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分類及模式開發研究

2017-07-05 09:11王廉王芙蓉黎愿新
經濟師 2017年4期
關鍵詞:層次分析文化融合紅色文化

王廉 王芙蓉 黎愿新

摘要:紅色文化是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力量,也是培育公民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資源,因此研究紅色文化具有重大意義。文章就紅色文化的內涵與體系、融合方向以及在中華大文化體系中扮演的角色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紅色文化 層次分析 文化融合.

紅色文化是一種以階級、階層、意識形態或權利屬性為研究對象的文化形態,其本質內涵可表述為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提出并倡導的一種文化形態。狹義的紅色文化是以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共產黨人活動密集地區、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等形成的文化資源符號與內涵;廣義的紅色文化則是共產黨倡導、行動等所形成的文化。本文以狹義紅色文化研究為基本范疇。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資源形態,是伴隨著中國革命的勝利而誕生的一種文化形態,它包括革命根據地、革命遺址、陵園、紀念館、革命名人故居等。它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是中華大文化瑰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如草芥、戰火紛飛的年代,紅色文化無疑是一抹艷陽,在新中國成立后更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和文化資源。

一、紅色文化內涵

紅色文化既是驕陽,也曾經是血淚與血汗的洗禮,還是國際的歧見與斗爭史記憶。目前,紅色文化主要指革命老區、中共蘇區、長征沿線活動區、游擊隊、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1949年前),以及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集中地等形成的文化形態與文化資源。

從表達形式來看。全國在抗戰前共產黨集中或涉足的重要縣市,已命名了的90余個蘇區縣,此外,還有一些革命老區、中央工農紅軍、游擊隊、八路軍、新四軍等活動的地方,構成了紅色文化的基本空間與活動主體。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獨立存在,從時點分析,是與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白色文化”相對立的。共產黨執政后,紅色文化賦予的內涵,已經不是意識形態領域,而是一種歷史記憶、時代標簽和經營母體文化分子或動力,成為中國文化瑰寶中的春風楊柳。

四川省紅色文化協會會長萬本根認為,廣義的創新意義上的紅色文化,或叫“1+N”、“文化+”模式的紅色文化。一個國家,其文化構成與文化遺產是千秋萬代之事,全球各國即便發達國家,百分之八九十青年人為生存而擔心。中國是人口大國,我們的一切文化形態、文化創意、文化活動都應以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社會穩定著想與服務。在資訊化、商業化、世俗化的今天,創業創新文化是主流,其它的文化是延展的、支流的。正如世俗是常態,非世俗是非常態。改革開放以來,廣大的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一道,推動了我國經濟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9億農民的綠色文化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億農民工的汗水澆注了現代城市化,尤其是建筑文化。所以,尊重紅色文化,不能過分地將文化戴上有色眼鏡,如果說井岡山或贛南、川陜革命根據地犧牲的數十萬紅軍戰士染紅了紅色文化,同樣,在抗日戰爭的14年中,為了國家的存亡浴血奮戰的數以百萬計的抗日將士和數以千萬計的老百姓,也是應當記憶的,不能用階級的色彩遮掩了中華文化的偉大傳承,以及各類文化的全覆蓋發展。

當然,在當代文化資源體系中,紅色文化資源與中華各類文化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文化資源寶庫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但也不能讓“群體性文化孤獨”在紅色文化發展中一葉障目。我們不是有意收窄紅色文化的概念和范疇,而是要在黨的領導下,以更廣闊的胸懷、更遠大的視域,看待紅色文化。在具體的操作方式上,紅色文化的產品、產業、資源稟賦、事業方向,應該以狹義的紅色文化作為考量和邊界設置。中華文化應該是多彩的、豐富的、傳承的、融入到全球的大文化。

二、紅色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角色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記憶與符號,經過90多年的風雨澎湃,如今已被歷史所記錄。就中華大文化而言,紅色文化屬于特定時期的子文化,它與大中華文化構成了近現當代多彩文化的一部分,與其它文化形態一道,引領社會發展。

從文化分類來看,目前標準、方法頗多。如從歷史上看,有新民主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從文化的一般結構上看,有物態文化、心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從顏色來看,有紅色革命文化、藍色資本文化、綠色生態文化、金色國學文化、白色文化、彩色民族文化;按階段分,紅色文化可分為3個時期:一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二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三是解放戰爭時期。各個階段分別表現為蘇區紅色文化、抗日戰爭紅色文化,解放戰爭紅色文化。此外還有按學科、時間、范圍分類等。本文嘗試從實用與現代文化體系劃分,因此,文化業態可劃分為以下幾種比較恰當。

歷史文化:以沉甸在書齋、館舍、洞窯、自然屬性的文化。

生態文化:以綠色、水、生物等為主。

人文文化:以人的活動形成的有形文化資源。

精神文化:以價值觀等形成的文化資源。

創意文化:人們通過創造創新形成的文化。

商品文化: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的實物文化。

知識文化:以知識信息匯總形成的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以意識形態主導,以特定時期為限形成的階層或階級文化。

當然,我們還可以劃分出很多文化類型,但主要的文化資源形態,上述基本上可以涵蓋。

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應,革命老區保留下來的遺址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發展紅色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發掘和利用紅色文化獨特的價值和功能,不僅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踐行,還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力的紅色文化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文化還必須忌諱貼色彩的膏藥。文化的色彩與階級階層有關又無關,與人的身份修養可能無關。納粹當年頭號女犯伊爾斯·科赫是—個美女,她喜歡音樂、哲學,有精美的小錢包、書套、燈罩與化妝品包,女性或淑女有的她都有,但她的裝束或隨身物品皮料都是從活人身上剝下來的人皮,她喜歡用同類人的皮做飾品,你能說她的產品是什么文化嗎?作為—個符號,伊爾絲·科赫,代表了不人性乃至反人性,但她精美的飾品外形不告知你,那是被人稱贊的。所以文化資源不能隨便疊加。

紅色文化的發展需要技術化。技術極具誘惑力,因為它彌補了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而人又是敏感物種,我們時感孤獨,又怕被親密關系束縛,在兩難中,必須厘清思維,可以把西方的分析方式、東方的領悟式思維相結合;智慧地創新紅色文化的具體指標,并研究其文化融合的特點,從而更好地創造創新,讓文化回歸到民間所說的“命運”,經濟學家眼里的“回歸均值”?!渡虡I周刊》、《福布斯》、《財富》雜志20年封面故事有一個解:封面故事出版2年內,樂觀文章描述的公司股票產生的市場水平超過42個百分點積極收益,而悲觀文章描述的公司則產生落后35個百分點,可是后2年則相反,這個時候,公司業績回歸均值?!扼w育畫報》表揚的運動員半年后則表現糟糕(回到市場水平)。從回歸均值可以看到,紅色文化不可能孤立發展,不然會回到回歸均值。因此,紅色文化的發展,需納入在大中華文化體系中,才會是一朵更加絢麗的奇葩。

那么,應該如何融合?筆者認為,紅色文化是全球四大文化:漢語文化、阿拉伯文化、英語文化、拉丁文化中的漢語言文化在當代的一種延伸,是全球20種大區域文化之一,也是全球200種特色文化之一,只有融人到全球才有自己的地位。其它可以從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產品、紅色文化產業、紅色文化事業、紅色文化與各產業的融合,形成5.0開發理論(見圖5)。

猜你喜歡
層次分析文化融合紅色文化
知識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內容及途徑分析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基于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模式探討
《狼圖騰》與中國的圖騰文化
淺析聚類分析在郫縣煙草卷煙營銷方面的應用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