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長沙人的醬園生活

2017-06-22 13:40
文史博覽 2017年6期
關鍵詞:醬園醬菜醬油

袁 立

老長沙人的醬園生活

袁 立

醬,是東方人傳統生活的一部分,三餐少不得,更缺不得。醬食在古代是一個大雜燴,包括醬油、醋、芥末及各種醬料。開門七件事中,柴米油鹽醬醋茶,醬醋占了兩席,足見醬醋的地位非同凡響。醬食行業的祖師爺中,如杜康(釀醋)、顏真卿(鹽鹵)、劉邦(醬鹵)、劉安(豆制品)、彌勒佛(制醬、豆豉)等,個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醬園文化在民間廣為流傳。

民國長沙的中山路國貨陳列館

原料考究,入口便知

長沙人歷來無醬不食,無辣不歡,尤其是食醬的歷史,更為久遠。長沙自古醬園業十分發達,醬園除了生產醬料,還有很多醬類的延伸產品,如醬腌菜、醬鹵味等。除了這些,大多醬園還兼做釀酒和香干、豆腐乳等豆制品,可謂品類繁多,琳瑯滿目。

粗粗算起來,醬園產品有數百個花色品種,每一個品類又有許多小品種。過去的醬園都是前店后坊,三三兩兩的客人來了,買點醬菜鹵味,打上二兩酒,堂前一坐,吃起來齒頰留香,這種生活對于舊時老長沙人來說,真是十分韻味。

在古城長沙醬食行業中,主打的三大類即醬油、醋和醬菜,均數創建于清朝順治年間的玉和醬園為最佳。在歷史上,長沙醬園業有蘇(蘇州)、南(南京)、本(本地)、浙(浙江)四大幫派,其中以蘇州幫最有實力,蘇州幫又以玉和醬園為老大。玉和醬園系蘇州人董玉和順治六年(1649)創立于長沙小西門,是一個門類齊全的醬園,老長沙又稱玉和大醬園,醬油、醋、醬菜都做得很出色,尤以醋的名聲最大,其長沙玉醋暢銷全國,在清代是與山西陳醋、鎮江香醋齊名的全國三大名醋之一。

玉和醬園的產品風味好,除了獨特的工藝,其對原料選用的考究也是秘訣之一。比如做醬油用的是東北大連豆,釀醋用的是瀏陽石子糯米,做醬菜用的是京郊史家坡的升筒形蘿卜、河西的牛角辣椒、傅家洲的青排菜等。醬園有固定的原料基地和嚴格的選料標準,原料質量穩定,產品風味便能保持長久,不會大起大落。

舊時,人們沒有如今這么多千姿百態千奇百怪的零食,醬腌菜什錦菜等就是零食,人們的感覺回味全在這上面,味道好不好,地道不地道,入口便知,所以有名的老字號醬菜都是師傅們精挑細選、精耕細作出來的,非得有真家伙不行。

玉醋煨肉,何鍵吃上了癮

說起過去的醬園,很多老長沙總是津津樂道,對過去的濃郁生活氣息充滿回味。醬園與茶樓、酒肆、梨園、會館一樣,都是社會不同階層各有所愛的去處,因而,它也就成了傳統城市生活的一方隅所,一種元素。

從事湖南地方史研究的歷史學者陳先樞回憶,他家早年就居住在坡子街玉和醬園附近,小時候經常到醬園去買東西。早晨五六點鐘醬園里就人頭攢動,熱熱鬧鬧,排隊打醬油、買豆腐香干什么的要等半天,那時排隊也不覺得煩,聞著醬園里飄出來的香味,十分滿足。

書畫裝裱界的老藝人易進也是一個地道的老長沙,祖輩即居住在坡子街,小時候最喜歡邀一幫細伢子(方言,小孩)去玉和醬園里玩躲貓貓,一大片的醬缸,隨便揀一個空的跳進去,小伙伴半天都找不到。肚子餓了,揭開蓋子伸手就可拿醬菜吃,玩得不亦樂乎,有時大人喊吃飯了都不想回去。

更有趣的,玉和醬園一老師傅說,他一伙計,壞得要死,一天老婆要回娘家小住半月,臨走想親熱一下,他便拿一個坦碗(相當于現在的碟子)叫崽伢子(方言,兒子)去打醬油??蓱z崽伢子端著一碗醬油,大步不敢邁,粗氣不敢出,硬是磨了將近一個時辰才回到家。

長沙的醬園業,至民國進入鼎盛時期,湘菜也是在此時隨著唐生智、譚延闿等一大批湘籍名人而聲名鵲起。湘菜重色重味,對調料食品需求大,促進了醬園業的發展。民國時期,長沙城從南門到北門,不過十里又三分,大小醬園就不下百十余家,其興盛可見一斑。

那時人們都在醬園打醬油和醋

民國時玉和醬園即由長沙名士葉德輝的父親葉雨成和徐銘笙經營,柳得昆任釀醋技師,是師從上手掌門技師周福初的玉醋傳人。周福初一家三代人自清朝起即在玉和醬園當技師,手藝十分了得。柳得昆不但得了周福初的真傳,把玉醋做得很好,而且善于交際,后來做了上街(即出去接洽生意的店員)和掌柜。柳得昆與當時中山西路的三和酒家老板柳三和、湖南省長何鍵的保鏢柳森嚴關系甚好,三人都是長沙東鄉長橋人氏,一個祠堂出來的。

三和酒家有一道特色菜叫“七星酸肉”,即是柳得昆與柳三和發明,用玉醋煨出來的。后經柳森嚴推薦給何鍵,何鍵吃上了癮,又吸引很多達官貴人去吃。蔣介石1932年來長沙,參觀位于中山路的國貨陳列館后,何鍵陪他到三和酒家吃飯,吃的就有這道菜。

柳得昆家族素有正義情懷,其爺爺柳慶祥早年即為太平天國軍隊治療疫病到玉和醬園買過醋,后被官軍發現處以重刑。柳得昆當上玉和醬園掌柜后,遇到街坊鄰里有困難,經常解囊相助。

柳三和受柳得昆影響,也仗義疏財,扶危濟困,并且做了一件大好事。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前夜,他們從柳森嚴口中得知即將放火燒城的消息,柳得昆便鼓動柳三和免費讓放火隊員酒足飯飽,酩酊大醉,才使得長沙北門很多老建筑免于涂炭,也算是代表醬園業做了一件大功德。

一個“園”字藏玄機

再來說說醬園業。長沙醬園業的繁榮,可從醬園的選址和名稱中窺見一斑,比如選址,過去的醬園作坊鋪子大多選在繁華鬧市或街口,除了方便人們采購,也是企業實力的象征。特別有實力的更是選在城門口,如長沙古城東西南北四大城門便分別由四大名牌老店占據:西邊小西門的玉和醬園,東邊瀏陽門的吳元泰醬園,南邊正南門的德茂隆醬園,北邊湘春門(頭卡子)的吳恒泰醬園。

城門是什么地方,大致相當于現在的火車站機場店,那可是人流如織的地方,黃金碼頭,沒有實力的品牌進不去,即使進去了也是站不住腳的。

玉和與德茂隆,大家耳熟能詳,這里說說吳元泰與吳恒泰。吳元泰醬園系浙江吳興縣吳子楚創設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品牌為龍牌;吳恒泰由湘潭人吳鳳來創設于清同治九年(1870),品牌為鳳牌。這兩家老字號在民國都盛極一時,新中國成立后有幾十家醬園并入吳元泰吳恒泰,“兩吳”即現在湘潭龍牌醬業集團的前身。

扯開一點,除了選址,醬園的名稱也頗值得玩味,一個“園”字似乎藏著某種玄機。日常生活中,油鹽米鋪皆稱某某號;茶酒稱樓或館;旅社稱棧;綢緞毛筆雅一點,稱莊;錢雖然俗,但它神通廣大,所以也稱莊;只有做醬食調味品的稱園——醬園?!扒f園莊園”,莫非醬園業也算有點分量,堪與老“莊”比肩?

過去商人分行商坐賈,行商就是挑擔子沿街叫賣的,邊走邊吆喝。醬園業則不同,它有復雜的工藝,需要蒸料房、發酵房、儲存房、窖池等一大幫的東西,廠房窖池自然是輕易動不了的,即使是發酵缸,也不宜隨便換新的,因為它有微生物菌種在上面,所以缸越老越好,發酵快、發酵全,產品風味好。由此可見,醬園業是有行頭的,按現在的說法,是重資產企業,無疑屬于坐賈,而且這個坐賈往往一坐就是幾十年上百年,像玉和就是300多年,所以它無疑配得起一個“園”字。

原下河街附近碧湘街至松柏里有一條小巷就叫玉和園,是清代玉和醬園的醬油蘇酒作坊及庫房所在地。古代一般只有大的建筑群或雅集的地方才能稱園,如頤和園、暢春園、金谷園、桃李園等。一般的地方,能配個堂、館、廳、齋、坊之類的名字,已屬不易。醬園能得此厚愛,不知拜何人所賜,積了何種功德,信許是它服務于蕓蕓眾生而又默默無聞的緣故,有點無冕之王的味道,因為“園”再往前一步,就是宮和殿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想,并無確切依據,但這個猜想似乎并無什么壞處,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激發醬園業的文化自信。在現今存世的老字號中,別的醬園尚且不論,對于玉和,站在歷史的角度,它似乎還是有那么點底氣。玉和除了創立時間最長(比同仁堂早20年,比九芝堂早1年),其經營品種之多,也是出類拔萃的,除了醬油、醋、醬菜三者為行業之首,它甚至還跨界到了酒業和米業。民國時期,玉和在西長街、西牌樓均設有米廠、米號,在三王街、碧湘街設有糟坊(釀酒坊),此外,坡子街的大陸醬園、福申醬園、石門坎醬園都曾屬于玉和醬園所有,按今天的說法,它已是一個赫赫有名的集團公司了。

今天,古老的醬園在城市中大多已經漸行漸遠,銷聲匿跡,那種原汁原味的傳統生活場景只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但是,醬食卻沒有消失,而且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除了醬油醋的花色品種越來越多,還出現很多新的現代醬食,如蘋果醬、番茄醬、沙拉醬、燒烤汁、鹵水汁等等。

不過,舌尖上的味道雖然多了,心頭上的滋味卻似乎少了點什么。我們期待,不管是在撒著斜陽的午后,還是燈火闌珊的夜晚,去老城區散散步,一轉角,不經意間,遇到一間飄香的醬園老鋪子,那可能就是曾經的玉和。

(責任編輯:亞聞)

(郵箱:2003xyw@163.com)

猜你喜歡
醬園醬菜醬油
醬菜所含
醬菜發酵中微生物的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
——六必居醬菜制作技藝
買醬菜,要比還要算
買醬油
老長沙人的醬園生活
舊時鎮江醬園
買醬油
買醬油
10中國大著名醬園(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