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旅生涯的青春記憶

2017-06-19 04:02祁波
飛天 2017年6期
關鍵詞:工地隧道

祁波

三月,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它來得急,走得也快。李花落了,桃花開了,漫山遍野生機盎然的油菜花也丟去花苞,生出些火柴棍粗細的菜籽莢,是“黃鸝銜得春歸去”?

那裊裊春風、依依柳絲撩撥著我心底藏匿的青春旋律,勾起我對似水流年的軍旅生涯不能釋懷的回憶和對漸行漸遠的青春歲月的無限感念。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第一個春天,我和許多熱血青年一起,積極響應祖國的號召,穿上最新款式的軍裝,來到英雄的鐵道兵部隊。那時的我們,猶如哨所旁迎風搖曳生姿的小白楊,生機勃發、威武挺拔,富有矯健之軀、志士之氣。走在新的征程上,唱著青春之歌,感受多彩生命,編織人生夢想,實現精神的成長。然而,那些奮戰在巴山蜀水間令人蕩氣回腸的青春年華,恰似在歲月的風塵里呼嘯而過的特快列車,尤其是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在空間和時間的巨大架構里,更使人感到快得連魂魄都趕不上步履的當今世界,我們顯得那么渺小,不過是暫時的存在和過客,只能在顧盼闌珊的舊影里,追尋那些只要活一天就必然一次又一次回放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和如火如荼的戰斗場面,并在淺漾的思緒里,與山遙水遠的戰友們溫暖彼此。

那年三月,我的青春原本的樣子是一道明媚的憂傷。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當年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歷經艱難險阻,突然出現在大巴山南麗,如疾風掃落葉,所戰皆捷,一舉占據陜南和川北廣大地區,初步奠定了川陜根據地的基礎,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形成燎原之勢的地方完成歷時三個月的新兵訓練任務,實現了從一名初中未畢業的學生到革命軍人的轉變。雖是嚴冬時節,但這里卻陽光明媚、暖風和煦、滿山青綠、充滿生機。與風雪交加、滿目蒼涼的秦嶺和大巴山以北相比,迥如兩重天地。

行進的隊伍到達陜南山區的鎮巴縣漁渡壩之后,鵝毛大雪從鐵青色的天空中飄落下來,凜冽的寒風愈刮愈烈,將我們身上的背包和雨衣掀起來,冰水緊貼著皮膚,似乎要滲到骨頭縫里。我作為新兵連任命的班長,首當其沖地跋涉通往巴山腹地的光棍嶺。一路上,我非常擔心大家能否走到終點。

幸運的是,傍晚時分,在風雪中緩緩前行的大隊人馬全部安全到達駐扎在響水河畔的大本營。當我們被夾道歡迎的首長和老戰友們接進帳篷的那一刻,全身的力氣被卸去,整個人癱瘓下來。換掉濕透的衣服,還是冰冷發抖,仿佛邁過了“生死一線”。

這里是位于祖國西南的大巴山深處,在飛鳥走獸絕跡、行人望而驚嘆的天險峭壁,有一座11里長的“地下長廊”橫穿山腹,這就是襄渝鐵路最長的隧道——大巴山隧道。

承擔鑿通“地下長廊”這項艱巨任務的是英雄的鐵道兵5836部隊、5839部隊和四川省達縣民兵團、南江民兵團。他們頂風冒雪,匯集在天寒地凍的大巴山腳下,恨不得馬上投入戰斗。然而,隧道工地坐落在深山峽谷,公路不通,物資運不進去;施工場地異常狹窄,兵力施展不開。時間緊、任務重,千軍萬馬怎樣戰斗?

面對重重困難,部隊黨委決定先派遣小分隊插進深山工地,開辟工作面,為大部隊“分割圍殲”創造條件。5836部隊七連和5839部隊九連的指戰員們接受了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他們踏著皚皚白雪,攀懸崖、走絕壁,分別開進了隧道的進口和出口工地。

七連來到一個方圓不到30米的深谷河灘上安營扎寨。這里舉目見高山,仰頭才見天。一天只能見到四五個小時的太陽,像個“井底谷”。但官兵們想到一條嶄新的鋼鐵大道就要從這里通過,大家豪邁地說“井底谷”雖陰暗,戰士胸中有朝陽!他們頭天到工地,第二天就投入了開挖隧道的戰斗。隧道進口在峽谷絕壁上,沒有立足之處,大家就把保險繩拴在山腰的樹上,吊在絕壁上打炮眼,硬是用大錘鋼釬砸開了隧道的洞口,使導坑向山腹節節延伸。機械未到,工具不全,不依賴,不等待。沒有電燈,就用馬燈、火把照明;沒有斗車,就自制膠輪車出碴;沒有通風設備,就人工煽風驅煙。有段時間,連日大雨傾盆,糧食和蔬菜運不進山,大家就喝面糊、拌鹽水,一日三餐改成兩餐,仍然爭分奪秒,樂呵呵地堅持施工。這種為了全局吃苦在先的奉獻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全體指戰員和廣大民兵。軍民齊心協力地修建臨時住房,搶修公路便道,架設輸電設備,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

參加為隧道工地搶運急需的機具、材料和生活物資的軍民們翻山越嶺,肩扛人背,把大批物資器材不分晝夜地運到施工第一線。鎮巴縣原灘公社63歲的李大爺,當年紅軍長征路過大巴山時,曾給紅軍當向導、背軍糧,現在聽說部隊在深山修建鐵路,急需物資,立即報名要參加運輸隊。大家見他年紀大,勸他做別的工作,他說:“修建鐵路好比打仗,前方要什么,后方不分男女老少,都要全力支援!”他背起背簍,爭先恐后地跨進了運送隊伍的前列。

有一次,我所在的十六連參加運輸的指戰員背物資,翻大山,揮汗如雨地勞累了一整天。剛回到連隊,隧道工地打來“急需柴油”的電話。這時,天正下著大雨,到隧道工地往返一趟要摸黑走六七十里險峻山路。怎么辦?戰士們響亮地說:“工地的需要就是我們的任務,連夜送油,決不能影響施工進度!”于是,連里挑選了24名戰士,由排長童躍坤帶領,立即背起油箱冒雨出發。

他們踏著泥濘來到大巴山頂峰時,已經是深更半夜。前面還有30多里的下坡路必須用兩個多小時趕完。在這節骨眼上,排長童躍坤對大家說:“為了保證隧道施工,我們要排除萬難,必須保證把柴油及時送到工地!”大家迅速緊了緊油箱背帶,立即加快了前進步伐。遇到陡坡地段,索性連走帶滑,像坐“電梯”一樣溜下去。一路上,誰也記不清摔了多少跤,擦破了幾處皮。

凌晨時分,隆隆的機器轟鳴聲迎來了背運柴油的突擊隊員們。隧道工地的官兵看到一身水、一身泥的戰友,激動地握著他們的手說:“為了大巴山隧道施工,你們受苦受累跑瘦了雙腿!”是啊,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在短短一個月里,十六連的全體指戰員平均每人往返大巴山近50趟,行程達1750多公里。

控制全線工期的大巴山隧道,急等從打通天險“觀音崖”的公路上進料,時間非常緊迫。十四連的干部戰士面對艱難險阻,發出戰斗誓言:“不怕粉身碎骨,定叫天險變通途!”

斬斷“觀音崖”的戰斗打響了!戰士們一個個龍騰虎躍,三排副排長田鐵山一馬當先。他帶領十幾名戰士,腳蹬峭壁,雙手攀藤,勇敢地爬上懸崖峭壁。他們在100多米高的地方發現了能容兩個人立足的石坎,可以作為開辟工作面的支點。于是,戰士們砍來木棍,捆綁在兩根粗麻繩上,做成了軟梯,一端拴在高處的樹樁上,一端垂在石坎上。班長蒲從德身帶鋼釬大錘,搶先登上軟梯,共產黨員胡善聰緊跟在后。長長的軟梯在寒冷的山風中大幅度搖擺,在空中蕩起秋千。稍不注意,就會掉進深淵。他們勇敢、堅定、沉著,一節一節下到石坎上。接著,一個掌釬,一個輪錘,頭頂飄緲的云霧,面對波濤洶涌的黑水河,打起了炮眼。

在這個開路先鋒排不畏艱險的激勵和鼓舞下,十四連的干部戰士在已經擴大了的工作面上開展起“千錘競賽”。只見數十把大錘上下飛舞,錘聲和著勞動的號子,壓倒了奔騰咆哮的黑水河濤聲。官兵們掄起十二磅大錘,有的一氣打了1400多下?;⒖谡鹆蚜?,胳膊甩腫了,手上磨起血泡,仍然頑強地堅持戰斗。離預定竣工的時間還有三天,英勇善戰的十四連官兵在“觀音崖”上點燃最后一排開山炮,使天塹變為通途。

打通“觀音崖”之后,他們又滿懷豪情地抬著帳篷,來到“天有三丈寬,地無三尺平,有家無處安”的“一線天”。在一塊窄得連帳篷都撐不開的深谷流水灘上,砌起石塊,搭上木板,加寬“地基”,撐起帳篷,在流水灘上安上家。接著,一場開挖“山肚子”的鏖戰又打響了!

隧道開在離地450多米高的半山腰,中間是七八十度的陡坡,大批施工器材無法用機械往上搬運。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們先從山腳往隧道口修了一條小路。這條路又窄又陡,有七道急彎、840多級臺階,大家風趣地管他叫“通天路”。要在這樣的路上運送物資,其難度可想而知。然而,戰士們身背170多斤重的施工物資,在中途沒有歇腳之地的情況下,只能一鼓作氣扛到隧道口。一天到晚,汗水涔涔,氣喘吁吁,馬不停蹄地攀登在這條崎嶇陡峭的山路上。

特別難運的是斗車、柴油發電機和鼓風機之類笨重的機械。人少了抬不動,人多了不好走。一次,四班抬著一輛七八百斤重的斗車攀登在“通天路”上,走到300米高處,前面拐彎處僅能容一人通行。抬著斗車并排靠外走的另一個無處落腳。情急之下,只見戰士冉成孝“咚”的一聲跳下路面,挻立在拐彎處下面一塊大巖石上,拍著肩膀對大家喊道:“來,踩著這兒過!”大家被冉成孝的勇敢行為所感動,抬起斗車,踏著他的肩膀,跨過了這道險關。

就這樣,十四連的138名干部戰士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硬是把4000多噸物資運到了懸崖峭壁上的隧道口。隧道打到大巴山腹部,雖然運來了斗車,可是,千分之九的反向下坡,又給運碴造成困難。三四個人拼盡全力才能推走一車碴。每推出一車碴,就得淌一身汗??梢哉f,那滾動的車輪是指戰員們冒著生命危險運轉的??!

在那個火紅的年代,感動和悲壯似乎每天都在發生,我們的青春所面對的就是今天的相聚和明天的永別。最令人難忘的是1971年5月30日,為了加強戰備,加快“三線”建設步伐,部隊黨委發出在大巴山隧道施工中大干“紅五月”的動員令。于是,全團上下迅速投入這場決戰,準備以輝煌的戰績向偉大領袖毛主席獻禮。因此,這場戰役的意義非比尋常。

正午時分,隧道里震耳欲聾的爆破聲剛剛響過,濃濃的硝煙彌漫在整個掌子面。我們文藝宣傳隊的全體男同志和十幾名男女民兵一起,坐在隧道兩邊的通風管道上,等候前方排除被炮震得齜牙咧嘴、搖搖欲墜、威脅大家安全的危石之后,再準備進入施工第一線。但是,不料上道坑十幾節裝滿片石的斗車滑軌,順著坡勢飛馳電掣般地飆來,與??吭谖覀兠媲暗碾娖寇囶^發生劇烈碰撞,一場特大傷亡事故在瞬間發生了!

那是多么令人驚心動魄的一幕??!一切猝不及防。只見東倒西歪的斗車和巨大的片石劈頭蓋臉地砸向副班長鄭相平和幾位正在閉目養神的民兵。頓時,整個隧道里充滿濃烈的血腥味和令人撕心裂肺的慘叫聲。

說是遲、那時快,我和宣傳隊梁指導員等戰友拼盡全身力氣,掀起翻在軌道兩邊的沉重斗車和巨石,立即背起血淋淋的鄭相平和身負重傷的幾位民兵,直奔隧道口的工地急救室。剛出隧道口,就迎面碰到聞訊火速趕來營救的宣傳干事梅寶榮和在前線指揮部擔任播音員的女戰友小梁以及團衛生隊的幾位主治醫生、護士。急救室外,獻血的戰友們排成長隊。但是,由于這四位傷員的傷勢太重,年僅21歲的戰友鄭相平和三位青年民兵一起,為祖國的襄渝鐵路建設流盡最后一滴血,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呈現在隧道口悲壯的場面,無不讓人淚水紛飛!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比缌魑?,似星空,草長鶯飛,四有消長,萬物一般無二。漫過風煙,淌過流年。在過去的悠悠歲月里,我時常情不自禁地想起在大巴山隧道護送鄭相平戰友在生死路上狂奔的情景。

他很堅強。我和梁指導員輪換著背起他在長長的隧道里奔跑時,一直在呼喚著他的名字。他也一直想說話,然而,只是嘴唇微微在動,卻始終沒有說出來。他因顱骨粉碎性骨折和脾臟破裂,經搶救無效而陣亡。這位1968年從廣東省惠來縣入伍的年輕烈士,是團文藝宣傳隊的手風琴演奏高手兼舞蹈演員,中共黨員。入伍三年來,矢志強軍,不懼死亡威脅。他雖然年紀不大,卻是一位深受廣大指戰員喜愛的文藝骨干。然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事故中,他竟與我們永別!不難想象,他是多么留戀我們這個滿是傷痕卻前景燦爛的中華大地,多么熱愛這支英雄的鋼鐵勁旅和激情燃燒的部隊生活??!

在那個風云激蕩和奉獻青春熱血、通行人海戰術的年代,全長859.6公里,縱貫鄂、陜、川、渝四省市19個縣區的襄渝鐵路建設中,全線動員80萬人,陳兵8個師24萬人。它像一條氣勢磅礴的鋼鐵巨龍,匍匐在祖國西南的巴山蜀水之間。作為國家三線建設的標志性工程,它不僅在當時異常嚴峻的國際形勢下,緩解了近現代歷史和外部環境對國家領導人心理層面的巨大壓力,而且提高了鐵路沿線人民的幸福指數??墒?,誰曾料想在這場艱苦卓絕的鐵路建設大會戰中,平均每推進一公里,就有一位鐵道兵戰士獻出年輕而寶貴的生命。這是多么沉重的代價??!

然而,當人們心中有了一個美好的愿景和遠大的抱負,那前行的決心和勇氣始終是堅定的。馳騁在千里襄渝線上的現代人,很難想象他們腳下的這片熱土,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曾是火熱的三線建設和無數生離死別的大戲不斷上演之地。我相信他們不知道,他們也有理由不知道,但我們不能。我們曾在年輕的胸腔中帶著生命一起噴涌的鮮血,為國防事業而沖鋒在前,英勇奮戰。如今,縱使青春已逝,且喜丹心無損。只要生命不息,我就會將鐵道兵戰士志在四方的豪邁情懷和英雄壯舉傳頌不止。在歷經五年的艱苦奮戰直至襄渝鐵路建成通車之日,當我揮淚告別昔日行人生嘆的天險、如今鐵龍飛馳汽笛震撼山川的襄渝鐵路,感到它的每一處山嶺溝壑,都牽連著我深情的眷戀;它的每一條江河溪流,都蕩漾我們雄壯有力的青春之歌。

轉戰科爾沁草原時,回望掩埋著許多戰友忠骨的巴山蜀水,我的心中確實是百感交集,說不清有多少種滋味。高聳入云的大巴山猶如一座不朽的豐碑,見證了在那個不平凡的年代,英雄的鐵道兵指戰員和民兵團結奮戰,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共和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修筑襄渝鐵路的偉大壯舉。

在我人生的風雨履歷中,那是一段多么令人生畏而又不得不如此的悲壯歷程??!

萬物復蘇的季節,青春年少時那種壯懷激烈的情愫,又在我近乎板結的心田里萌動。那些老照片,再現了我們曾經在異常艱苦的環境里走小路修大路,在無比簡陋的舞臺上盡情演出文藝節目的情景。裝點生命中最美的畫卷里富有恣意浪漫的遐思,那段炙熱與厚重的情懷,始終在不老的時光里延續生香,不信你看,那時的我們朝氣蓬勃,滿臉的年輕,滿臉的“未來是屬于我們的”,滿臉的任憑歲月的風霜也奈何不了我們的自以為是。然而,沒想到生命流動的色彩和人生最美好的段落在轉瞬間已經遠去了。15年的軍旅生涯恰是一江東流的春水,永遠不會再回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就是在現有的條件下開心地存在。愿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余生。我對曾經作為和平的使者,幸福的衛士,對黨所信賴的,人民愛戴的;壞人見了聞風喪膽,艱難見了退避三舍的軍旅生涯始終難以忘懷。

猜你喜歡
工地隧道
工地上的一對夫婦
波比的小工地
隧道橫向貫通誤差估算與應用
隧道橫向貫通誤差估算與應用
最長隧道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熱鬧的工地
工地不是游樂場
工地驚魂
進擊,時空隧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