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學科優勢 發揮比較優勢 推進新型智庫建設

2017-07-05 15:47李雪
經濟師 2017年4期
關鍵詞:智庫內蒙古課題

李雪

編者按:內蒙古社科院自成立起,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精神,突出地方優勢特色學科,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研究、應用對策研究以及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建設具有地區優勢和民族特色的新型智庫,是內蒙古社科院貫徹落實中央部署、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精神和自治區黨委辦公廳《關于加強內蒙古新型智庫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快該院轉型發展的重要步驟。在新智庫建設過程中,內蒙古社科院按照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部署要求,在對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其他已實施新型智庫建設的省市社科院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該院實際,正在研究制定《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建設新型智庫實施方案》。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社會科學院第十九屆院長聯席會議暨首屆智庫論壇》上,內蒙古社會科學院院長馬永真交流了該院的學科基礎和學科優勢,以及依托地區特色和學科優勢該院建設新型智庫的設想。本刊將馬永真院長的發言以訪談的形式刊發,以饗讀者。

記者:馬院長,您好!請您談談貴院的優勢學科以及學科建設情況。

馬永真:好的。下面我來談談我院的優勢學科以及學科建設情況。

內蒙古社科院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新型智庫建設的轉型發展道路,秉承“擔當使命,直道而行”的辦院理念,進一步推進“學科立院、人才強院、精品興院、開門辦院”發展戰略,堅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雙加強”,突出民族地區特色、打造知名學術品牌,下大力建設以“三個中心、兩個基地”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型智庫,推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智庫人才,服務自治區科學決策的水平明顯提升,“智庫”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第一,基礎學科研究扎實推進。

近年來,我院不斷加快基礎理論創新平臺建設,不斷強化傳統優勢學科,大力創新扶持新型交叉學科建設,以蒙古學、民族學、草原文化學等為代表的優勢和特色學科格局不斷優化和加強,我院學科建設日趨成熟,各學科協調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1.在蒙古學研究方面。蒙古學作為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優勢學科,是內蒙古社科院的立院之基,也是推進基礎理論研究為現實服務的前沿陣地。我院一直在不斷加強蒙古族歷史、語言、文學、哲學及社會思想學科建設,積極培育蒙古族文化學科體系及推進蒙古語言信息技術研發。2010年我院牽頭申報成立“中國蒙古學學會”,形成具備由“兩會”(即“中國蒙古學學會”和“中國蒙古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兩刊”(即《中國蒙古學》和《蒙古學研究年鑒》)構成的高端學術平臺,為蒙古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和提升我國我區蒙古學在國際蒙古學學術界的“話語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目前,蒙古學學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特別是在支撐草原文化研究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在草原文化學研究方面。自2004年啟動“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以來,我院通過對工程一、二、三期的精心組織實施,著力于通過整合全國范圍內研究力量,利用“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內蒙古草原文化學會”和連續舉辦十三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主題論壇”等行動,為推進草原文化學深入研究和完善草原文化學科體系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草原文化研究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已形成初具規模的學科體系,取得了《草原文化研究叢書》等2000多萬字的科研成果。特別是,研究提出的“草原文化是中華文化三大主源、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動力源泉”等重要觀點在學術上填補了關于中華文化史的一項空白;研究提出“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研究評選出“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等,使草原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形成了廣泛社會共識。我院出版的《草原文化》教材(廣播電視大學本科生通識教材和高職高專學生教材)填補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草原文化》教材系列的空白,草原文化資源開發、科研成果利用及其產業化發展等等在草原文化成果的轉化、應用方面發揮了典型作用。此外,在“草原文化遺產保護日”的提出、內蒙古文化資源普查以及內蒙古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等方面都充分發揮了草原文化研究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原文化研究為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草原文化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3.在“三少“民族研究方面。我院整合“三少”民族研究的科研資源,成立“三少”民族研究中心,保持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三少”民族研究的學科優勢和特色,使“三少”民族研究這一學科得到不斷加強和發展?!叭佟泵褡逖芯砍蔀樽灾螀^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的智庫之一。

第二,應用學科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我院不斷加大應用對策研究的力度,從加強應用學科建設、促進應用學科發展人手,科研重點和方向進一步明確,服務決策、服務社會的能力日益提高。

新增公共管理、城市發展、俄羅斯蒙古國研究等3個應用學科研究所以來,從學科布局上已構成對經濟、牧區經濟發展、政治學與法學、社會學、俄蒙研究、公共管理、城市發展等內蒙古自治區主要應用對策研究領域的全覆蓋;我院同時加大“開門辦院”力度,不斷創新不同學科、部門和行業的開放式科研組織管理機制,整合優化智庫資源,進一步加強了“請進來、走出去”、“為我所用”的學術互動和跨地區的科研攻關,對全區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注入智力資源。目前,我院在12個盟市建立了分院,已經形成幅射國內外、上至國家社科研究等機構和著名高等院校下至盟市旗縣村的“開門辦院”格局。

作為應用對策研究的重要平臺,《領導參閱》、《內蒙古輿情》和《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經濟社會藍皮書)、《內蒙古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1》(反腐倡廉藍皮書)等研究成果的服務咨詢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領導參閱》得到自治區領導的重視和肯定。2013年推出的《內蒙古藍皮書:內蒙古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1》,是由我院和內蒙古紀檢委共同編撰的第一部反映內蒙古自治區反腐倡廉建設歷程、經驗和做法的學術成果,也是我國省市第一部以藍皮書的形式權威發布的廉政研究報告,引起學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張力同志給予高度評價。

記者:重大科研項目不僅是催生重大科研成果的有效措施,更是培養和造就一流科研人員的有效平臺,是社科院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體現。近十幾年來,內蒙古社科院先后組織實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請馬院長談談,圍繞這些重大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貴院在科研組織管理方式上進行了哪些創新?

馬永真:好的。下面我來談談圍繞重大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我院在科研組織管理方式上進行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創新。

近十幾年來,內蒙古社科院先后組織實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北疆項目”、“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內蒙古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工程”、“內蒙古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工程、“蒙古語語料庫”建設工程、“《元史》匯注”項目、內蒙古文化資源普查項目、影印出版《大藏經》項目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和自治區民族文化大區建設重大科研項目。通過上述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和申報獲準立項其他國家、自治區社科研究項目,培育了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力、創新力、競爭力和影響力;培育了以“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草原文化研究課題組”、內蒙古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力量以及蒙古國與俄羅斯研究力量等為代表的較強的學術團隊;同時也培育了創新性的科研組織管理方式,為我院綜合科研實力的提升乃至新型智庫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第一,嚴抓重大“工程”、“項目”的立項關、結項關。

緊緊抓住“高層次立項”這一標準,嚴把質量關,認真做好課題申報的組織和指導工作。在工程項目的選題征集及子課題招標中,實行工程項目專家委員會評審制度,對招標課題和委托課題,嚴把承擔人學術水平關,確保課題立項的質量。

在嚴把項目的“立項關”的基礎上,為了確保課題成果的高度量、高水準,還嚴格把好項目的實施過程管理關和“結項關”。在結項管理方面,我們除了堅持采用答辯結項方式外,在評審專家的構成、評審程序設定、評價指標體系制定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除“內蒙古民族文化研究建設工程”、“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等重大工程項目設有專門的專家委員會之外,在應用研究方面,特別注重評審專家的結構,具體做法:一是吸收政府研究室、自治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政研室、高校等院外專家,作為項目年度課題評審專家。二是進一步優化評審的評分指標體系,制定了評分標準體系完整、具備可操作性的評分表,確保評審結果的科學性。三是完善評審程序。采用答辯之前盲審方式,要求專家在答辯會前事先打分、事先準備問題,避免評審專家打人情分,優化完善專家審讀環節。

第二,建立優秀課題獎勵機制,促進多出科研精品。

我們在“北疆項目”和“中長期”項目管理中,改進以往課題經費撥付方式,采取適當減少課題經費資助額度,建立對優秀課題成果的獎勵機制,促進多出好成果。比如,2015年我院對“北疆項目”和“中長期”項目年度課題在結項評審中獲得優秀和良好的13項課題予以獎勵,采取了以獎代投的課題經費使用方式。在對優秀課題成果予以獎勵的基礎上,對在評審成績排名靠后,分數相對低的課題,要求限期修改并重新評審。

第三,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確??蒲泄芾硪幏痘?、制度化。

我們根據科研管理過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借鑒兄弟社科院成功的改革經驗,建設完善我院科研管理制度體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果獎勵機制。根據我院科研成果數量較多但精品不足的現狀,出臺并實施《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年度科研成果后期資助辦法(試行)》,加大對優秀科研成果的后期資助力度。2015年度,我院發放的資助金額達60萬元,有效地調動了科研人員成果發表、轉化的積極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社會影響力。二是加強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為了提升我院科研管理水平,完善我院學術檔案管理,我們以內蒙古社科院網站為依托,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我院對科研工作的人員、項目、成果等業務綜合管理。三是建立科研成果的發布推廣機制。確定每年的1月18日為我院成果發布日。我院已于2015年和2016年的1月18日,組織召開兩次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科研成果新聞發布會,以“捆綁”方式集中向社會公布全院年度重大科研成果、重要學術觀點(稱之為“十大學術觀點”)和在研重大工程項目進展情況,有30多家中央及自治區媒體報道了這兩次新聞發布會情況,成果發布會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起到了較好的科研成果宣傳和推廣作用。我院將每年1月18日前后定為年度科研成果發布日的同時,還建立了科研成果年度發布與重大成果隨時發布的宣傳推廣和轉化機制。

記者:通過與馬院長以上的交談可以看出,內蒙古社科院自成立以來非常重視優勢學科建設,在基礎學科建設、應用學科建設以及科研組織管理方式創新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建設具有地區優勢和民族特色的新型智庫,成為當前內蒙古社科院智庫建設的重要任務。那么請馬院長談談,依托內蒙古地區特色和學科優勢,貴院對建設新型智庫的設想。

馬永真:建設具有地區優勢和民族特色的新型智庫,我院要突出學科優勢,努力推進新型智庫建設。我院對建設新型智庫有以下三點設想。

根據國家和自治區新型智庫建設的部署和未來新智庫建設格局,我院要以進入國家及自治區高端智庫為總目標,緊緊圍繞自治區重大戰略和政策問題開展研究,創新科研組織管理體制機制;積極推動蒙古學研究中心、草原文化研究中心、蒙古國俄羅斯研究中心等3個中心作為我區高水平智庫進人國家級高端智庫行列;力爭把內蒙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和內蒙古社會發展評估中心等3個中心打造成為內蒙古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高端智庫。爭取推出一批能夠為國家、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智庫產品。

第一,以改革創新精神,建立適應新型智庫運行的良好的科研組織管理體制機制。

1.通過改革創新,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包括科研組織方式、項目管理方式、成果評價機制、成果推廣與宣傳方式、人才培養與使用機制、合作與交流機制、經費配置機制等。建立以研究中心為平臺,以項目為紐帶,以人才為支撐,以項目負責人為龍頭,以院內外人員聘用為主要方式的“項目制”運行模式。

2.研究中心由1名院主要領導或副職領導任主任。由1名首席專家(或常務副主任)、1-2名副主任和2-3名學科帶頭人或學術骨干組成中心核心團隊,負責制定中心發展規劃、提出選題、組織課題實施和管理,中心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組織進行課題立項、結項評審等咨詢工作。中心以課題為紐帶組織研究人員組成課題組,聘請高校、媒體和其他智庫知名專家作為兼職研究人員參與課題研究。課題組的組成方式可有兩種方式:一是以課題為中心,一項課題結項后課題組自動解散;二是可建立常設課題組,課題組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干相對固定,實行動態管理,以課題組形式承接各級各類課題,或自行承擔中心交辦的研究任務。

3.爭取自治區給予內蒙古社科院編制機構更大的靈活性。以便在總的機構、人員編制控制框架內,對內部機構和人員崗位進行適時調整。

第二,依托地區特色和優勢學科,努力打造三個國家級高端智庫。

1.建設蒙古學研究中心。以我院實施的“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蒙古語語料庫”建設工程為基礎,充分發揮我院歷史所、蒙古語言文字所、文學所、哲學與宗教所等現有的科研力量,在學術攻關、資料和成果應用等方面進行優勢整合和重組,力爭使我院蒙古學研究中心成為國家層面處理與蒙古國有關的學術問題與現實問題的重要國家級高端智庫之一,凸顯我院作為國家和內蒙古共享蒙古學研究重要成果研究網點之一、在世界蒙古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建設草原文化研究中心。以我院實施的“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為基礎,充分調動我院草原文化課題組、草原文化研究所、“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三期工程課題承擔者等的現有科研力量,以中國草原文化研究中心、內蒙古草原文化學會和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為平臺,積極發揮現在在研的“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三期工程課題對于草原文化研究的集聚效應,開展以擴大草原文化區域分布范圍、草原文化構成等為核心的拓展性研究;繼續以進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編碼為目標,扎實做好新學科的創建工作;繼續以問題和草原文化產業開發為導向,加快草原文化成果的轉化實際應用步伐,力爭使草原文化研究及其產業開發成為保護國家文化多樣性和文化安全的重要一極,爭得更多的國家話語權,成為國家進行多元文化交流的國家級高端智庫之一。

3.建設蒙俄研究中心。以我院俄羅斯與蒙古國研究所現有的科研力量為基礎,圍繞“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以及國家和自治區向北開放開發戰略等事關國家、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大現實問題開展研究,把對蒙、俄特別是對蒙古國研究提升到國內一流水平,使我院俄蒙研究中心成為代表國家層面處理我國與蒙古國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兩國關系等歷史與現實問題,直接為中央決策提供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咨詢對策的,代表國家水平的高端智庫之一。

第三,培育和加強傳統學科,打造三個在自治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高端智庫。

1.建設內蒙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以我院哲學與宗教所、民族所、政治學與法學所、經濟所、牧發所、公管所、城發所等有關專業現有的科研力量為基礎,同時集聚全區的科研力量,圍繞學習研究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任務,使我院中心(同時承擔內蒙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辦公室職責)成為內蒙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把內蒙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建設成為引領自治區理論創新、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和咨詢服務的重要平臺。

2.建設自治區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依托我院內蒙古經濟研究、牧區經濟發展研究和“三少”民族經濟發展研究等科研優勢,密切關注、深入研究農村、牧區經濟發展中的各類趨勢動態和傾向性問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向自治區黨委、政府提供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決策參考建議,使我院自治區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成為自治區經濟發展研究的權威智庫之一。

3.建設內蒙古社會發展評估中心。在我院社會學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法學研究所、城市發展研究所的基礎上,圍繞自治區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工程項目等決策事項,依托擁有獨立第一手信息來源渠道的優勢,定期推出研究報告和信息產品,實現對我區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的監測、評估、預警、預測建言,為決策和社會提供科學翔實的智力支持,力爭使我院內蒙古社會發展評估中心成為有關社會問題、社會政策等的權威評估機構,成為該領域的高水平智庫之一。

記者:馬院長的談話,使我們了解到內蒙古社科院近年來在優勢學科建設,以及科研組織管理方式創新上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在談及對建設新型智庫的設想時,馬院長強調內蒙古社科院要“突出學科優勢,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新型智庫建設”。相信通過內蒙古社科院的大膽探索和努力實踐,能夠取得更加豐碩的智庫成果,優勢學科建設能夠更上一層樓,能夠打造出更多更優秀的高端智庫,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進一步推動具有內蒙古地區優勢和民族特色的新型智庫建設。

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再見!

(責編:玉山)

猜你喜歡
智庫內蒙古課題
在內蒙古,奶有一百種吃法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這是美麗的內蒙古
第一次寫課題
可愛的內蒙古
愛在內蒙古
“十三五”醫改的新課題
微智庫
微智庫
智庫能為我們做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