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美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現實困境與反思

2017-06-13 12:59蒲俊杰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6期
關鍵詞:民主政治左翼美國

摘要:自本世紀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當代美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就暴露出各種弊端。作為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典型,美國的現實遭遇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反思。如何從理論上剖析危機的根源并為現實提供某種有益的參考,逐漸成為美國左翼學者的首要任務。本文從美國左翼學者謝爾登o沃林的視角切入,深入分析當代美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現實困境,試圖為當下的資本主義民主批判提供一個新的進路。

關鍵詞:左翼 資本主義 民主政治 美國

謝爾登·沃林(Sheldon S. Wolin)(1922-2015)--美國當代著名左翼政

治哲學家;當代政治研究專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榮譽教授。他的思想影響了當代眾多的政治理論家。本文擬從"治理民主"概念入手論述他對當代美國民主政治的批判。

一、什么是"治理民主"

這里要對"治理"進行界定。將沃林使用的術語"managed democracy"翻譯為"治理民主",主要有以下考慮。首先,英文中的"被動式"短語譯成中文后,一般可用"主動式"表達。其次,在中文語境中,"治理"已經或多或少傾向于一種褒義色彩,它似乎象征著一種柔性且有節制的權力,且常帶有"世界主義"的意味,多少具有反國家性的特點;而沃林認為美國政府的"治理"支持"國家性",支持權力的一體化。照此理解,沃林是在反諷的意義上使用"治理民主"的。而《民主大公司》中確實暗含著這種"反諷"意味。第三,在20世紀,"治理"的現代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領域:一是企業經濟學;二是政治決策分析。在這兩個領域,沃林用"manage/managed"(而非學界常用的"gouvernance")將"治理"的內涵表達得淋漓盡致。此外,本文中,"治理"是在以下兩個意義上使用的。第一,"治理"作為一種描述性概念,意味著國家(和公司)采用一種精巧的新型技術對社會進行更為精致的治理;第二,"治理"這一概念是在國家與社會范式下使用的,它不可避免地具有了規范性色彩。"治理"是國家支配社會的一種手段,意味著國家用"法律法規"、"行政命令"、"經濟手段"等工具來治理社會,從而干預個人自由。正是在"治理"的這個概念中,國家與社會范式所隱含的用社會來批判國家的自由主義思想失效了。因為,自由主義演變成了一種治理技術。國家成為治理社會的主體,自由主義成為國家用來治理社會的有效工具--這正是沃林在《民主大公司》中揭示出來的,國家演變成某種"顛倒極權主義",對社會進行更為全面更為深入地控制,壓制公民的自由。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沃林展開了對自由主義的批判。

二、"治理民主"如何對沃林成為問題

沃林是一個具有強烈實踐感的理論家。不論是對上世紀60年代學生運動的支持與參與,還是對各種公民運動的聲援,沃林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參與民主"思想的研究 。然而,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他對"公民參與"的強調逐漸淹沒在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的浪潮中,尤其在9·11之后,全球政治向"右"轉,藉著對恐怖主義的打擊,美國正在日益成為某種類型的"法西斯主義",左派更是受到沉重打擊并沉寂下來進行反思。痛定思痛,沃林開始思考并尋找到"參與民主"失效的真正原因--"治理民主"的在場。

在導論中,我們提出了許多問題:什么是"治理民主"?它包含哪些要素?它和其他形態的民主有何不同?它是在什么語境下提出來的?它對美國當下政治現實的診斷是否有效?它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它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的意義何在?它在沃林的整個思想體系中的位置以及與其他思想的關系?它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普遍性?

顯然,對以上問題的回應正是回答了:"治理民主"如何對沃林成為問題。"治理民主"(Managed Democracy)是沃林在《民主大公司》中提出的一個概念。在該書中,沃林"以托克維爾般的眼光揭示了當前美國政治的超級大國或帝國趨向:美國的民主正在演變成一種像反轉的笑臉一樣的'顛倒極權主義'(Inverted Totalitarianism),或者稱之為'治理民主'(Managed Democracy)" 。"治理民主"既是沃林政治哲學中極具特色的構成內容,亦是他對其所批判的當下美國政治現實特征的理論概括。"治理民主"由以下幾個要素構成:被操縱的選民;失落的政治公德;利益權力;民主神話 。沃林認為,在對內方面,今天的美國政府參照大型股份公司的模式來治理國家,用公司的管理技巧控制公民的選舉過程,從而達到對民主的治理,實現其集權的目的。"治理民主"集中于抑制選舉政治,甚至反對社會民主。它是被"系統化"的民主。它并不消滅反對黨,而是與其協調發展,尤其在經濟方面,促進一體化、合理化和財富積累。幾乎任何問題,包括醫療和政治問題,甚至信仰都可以進行"治理"。選民跟消費者一樣可以被預見,大學機構幾乎跟企業一樣合理,企業結構跟軍隊一樣有層級劃分。政權的意識形態是資本主義,其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管理那些變化著的趨勢。結果就造成了:軍隊要更先進的技術和更致命的武器;企業不斷尋找新的市場和渠道;教會尋找教徒;新聞和娛樂媒體渴望擴大他們的市場份額;知識分子通過跟高管、政客和將軍的往來以獲得自己的地位。 與此同時,在對外方面,由于"治理"理念在全球的巨大影響,美國政府試圖主導"治理"話語。沃林批評美國政府以"治理民主"的名義在其他國家擴張它的霸權統治。

從表面上看,"治理民主"是對美國民主政治走向"極權"的一次"警示"。從更深刻的意義上講,它開啟了沃林的自我批判的道路,并使其最終完成了從自由主義到民主主義的轉型。 沃林從自由主義向民主主義的轉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了。在第一版《政治與構想》的結尾部分,沃林談到了"自由主義和政治哲學的衰落",這向他自身提出了一個重大問題:在窮盡自由主義之后,民主之路在何方?沃林意識到,民主的出路,不能在自由主義的框架內找到--不幸的是,在此之前他在自由主義的迷宮里耗費了太多精力。而要跳出自由主義的藩籬,還必須對民主的自由主義根基來一次釜底抽薪--才能將民主與自由主義分離開來。"治理民主"正是沃林站在民主主義的立場對自由主義的審視和批判,并最終實現了民主對自由主義的分離。

對"參與民主"的反思,和分離民主與自由主義的企圖相結合,形成了"治理民主"思想的理論背景和問題來源。

三、"治理民主"對美國當下政治現實的診斷是否有效?

通過上述兩部分的分析,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思考:"治理民主"對美國當下政治現實的診斷是否有效?它在理論和實踐層面的意義何在?它在沃林的整個思想體系中的位置以及與其他思想的關系?它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普遍性?

"治理民主"是沃林對美國當下政治現實深入觀察分析之后得出的結論。從美國總統權力的日漸增長、公民私人空間的逐漸喪失等方面都可看出,沃林的"診斷"是深刻而有效的。此外,民主的現狀,或者說"治理民主"的"在場",是由于自由主義政治的顯著式微及其與民主理想聯系的脆弱所造成的。沃林正是在此意義上,展開了對自由主義的批判。并且,通過批評自由主義在面對極權主義時的失效,沃林最終走向了他的"民主激進主義"。

在沃林的幾個重要民主概念中,"治理民主"上承"參與民主",下啟"權且式民主"。把握好"治理民主",有助于厘清沃林民主思想的發展脈絡(西方學者目前對這三個民主概念的研究尚是割裂的),有助于豐富、深化當下的沃林政治哲學研究。至于"治理民主"在理論與實踐層面的意義,以及該理論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普遍性等問題,將留在以后的論文進行闡述。

綜上,我們以美國左翼學者謝爾登o沃林的視角展開,對當代美國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現實困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顯然,關于美國民主的困境還有很多,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夠給未來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奧特弗利德o赫費:《經濟公民、國家公民和世界公民--全球化時代中的政治倫理學》,沈國琴、尤嵐嵐、勵潔丹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2月

[2]C.賴特.米爾斯:《權力精英》 ,許榮、王崑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3]邁克爾o桑德爾:《民主的不滿--美國在尋求一種公共哲學》,曾紀茂譯,劉訓練校,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簡介:

蒲俊杰(1985-6-),男,漢族,四川眉山人,講師,同濟大學哲學博士,主要從事政治哲學研究

對"治理"的理解可參見(法國)讓-皮埃爾·戈丹:《何謂治理》,鐘震宇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對"治理"的理解可參見(法國)讓-皮埃爾·戈丹:《何謂治理》,鐘震宇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對"治理"的理解可參見(法國)讓-皮埃爾·戈丹:《何謂治理》,鐘震宇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歡
民主政治左翼美國
江南書院
反腐支出單列是一招好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經驗分析
美國商業銀行衍生品業務的特點分析
我國公民參與行政的當前不足及對策建議
法治政府生態問題探析
左翼戲劇運動時期(1930-1935)
前期延安文學對左翼文學的繼承
左翼電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