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訴訟法學課程改革意見

2017-06-13 13:02祁亞平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6期
關鍵詞:案例教學教學改革

摘要:在刑事訴訟法學教學改革中案例教學法是一個關鍵性方法。它有利于解決改革中的一系列矛盾,展現改革的成效,適應現代教學評價機制的要求。但是,案例分析教學的開展,并不能完全忽視傳統教學法中的基礎理論體系,相反,案例教學法必須解決基礎理論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找基礎理論教育與實踐性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并重。

關鍵詞:案例教學;刑事訴訟法學;教學改革

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國首先掀起了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提高科學教育質量、加快培養科學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改革運動,大力提倡啟發式教學,推廣"發現法 "或"探究學習"。這一改革很快波及許多國家,并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國外的教學改革與發展,我們可以發現其教學改革主要突出啟發式和實踐性特點,刑訴法學的教學改革自然也是應當在教學中進行類似革新。在近年來,我國教育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方法,努力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隨著當前司法領域的改革逐步和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現有的實踐性教學在方式方法上仍顯單一,而且實踐表明現有的教學改革做得還不夠,課程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強。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現行的刑訴法學課程實踐教學方法進行更深入的厘清,并緊跟社會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增強刑訴法學的實踐教學,從而真正體現刑訴法學學科的理論性、實踐性特征。

《刑事訴訟法學》是14門法學核心課之一,是法學教育的主干課程。由于傳統文化重實體輕程序,所以這門課程難講也難學,與傳統習慣、觀念的沖突比較多。刑事訴訟制度尤其表現于偵查、審查起訴、審判的具體過程的刑事證據操作在教學中一直是教學難點。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生活改善,我國法律制度建設速度加快 ,刑事司法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迅速變化。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刑事訴訟的基礎理論出現較大變化,學科體系不斷完善,對于具體司法過程的理論分析逐步深化,并且推動司法改革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刑事訴訟制度、刑事證據制度、偵查技術、以和解為代表的特別審判程序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刑事訴訟的操作性、技術性越來越強。學生學習壓力明顯加大,教師教學難度也隨之加大?!缎淌略V訟法學》課程教學中,必須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同時也必須注重加強基礎理論講授的中心地位,改善教育教學方法,使基礎理論教學能夠做到全面、準確、科學、提綱挈領。必須使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性教學能夠相互促進,相互協調。

刑訴法學是法學基礎教學科目,如何在保障刑訴法知識得到充分傳授的基礎上,既汲取傳統教學方式的精華,又尋求教學方法的改革,促進教學科研的創新和學科建設的發展,打造刑訴法教學的精品課程,這是為培養更優秀的法律人才而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刑訴法學也是應用性極強的法學科目,刑事司法近年來的一系列改革實際調整了刑事司法職權配置,增強了刑事偵查、起訴、審判的技術性。因此,刑事訴訟法教學必須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堅持基本理論講授,也強調各種具體制度的學習、具體案件的定罪量刑過程和法律運用技巧的練習,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司法實踐能力。

一、適當劃分課堂重點

在教學方式上,刑訴法教學提倡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除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外,提倡學生參與和師生實踐性互動討論、辯論、扮演模式,充分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其學習潛能,注重對知識運用能力的考察。這與刑事訴訟法學這一課程本身的結構體系是相互聯系的。刑事訴訟法的特殊性決定了刑事訴訟法學必須有其自身的理論體系和學科話語。刑事訴訟法學對刑事訴訟本質的揭示,對刑事訴訟專門術語的準確含義的認識,對刑事訴訟結構模式、基本原則、證據制度和訴訟程序等重要問題的理論提煉,是刑事訴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然結果。刑事訴訟法學要發展、要繁榮,固然要以刑事訴訟立法和司法實踐為基礎,但是僅僅停留在對具體問題的研究層面上,忽視對刑事訴訟基礎理論的研究,那么刑事訴訟法學就永遠只能在"注釋法學"的低層次上徘徊,從而難以與其他學科正常對話,更不能使自身得到發展。

近代西方各國的刑事訴訟法學立足于資產階級革命之后的憲政基礎之上,已經形成了系統的刑事訴訟法學和刑事證據法學等學科。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大陸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法學學科體系比較嚴謹、理論構建完善。英國、美國等海洋法系國家的刑事訴訟法學緊密依靠憲法學,更為注重社會功利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正當程序"理念影響到了各國刑事訴訟法學,目前兩大法系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潮流正方興未艾。新中國的刑事訴訟法學創建于20世紀50年代,幾經曲折,至今基本完成完整的學科體系。2012年3月14日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是這一體系的代表。沒有深厚的理論積累就沒有高水平的刑事訴訟法學,也就沒有文明、科學的立法和司法實踐。因此,應當不斷加強刑事訴訟法學的基礎理論研究。

教學改革中對美國法學院相關教學模式的引入,即逐漸改革原來由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消極灌輸模式,采取教師預先布置閱讀教材和相關資料,在課堂上由指定預習者講授或提出疑難問題,其它學生予以解答或討論的主動式教學方法。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之所以能取得良好效果,關鍵在于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將疑難問題的解決放在課內,把握住教學要點,節省教學資源。但是教學改革并不能完全放棄傳統教學在于基本理論方面的體系化積累中的作用?;谶@一考慮我們認為在刑事訴訟法學教學改革中應當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大多數教學班級內的教學應當劃分基礎理論教學模塊與程序實踐教學模塊。前者主要進行基礎理論講授及教學大綱里面規定的本科基礎理論部分的講授、討論、布置閱讀、讀書筆記考核;后者主要進行依托案件研究室、模擬法庭、實務部門講座、案件角色扮演等活動完成,由學生相互打分,通過競賽等環節完成,成績計入教學檔案。最終學生的本科門成績由基礎理論部分和程序實踐部分完成,以取代傳統的期末考試。在部分班級基礎理論教學模塊與程序實踐教學模塊可以有所區別,比如理論研究方向的班級更側重基礎理論研究,而實務方向的班級更側重實踐教學模塊。

二、適當引導課外學習方向

隨著學科體系的不斷完善,刑事訴訟法學理論方面的爭論并未見減少,反而爭論日漸激烈;實務部門在各地進行的各種改革,以及"兩高"出臺的司法解釋也在不斷的增加。這些都對于學生學習刑事訴訟法學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有些學生就此感到有些沮喪,表述為"學得越多,知道的越少",這當然是荒謬的,如同所有的學科一樣,學習需要不斷的投入注意力,但是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很難從中得到學習進展的具體感知。

與學生面臨的迫切需要相反的是,教師也面臨許多困難。高校不斷壓縮課程教學時間,課程講授壓力越來越大,許多老師都認為無法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自己的課程講講授。許多老師將原本設計的課堂討論時間壓縮,進行課堂講授。但是即便這樣,原本72課時的課程壓縮到54課時,時間依然非常緊張。有些老師因此傾向于進一步壓縮實踐教學時間。這就預示著隨著教學時間壓力,原有的教學改革成果朝不保夕。

我們的想法是組建刑事訴訟法學教研室統一的網頁,讓教師在網上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目、論文進行推薦,在具體理論、判例問題上展開討論。這樣的好處有三個:其一,不同問題之間的不同意見可以形成課堂討論的延伸,這樣討論就表現為一個開放的體系,允許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其二,網絡之中的資料可以被完全引入課堂討論,加大對學生的引導,引發師生之間的討論深度。其三,師生之間的討論可以分為不同陣營,激發學生對于基礎理論研究、實踐操作的學習、研究熱情。

案例應當以真實案例為最好,也可以是真實案例的改造。之所以要以這樣的態度和方法選取案例,是因為只有真實的案例才能夠反映生活,才能夠更真切地使學生體會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案例、案例所反映的問題錯在哪里,怎樣解決這樣的案例。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需要一個教學團隊的努力。據相關資料介紹,哈佛大學的案例庫建立歷經十幾年,由專門人員負責案例的搜集分類,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并且在哈佛大學采取的是單純的案例教學法。由此可見,我們有些學校所推行的教學案例庫,只是對案例習題集的一個再匯編,充其量只能夠作為課程考試的小案例,如果作為13常教學的案例使用,實在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好案例一定要進行深入的討論,要組織學生暢所欲言。在進行教學時,我們發現,即使是如邱興華案、重慶系列打黑案這些能夠引人注目、震撼人心的案例,學生亦不能主動展開思維,訴訟法學的案例評論并非強調隱晦,但具體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需要我們運用嚴謹的法學思維和訴訟法學的知識進行細致的分析,因此,案例不能只有教師在講和評價,而是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的作用主要放在點評方面。因此,我們可以認識到,案例教學法的本質,在于學生自身在案例中的探尋和發現,像律師和法學家一樣思維。

案例教學應當更多地鼓勵學生寫出評論。這一要求是對學生深入討論的一個延續。討論,強調會說;寫出評論,則是會寫,強調的是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書面語言的組織能力。作為初學者,眼高手低的大有人在,這種寫作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寫好畢業論文的準備,也是學生在畢業后進行法律文書寫作的一個前期鍛煉,而我們的教學恰恰忽略了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適當改革考試方法

從就業范圍越來越寬與就業率不高的矛盾中不難得出,目前高校法學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和社會對人才的能力要求還有一段距離,高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和社會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存在著誤差??荚囎鳛樵u價教學質量、檢驗學生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不應該僅僅對科目進行考核,應該針對市場的需求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考核。為了學生畢業后能夠實現優質就業,必須將考什么、怎么考、誰來考、什么時候考等問題都要精心的計劃和設計。首先考試內容必須與市場對學生的能力需求相一致,其次考試模式必須能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在這樣的考試模式體系下合格的學生才能符合社會的真正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和就業質量。

筆者認為考試改革應當分別從所有教學課程整體定位出發,然后再具體到每門課程自身的考試改革。

(一)學校應當針對學生未來的事業發展,定位現有的法學教學科目所應具有的地位與功能。

在專業人才培養中課程考試模式應根據課程教育目標、考試內容和課程性質等設計。由于教育目標具有知識、能力、技能、素質的全面性或多面性,而常用的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口試、成果試(設計、論文、報告和制品試)、操作試、計算機及網上考試、觀察考核(各種考試方法的解釋見附注)等考試方法各有其特點和適用的局限性。因此,欲通過考試檢測學生實現教育目標的程度,并促進其能力、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必然應采用由多種基本考試方法構成的考試模式進行多次測試綜合評價,即:采用以國家職業資格鑒定考試為導向,以考核知識的應用、技能與能力水平為核心,采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考核與期末課程結束的總結性、鑒定性考試并重的,由多種考核方式構成、時間與空間按需設定的多次考核綜合評定成績的課程考試模式。

當然,不同特點和類型的課程,其教育目標對知識、技能、能力與素質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方案中應對不同類型課程的考試提出原則意見,包括考核內容的主次、平時形成性考核與期末總結性考核的方法和成績比例、命題要求等。

課程分類建議:

(1)以知識和理論傳授為主型:如法理學、法史學等,應突出理論知識運用的考核;

(2)理論知識和技能并重型:如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等,既要考核理論知識的運用,又要考核操作技能;

(3)以技能、能力為主型:如模擬法庭、實習等,應突出技能與能力的考核;

(4)綜合型:如綜合課、畢業實習與設計等,應突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考核。

(5)選修課: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學內容要求,可采用以形成性檢測考試為主的考核方法,突出學生個性化能力的考查。

當然,根據專業特點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類方法,以便形成操作性強的指導性教學文件。

(二)具體在刑事訴訟法學中考試系統應當考慮的是:

1.專業培養目標必須與社會需求相聯系,針對西部基層執法人員的特點要求,確立"厚基礎、寬口徑"的職業教育方向。強調基礎理論教育與職業能力教育的深度銜接。

2.應用性、復合型法律職業人才的考試考核系統必須綜合考慮基礎理論學習研究考核與實踐性操作能力考核兩部分內容。將傳統型考試考核方法進行一定的改進,具體表現在平時成績中應當包括基礎理論部分的考核與課外法學實踐活動考核兩部分內容,減少到課點名形式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經師生同意可以采取口試或閉卷考試形式,但是閉卷考試應當更側重實際案例分析和基礎理論研究部分,杜絕"挖坑"形式的考核。

3.專業核心課程應當在整個考試考核系統中居于核心地位。實踐課和課外實踐活動應當圍繞專業核心課進行。教師參加實踐課程和課外實踐活動應當計入教學活動,學校應當資助并尊重教師在此類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4.適當考慮增加基礎理論導讀、討論、研究在專業學習中的作用,包括前文談到的刑事訴訟法學教研室網站的跟帖能否加入平時成績,值得繼續探討。

5. 將平時成績比例提高到40%,期末考試成績占60%。平時成績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考勤紀律占10%、作業成績占20%、讀書筆記占10%;期末成績由兩部分構成:口試成績占20%、筆試成績占80%。最后綜合評定,力求客觀公正,讓學生切實感到是"實力作證",并非老師"手下留情",營造你爭我趕、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作者簡介】:

祁亞平(1973-),男,漢,甘肅慶陽人,碩士,甘肅政法學院副教授,司法科學與區域法治協同創新中心常務主任 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

作者簡介:

祁亞平,男,(1973.9--),現任甘肅政法學院法學院副教授,甘肅省司法科學與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主要擔任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教學工作。本文是甘肅政法學院2016年校級教改重點項目成果之一, 校級教改項目題目:法學試驗流程課實證研究(編號:GZJG2016-A13 )

猜你喜歡
案例教學教學改革
鋼琴對環境污染的探討
淺議課堂教學與管理的體會
案例教學在機械創新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EXCEL在《投入產出法》案例教學中的應用
《運籌學》教學模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