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家庭農場發展的臨安樣本

2017-06-19 18:25胡亦琴高偉
浙江經濟 2017年4期
關鍵詞:臨安市經營規模經濟作物

□胡亦琴 高偉

浙江家庭農場發展的臨安樣本

□胡亦琴 高偉

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存在一個最優的經營規模區間,使得家庭農場具有較低的經營成本和較高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資源有效合理的配置,使農戶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根據對臨安市215戶家庭農場微觀調研數據分析估算,糧食型家庭農場適度的經營規模區間為250-500畝;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適度的經營規模區間為50-300畝

圖/任延

當前,中國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城打工離開農村,造成了農村土地大量荒置。為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問題,國家鼓勵發展家庭農場,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發展“家庭農場”,強調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隨著浙江農村土地流轉的快速推進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大量轉移,一些農業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積極探索新型農業經營模式,通過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興辦家庭農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浙江省農業廳自2014年開始在全省創建示范性家庭農場,截至目前,浙江省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有28535家,其中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771家。這些示范性家庭農場在發展種養業、保障農產品供給、提高土地產出率、降低生產成本、發揮家庭經營優勢、提高農業生產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效應。為科學評估浙江省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本文根據臨安市215戶家庭農場微觀調研數據,從成本收益角度比較不同類型和規模家庭農場的經濟效益,分析家庭農場規模經營的影響因素,估算出臨安市不同類型家庭農場適度規模,供政策扶持和調整提供有益參考。

不同規模的收益變化

土地作為農業生產最重要的要素,其規模的變動對農業經營收入的影響遵循規模報酬遞減的規律。由圖1可以看出:經營規模在O-A之間的家庭農場屬于細碎化經營方式,此類家庭農場經營面積比傳統農戶稍大,仍然沿用傳統的耕作方式,主要勞動力為家庭內部成員,只擁有一定數量的小型農機,沒有雇工,沒有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流入。此時,農業生產處于土地邊際報酬遞增階段,繼續擴大土地經營規模,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增強農業競爭力,降低農業經營的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土地規模在A-B范圍內變動時,邊際產值大于0,總收入不斷增加,且平均產值大于邊際產值,說明土地要素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此時,家庭農場具有較為適宜的土地經營規模和一定數量的大型機械設備,經營方式初步實現機械化,主要依靠家庭勞動力,擁有少量長期雇工,農業實現規?;a,各種生產資料得到了合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經營成本,增強了農業競爭力,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土地規模超過B時,邊際產值小于0,此時處于土地的邊際報酬遞減階段,主要原因是家庭農場土地經營規模過大,農場主自身文化素質、管理能力、勞動力以及資金等無法滿足生產需要,導致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若繼續擴大土地規模不但不利于生產經營,而且會導致總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農業總收入減少。

圖1家庭農場不同規模收益變化情況

家庭農場適度規模均衡

隨著家庭農場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總收益(TR)表現出隨經營規模的擴大先是邊際遞增之后又呈現出邊際遞減的趨勢,總成本(TC)則隨著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大先是表現為邊際遞減之后呈現邊際遞增的趨勢。隨著農業生產要素不斷投入,農業產出量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如圖2曲線所示,當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小于LANDmin時,總成本大于總收益,家庭農場處于虧損狀態,此時,邊際收益(MR)處于遞增狀態,邊際成本(MC)處于遞減狀態,擴大規模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當家庭農場經營規模大于LANDmin時,其總收入大于總成本,家庭農場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收益,LANDmin是有效規模,擴大土地規模有利于提高家庭農場收入水平。此時,邊際收益處于遞減狀態,邊際成本處于遞增狀態,但邊際收益(MR)大于邊際成本(MC)擴大經營規模仍有利可圖。當家庭農場經營面積達到LANDx時,邊際收益(MR)等于邊際成本(MC),家庭農場的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值,這一規模即為家庭農場最優經營規模。若繼續擴大土地規模,則預期收益增加幅度將小于預期成本的增加幅度,從而導致農戶經濟收益逐漸減少,當經營規模達到LANDmax時,總收益(TR)等于總成本(TC),農戶受益較少為零,經營規模超過LANDmax則出現了入不敷出的情況。

圖2土地規模與生產效益分析圖

臨安家庭農場發展情況

臨安市地處浙江省西北部,是浙江省陸地面積最大的縣級市,也是浙江省典型的農業大市。作為首批便開始創建示范性家庭農場的縣(市、區),2013年3月13日,臨安市源隆家庭在市工商部門成功注冊了首家“家庭農場”。近些年來,臨安為家庭農場在稅收、用地、信貸、保險、產業化項目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使家庭農場主成為“體體面面”的職業農民,農業收入作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不斷增加,并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和中青年創業人才投身于家庭農場。目前,臨安市共有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230家,總注冊資本25054萬元,平均每戶注冊資本109萬元。

本文數據是筆者于2016年6-8月對臨安市各鄉鎮街道走訪調研和問卷收集所得,調研對象包括:板橋鎮13戶,昌化鎮13戶,島石鎮6戶,高虹鎮8戶,河橋鎮12戶,錦北街道、錦城街道和錦南街道共計6戶,玲瓏街道7戶,龍崗鎮16戶,潛川鎮28戶,青山湖街道4戶,清涼峰鎮8戶,太湖源鎮12戶,太陽鎮22戶,天目山鎮31戶,湍口鎮17戶,於潛鎮27戶。本次共發放問卷230份,實際有效問卷215份,有效率為93.5%。從215個有效樣本可以看出:一是家庭農場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二是家庭農場經營規模不大;三是戶均純收入均表現出隨著土地經營規模擴大而不斷增長的趨勢,臨安市家庭農場多種多收,規?;洜I已成為種糧大戶收入的主要來源。

臨安家庭農場適度規模測算

由于家庭農場經營規模不同,糧食型家庭農場和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的經營成本和經濟效益都所有不同,單從收益角度或者成本角度來定義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區間都缺乏說服力,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個最優的經營規模區間,使得家庭農場具有較低的經營成本和較高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資源有效合理的配置,使農戶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

為了分析臨安市家庭農場適宜的經營規模,將家庭農場分為糧食型家庭農場、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通過對不同類型家庭農場的不同區間的經營規模、勞動力投入、成本、收益等數據的調查,得到相應的數據,剔除因為人為、自然災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的與實際出入較大的數據,也剔除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中由于種植不同品種而導致收益相差巨大的數據。

結果發現:糧食型家庭農場最優經營規模為380畝,而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的最優經營規模為150畝,以畝均收益為衡量標準,分析比較家庭農場在不同規模區間上的畝均收益情況,結合前文分析結果得出糧食型家庭農場較為適宜的經營規模區間為250-500畝,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較為適宜的經營規模區間為50-250畝。兩者均存在較大差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糧食作物對田間管理要求低,農戶只需要按時灌溉、施肥、除蟲即可,而經濟作物則需要更為精細化的田間管理,需要農戶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有限的勞動力、資本等條件的限制下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的最優經營規模必然要小于糧食型家庭農場的最優經營規模。二是由于經濟作物大多具有采摘困難、不宜保存以及運輸損耗大的特點,再加上銷售渠道有限,經營規模過大不僅會導致其在農產品的采摘、保存及運輸上投入較高的成本,還有可能出現農產品因長時間無法銷售出去而腐爛丟棄的情況,繼而使農戶蒙受較大的經濟損失。故而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適宜的經營規模要小于糧食型家庭農場。三是從收入角度來看,由于經濟作物的價格通常高于糧食作物的價格,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只需要較小的土地經營規模就能實現等同于其幾倍規模的糧食型家庭農場的經濟收入,因而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的規模通常會小于糧食型家庭農場。

此外,不難看出糧食型家庭農場和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的畝均收益情況均隨著土地經營規模區間的變化而變化,且畝均收益隨著經營規模的增加呈現出先降后升,再降再升的上下波動的情況。

為更好建設家庭農場,應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加大對農場主的培訓力度、加強家庭農場的基礎設施和重點環節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化水平

圖3不同規模家庭農場畝均收益

結論和建議

臨安市家庭農場無論是糧食作物型還是經濟作物型,其農業產出水平與土地規模、勞動投入以及資本的投入都呈正相關性,隨著土地、勞動以及資本投入的不斷增加,臨安市家庭農場總收益是不斷增加的,且兩種類型家庭農場各要素的彈性系數之和小于1,表明目前臨安市家庭農場處于規模收益遞減階段,隨著土地、勞動力以及資本投入的不斷增加,總收益增加的比例低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存在各生產要素的最適投入量。根據勞均最優經營規模模型,在現有條件下臨安市糧食型家庭農場勞均最優規模約為47.5畝,戶均最優經營規模為380畝,結合對不同規模畝均收益的分析可知糧食型家庭農場適度的經營規模區間為250-500畝。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勞均最優規模約為20畝,戶均最優經營規模150畝,結合對不同規模畝均收益的分析可知經濟作物型家庭農場適度的經營規模區間為50-300畝。為更好建設家庭農場,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是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政府相關部門要加緊落實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建立土地流轉市場及時公布土地流轉供求信息。規范土地流轉合同的簽訂和實施,保障流轉雙方權益。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為農民市民化提供更多的空間,使農民自愿流轉土地。

二是加大對農場主的培訓力度。提高經營者整體素質,政府要加大對農場主的專業培訓、技術指導,主要著力點有:加大對各農場經營者的教育培訓工作,定期組織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培訓大會,培養有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以鎮為單位成立家庭農場協會,互相交流經營管理經驗、提供產品供求信息、技術信息和致富信息;鼓勵和引導高素質人才經營家庭農場。

三是加強家庭農場的基礎設施和重點環節建設。政府部門應該進一步明確扶持政策,完善相應的配套服務。對于地處山地、丘陵的家庭農場,政府應投入資金重點進行土地平整改良、水利灌溉設施建設、農田道路整修等方面工作,以便于土地集中連片開發和機械化作業;設立專項的支農資金扶持家庭農場的發展,對于經營達到一定規模的農場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加強產品加工、市場營銷、品牌培育等渠道建設。

四是提高農業機械化化水平。政府部門應積極引進、推廣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先進適用農業新機械、新裝備、新技術,加快推廣適合臨安市不同自然和經濟條件的農機化作業模式,不斷提高農機化裝備水平,實現農業主要產業重點生產環節機械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補貼對象實施配套補助,實施農業機械的保險費用補貼。

本文系2015年度浙江省社科項目“基于農地流轉機制創新的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研究——以浙江省為例”(15NDJC121YB)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猜你喜歡
臨安市經營規模經濟作物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保護地高效經濟作物的栽培技術
臨安市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工作探究
發電集團技術監督創新的思考
家庭農場經營規模效率評價
夜空
升級特色民宿 打造綠色太湖源——訪臨安市太湖源鎮黨委書記高吉亞
油茶的家族種植與相關訴訟研究
蘇家屯區水稻收獲機械化適宜經營規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