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

2017-06-14 14:39郭建寧
前線 2017年3期
關鍵詞:傳承創新民族復興文化自信

[摘要] 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是民族復興的集中體現。要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激蕩中確立文化自信,在融通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三種資源中樹立文化自信,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堅持文化自信,在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中闡釋文化自信。要強基固本鑄魂,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聚力;堅持傳承創新,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話語感召力。

[關鍵詞] 文化自信; 民族復興; 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 G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29-1445(2017)03-0049-06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對其文化精神清醒的自覺、堅定的認同、執著的追求和傳承創新。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有力支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文化自信既體現中華民族的底蘊底色,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耐力定力。我們要在偉大復興中彰顯文化自信,用文化自信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文化自信關乎中國夢的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三個必須”,清楚地概括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項基本要求,指明了實現中國夢的三個關鍵路徑。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力量就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充分調動十三億人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文化自信關乎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實現與凝聚,因而也關乎中國夢的實現。

中國夢的實現路徑是走中國道路。文化自信從根本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自覺、自信與自強,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道路的確立、理論的架構、制度的建立都不可避免地要以文化為支撐。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我們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這種自信,從根本上講就是源于對自身文化的自信。

中國夢的實現路徑是弘揚中國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文化自信的載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命脈、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蔽鞣搅袕娪醚髽屟笈谵Z開了中國的大門,西學東漸,歐風美雨,積貧積弱,落后挨打,中華文化遭受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但是中華文化精神沒有倒,仍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獨特標識: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其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歷經劫難而浴火重生,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強大的精神命脈;革命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動力:路走得再長,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路走得再遠,也不能忘了為什么出發,從“不忘初心”到“走好新的長征路”,革命文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矢志不移、不斷前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涵和精神支撐;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它來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它把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探索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與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對經濟和政治發展起重大作用,引領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夢的實現路徑是凝聚中國力量。增強文化自信,就能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匯聚起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文化自信是實現中國夢的原動力和“加速器”。 2014年3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訪問歐美五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演講時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睂崿F“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文化自信,在于文化支撐動力的充分發揮。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56個民族的共同努力;我國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構建精神家園、增進思想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只有億萬中國人都確立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信念和信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13億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就必然會凝聚成一種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巨大力量。實現中國夢,靠的正是這種集體的力量、團結的力量。有了這種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能盡快變為現實,中國夢就一定能夢想成真。

在民族復興中彰顯文化自信

面對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面對實現中國夢的需要,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深刻地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敝腥A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根本上說就是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集中體現。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新挑戰,如何在民族復興中彰顯文化自信,以下幾個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激蕩中確立文化自信,站穩走向民族復興之路的腳跟?!豆伯a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镔|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民族和地域文化受到沖擊,但是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點和差異依然存在。文化的差異是最根本的差異,正是文化多樣性和差異性的存在,構成了人類多元多彩的文化生態。經濟越是全球化,就越需要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越需要不同文化文明間的相互交流和平等對話。經濟全球化不應導致世界文化走向單一,應當提倡不同文化和文明間的共處而不是沖突,對話而不是對抗,交流而不是封閉,兼容而不是排斥,交流互鑒,共同繁榮。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經磨難而綿延不絕,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和強烈的文化認同?!拔覀儽仨毷俏幕拇嬖?,……放棄文化就是放棄我們自己?!?因此,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醒,不能“失語”和“他者化”,不能丟掉文化的主體性,不能失去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碼,而是要堅定文化自信,使我們在世界思想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打牢民族復興的根基。

在融通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三種資源中樹立文化自信,筑牢民族復興的理論根基。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文化、西方文化都有自己的受眾群和話語體系、問題意識和研究范式。雖然人們都重視三種資源之間的對話,但是實質性的溝通進展還不大,許多問題都還有待深入。關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未來走向,張岱年先生曾提出“綜合創新論”。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應當是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現代學術、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笔聦嵶C明,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淵源基礎之上的中國發展的獨特經驗能夠為世界提供樣板,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強調的那樣:“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闭軐W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當在融通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外哲學社會科學三種資源中樹立文化自信,立足中國國情與實踐打造中國發展教科書,充分展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筑牢民族復興的理論根基。

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堅持文化自信,打牢民族復興的本源、廣度和厚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看、深入研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課題,又向外看、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既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又向后看、善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中國共產黨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中華民族是有根的,這是我們復興信念的來源。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文化自信是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超越的內在動力。只有樹立了堅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在面對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時,既不盲目排外,也不保守復古,進而推動傳統文化在新的語境下融入時代發展,融合現代科技實現文化的創新,實現文化的超越,引領未來。不忘本來:處理好傳統與當代的關系,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吸收外來:處理好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關系,以世界的眼光,開放的胸懷,吸收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面向未來:處理好當下與未來的關系,直面中國問題,強化問題意識,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

在構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中闡釋文化自信,鑄就民族復興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边@樣一種時代是成熟的標志、實力的象征,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馮友蘭先生曾指出:“中國今天也需要一個包括新文明各方面的廣泛哲學體系,作為國家的指針?!?1堅持文化自信,我們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中闡釋文化自信,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在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基礎上,體現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理論體系。

以文化自信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贝髧绕?、民族復興不僅是經濟現象,而且是文化現象。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中國的經濟崛起、經濟繁榮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相對經濟崛起而言,文化崛起還沒有相應跟上,文化影響力還弱于經濟影響力。因此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引領推進民族復興,不僅有助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而且有助于塑造人的健康人格,培育人的精神世界,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相得益彰。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基礎和前提,民族復興的過程也就是不斷提升和實現文化自信的過程。為此,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第一,用文化自信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共同的思想基礎。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泵鎸ι鐣枷胗^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面對各種挑戰與風險,我們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牢共同思想基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需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人、立德樹人重要作用和功能,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精神世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

核心價值觀包含了人們對世界、社會、人生等重大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價值共識,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判斷和行為規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的統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現代化的價值目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是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道德的統一,是每個公民應當自覺遵循的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我們黨的文化自覺與自信,適應了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期待,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銜接,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拔幕緛砭桶P于人自身的教化、教養、陶冶、修養,使人脫離單純的自然狀態,成為具有文化品質和文化創造力的文化存在物的意義?!?1文化滲透一切,影響一切,正所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日用而不覺的內在力量。文化視野、文化功底、文化理念、文化傳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切人。文化自信,決定了其他自信的內在定力和核心價值,并在最大程度上為我們構建起一個共同的價值體系,進而使整個社會具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第二,堅持文化自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激發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生命力。

文化自信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強大文化基因。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其中諸如“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的愛國情操、“天下大同”的人類情懷、“修齊治平”的心性修養、“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民惟邦本”的政治理念、“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和合萬邦”的美好理想等等,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對于在當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文化建設中,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文化傳承創新是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也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基本規律。中國共產黨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拔覀冎袊吮仨氂梦覀冏约旱念^腦進行思考,并決定什么東西能在我們自己的土壤里生長起來?!? “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優秀傳統的繼承者,把這一切優秀的傳統看成和自己血肉相連的東西,而且將繼續加以發揚光大?!? 要以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來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活其生命力,與時代主題相結合,始終立于時代文化大潮的前列。任何一種優秀文化傳統,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揚棄與更新,才能永葆青春與活力。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是內在統一的。傳承是基礎,創新是生命,兩者不可偏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而精深,這些思想、精神和理念歷久而彌新,在不斷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展現出巨大的文化光輝,煥發出強大的文化生命力。正因為有著如此強大的文化基因,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文化激蕩和世界民族先進之林中充滿堅定的文化自信。

第三,重建文化自信,提升中國話語感召力,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引領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極大提升。如何讓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相協調,使經濟影響力和文化影響力相輔相成,如何把中國道路和中國話語相結合,使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是擺在我們面前重要而緊迫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際工作中,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這種狀況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p>

“失語”的根源是主體性的缺失、沒有底氣,是理論準備不足、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進一步指出:“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p>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我們要樹立文化自信,堅持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回答中國問題、解讀中國道路,立足中國實踐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中國道路和中國話語有我們自己的獨創,同時也是個性與共性、特殊性與普遍性、中華性與世界性的統一。中國道路是與人類文明發展道路相連相通相融的,而不是不相干的。中國話語也是這樣,是對話而不是自說自話。要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研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研究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要介紹中國的思想成果和學術貢獻,講中國的學術理論、學術思想、學術話語。讓世界知道“學術的中國”“理論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別要善于用中國的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不斷概括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樹立文化自信,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澤東文集(第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藍德曼.哲學人類學[M] .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1988.

[4]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1卷) [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5]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獻選集(第14冊)[M]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郭建寧,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 / 杜梅萍

猜你喜歡
傳承創新民族復興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特”在何處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題”
傳統射箭復興中的民族主義
中英茶文化的傳承創新比較研究
學校優質特色發展需要校園文化的浸潤*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論中國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傳承與創新
傳統民俗文化與民間游戲在幼師課堂的傳承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