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公安院校的建設

2017-06-13 18:51王一鈞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6期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

王一鈞

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傳統公安院校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學院的發展獲得了許多好處,但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主要出現的學生學習生活上。

關鍵詞:互聯網+、公安院校的建設、便利條件和影響

一、公安院校建設現狀

公安院校的建設是探索建立警學研融合、聯合培養的教育共同體,創新實踐“學警結合、校局合作、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育人教學工作,建構形成滿足學生職業素質實踐教學體系。以四川警察學院為例,目前該院倡導警務化管理措施,公安院校的不少領導和教職員工最早的職業都是軍人或警察,在學生管理甚至教育訓練中,采用軍事化方式是最順其自然的。同時,警察和軍隊都是武裝性質的紀律部隊,這種性質認同心里又大大強化了在公安院校的學生工作中實行軍事化管理的信念。與軍事化管理一樣,警務化管理試圖通過三種主要的方式,即《內務條令》管理學生生活起居、《紀律條令》管理學生行為、《隊列條令》管理訓練,最終實現學生令行禁止、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作風。以我們學院為例,我們學院警務化管理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比如:我們有統一的作息制度,每天準時熄燈,按時睡覺;并且每天早操,晨跑,鍛煉我們的身體,有助于集體的交流溝通,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在平時上課期間,除了請假出校外,禁止隨意出校,實行了封閉式的管理。因為這樣的警務化統一管理,所以我們學習生活有條理有規劃,學生安全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當“互聯網+”在我們公安院校發展起來后,學院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說,多媒體與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兩個技術杠桿。網絡的發展,尤其是國際互聯網的出現將信息時代的個體連成了一體,實現了人類智慧的聯網,并由此創造出全新的網絡文化。所以引入互聯網這一新型模式對公安院校的建設是很有必要的,因為步入信息化時代,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創造出許多全新的理念和文化,學校順應時代發展積極開發數字化教學,加入互聯網,開展了網絡教學的嘗試。

二、什么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只是社會創新2.0拖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盎ヂ摼W+”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改變,從而帶動整個社會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

“互聯網+”將形成常態,每一個社會和商業階段都有一個常態以及發展趨勢?!盎ヂ摼W+”在提出之前的常態是許多企業需要轉型升級的大背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互聯網+”在宏觀方面會有很多發展的趨勢。

從目前情形來看,“互聯網+”處于初級階段,是個都在熱談但是沒有落實的理論階段。各個鄰域針對“互聯網+”都會做一定的論證和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企業仍舊會處于觀望的階段。從探索與實踐的層面上,互聯網商家會比傳統企業主動,畢竟這些商家從誕生開始就不斷用“互聯網+”去改變更多的行業,他們有足夠的經驗可循,可以復制改造經驗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區域,繼而不斷的融合更多的鄰域,持續擴大自己的生態?!盎ヂ摼W+”真的難以難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傳統的行業,但是這不意味這傳統企業不做互聯網化的嘗試。

三、“互聯網+”與公安院校建設的融合

通過“互聯網+”的引入,對老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帶來了便利條件。筆者將“互聯網+”給學院帶來的便利條件歸結為三點:

第一,教學工作?,F在老師都是帶筆記本給學生上課,一些需要拓展都知識立馬就可以在網上給學生們展示,既方便了老師,不用攜帶許多的課本,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取得了一舉兩得的作用;學生現在通過互聯網來選擇自己的選修課,在網上可以搜索到該學生可以選修的課程,包括選修老師和教室也一目了然,而且還能查詢自己選修了多少分,還需要選修多少分,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情況了如指掌;最近我們學院老師和學生共同開展了一個“云課堂”,老師通過發送并讓學生完成學習情況調查問題收集數據,經過系統后臺智能處理后以直觀的數據表呈現,直接了解學生的基礎程度,老師可以輕松進行資源調用、板書切換、白板動畫演示、向移動終端實時傳送教學資源等,學生可以隨時將合作交流的成果通過圖片、文檔、聲音等方式上交給老師,老師可以隨時進行展示和評價,實現學生與老師之間實時互動交流;老師還可以實時進行學習能力監測,監測當堂課的課堂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實時反饋系統能及時反饋課堂作業正確率,并形成形象直觀的數據報表。根據監測數據,老師對大部分學生不動的問題進行重點難點分析和講解,對一知半解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智能終端查看系統智能推送的解題微視頻進行自主學習。

第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生通過網絡教學視頻,網絡課件等資源來學習,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優秀的教學資源實現了共享,學生個人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工作與學習時間可以做合理的安排,做到學習和工作兩不誤;而且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和進度,自己有什么不足就學什么,想學什么就學什么,學生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每個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在互聯網上學生可以按自己的習慣學習。在學院里覆蓋了無線WIFI,學生如果有不懂的問題,就可以隨時隨地利用WIFI在網絡上進行求助或者直接搜索自己想要的東西,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校園WIFI的建立很好地搭建起了大學生與社會之間信息溝通的橋梁,通過校園網,學生可以在網上及時地掌握社會發展的動態和趨勢,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學術發展的動態和教學科研成果,同時,他們也可以將自己的一些好的想法和意見以及自己的作品通過互聯網傳遞給老師,通過校園WIFI,學生們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學生渴望更多的了解國家發展的信息,方便快捷的互聯網無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理想的大門,也為以后我們招警考試也奠定了基礎?,F在,學生在校園使用的飯卡水卡統一換成了一卡通,學生可以通過一張卡來進行消費,方便又快捷;而且學生現在不用像以前一樣排隊等候充卡,現在直接通過互聯網上的一個應用“翼支付”就可以充值,給學生帶來了方便。

第三,學院文化建設。這一方面占據了傳統以校報、橫幅、展板、標語等為主要方式的校園文化展示空間,另一方面也讓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信息平臺成為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新的勝利軍。傳播及時迅速?;ヂ摼W傳播,作為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高速數據傳遞系統,具有傳統校園文化傳播渠道難以企及的便捷性和高效率。傳統的校園文化宣傳如校報、展板、橫幅等必須經過報紙編排印刷、展板橫幅制作噴繪等過程,時間維度較長,及時性減弱,而且工作量較大。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則只需對相關的文字和圖片進行一定的編輯、排版就可以直接發布,耗時少效率高。因此在面對最新熱點或突發新聞等信息時,新媒體也更能及時靈敏地做出反應,為校園文化建設中內容高效迅速的傳播提供了保障。對校園文化中的亮點、熱點、重點進行系列宣傳;借助互聯網豐富而且分享便捷的特征,加入鏈接資源;匯總形成校園文化信息資料庫,通過掃描二維碼等方式讓師生長期、自由下載傳閱等,更為全面系統,也更細致深入的宣傳中,營造校園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尤其是借助留言、評論等方式,讓師生們在互動中更主動地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并借助這些反饋,及時調整校園文化傳播方式和內容,在交流互動中為校園文化增添源源活力。

四、結論

“互聯網+”在公安院校中發展還是前進客觀的,雖然其實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而本人認為,“互聯網+”的改革不是一天二天可以完善的,只有慢慢適應和改變才能提高我院的文化建設。而其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和學生積極配合才是改革的基礎條件。因此提高學生的自覺性和教師的管理力度是目前對公安院校發展的重點工作。

猜你喜歡
互聯網+互聯網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