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道題 一節課
——“用長方形紙卷圓柱”教學思考

2017-06-19 15:59劉利利
小學教學(數學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一節課周長圓柱

◇劉利利

一道題 一節課
——“用長方形紙卷圓柱”教學思考

◇劉利利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道數學題上一節課的經歷大家可能都經歷過,無外乎換個情境、換個數據變換著形式邊講邊練。然而,這里所說的“一道題”是指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圓柱與圓錐”中練習一的第12題(如圖1)。

圖1

面對這樣一道題——一道實踐活動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是學生先回家自己操作,然后教師課上訂正、交流呢?還是教師先在課上講解一下,再讓學生回家去操作呢?我想以上的做法都過于簡單、草率,都是為了做題而做題。

這道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實踐活動素材。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實踐或實踐不到位,便有可能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回到上面的這個問題,如果只是讓學生在大量的計算中,尋找體積間變化的規律,顯然違背了此題的意圖,即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的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知識,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體會一些變量之間的關系。我們應該單獨用一節課的時間開展教學,組織學生展開充分的活動,并進行交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谝陨舷敕?,我們就把這節課研發成了一節有意思的綜合實踐課。

一、創設有意思的問題情境,培養應用意識

選擇一個什么樣的情境是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首要的問題。我們組的幾位老師進行了一次頭腦風暴:通風管、下水管、吸管、套袖……我們絞盡腦汁想了許多生活中的圓柱模型,想出一個否定一個,由于牽扯的知識面廣而復雜,我們爭得面紅耳赤。

爭論中,有位老師靈機一動,提議:能不能圍糧倉,真的讓學生裝糧食呢?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操作驗證的過程中感受、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真正在課堂上動起來。一個有意思的、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發展其應用意識。因此用長方形紙圍立體糧倉裝大米的情境應運而生。

二、精心組織實踐操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

情境有了,幾位老師迫不及待地動起來。有的人設計長方形紙的大小,還有的人拿出了自己帶的“苦蕎”茶當大米……真是不做不知道!同樣一張紙圍的方式不同(如圖2),體積的差別如此之大!視覺上的沖擊遠比數據上的沖擊要大得多!那種興奮和體驗無法用言語表達。我想這就是實踐的魅力!因此更加堅定了我們把這道題上成一節課的信念。同時,我們給本節課起了一個響亮的課題名:挑戰不可能。

圖2

于是我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場”,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操作、去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探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教學片段一:發現不可能。

教師課件出示:用一張長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紙圍一個立體圖形(接口處忽略不計,結果保留一位小數),想把體積為90立方厘米的大米裝下。

師:猜想一下,能裝下嗎?

生:不能裝下。

生:能裝下吧。

(學生有點兒猶豫)

師:到底能不能?怎么辦呀?

生:我們想動手試試。

師:需要什么操作材料呢?

生:大米、紙、膠條、剪刀……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活動,教師巡視,并對操作困難的小組進行指導,而后組織全班進行交流)

師:你們是怎么研究的?有什么發現?

(學生邊演示邊敘述,教師把學生的方法板書在黑板上)

方法1:沿長方形的長卷成高為6厘米的圓柱,體積約為47.8立方厘米。

方法2:沿長方形的寬卷成高為10厘米的圓柱,體積約為28.7立方厘米。

方法3:沿長方形的長圍成底面為正方形,高為6厘米的長方體,體積為37.5立方厘米。

方法4:沿長方形的寬圍成底面為正方形,高為10厘米的長方體,體積為22.5立方厘米。

師:回顧一下,這個活動我們是怎么進行的,經歷了哪些過程?

生:猜想—實踐—結論。

師:通過操作、計算,我們發現用這張紙圍成的立體圖形中,底面周長為10厘米的圓柱體積是最大的。它能裝下這些大米嗎?

生:不能裝下。

生:看來這個任務不可能完成了。

師: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也許不可能就變成可能了,你們想試試嗎?

(激發學生繼續研究的欲望)

生:想!

師:我們一起來挑戰。

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希望學生通過操作先直觀感受到“裝不下”。思考后還能發現:用長方形紙的長邊當作底面周長時,圓柱的體積比較大。當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不可能裝下時,教師適時提出疑問,為學生提供思考的另一扇窗,鼓勵學生繼續探究下去,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教學片段二:挑戰不可能。

出示:用一張長 10厘米、寬6厘米的長方形紙圍一個圓柱,想把體積為90立方厘米的大米裝下。

師:你們想想怎么辦。

(學生獨立思考,有的學生皺起了眉頭)

師:你們有什么困難?

生:剛才我們圍成的立體圖形中圓柱的體積最大,我們試過了,沒法裝下這些大米,還能怎么辦呢?

生:沒準能裝下,可以剪開試試。

師:你怎么想到剪開的呢?

生:剛才已經證明長邊當底面周長圍出的圓柱體體積最大,結果裝不下,只有剪開嘗試一下,也許會有希望。

師:下面我們就試試看。我給你們每個組準備了一張活動記錄單,請你們邊活動邊把過程記錄在這張紙上。

表1 活動記錄單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并對操作困難的小組進行指導,而后組織全班討論)

師:你們是怎么研究的?說說你們的研究過程。

(學生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方法1:沿著長對折,剪開、拼接,圍成底面周長為20厘米、高為3厘米的圓柱(如圖3),體積約為95.5立方厘米。

方法2:沿著長折成3等份,剪開、拼接,圍成底面周長為 30厘米、高為2厘米的圓柱(如圖4),體積約為143.3立方厘米。

圖3

圖4

方法3:沿著長折成4等份,剪開、拼接,圍成底面周長為40厘米、高為1.5厘米的圓柱 (如圖5),體積約為191.1立方厘米。

方法4:沿著寬對折,剪開、拼接,圍成底面周長為12厘米、高為5厘米的圓柱(如圖6),體積約為57.3立方厘米。

方法5:沿著寬折成3等份,剪開、拼接,圍成底面周長為18厘米、高為厘米的圓柱(如圖7),體積約為86.0立方厘米。

圖5

圖6

圖7

……

當學生發出“沒準能裝下,可以剪開試試”的心聲時,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帶領學生開始挑戰不可能,想辦法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在小組操作結束后,很多學生都興奮地擊掌祝賀自己實驗成功,并發現“當圓柱側面積相同時,底面半徑越大,高越小,體積越大”“當側面積相同時,越是細長的圓柱體積越小,越是粗矮的圓柱體積越大”,等等。

三、關注學生發展,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每個學生都是不相同的。課上我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思考的平臺,給予充分時間讓他們進行自我反思和提升。他們的收獲是多元的,不再拘泥于知識的掌握??纯聪旅鎸W生課后的一些想法和收獲。

小組內自發合作、自覺分工,在活動中配合得越來越默契(如圖8)。

圖8

很多學生在倒米的時候想到自制漏斗,能夠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如圖9)。

圖9

有的學生測量出一粒大米的高,把底面周長盡可能擴大,并且猜想如果裝的是水而不是米,裝得一定更多(如圖10)。這不就是極限思想嗎?

圖10

在帶領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數學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還促使學生發現和研究問題,增強了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

猜你喜歡
一節課周長圓柱
圓柱的體積計算
圓的周長
“圓柱與圓錐”復習指導
周長與面積
巧求周長
巧求周長
托馬斯的一節課
膽戰心驚的一節課
導學案設計的邏輯起點:從學出發:以一節課為例,談基于腦的導學案再設計研究
圓柱表面積的另一種求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