時代的,顯然是過于近視眼了。好在新疆本土學者早已關注到這個失誤。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王明哲研究員,發表了一篇《關于阿勒泰地區克爾木齊古墓群的發掘報告》,也就是今天的切木爾切克古墓群。這篇報告,一石擊起千層浪,使整個考古界為之瞠目。他根據墓葬出土的文物推測,新疆草原石人的上限,約在戰國,至少要在西漢時期。這一推測,將我國幾代考古學家確定的,新疆草原石人皆為唐朝突厥人所為的時代上限,往前推斷了一千余年。這就說明,新疆草原石人決不只是突厥人所為。在突厥人到達這里之前,這些石人,就已經在這遼闊的草原上,經歷了上千年的風雨洗禮了。那么,在這一千余年的漫長歲月里,在這廣袤的草原上,又有那些民族在這里生息和繁衍?突厥族和這些民族,有什么樣的文化傳承關系?為什么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會有著同樣的信仰呢?以至于在墓前雕刻石人這一習俗,綿延不斷地傳承了下來?

石人子的石人至少不會晚于阿爾泰。草原的博大胸懷滋養了眾多的游牧部落和人群,早于唐代一千年的會是哪一個馳騁的游牧人群呢?暫時讓我們放下這個疑問吧!蘭州彎子由于在黑溝以西,這一塊主要以大月氏人生活為主的可以命名為西黑溝大月氏人生活區了。而石人子位于黑溝以東,分布在南北長約5公里、東西寬約3、5公里的范圍之內,面積約8、75公里。遺址范圍內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猶有哈薩克牧民在此放牧。東黑溝遺址的墓葬形式以圓形石堆墓為主,對此興奮而謹慎的學者認為:從出土遺物看其年代下限可能已進入漢代,應當是另一個古代游牧民族或部族的王庭所在地。那么,這究竟是哪一個民族呢?答案已經浮出水面。

大月氏人去了哪里?

目前,考古學界已經確定,蘭州灣子是在奪取巴里坤草原后匈奴建立的一個夏季統治中心王庭,西漢時期可能是位居匈奴單于地位之下的匈奴右賢王的王庭,東漢時期則是北匈奴的夏季單于庭的所在地。和李陵同一時期的張騫西探西域時,大月氏人的勢力早已退出了巴里坤到阿爾泰之間大片的肥美草原,已經轉移到了今天的克什米爾和阿富汗,建立了大月氏國,后來建立了貴霜帝國,統治時間一直到了唐代,投靠唐朝后,大唐在此設立了吐火羅都督府。因此,在唐朝后,大月氏人被稱為“吐火羅人”,其語言被稱為“吐火羅語”。原來的土地在急風驟雨和刀光劍影中實現了主人的轉換,取而代之的是驍勇的匈奴人,巴里坤正是匈奴四大部落之一——伊吾王呼衍骨突的領地。由此觀之,草原有了新的主人。

在墓地整理中,還發現了許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殉葬品。譬如許多墓葬中被肢解的人,只留一半身軀,殉葬的馬,都無一不反映出原始游牧部落祭祀的情景。其中,有一枚羊拐子引起了學者的關注,被精心制作的羊拐子在王教授的眼里,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這是占卜用的道具。我的眼前浮現出哈密焉不拉克發掘的木俑,那是原始游牧部落的巫師薩滿留下的,這個羊拐子莫非也是巫師溝通天地神靈的器物?蘭州彎子高高的祭祀臺,在茫茫時空中隱約閃出那個戴著尖頂帽子的巫師,念念有詞,倒走如飛,旁邊是被捆綁著的瑟瑟發抖、面如土色的土著。

大月氏人的勢力雖然退出了哈密綠洲,但剩下來的部落人群由于戰時的關系卻未及退走,包括河西酒泉和張掖也不乏其中,這部分遺民又被稱為“小月氏”。到達克什米爾和阿富汗一帶的被稱為“大月氏”,今天,阿富汗的一部分人就是他們的后裔。在史書記載中,“月氏人”屬于焉耆“龍部落”。敦煌寫本《唐光啟元年沙州(敦煌)伊州(哈密)地理志》就有清晰的記錄:“龍部落本焉耆人,今甘(張掖)、肅(酒泉)、伊(哈密)各有首領?!毖申韧踝逡浴褒垺睘樾?,這可能直接引發到了以后中原對龍的崇拜。在今天保留的地名中,留有吐火羅即大月氏人的就有哈密、巴里坤、焉耆、吐魯番、庫車、張掖、敦煌等。大月氏人的生活氣息一聞便知。

巴里坤大草原在火與劍中見證了大月氏、匈奴的雄起與衰落,東天山再次望向歷史的深處。

大月氏人,就隱身在這一片青山綠水中。

山無聲,水無語。

猜你喜歡
大月氏東天山石人
東天山中段晚古生代剪切帶疊加特征及構造控礦作用
東天山卡拉塔格礦集區奧陶—志留紀侵入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
米萬鐘:超癡超怪愛石人
這場戰“疫”,賞石人在行動
——石界抗疫系列報道
讀“確伊勒石人”魯尼文勒銘
淺析大月氏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淺析大月氏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莊”里的愛石人
東天山三道嶺地區泥盆紀巖石地層單位厘定
星漢《東天山詩稿》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