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以來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發展研究

2017-07-05 09:14劉艷秋劉洋孫嘉旋
經濟師 2017年4期
關鍵詞:發展規律生態思想

劉艷秋 劉洋 孫嘉旋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的腳步,科學和工業發展也越發迅速,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已經迫在眉睫。生態環境是影響全世界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也將生態思想納入重點,專家們開始將生態保護的關注目光聚焦到中國領導人的生態思想上。站在歷史的角度去回顧我國建國初期國家領導人的生態思想。在當時的歷史環境背景下,是基本符合中國當時的發展狀態的。當然也不可否認,當時中國處于特殊時期,國家經濟發展速度緩慢,且面-臨著內憂外患,這為其生態思想的持續穩定發展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認其在生態保護方面所做出的貢獻與努力。文章從1949年以來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的形成的理論來源,結合中國領導人的生態思想發展規律,對建國以來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的發展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中國領導人 生態思想 發展規律

一、1949年以來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形成的理論來源

論起生態思想的形成來源,自然是馬克思生態觀所領導的。馬克思闡述了人與自然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他認為自然界是人身體的一部分,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支撐,就像人的肢體,正常健康生長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其具有客觀的先在性;另一方面,他認為人類是自然界的身體,是自然不停演變和不斷優化產生的“物質”,人類的生存必須依存自然界,其為人類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空間、物質基礎。人離開自然界,就像魚離開水,連生存都談不上何來的發展。無論人類的思想如何進步,科技多么高新,頭腦多么發達都不能擺脫自然界對其的制約和限制。反之,人類反對自然也有足夠大的影響力。人類雖然是自然界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卻是有意識和思想及主觀能動性的存在物。人類主觀能特性是以勞動實踐的方式表現出來,因此勞動實踐就是連接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的樞紐,也是人類與自然統一這個觀念的實質表現。綠色消費這個概念也是馬克思主張的,綠色消費能有效控制奢侈浪費行為。提醒人類對物質產品的使用要適度,倡導物質消費要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由此減少生態環境的壓力。

二、1949年以來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發展的基本規律

1.自然和諧與社會和諧的認知。自然的和諧也是人與自身的和諧。自1949年新中國建國以來步入快速穩定發展時期,一直秉承“堅持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領導思想,這種思想也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為一體的必然趨勢。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是兩個個體的關系,其中還包含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發展的本質體現是人與自然持續的、穩定的、永恒的物質交換。從新中國建國至今,領導人生態思想產生、形成、成熟和發展這幾個重要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不同的階段都存在著統一性的密不可分的關系,也因此成為了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的重要先驅。世人皆知,馬克思主義是全中國認知生態和創造生態環境的強大先導,也是中國革命能夠完善形成、建設并走向發展之路的指路燈,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建黨建國的基本的指導思想。因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生態思想的發展也堅持和秉承了馬克思主義。

2.發展創新,體現環保潮流思想。中國自建國以來一直處于不斷發展進步的狀態,然而事物的發展具有兩面性,是由內因與外因共同控制發展的,內因是發展的基礎原則,外因是發展必要先決條件。新中國從建國走到現在的境界和地位,生態狀況形勢嚴峻,促使黨和國家每一時期、每一任的領導人,都必須解放思想,順應時代的步伐與生態形勢共進退,并積極改善與應對。

中國領導人的生態思想嬗變與國際社會環保事業的大形勢驅使,也就是環保潮流的推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世界環保事業的高潮期助推了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萌發成長,把環保上升成為一種潮流,跟隨了國家發展的國情和色彩。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是基于生態國情和環保潮流兩者的交互作用共同發展的。新中國自成立之初人口就多,早期計劃生育沒有施行,人口數量越來越多,經濟發展方式不夠精細,導致我國的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都被肆意利用和開采,環境問題就變得更為嚴峻。從人口方面來說,從新中國成立至開展計劃生育之初我國人口數每年都是成倍增加,這樣的背景使我國資源和環境都入不敷出,承擔了巨大壓力。從資源能源發展方面來看,當時的條件背景導致我國經濟發展高投入、低產出,能源資源的消耗量極大,進而產生了更嚴重的污染。舉例來說,我國的淡水資源,建國初期我國河流江川干流支流的水質尚好,只是部分城市的部分河段污染較重,而隨著經濟發展建設,我國沒被污染的淡水資源屈指可數。生態環境惡化不僅存在于我國的發展中,也是全球性發展都要面對的問題,中國領導人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和轉變都是改善生態環境進步的重要因素,中國不僅要發展,還要綠色發展。

三、1949年以來生態保護思想的發展研究

1.生態思想的萌生。生態思想的萌生階段,這一階段為1949-1973年。歷史上閉關鎖國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教訓,新中國成立后,此時環境保護思想是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萌發的初期?;仡櫄v史,在很早的時期中國就自然災害頻繁不斷。幾千年來,發生過很多次大的自然災害,這些情況都是基于森林、植被等生態被破壞為前提,然后得不到很好的改善,日漸累積之后發展成大災害,包括水土流失、森林沙漠化、湖泊干涸等一系列不可逆的嚴重生態問題。也由于歷史的教訓歷歷在目,領導人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因而迫切希望從本質上解決,或者改善我國生態環境面目全非的現況。從實際發展來看,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共產黨的首要任務是利用軍事和政治斗爭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后。政權回到了人民大眾手中,我國也結束了常年的戰亂,不再受封建統治的束縛,國家的社會、經濟以及各行各業都有了快速發展。在安定和平的社會背景下,生態思想終于正式成為新的改革目標,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經過20多年一直到1973年8月我國召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中國共產黨堅持秉承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拉開了保護生態環境的序幕。

2.生態思想的成形。上文提到1973年8月我國召開了環境保護會議,由此進入了生態思想形成階段,即1973-1989年。在這個階段中,中國領導人的生態思想發展落實,影響因素包括國內因素和國外因素,兩種因素互相影響,由此成形。從中國國情方面來分析,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生態問題是領導人必須承擔的責任,這個問題產生的壓力也對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的成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解放初期,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心在發展和生產上,工業化成為極力擺脫貧窮狀態的中心發展環節,集中精力搞經濟,“大干快上”,突飛猛進,直接影響了生態環境。因其粗放型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大規模的工業化發展對資源的消耗巨大,木材、煤炭、鐵礦等資源都是工業化生產的必須之物。再加上發展工業化過程中急于求成,日夜生產,毫無節制,因此導致大片森林被砍伐,煤礦、鐵礦等資源被過度開采,工業廢氣、廢水無節制地排放。使生態環境更趨惡劣,森林銳減、河道污染、水土流失,更多嚴重的自然災害相繼發生,導致空氣質量和水質量呈階梯狀不斷下降?!巴炊ㄋ纪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促使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的成形。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召開首次人類環境會議時,周恩來總理特派代表團專程參加此次大會,表明中國對生態環境的重視,這次會議的召開對我國環境保護及生態建設國際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不僅是中國,這次會議同樣也喚醒了各國政府重視環境發展的思想,將生態環境問題放在國家發展的首位。中國代表團通過與各國的交流,開拓了對生態環境認知的視野,此后,國家領導人以及生態環境專家開始更加重視和深入研究生態環境問題。從我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的召開,經歷多年發展,一直到第三次環境保護會議召開,這個時期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在萌生的基礎上,借鑒了國外的生態對策,進入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初具雛形的階段,其具體措施也得到進一步的貫徹落實,包括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控制人口等方面,生態思想就在此時期正式成形。

3.生態思想成熟階段。我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的成熟階段是在1989-2002年之間,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在經過前兩個階段的探索和完善,進入成熟狀態,這種成熟是在全球環境被關注的大背景下完成的。從國內來看,環境保護思想和意識成熟乃是大勢所趨,也是發展和進步的必然結果。同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完善實施措施。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向聯合國提交了研究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這一報告將人類生態思想從單純的環境保護層面上升到將環境保護與人類發展共同進步結合起來的高度,這是中國生態思想和發展思想的活躍性階段。以這次大會的實際內容為標志,中國對環境與發展的認知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受這次大會的啟發,我國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會議要求在發展中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環境監管制度,全方面考慮并解決環境問題,促進社會與環境協調可持續性發展。同時,還倡導積極開拓具有中國特色的獨有的特殊環境保護方式。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內,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從初具雛形發展到日益成熟。

4.生態思想完善并迅速發展。從2002年至今,隨著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的成熟,保護環境就進入完善發展階段,近幾年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在生態建設上取得了滿意成效。但是由于中國發展經濟對資源的需求量巨大,且受人口基數等問題的限制,生態系統脆弱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大的改善,這種脆弱需要常年“呵護”。因此,我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體現在國內,中國單方面的環境保護并不能實現全球的環境生態建設。在政治上,我國已經簽訂了《蒙特利爾議定書》、《京東議定書》、《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多個國際環境公約,這意味著中國也要積極地履行環境保護的國際義務。在經濟上,部分發達國家設置了“綠色貿易壁壘”對各國外貿形成阻礙,這也意味著我國在經濟貿易上也要時刻考慮環境生態問題。同時也要求中國領導人必須領導全國人民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加大力度,切實完善生態環境的管控與建設。

四、結束語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系著國家發展,更關系著人類的生存,是當前地球上每一個生存的人都要參與進來的,也是將來伴隨著人類發展和進步必須面對的共同任務。近年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不少成績,要想更好地發展,則需要在國家領導人生態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研究中國領導人的生態思想也應該進入新的領域。在同樣的環境背景下,任何思想理論的研究,從本質上都有類似的地方,對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的研究,就像一面可以全面反射歷史的鏡子,能夠映射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歷史發展到今天,中國領導人生態思想以及在其他思想領域內的發展與變化。

猜你喜歡
發展規律生態思想
道教土地倫理思想探析
試論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
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核心與亮點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當代生態思想研究
青年信仰的生成機制、發展規律與危機消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