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醬園

  • 清湖之韻
    鎮的清漾村。公泰醬園。走在街市上,我突然被一個偌大院子圍墻上的“公泰”兩個字所吸引,走近一瞧,原來是一個醬園,醬園里有許多江山人心心念念的清湖醬油。據了解,公泰醬園創建于1820年,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為二層磚木結構。穿過門口厚重的木門,最先來到的是一個院子,一眼就能看見院里兩側都擺著醬缸,醬缸上面用竹篾制成的蓋子蓋著;后面的墻壁上寫有“絲路清湖,古道溯源”八個大字,字的下方是一幅巨型雕刻而成的畫,展示了清湖古街的熱鬧場景。另一側的墻壁上刻畫著古法醬油的

    浙江林業 2023年8期2023-09-16

  • 百年玉堂,再現文化活力
    建成了京省馳名的醬園;又一百年后的1915年,玉堂產品名震巴拿馬,在萬國博覽會冠壓群芳,一舉獲得6塊金牌,名揚四海;又大約過了一百年,21世紀初,玉堂醬園搬遷至城東洸府河畔,由百折不撓的玉堂人建成現代化的食品工業基地?!伴啽M往昔世相,歷經風云變幻”,回眸一瞥,倏忽已是三百年。玉堂醬園能在長期的商業競爭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憑借的便是始終如一的“誠信經營”原則。關于玉堂醬園“童叟無欺”的民間傳說很多,但廣為流傳的是“一個制錢的買賣”。據說,無論大人小孩,只要拿

    走向世界 2023年31期2023-08-19

  • 打醬油
    街和西街各有一家醬園,東街的叫同和祥醬園,西街的叫周三醬園,這兩家醬園是我兒時經常光顧的地方。同和祥醬園比周三醬園要大一些,它們都是制作豆制品的,如豆腐、豆腐干、豆腐皮和醬菜之類。醬油和米醋是它們生產的主要調味品,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家戶戶每天都離不了。醬園分前后兩進,前是店鋪,后是醬坊。店鋪是經營,醬坊是生產。走進醬園的店鋪,映入眼簾的便是高高的柜臺,這是買賣結算的地方。柜臺內有兩口大缸,一盛醬油,一盛米醋。柜臺外放有一口大缸,盛有食鹽,食鹽是用盤秤計

    思維與智慧 2023年18期2023-06-17

  • 打醬油
    街和西街各有一家醬園,東街的叫同和祥醬園,西街的叫周三醬園,這兩家醬園是我兒時經常光顧的地方。同和祥醬園比周三醬園要大一些,它們都是制作豆制品的,如豆腐、豆腐干、豆腐皮和醬菜之類。醬油和米醋是它們生產的主要調味品,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家戶戶每天都離不了。醬園分前后兩進,前是店鋪,后是醬坊。店鋪是經營,醬坊是生產。走進醬園的店鋪,映入眼簾的便是高高的柜臺,這是買賣結算的地方。柜臺內有兩口大缸,一盛醬油,一盛米醋。柜臺外放有一口大缸,盛有食鹽,食鹽是用盤秤計

    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23年6期2023-06-15

  • 濟州老字號
    年老字號——玉堂醬園。玉堂醬園始建于1714年。清朝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品嘗過玉堂醬菜之后,賜“京省馳名,味壓江南”八個大字。1915年,玉堂醬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舉榮獲6枚金牌。300多年的風風雨雨,玉堂醬園取得過耀眼的成就,也出現過多次危機。如今的玉堂醬園已經建起現代化的食品工業基地,用古做法結合新工藝,再次取得大眾的喜歡。媽媽說她可是從小打著玉堂醬油長大的。記憶中,她拿著幾毛錢到街口門市店打醋打醬油,還要買五分錢一塊的紅方腐乳。店家會把腐乳先夾在碗里

    山東青年報·教育周刊學生版上半月 2023年4期2023-06-06

  • 煌上煌醬鹵博物館看中華傳統“醬文化”
    。古往今來著名的醬園【山東濟寧的“玉堂醬園”】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是姑蘇人戴玉堂在孔孟之鄉山東濟寧開設的一家醬園鋪子。1783年,濟寧富商冷長連和官吏孫玉庭將其買下,定名為“姑蘇玉堂”,又名“玉堂醬園”。1886 年,軍機大臣孫毓汶將姑蘇玉堂的孫家“小菜”獻到宮里,慈禧太后品嘗后連聲稱贊“京城馳名、味壓江南”,自此,玉堂醬園的醬菜被作為貢品連年送進皇宮,玉堂醬園在京城和大江南北名聲大震。1915 年,其產品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牌

    優質農產品 2023年4期2023-05-30

  • 濟寧玉堂醬園的公私合營之路
    東省濟寧市的玉堂醬園是一家有著300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從抗戰勝利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段時間,玉堂醬園經歷了由戰爭年代艱難求生,到在人民政府的幫助下恢復生產,再到從私營企業向公私合營轉變這樣一個過程。面對1956年的社會主義改造浪潮,玉堂醬園最終在全濟寧市范圍內率先提出了公私合營申請,成為山東省第一家實現公私合營的企業。危機中的希望:玉堂工會與黨支部的成立玉堂醬園始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晚清年間,在歷代資本家的經營下,玉堂醬園曾出現

    百年潮 2022年9期2022-07-06

  • 同里“公號”醬園
    老字號的“公號”醬園,他在那里做了一輩子。關于公號醬園的起源,弟弟做過考據,現引用于此:“公號醬園是清同治四年(1865)創立的,對創辦人的資料,鎮志上只有不詳兩字。根據公號創辦時間、經營規模以及江南醬園的發展軌跡,我推想,公號醬園應該是江南會戰后,太平軍敗退,蘇州城人口減半,百廢待舉,鄉紳地主逃亡上海,于是在政府引導商業重興,推出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背景下,海鹽人進入同里開辦了公號。根據記載,民國三十一年公號時有店面平屋3間,住房8幢,作坊43間,其

    蘇州雜志 2022年3期2022-06-30

  • 九州“腌”云——醬菜里的百年初心
    喜掌管。這家京城醬園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最初橫掃“柴米油鹽醬醋”開門產業,也涉足釀酒業。在釀酒時,謹遵《禮記》中“秫稻必齊,曲蘗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的釀酒法則,由此得名“六必居”。隨后,“六必古訓”運用到六必居的各項產業,匠人精神產生的口碑效應,讓其聲名遠播。關于六必居的傳說故事也不脛而走,如明有“武英閣大學士嚴嵩題匾”、清有“庚子年張奪標冒死護匾”、民國有“老店建起地下聯絡站”等。清代,六必居醬菜被選作宮廷御品,新鮮的醬菜源源不

    百科知識 2022年12期2022-06-20

  • 醬菜所含
    味道與色彩,都與醬園有關。醬園,是早的時候的事情。早的時候,就是發酵的醬香,就是暗紅的醬色,就是時間的發酵。早的時候,就是太多的我們記不住的人、物、事。醬香多么濃郁。最初是豆香,然后是醬油的香。香氣是大豆散發出來的。一粒大豆能夠浸出多少透亮、紫紅的醬油。在蒸煮、日曬、夜露的煎熬與承受中,一粒大豆經歷了又一次新生。在高溫、沸騰中,一粒大豆完成自己的第一次涅槃。接下來是冷靜后接受太陽的照射,是溫暖,也是撫摸。夜晚來臨,多么安靜;夜深下來,微涼或者有些冷;夜露來

    延河(下半月) 2022年4期2022-05-07

  • 兩江總督和醬園招牌
    江總督書寫的元利醬園。說起這塊豎寫的招牌,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那還是清道光年間的事情。有一年,嚴州的元利醬園里來了一個徽州小伙計。小伙計姓陳,不僅手腳勤快,人也挺聰明,大家都很喜歡他。只是這個小伙計很喜歡看書,常常一個人讀書讀到深更半夜,伙計們一覺都睡醒了,他還在就著燭光苦讀。大伙計說,學做生意只要能記賬就行了,要識那么多字干嗎?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后來,連老板也知道了,就交代大伙計,睡下之后就吹蠟燭。小伙計沒辦法,就動了一個腦筋,他等大家睡下后,悄悄

    民間故事選刊 2021年6期2021-11-12

  • 但目送,芳塵去
    老字號——潘萬成醬園。關于它的記載實在少得可憐,好在《橫塘鎮志》上有記載:“東街有潘萬成醬油作坊(潘萬成創建于清代,內設接駕亭,乾隆皇帝曾駕幸過)?!眽蝮@艷吧,皇帝都被吸引過去了!還有濟寧赫赫有名的玉堂醬園,它的醬菜曾經被作為御品,慈禧太后贊之為“京省馳名,味壓江南”。這個醬園就是蘇州人戴阿大創立的。他本是運河上的船戶,最早只是帶了蘇州潘萬成醬園的醬品到濟寧去賣,接下來就干脆又選了濟寧小南門運河邊的一塊旺地,開了一家“姑蘇戴玉堂醬園”,生意十分紅火。后來醬

    西部散文選刊 2021年9期2021-10-29

  • 橫塘曾有家潘萬成醬園
    李少鵬潘萬成醬園曾是運河要鎮——橫塘東街上一家規模宏大、十分氣派的老字號,距今至少已有近四百年歷史。據《橫塘鎮志》(徐勝主編,2004年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上記載:“東街有潘萬成醬油作坊(潘萬成創建于清代,內設接駕亭,乾隆皇帝曾駕幸過)。從現存的網絡照片中可以看到:高高的石庫門,門墻兩邊用楷書寫著“醬園”兩個大字。它前店后坊,作坊規模甚大,千百只醬缸縱橫排開,十分壯觀。作坊內設有酒作、醬作、槽作、米作,店堂內分濕柜、干柜。濕柜賣油鹽醬醋等,干柜銷售

    現代蘇州 2021年19期2021-10-14

  • 醬園
    多年來,我仍記得醬園里那三米多長的大檀木柜臺,柜臺上擺滿了各種青花的醬菜缸,缸里永遠泡著糖醋豇豆、大頭菜等醬菜。雖是賣醬菜,爺爺卻把它當成了堅守一生的事業。因家里世代經營醬園,我從小便在醬園長大。兩百多平方米的醬園后院,哪一壇菜,還需多久腌制成,爺爺都記得一清二楚。街坊鄰居來了,他們愛吃什么,要多少,爺爺也都知道。他抓起醬菜也不稱,輕輕放在手中一掂量,竟不差毫厘。若鄰居出門急,忘帶零錢,也沒關系,只要有空送來即可,無須記賬,爺爺對他們有著一種淳樸的信任。我

    作文通訊·高中版 2021年1期2021-04-06

  • 兩江總督和醬園招牌
    江總督書寫的元利醬園。說起這塊豎寫的招牌,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那還是清道光年間的事情。有一年,嚴州的元利醬園里來了一個徽州小伙計。小伙計姓陳,不僅手腳勤快,人也挺聰明,大家都很喜歡他。只是這個小伙計很喜歡看書,常常一個人讀書讀到深更半夜,伙計們一覺都睡醒了,他還在就著燭光苦讀。大伙計說,學做生意只要能記賬就行了,要識那么多字干嗎?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后來,連老板也知道了,就交代大伙計,睡下之后就吹蠟燭。小伙計沒辦法,就動了一個腦筋,他等大家睡下后,悄悄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21年3期2021-03-25

  • 看似尋常卻崎崛
    前,我采訪過一位醬園的老張師傅,他的一番話我至今仍還記得。他說學手藝一般在三年出師后,都能掌握所學專業的基本技能,出師后就能獨立工作,唯獨在醬園作坊當學徒的人,出師后很難獨立操作。原因何在?學修表、修汽車,每天都擺弄相同的物件,耳濡目染,三年基本上都能學會。唯獨腌咸菜,由于其季節性很強,有的一年才能腌一次。收了蘿卜腌醬蘿卜,收了瓜腌八寶醬瓜。而不同的瓜菜因為各有特點,所以腌法上也就不一樣。如果你今年沒記住要領,只有到第二年才有機會再學。即使你學徒三年,有的

    飲食保健 2020年7期2020-04-30

  • 重拾灑落在記憶里的“萬通醬園
    片右側中部是萬通醬園(《野火春風斗古城》電影截圖)老通州人都知道通州三寶:萬通的醬豆腐、大順齋的糖火燒和小樓的燒鯰魚。這三寶都在什么地兒?您可問著了,曾經就在我家附近。過去,我家住在回民胡同西頭的38號大雜院兒,和通州三寶是近鄰,彼此最遠的相距五六十米,最近的僅距離六七米。大雜院兒對面是大順齋糕點廠,門市部在回民胡同西口斜對面兒(西大街東口北拐角處),回民胡同西口南拐角處是小樓飯館,小樓燒鯰魚是小樓飯館的招牌菜,說起萬通的醬豆腐,當然離不開萬通醬園,門市就

    北京紀事 2020年2期2020-03-25

  • 領略“醬文化”
    :“紹酒行天下,醬園遍全國”,“天下醬人出會稽”。醬園是一種前店后園、前賣后制的獨特銷售方式。醬園實指醬缸,因醬園生產的醬制品,主要生產工具是陶缸,人們就把它作為醬缸的代稱。紹興人愛吃醬制品,如醬爪、醬蘿卜、醬姜、醬鵝、醬雞、醬鴨、醬肉、紅醬、醬油、醬菜、腐乳等,幾乎能醬的東西都要醬一醬再吃。紹興人的民間萊,俗稱家鄉菜。醬園起于民間,魏晉時期就開始生產。紹興最早的醬園叫俞合興,它開業于明崇幀十六年。城區的咸亨、謙豫、沈通美、同興、縣區有宋文盛,仁昌;上虞縣

    烹調知識 2019年12期2019-12-12

  • 平湖老鼎豐醬園賬本發現的歷程
    檔案館平湖老鼎豐醬園檔案,上迄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田契,下至20世紀90年代的賬本、工資單、政府文件等,內容龐雜,囊括著老鼎豐醬園一個多世紀以來的起承轉合,反映出平湖乃至杭嘉湖地區在近現代及當代社會中所經歷的社會經濟之變遷。而自1984年至今,由于大量保存良好的賬本檔案被陸續發現,老鼎豐醬園的經營發展歷程逐漸得到了學者的關注與重視,杭嘉湖地區的社會經濟史研究也增添了更切實、更有力的材料。一、賬本的保存老鼎豐醬園的一眾賬本能夠得到較好的保護及存儲,離

    浙江檔案 2019年9期2019-10-14

  • 紹興詩稿
    的百年老字號仁昌醬園,天天有人來買醋,打醬油夜宿醬園客棧甜面醬睡在醬缸里醬缸睡在河邊醬園里我夜宿安昌古鎮,睡在水閣橋南醬園樓上的客棧里醬園睡在我的夢里夢里小河,有燈影無漿聲但有醬香味,那是陽光掉在醬缸里發酵傳統的味道五百只醬缸在醬園里猶如五百年文化在夢里醬缸安安靜靜醬文化也不喧鬧它們都來自小麥,大豆和雨水小舜江連著錢塘江我的夢連著黃浦江作者簡介:黃曉華,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寫詩。曾在《萌芽》《詩刊》《人民文學》《星星詩刊》等國內文學報刊

    江南詩 2019年2期2019-07-26

  • 影視美術設計在古鎮改建中的應用研究 ——以“新塍古鎮高公興醬園”影視基地改造項目為例
    忘。圖1 高公興醬園外景現狀照片圖2 園內年代建筑現狀照片圖3 韓國特色小鎮——順天影視城1.2 新塍的影視規劃理念“新塍”便深藏于喧囂之外,如撂于墻角的舊物,還了雨巷的寧靜,卻破敗不堪、微顫而立。古鎮歷經上世紀的戰亂洗禮,殘缺殆盡,現存歷史街區主要分布于陸家橋以西,鳳舞橋以東,新塍塘河兩岸。歷史街區長約千米,南北長百米之余,以市河兩岸的西南大街、三元街、西北大街、中北大街、中南大街為主。雖然東部市河以北傳統格局尚存豐樂街、東北大街,但歷經戰火摧殘,古建群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05-20

  • 老北京的醬菜情結
    。西單路南的天源醬園,開業于清同治八年,是一家制作南味醬菜的醬園,桂花糖熟芥、醬芽姜等是招牌菜。東安市場北門對門,是一家清真醬園,叫天義順醬園。還有地安門大街寶瑞醬園,西四天義醬園、前門外天章醬園等,這些就不必細說,四九城多如牛毛的大街小巷的油鹽店都有醬菜出售。老北京醬菜不能不提“醬豆腐,臭豆腐”,前門外延壽寺街西致和醬園,開業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至今也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創辦人王致和。王致和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價廉物美,很受各階層市民的歡

    北京廣播電視報 2019年9期2019-04-24

  • 那時的妝橋
    有兩家店,東邊是醬園店,還沒進店就可以聞到濃濃的醬香;西邊是南貨店,店里有位美玲阿姑,當時有三十來歲,她是營業員,圓圓的大眼睛里總是滿帶笑意。當我攥著攢了很久的零用錢去買一個蘇式月餅的時候,她會特意加一點酥皮給我——物資匱乏的年代,一點點酥皮會讓一個孩子開心很久。那時我常常被大人派到醬園店打半瓶醬油,或者買兩毛錢的什錦菜。只見醬園店里那個胖胖的男營業員拿一個長柄的提子,從比我還高的醬油缸里舀起醬油,用漏斗迅速灌進我自帶的瓶子里,一點都不漏,打多少全憑手上的

    文苑 2019年4期2019-03-12

  • 金齏調鹽話醬園
    關大街有一家四美醬園,是全國知名,尤其是蝦子醬油,用來下面真有清水變雞湯的感覺。據說四美醬園創于前明,一只一只砂缸,都是半埋土下。所用大豆,購自牛莊,并雇女工再精選一遍。必須經過一個伏天才能開缸出售,有所謂“伏油”、“夏油”、“蔭油”種種區別。更有所謂缸底蔭油,油濃性黏,有如臺灣的醬油膏,如以舌尖舐嘗,不僅其鮮入骨,而且香留齒頰久久不散。四美有一種醬蘿卜頭,曾在南洋勸業博覽會得到頭獎,后來參加萬國工業展覽會又列優等。醬蘿卜頭所用原料,是里下河所產楊花蘿卜,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9年8期2019-03-08

  • 運河釀造業遺產及其保護傳承
    域釀造業遺產——醬園業舊時醬園都需向政府鹽業主管部門“巡撫鹽漕部院”申領“鹽幀”,即部頒牌照,上烙寫“官醬園”字樣,以示本店使用官鹽,來路正宗,無偷稅漏稅行為。醬園業一般有六作(坊)。即:醬作、酒作(黃酒)、吊坊(白酒)、醋作、水作(乳腐)、醬菜作。至于品種,更是琳瑯滿目,史藉所見即有:熟黃醬、生黃醬、小豆醬、面醬、豌豆醬、金山寺豆豉、咸豆豉、淡豆豉、成都府豉汁、麩豉、瓜豉(8)元·佚名《居家必用事類全集》、甜醬、仙醬、一料醬、糯米醬、急就醬、芝麻醬(9)

    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9年5期2019-03-05

  • 那時的妝橋
    有兩家店,東邊是醬園店,還沒進店就可以聞到濃濃的醬香;西邊是南貨店,店里有位美玲阿姑,當時有三十來歲,她是營業員,圓圓的大眼睛里總是滿帶笑意。當我攥著攢了很久的零用錢去買一個蘇式月餅的時候,她會特意加一點酥皮給我——物資匱乏的年代,一點點酥皮會讓一個孩子開心很久。那時我常常被大人派到醬園店打半瓶醬油,或者買兩毛錢的什錦菜。只見醬園店里那個胖胖的男營業員拿一個長柄的提子,從比我還高的醬油缸里舀起醬油,用漏斗迅速灌進我自帶的瓶子里,一點都不漏,打多少全憑手上的

    文苑·經典美文 2019年2期2019-02-14

  • 俞彩玉:千年醬藝的守護者
    南岸有一個百年的醬園,醬園里總能看見一個女人,一時招攬客人,一時照看生產,忙得不可開交,來來往往的住戶都稱她為“醬油女王”。她就是這個百年醬園仁昌醬園的掌門人——俞彩玉,也是柯橋區人大代表。紹興有三缸,醬缸、染缸、酒缸,尤其這醬缸,紹興人的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正因為如此,紹興有不少醬園,創建于清光緒十八年的仁昌醬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接手醬園后,俞彩玉在探索現代商業模式的同時,仍堅持著“仁信昌隆”的百年祖訓,保持“老字號、老工藝、老品質、老地址”,傳承、守護著

    浙江人大 2019年11期2019-02-07

  • 蕭紹流域老法醬油風味、食俗與發展探析
    模式為主,后以“醬園”為名號經營。分布在這一流域的眾多醬園,到明代特別是清代以后,已經蜚聲中外。有統計明清時期蕭紹醬園有四五百家,并且在全國開設醬園分號,制醬、制醋、制醬菜、做腐乳,醬園遍布江浙城鄉。眾多規模大小不一的蕭紹醬園,發展到近代已經飲譽江南大地。古代較早有文字記載的醬園是俞合興醬園[1],創辦于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到了清代,紹興醬園業一派興旺,遍及城鄉的醬園作坊以山陰、會稽兩縣(今紹興及周圍)醬園業最為發達,著名醬園有創辦于乾隆年間的

    中國調味品 2018年6期2018-01-26

  • 濟美醬菜,每一缸都有故事
    美是臨清城里一家醬園的名號,醬園的歷史悠久,名氣也大。濟美醬園創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當年,安徽舉子汪永春在臨清青碗市口創辦南味醬園,匯集臨清名流賢仕齊聚一堂,取《左傳》“世濟其美,不損其名”詞句之意,以“濟美”二字作為品牌店號。濟美醬園為“前店后廠”格局,鋪面十分宏闊,醬、醋、紅青腐乳、醬咸制品格具齊全,產品味正精細,生意紅火,一時轟動臨清。運河正興,濟美醬園產品也順運河而名遐南北,來往客商無不以其腐乳、小菜為返鄉旅途之備饋贈親朋好友所需

    旅游世界 2018年1期2018-01-25

  • 百年仁昌
    徐仁昌創建了仁昌醬園。仁昌醬園至今保留著傳統的醬油制作工藝:采用面粉、黃豆做成醬餅,通過蒸熟、發酵、攤曬,然后將醬餅搗碎和鹽湯盛入七石缸,再經5-6個月日曬夜露。待醬料完全熟化,再進行壓榨過濾。仁昌醬園祖傳的秘制絕活和至今傳承的獨特工藝,成為紹興傳統飲食文化的瑰寶,被錄入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仁昌醬園也被列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醬油傳統釀造技藝”傳承基地。

    浙江人大 2017年6期2017-06-26

  • 老長沙人的醬園生活
    袁 立老長沙人的醬園生活袁 立醬,是東方人傳統生活的一部分,三餐少不得,更缺不得。醬食在古代是一個大雜燴,包括醬油、醋、芥末及各種醬料。開門七件事中,柴米油鹽醬醋茶,醬醋占了兩席,足見醬醋的地位非同凡響。醬食行業的祖師爺中,如杜康(釀醋)、顏真卿(鹽鹵)、劉邦(醬鹵)、劉安(豆制品)、彌勒佛(制醬、豆豉)等,個個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其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醬園文化在民間廣為流傳。民國長沙的中山路國貨陳列館原料考究,入口便知長沙人歷來無醬不食,無辣不歡,尤其是食醬

    文史博覽 2017年6期2017-06-22

  • 老長沙人的醬園生活
    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醬園文化在民間廣為流傳。原料考究,入口便知長沙人歷來無醬不食,無辣不歡,尤其是食醬的歷史,更為久遠。長沙自古醬園業十分發達,醬園除了生產醬料,還有很多醬類的延伸產品,如醬腌菜、醬鹵味等。除了這些,大多醬園還兼做釀酒和香干、豆腐乳等豆制品,可謂品類繁多,琳瑯滿目。粗粗算起來,醬園產品有數百個花色品種,每一個品類又有許多小品種。過去的醬園都是前店后坊,三三兩兩的客人來了,買點醬菜鹵味,打上二兩酒,堂前一坐,吃起來齒頰留香,這種生活對于舊時老長沙

    文史博覽·文史 2017年6期2017-06-19

  • 不知重慶調味品,不夠資格談美食
    ,前店后廠的手工醬園作坊應運而生。據史料記載,清嘉慶年間,江津首建釀造廠。清道光年間,江北縣洛漬人張應思,制成獨具一格的黔灘豆腐乳。清光緒年間,大足縣“裕盛通”醬園鋪陳清山腌制出“寶頂冬尖”,成為朝庭貢品。清末,江北縣創辦釀造廠,生產靜觀醋等20余個品種。民國時期,梁澤宣在江北區馬耳灣開辦“美味村”醬園廠。另有“張記聚森茂”“利生祥”醬園、“李記聚森茂” “生生”公司、“蒟香村”“裕森農場”等醬園作坊面世。早期的醬園作坊設備簡陋,只有地甑、曲室、簸箕、發酵

    公民導刊 2017年1期2017-05-30

  • 平湖《老鼎豐醬園檔案》及其價值
    市檔案局《老鼎豐醬園檔案》現藏于平湖市檔案館,其中最早的一份文獻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田契,最晚的一份文獻是1957年12月老鼎豐醬園的工資簿。從時間跨度上看,前后共計111年;從內容上看,這部分檔案涵蓋了老鼎豐醬園創始、發展、頓挫以及最終轉制的歷史,完整地呈現出一家醬園一個多世紀的變化過程,折射出平湖以及杭嘉湖地區社會經濟的近代變遷,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一《老鼎豐醬園檔案》中最早的文獻是1847年的一份田契,但根據現有資料,還無法判斷這份田契

    浙江檔案 2017年4期2017-05-16

  • 共建共享 共贏共進 ——平湖《老鼎豐醬園檔案》整理與研究工作綜述
    館館藏的《老鼎豐醬園檔案》,時間跨度從1847年到1955年,歷時一個多世紀。其中最早的一份文獻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田契,最晚的一份文獻是1957年12月老鼎豐醬園的工資簿。檔案的內容,涵蓋了老鼎豐醬園創始、發展、頓挫以及最終轉制的全部歷史。2002年,《老鼎豐醬園檔案》入選第一批“浙江檔案文獻遺產”。2012年9月,時任國家檔案局館(室)司副司長王雁賓對《老鼎豐醬園檔案》進行專題調研后,建議做好這批檔案的整理挖掘工作并申報中國檔案文獻遺產。20

    浙江檔案 2017年4期2017-05-16

  • 舊時鎮江醬園
    潘春華舊時鎮江醬園◎ 潘春華俗話說:老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舊時鎮江的醬醋業,通稱醬園,又稱醬坊、醬園店,以制作和經銷醬油、醬菜、豆瓣醬、香醋、豆腐乳為主,有的還兼銷黃酒、麻油、食鹽等調味品。老百姓開門七件事中有四樣由醬園經銷,可見舊時的醬園店對老百姓的生活是多么重要。舊時鎮江醬園遍布城內東西南北,設于大街小巷。據《鎮江市志》記載:“解放前,鎮江先后有數十家醬園,20年代有9家,30年代有28家,到抗戰刊號前有30余家?!比绱笪髀飞系暮沩?span class="hl">醬園、

    江蘇地方志 2017年1期2017-04-13

  • 戰后初期平湖鼎豐醬園的繳費負擔
    版的“平湖老鼎豐醬園檔案整理叢書”第一輯包括《錢總》(1936—1940)和《銀錢日記簿》(1941—1950)兩部分,橫跨戰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四個時期?!跺X總》與《銀錢日記簿》內容豐富,以《銀錢日記簿》為例,它按日記載了鼎豐醬園1941年至1950年的每一筆收入和支出,以及一些貨物的價格等等,這就為我們研究民國歷史提供了十分獨特而有價值的史料。具體到戰后初期,我們可以了解醬園在這一時期每一筆費用支出。而通過探討費用支出情況,我們不但

    浙江檔案 2017年6期2017-04-02

  • 抗戰時期老鼎豐醬園市進研究
    檔案局關于老鼎豐醬園檔案的研究,學界已經有了不少成果。董建波教授的《平湖老鼎豐醬園檔案及其價值》從宏觀層面對老鼎豐醬園檔案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分析了其價值所在;陳玲的《1941—1949年鼎豐醬園收支研究》與本文的相關程度最高,作者考察了這段時期老鼎豐醬園的收入和支出及盈余情況,從整體上分析了其經營狀況;賈吉豐的《平湖老鼎豐醬園研究》對老鼎豐醬園整體做了簡單分析;李秋彥的《平湖鼎豐醬園的經營管理研究》則側重從經營管理方面對其進行考察。這些研究成果都側重從大

    浙江檔案 2017年11期2017-03-31

  • 名落孫山的王致和怎樣創出老字號
    豎起了“王致和南醬園”的招牌。同治年間的一天,得寵于慈禧太后的太監安德海出宮辦事,路過“王致和南醬園”時,他被一股說不出的味道所吸引,一看是賣豆腐的,而這豆腐塊不大,略帶臭味兒,便好奇地買了一塊品嘗。雖然聞著有點臭,可吃起來卻別有風味。安德海想,老佛爺成天吃的是山珍海味,這東西準沒吃過,何不讓她嘗嘗?于是買了一小壇子,帶回宮里。慈禧用晚膳時,安德海將一小盤臭豆腐端到慈禧太后面前,她一聞,連忙捂住鼻子。安德海言道:“皇太后,這東西聞著有點兒臭,可吃著味道不一

    中老年健康 2016年11期2017-02-05

  • 《平湖老鼎豐醬園檔案整理與研究叢書》首發
    午,《平湖老鼎豐醬園檔案整理與研究叢書》首發式暨平湖老鼎豐醬園檔案整理與研究座談會在平湖市檔案館舉行。本次首發叢書是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3冊《整理叢書》和1冊《研究叢書》,這是平湖市檔案局與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合作項目的第一批檔案編研成果。該叢書從檔案視角、微觀視角多層面地呈現了江南區域經濟乃至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特點,具有很強的學術研究價值,也有很好的可讀性?!捌胶v史檔案整理與研究”第一個子項目“平湖老鼎豐醬園檔案整理與研究”項目入選2016年度“國家

    浙江檔案 2017年3期2017-01-28

  • 老恒和:留住百年的味道
    75年),老恒和醬園的前身老元大醬園在湖州誕生。老恒和的第一代掌門人錢蓉江,是一個湖州秀才,家里幾代都是做醬缸出身。他的爺爺和父親以前都是醬園里的“作頭師傅”,掌握釀造技術、把握釀造火候,很受人尊敬。后來錢家也自己開了個小作坊,釀制醬油、米醋、黃酒、醬菜等,風味獨特,頗受鄰里歡迎。1937年日寇侵華,湖州淪陷,老元大醬園也面臨危機。據廠里的老工人回憶,當時日本人進入湖州后,首先便統計每家每戶的糧、油、面、醬等民生物品,同時嚴密控制湖州的各項民生產業,包括米

    中華手工 2016年12期2017-01-21

  • 趣味盎然說組聯
    續曾為北京“天源醬園”四字以對聯的形式作注:天高地厚千年業;源遠流長萬載基。醬佐鹽梅調鼎鼐;園臨長安勝蓬萊。這一組聯中,句首頭一字用心良苦,合起來便組成“天源醬園”之店名,好似一氣呵成。比上一聯更早一些時候,北京的另一家店鋪——王致和醬園也馳名遐邇,據說清朝的康熙皇帝和慈禧太后都喜食王致和醬園的臭豆腐,清代狀元孫家鼎專為王致和醬園題寫過兩副門聯,聯文是:致君美味傳千里;和我天機養寸心。醬配龍蹯調芍藥;園開雞趾種芙蓉。這兩副門聯以“鶴頂格”的形式嵌入了“致和

    對聯 2016年9期2016-11-25

  • 玉和醬園:醋瓶子里的大買賣
    袁 立玉和醬園:醋瓶子里的大買賣袁 立古城長沙醬園業的興起始于清初,主要制醬工藝源自蘇州。初有蘇州席販攜帶醬菜旅途自食,湘人品嘗盛贊其味。蘇州人嗅出商機,乃制醬試銷,深受歡迎。于是便有大量蘇州人來湘開設醬園,并設立同鄉會組織,稱為蘇幫。其后,長沙醬園業幾度發展,先后出現蘇(江蘇)、南(南京)、本(長沙)、浙(浙江)四大幫派,其中以蘇幫最早最有實力,玉和醬園又為蘇幫之首。綢布業伙計跨界成掌門人玉和醬園,由蘇州釀造大師董玉和創始于清朝順治六年(1649),原址

    文史博覽 2016年6期2016-11-22

  • 天義順話舊
    老照片現代人說起醬園,總講究南北之分,其實老北京的醬園不止于此。老北京的醬園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以六必居為代表的老醬園,一類是以桂馨齋為代表的南醬園,還有一類就是以天義順、天源為代表的京醬園。如今各類醬園的幾家代表,有的買賣做得風生水起,有的勉強維持著生意,有的則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本期史話,就聊聊老北京京醬園的代表——天義順醬園的歷史變遷。天義順的“順”取自東來順過去北京城有很多著名的醬園,前門外的天章醬園、東四東的天源醬園、地安門外的寶瑞醬園、前門外糧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6年5期2016-10-17

  • 老大同的“家”(一)
    彤民國年間上海的醬園清光緒年間太倉糟油成了貢品6 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黃酒。在精耕細作、任運自然的農耕文明思維體系中,釀酒所剩下的黃酒糟當然也是不可以浪費的,至少早在秦漢時期,中國人就已經開始把酒糟加工成為一種調味品了。清光緒年間太倉糟油成了貢品有史可考的相關證據為:漢朝時有了“糟醉腐乳”,晉朝時有了“糟腌蟹”,到了北魏時,賈思勰已經可以在他那本著名的《齊民要術》里淋漓盡致地描寫“糟肉”的做法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到了清朝的嘉慶年間,上海人徐三把糟

    食品與生活 2016年7期2016-07-25

  • 玉和醬園:醋瓶子里的大買賣
    袁立古城長沙醬園業的興起始于清初,主要制醬工藝源自蘇州。初有蘇州席販攜帶醬菜旅途自食,湘人品嘗盛贊其味。蘇州人嗅出商機,乃制醬試銷,深受歡迎。于是便有大量蘇州人來湘開設醬園,并設立同鄉會組織,稱為蘇幫。其后,長沙醬園業幾度發展,先后出現蘇(江蘇)、南(南京)、本(長沙)、浙(浙江)四大幫派,其中以蘇幫最早最有實力,玉和醬園又為蘇幫之首。綢布業伙計跨界成掌門人玉和醬園,由蘇州釀造大師董玉和創始于清朝順治六年(1649),原址位于古城長沙小西門,迄今已有300

    文史博覽·文史 2016年6期2016-05-14

  • 臨清小吃:忘不掉的運河味
    東省名小吃。濟美醬園:調味小吃匯百寶孔子曾說“不得其醬不食”。傳統魯菜講求咸鮮味兒,佐食的小料自然是特別講究。臨清濟美醬園歷史悠久,與北京的“六必居”、濟寧的“玉堂醬園”、保定的“槐茂醬園”合稱江北“四大醬園”。創建于1792年的濟美醬園,其發展也與運河息息相關?!皾栏椤笔菨?span class="hl">醬園的招牌美食,現在的人都稱其為“進京腐乳”。相傳清代道光年間,質地細膩、味道鮮美的濟美腐乳是上貢給皇帝的貢品,由于深得賞識,因而得名“進京腐乳”。而當下,專供的貢品已“飛入尋常

    走向世界 2016年9期2016-03-03

  • 紹興醬缸文化及承傳方式分析
    醬品風味”“紹興醬園風流”和“紹興醬業人風格”?!敖B興醬品風味”是指紹興人按照傳統習慣用醬腌制食物而形成的紹興風味,在調味品行業獨樹一幟;“紹興醬園風流”是指紹興醬業在歷史上形成的驚人規模,清末紹興醬業人在全國創辦的醬園和開設的分號達 500家左右,有“天下醬人出會稽”之說;“紹興醬業人風格”是指紹興醬園作坊業人因恪守“以誠招客、和氣升財”的經商之道而形成的紹興派風格。1 紹興醬缸文化的發展歷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紹興醬園,大概要算俞合興醬園。俞合興醬園創辦于

    江蘇調味副食品 2015年2期2015-04-16

  • 中國10大著名醬園(二)
    宋健華臨清濟美醬園山東臨清濟美醬園創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初始規模很小,后來不斷發展,清代末年已擁有千口大缸。民國初期,濟美醬園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并稱為“江北四大醬園”。相傳,清乾隆帝乘船沿運河南下,曾在臨清鳳凰嶺下船。地方官員把濟美醬園制作的紅豆腐乳獻上,深得賞識,當下朱批紅豆腐乳為進朝貢品。進京腐乳是濟美醬園的傳統產品,以當年優質大豆為原料,經浸泡、過濾、煮漿等十幾道工序制成,滋味鮮美、咸淡適口、質地細膩,

    食品與生活 2014年5期2014-11-19

  • 10中國大著名醬園(三)
    華上海 錢萬隆官醬園錢萬隆醬園始創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距今已有134年歷史。1897年,錢萬隆被清政府戶部鹽漕部院授予“官醬園”金字招牌,這也是國內釀造業老字號中唯一獲得“官方”認可的醬園,這塊古老的招牌歷經劫難,“文革”中,是老工人藏在木匠間的刨花堆里才得以保留至今。錢萬隆醬園的創始人之一錢錦南,當時是“奉南川”三縣的著名紳士。清末同治年間,他用錢到衙門里捐了一個小官,成為當時唯一的戴紅頂子花翎官帽、穿黃馬夾經商的浦東人。他依靠外號叫“牛肉老五”

    食品與生活 2014年6期2014-11-18

  • 鐵門醬園與桂馨齋
    芳競妍。老北京的醬園大大小小不下百十家,按口味又分成不同的流派。桂馨齋就是個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因創業之初得益于南方手藝,主要制作經營南味醬與醬菜,而自成一派。據1956年公私合營時企業登記冊記載,桂馨齋創業于清乾隆元年(1736),創業人為一對來京謀生的南方夫婦,他們先在菜市口擺攤銷售自制小菜,后在鐵門胡同30號租賃房屋招收徒工,開設了桂馨齋南醬園。陳振森老人是13歲進桂馨齋學徒的,他清晰地記得當年門店上的一副門聯:桂毓燕山分冀北,馨盈易水勝江南。醬裕周官

    北京檔案 2014年3期2014-08-27

  • 昆明醬園傳奇
    交通。云南各地的醬園產品,包括經驗豐富的醬園師傅,借鐵路通行之便,進入省會昆明,促進了昆明地區的醬業繁榮。二、益和齋醬園昆明的老醬園,以“齋”“香”取名者至少十幾家。中國北方的“江北四大醬園”,幾乎沒有取名為“齋”,江浙、兩廣、湖北湖南,同樣少見以“齋”為名的老牌醬園,昆明為何出現這種風氣?有人認為,昆明醬園名稱中的“齋”和“香”,出自佛門。早年的昆明婦女,信佛吃素者較多,齋為素食,吃齋念佛的女人在家中腌制咸菜,出家人在寺里以醬菜和咸菜佐餐,醬園取名為齋,

    滇池 2014年6期2014-07-18

  • 中國10 大著名醬園(一)
    列我國“江北四大醬園”和“中國四大著名醬園”之首。相傳北京六必居醬園店創辦于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 年),如今掛在六必居店內的金字大匾由明朝大學士嚴嵩題寫。六必居原是山西臨汾人趙存仁、趙存義、趙存禮兄弟開辦的小店鋪。俗話說開門七件事,而趙氏兄弟的小店鋪因為不賣茶,就起名“六必居”。也有說法是:水泉必香,湛熾必潔,火候必得,粬蘗必實,陶瓷必良,黍稻必齊,故名。六必居最出名的是醬菜,它也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久、聲譽最顯著的一家。六必居醬菜之所以出名,與它選料精

    食品與生活 2014年4期2014-05-27

  • 山東醬歷史文化研究
    雍容大度”。山東醬園文化、醬商精神的核心元素是“仁”,基本特征是“忠厚仁愛、勤勞樸實、崇尚信譽、物美價廉”。山東醬商企業必須牢牢把握山東醬文化、醬園文化、醬商精神的核心元素和基本特征,建設企業文化,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打造企業文化品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醬;醬油;飲食文化;歷史文化;山東醬文化民間俗語說:“清早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充分表明,以大豆、小麥為原料制作的醬及醬油,在包括山東人民在內的我國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早已經是不可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4-03

  • 古釀醬油,今時荒
    器具。在烏鎮敘昌醬園的大曬場,齊齊整整的兩百多只大缸,每一只缸里都有一只竹篦子,就像一口深井,并外的豆瓣醬是大地,而井水,就是醬油,留守著夏日開釀以來的沉積。每只青灰大缸都戴有半米多高的斗笠,倒扣在缸上,猶如座座城堡,氣勢磅礴。畢師傅取好了醬油,給缸口拉上尼龍網紗,再罩上斗笠。過去。網紗用蠶絲做,框在竹匾子上做紗罩,現在尼龍代替了蠶絲,斗笠還是一樣,每一個都寫有“敘昌醬園、咸豐九年”的字樣。160年前,一位名叫陶敘昌的烏鎮人以自己名字為號創立了敘昌醬園,是

    市場周刊 2011年1期2011-04-01

  • 簡單與深奧
    前,我采訪過一位醬園的張老師傅,他的一番話,事簡意深,所以至今仍還記得。他說學手藝一般三年出師,都能掌握基本技能,獨立工作,惟獨在醬園學徒,出師后很難獨立操作。原因何在?學修表、修汽車,每天都擺弄相同的物件,耳濡目染,一千多天都能學會。惟獨腌咸菜,季節性很強,有的一年只干一次。收了蘿卜,腌醬蘿卜;收了瓜,腌八寶醬瓜。不同瓜菜,各有特點,腌法也不一樣。如果今年沒記住要領,只好等到第二年再學。學徒三年,有的只腌過三次。尤其是一些精細的醬菜,出師了,還摸不著大門

    文學自由談 2011年6期2011-03-20

  • 醬園里的蛙
    王 鄴醬園里的一口空缸里,生活著一只蛙。這只蛙非常的苦悶,水只有淺淺的水,天只有巴掌大的天,自己看到的僅限于缸的四壁和天上的流云,聽到的僅是缸外臨近的聲音,其他什么再也感覺不到。如此的孤陋寡聞,如此單調的生活使它常常哀嘆自己的境地:還不如一只井底之蛙!嘆息之余便去盡力想傈缸外的天地,有足夠大的水池可供游泳,有足夠大的陸地可供跳躍,有足夠大的空間可供遠望。漸漸地它心中積起一個欲望——跳出去!跳出去!跳出去!可是缸大深,水太淺,跳了數次卻是連連碰壁。后來一夜大

    青年文摘·上半月 2001年12期2001-06-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