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創業企業介入養老市場的機遇研究

2017-07-05 09:16劉樂君王夢婕武思宏何偉瀚
經濟師 2017年4期
關鍵詞:創業企業機遇

劉樂君 王夢婕 武思宏 何偉瀚

摘要:隨著中國老齡人口的比率不斷增加,社會的老齡化成為中國社會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在養老行業中,老年人的幸福度與養老運作資金的充足度,政府社會統籌的有效性,以及養老服務的個性化程度有較大的關系。文章通過調研老年人的服務新需求的現狀,提出創新創業企業如何抓住這樣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成為養老運作資金的被投資方和統籌養老產業的個性化服務的主力軍。

關鍵詞:創業企業 養老市場 機遇

一、城市老齡化現狀

2015年中國0-14歲人口為22681萬人,2015年中國15-64歲人口為100347萬人,2005-2010年中國0-14歲人口逐年下降,2010年0-14歲人口達到近十年最低值,為22259萬人。2015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4434萬人,近十年65歲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

以上海地區老年人數據為例,1979年,上海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上海成為全國最早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且近年來,上海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呈加速發展態勢。數據顯示,至2014年末,上海市戶籍人口總數1438.69萬,其中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413.98萬,占比為28.8%,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國際上深度老齡化5:1的贍養比。其中,80歲及以上戶籍高齡老年人口75.32萬,占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的18.2%,占戶籍總人口的5.2%。相比1979年,2014年上海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提高了18.8個百分點,上海已成為深度老齡化城市。根據上海養老服務報告預測,2018年,上海戶籍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將突破500萬,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將平穩增長,老齡化會不斷加深,并將于2045年-2050年達到峰值。

本項目組向上海市區縣588名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放了問卷調查,有效問卷524張,有效率89.1%。通過對其目前養老現狀的陳述,對養老服務需求和滿意度等全方位的調查,發現雖然近年來養老服務的水平整體有所提高,但面對越來越多個性化養老的需求,養老市場中仍存在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養老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上海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總量之間仍然存在很大缺口

上海20.7%的獨居老年人是社區居家養老及機構養老服務的需求群體,這與“9073”養老服務格局的目標比例相差10個百分點。然而與未來不斷上漲的需求相悖的是,上海養老機構建設步伐卻在放慢,2006年-2010年上海民辦養老機構從218家增加到332家,但2010年-2013年只增加了24家。根據上海市戶籍老年人口數量增長趨勢和對養老院床位的需求來看,上海養老機構床位需求還要增長1-2倍。這一供需缺口主要是不成熟的養老服務市場引起的。

雖然上海自2000年就實行為特困老年人購買養老服務的措施,但由于養老服務供應者與管理者之間界線不明,政府與社會、市場之間沒有形成長期有效的合作伙伴關系,政府對于購買何種養老服務不夠明確具體,企業和社會組織也因為缺乏足夠的利潤驅動而無法自發形成養老服務市場,以至于該市場長期處于摸索期,發展停滯不前。

(二)養老服務資源分配不合理,多樣性需求滿足率低

上海市養老機構地域及服務質量分布結構不均勻,養老機構大多數按照行政區劃,而不是老年人的分布和服務半徑來配置。因此養老服務呈現中心城區設施集中,郊區有限分布的特點。

另一方面,養老服務仍為政府單支柱主導,市場化程度較低,民辦養老機構大多因資金短缺或服務質量低,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供給。在政府主導的公辦養老機構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審核人住制度不健全,一些真正的需求者難以享用養老服務,資源錯配現象較為嚴重。這類養老服務體系關注的重點是困難老年人和弱勢老年人,而不是全體老年人,尤其是那些經濟條件較好,對高質量養老服務有需求的老年群體,這與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之間存在很大差距。

其三,目前上海的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的退出率比人住率有較大的差距,即使是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床位都難以供應,且上海養老機構的營業利潤無法支持自身規模的迅速擴張,加之護理人員的缺失進一步造成了上海養老機構所面臨的窘境,根本無法滿足老年人增加的需求。

(三)養老服務信息傳播及反饋體系不健全,服務體系優化受阻

通過實地調研,再利用李克特量表探究老年人對不同類型的養老模式的贊同程度(圖1),筆者發現上海市老年人群體對政府養老政策了解程度較低,對現行的養老模式和多樣化的養老服務也知之甚少,因此很難有效地選擇適當的養老服務,也很難利用政策維護自身權益。

從中可看出,老年人對個性化服務機構的渴望,機構型養老的贊同程度不及日托式的養老模式和暖巢管家養老模式。在進一步的訪談中探究原因,還是老年人不愿意離開自己的家。

專業的機構收費高,對他們的經濟狀況是一大嚴峻考驗,收費稍低的專業機構一般都位于遠離他們現在生活區域的近郊,不僅交通不便利,不便于子女親友探訪,而且遠離原本生活多年的地方對很多老年人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有些還會有強烈的孤獨情緒,甚至患上憂郁癥。而對于小型家庭養老院模式,因為人員的選擇不是老年人能主觀決定的,如果性格不合、生活習慣不合,很容易產生矛盾,生活質量和精神狀態都會受到影響?,F在日托式養老模式逐漸興起,但老年人都表示,這樣的模式管得了白天管不了晚上,而且日?;顒咏允且幎ǖ?,沒什么自由,餐食花樣也比較少,對老年人的吸引力較小。

同時,養老市場信息傳播不順暢也造成了養老服務和與其密切相關的輔助保障服務如:醫療服務、護理服務等難以實現對接整合,養老產業發展較慢,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階段,上海缺乏完整的信息反饋系統來反映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感知,個陛化及多層次需求無法被服務提供者洞察,這種信息隔閡直接影響到政府的宏觀決策及產業附加價值的創造,養老體系的整體優化難以實現。

三、創新創業企業介入養老市場的機遇

上海目前逐步形成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補充,機構養老為支持性服務綜合體的養老結構,機構的功能在逐步細分化,以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構建能夠提供模塊化服務的新型個性化養老模式便成為養老產業轉型的重點,筆者認為創新創業企業是未來養老市場不可缺少的一環,而且這類企業在養老服務市場存在著競爭優勢。

(一)借鑒西歐創業企業的創新翻轉養老

2014年,Maureen Bisognano and Dan Sehummers提出了翻轉醫療的概念,旨在利用新技術,改善病人和醫療服務之間的合作關系,以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成本。他們強調應該把服務需求者,而非疾病或者身體狀況置于醫療服務的關注點,去了解需求方需要什么。同時,翻轉醫療也意味著健康服務的提供者由醫院向社會團體轉移,由一對一提供服務向以醫療團隊形式提供服務轉移等。而這些,都是養老服務人性化和養老醫療系統化、低成本化的重要體現。以荷蘭的Buurtzorg項目為例,它是一個成功的依托社區護理團隊以及信息技術而真正服務于老年人需求的高質量低成本創業項目。

筆者認為Buurtzorg創業項目實現了家庭養老護理的創新,與傳統的養老服務相比,有以下幾個創新點:首先,由10-12個護理人員組成獨立的團隊,負責50-60個老年人的—套養老服務,包括分析老年人養老需求,制定服務方案并執行、記錄,保證了服務的連續性。其次,護理人員提供的不僅僅是專業性強的醫療服務,還有專業性要求較弱的(梳洗、洗浴、穿衣等)服務,通過合理組合降低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該項目結合互聯網時代的特征,給醫護人員配備IPad,利用互聯網系統進行業務管理、服務按需即時配置、檔案記錄、效果評估、付款等等,并配備遠程專家為護理團隊提供難題解決、技術支持等。

2015年畢馬威(KPMG)將Buurtzorg這一創新創業型養老服務與荷蘭傳統居家養老服務進行了成本對比分析發現該項目成功地實現了時間和成本的效益,同時Buurtzorg項目的用戶滿意度更高。

在此模式中,創新創業者們不僅創新了養老服務的組織架構,更是高效利用了信息技術。通過使用現代通訊設備,創業者們可以實時監測并傳輸老年人包括睡眠、飲食、運動在內的各項生活的一手資料,既可實現雙方資料檔案的管理,也可便于服務需求方和提供者的實時交流。智能化養老產品,以及將這些產品運用到智能化的養老服務體系中去,是未來養老行業重要方向。同時,“翻轉課堂”已逐漸在上海起步,“翻轉式養老”也應納入創新型的養老體系,以改變老年人被動接受服務的現狀,創業者們可搭建平臺式服務,通過收集老年人的需求,對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傳達給相關養老服務機構,以實現從老年人需求出發的個性化養老。

此外,這種模式也會帶動對中國養老行業人員的需求,目前中國醫療人才過分執著于大型醫院,而醫院無法提供這么多的就業崗位,因而養老醫療團隊將是提供一條新的前景廣闊的又能人盡其才的就業途徑。

(二)創新合居公寓,滿足多層次養老需求

老年公寓作為國外的創新型養老模式和養老服務產品,通常由政府和慈善機構出資建造,由社會力量運營,筆者認為這也是創業的切入點。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WOZOCO公寓是老年公寓的一種革新,它是為荷蘭老年人建造的一種低成本公共房屋,“空中樓閣”的形式節約了土地資源,減少了對綠地的破壞,房間外停放有自行車方便老年人出行,而房間內部布置有藝術品、小陳列等增加了公寓的審美趣味性;房間配置有電腦、IPad等電子設備。社會力量運營的養老公寓硬件設備更符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例如樓房設計多有電梯、地板鋪有防滑瓷磚、淋浴室設有座椅、照明燈開關位置較低等,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舒適度。同時,依舊是借助先進IT技術的運用,社會力量為老年人們提供與時俱進、溝通暢通的便利。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于租住公寓的滿意度與自己擁有房屋的滿意度差異逐漸減少,甚至超過住在自己擁有的房子里。對于高齡老年人,維護房間、庭院的雜務逐漸變成一種負擔,行動不便性增加,使老年人的幸福感更易于受社區鄰里環境的影響。而養老公寓,則在房間設備維護管理、老年人生活環境改善、生活照料等方面更有優勢性。

筆者認為,中國的養老文化受儒家中的“孝”文化影響,主要強調血脈親情,導致目前中國老年人大部分選擇居家養老的方式,以家庭贍養為主;西方的養老文化受基督天主教中的“博愛”文化,由于其家庭結構松散、個人獨立性強,所以養老模式以社會力量的關懷所支持。但由于如今中國的年輕一代大多忙于工作,空巢老年人越來越多,合居式的、以社區為輻射的個性化老年公寓必然成為一個發展趨勢,但創業企業在構建養老公寓時需要結合中國老年人心理的特點,相較于外國老年公寓更注重的獨立空間,中國的老年公寓則應考慮與親友的聯結。同時,關于養老公寓費用問題的方面,由于我國社會保障的標準較低,因此養老費用仍主要來源于子女的資金支持。但老年人人住公寓后,原來的房產大多產生暫時性空置,創業機構可以以此為契機,開創一個類似airbnb的平臺,出租這一類閑置房屋,以租金來貼補養老公寓的費用。

四、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多數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滿足,加之目前上海老齡化程度已超過30%,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在量和質的要求上都不斷提升,這對目前的養老服務模式和養老體系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紤]到我國目前養老金融體系和各項相關制度政策尚在不斷摸索中,尚未形成一套穩健完整、運行高效的體系,且目前養老服務市場供需缺口大,在這種形勢下,筆者認為上海創新創業企業介入養老市場尋求機遇前景廣闊。傳統的養老主體,圍繞著的是“生”與“身體健康”,而現代的創新創業型養老機構更應關注老年人的體驗與快樂——不斷的資金流、高效的管理與流程控制、開放式的家庭文化、醫養結合以及專業化人力資源配置等。上海仍需繼續著力推進創業企業的活力作用,打造生活化、個性化、專業化的養老機構,讓老年人們老有所依,有良木可棲。

猜你喜歡
創業企業機遇
RCEP與房地產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創業培訓課程游戲模擬實踐模塊教學方法實例研究
創業企業階段性動態管理模式研究
淺談小型創業企業品牌營銷策略
我國創業企業成本控制問題探討
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