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歷史邏輯

2017-07-10 09:44謝魯江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7年9期
關鍵詞:資本積累歷史邏輯

謝魯江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公有制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已經開始展現其成長和演變的歷史過程。認識這一歷史過程,探索其內在的發展邏輯,是理論經濟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和研究任務。本文認為,中國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與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推進是相輔相成的。從體制上,經歷了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歷史邏輯上,經歷了由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原始積累時期向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資本積累時期的轉變。

【關鍵詞】公有制經濟 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 歷史邏輯 原始積累 資本積累

【中圖分類號】F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9.010

中國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正處在成長和演變的歷史過程中。探索研究中國公有制經濟正在發生著的這一歷史過程,分析認識公有制經濟內在的核心構造及外在的表現形式,無疑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命題之一。

以往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認識,受斯大林模式的影響很深,往往是從與資本主義對立的角度來認識和把握。例如,資本主義是私有制,社會主義就是公有制;資本主義是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就是計劃經濟;資本主義是按資分配,社會主義就是按勞分配。按照這種機械主義的、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對立方法來認識社會主義公有制,往往更強調了對資本主義的否定,反而妨礙了對社會主義公有制本身的更為深入的反思和認識。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公有制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實踐,已經開始展現其成長和演變的歷史過程。認識這一歷史過程,探索其內在的發展邏輯,是理論經濟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和研究任務。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中國公有制經濟初始的歷史使命

進入近現代以來,中國生產力發展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命題是推動工業化,完成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化社會的歷史轉變。為此,中國在歷史上艱苦探索了多種推進工業化的方式和路徑?!爸袑W為體、西學為用”“實業救國”“洋務運動”“三民主義”等,都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提出并付諸過實踐的推進工業化的努力探索。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

原始積累是推進工業化必需經歷的歷史階段。任何國家要啟動和推進工業化,都必需經歷一個原始積累的歷史階段。區別在于完成原始積累的手段、方式、路徑的不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一方面揭露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原始積累是“血與火”的歷史,對內剝奪,對外掠奪,制造了一系列的戰爭和沖突;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類社會推進工業化的一個基本歷史規律,即原始積累是推進工業化必需經歷的歷史階段。只是馬克思認為,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在資本主義完成工業化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因而也就不需要再有什么原始積累的歷史任務了。

但是,在后來的社會主義實踐中,社會主義運動往往是在一些工業化相對落后的國家取得成功。尤其是中國,一窮二白,工業化基礎極其薄弱,僅有的一點工業產業也十分孱弱且發展畸形。因而,推進國家的工業化,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的首要和中心的任務,成為了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由此而來,工業化原始積累的歷史任務,也就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首要任務,成為中國公有制經濟初始的歷史使命。

在工業化的初期階段,資本原始積累是關鍵問題。要啟動工業化,首先必須解決初始資本的來源問題,社會資本的動員和集中方式問題。在國家工業經濟本身還很弱小,創造財富和積累財富的能力嚴重不足,但卻又需要大規模投入的情況下,工業化初始資本的來源只能是在工業經濟之外,社會必須經歷一個具有原始積累功能的歷史階段。從工業化啟動的歷史經驗看,原始積累過程的突出特征,就是把國內、國外非工業領域(主要是傳統農業和自然及社會)的資源和財富,強制性地向工業領域轉移和集中,以形成啟動工業化所需要的足夠規模及持續能力的初始投入。

從各國啟動工業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來看,能否形成穩定的原始積累方式或路徑,能否動員足夠規模和持續能力的初始投入,往往是決定工業化啟動成敗的關鍵所在。發展經濟學中對此有多方面的理論和戰略探索研究,如“貧困的惡性循環理論”“大推動理論”“兩缺口理論”“進口替代或出口導向戰略”等。著名的“二元結構”理論,實際上也揭示了在工業化資本嚴重缺乏的情況下,依靠農村廉價勞動力的充足供給,形成低成本態勢以保持工業投入資本長期高回報,進而形成資本快速擴張、完成資本原始積累的社會歷史現象。

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采取的主要是對外侵略擴張、殖民掠奪(如所謂的征服美洲和非洲等),對內剝奪廣大農民小生產及中小地主階層(如“圈地運動”等)。許多發展中國家則主動或被迫地采取依附于發達國家資本及市場的路徑,比較典型的如拉美國家(由此還形成了“依附資本主義理論”或“中心—外圍資本主義理論”)。新中國成立后,則主要是依靠工農產品“剪刀差”來作為原始積累的基本方式或途徑,形成了以構建公有制經濟為主來完成工業化原始積累歷史任務的道路。

中國以公有制經濟的方式來完成原始積累具有歷史必然性。在當代中國,公有制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必然性,是與工業化發展的必然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來全面啟動和推進國家的工業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核心內容。以公有制經濟為主要形式完成中國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任務,是中國工業化內在發展要求及社會經濟內在發展要求的必然體現。

中國公有制經濟最初的主要形式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國有經濟主要分布在工業領域,是中國工業化的主體。集體經濟主要分布在農業領域及手工業、輕工業、中小商業部門。從中國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主要依賴工農產品“剪刀差”這一形式來說,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是原始積累過程的共同完成者。從原始積累組織主體和資本最終形成主體來說,以工業經濟為主的國有經濟則是原始積累的主體。進而可以說,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工業化原始積累的主體是國家,中國是以國家積累的方式而非私人積累的方式,來完成工業化的原始積累任務的。

首先是原始積累主體選擇問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社會極度缺乏來自社會的積累主體。當時農民占據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毛澤東同志指出,當時中國有4億人口,其中產業工人只有400萬,其余基本全是農民,而其中絕大多數又是陷于赤貧或準赤貧境地的貧下中農。而且農村的生產力水平基本是傳統農業的小生產,生產規模十分細小,生產資料極其落后和貧乏,財富生產能力低下。顯然,依靠當時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農民作為原始積累主體,通過私人積累方式來啟動工業化,是不現實的。民族資本家階層個體資本規模也不大,且多分布在輕工業或依附于國際資本的某些產業環節,從其經濟實力、社會能力等方面看,也不具備成為推動全社會工業化的主體的可能。解放前占據中國主要工業生產力的國際資本和國內官僚資本,則已被推翻趕跑,其財產收歸國有。并且在其占據主導地位時,也沒有在真正全面啟動中國工業化進程上發揮積極作用。由此可見,當時全局性啟動國家工業化的社會主體并不具備,或者需要相當長的時期來培育。在這種歷史情況下,以國家為原始積累主體,利用國家的力量,集中社會有限的財富和資源來整體性地啟動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就成為唯一具有現實可行性的選擇。這樣一種原始積累的方式或路徑,就形成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來啟動和推進工業化的道路和制度,賦予了公有制經濟完成中國工業化原始積累任務的歷史使命。

其次是工業化發展所需要的產業體系的配套性、系統性、完整性問題。像英國啟動工業化,之所以形成一個短期內爆發式擴張的產業革命,就是由工業經濟的這種體系性特征所需要和決定的。紡織的機械化需要新動力、新設備、新材料,新動力需要新能源(煤炭產業),新設備需要新材料(鋼鐵產業),大規模的生產和物流需要新的運輸方式(鐵路產業),等等。這些產業必須在短時間內形成相互配套、互為供需的產業體系,工業化經濟才能真正成型和運轉起來。英國在不長的時間里,完成了資本動員和產業動員,因而也就促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產業革命,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英國制造統治了世界。

發展經濟學十分關注工業化進程中的這一體系性現象,認為能否全面快速地構建工業化體系,或者有效加入已有的工業化體系,甚至會成為決定工業化進程成敗的關鍵所在。如“大推動理論”就認為,真正有效啟動一個國家的工業化,就必須盡可能全面快速地構建起有機配套的工業化產業體系;而要想做到全面快速構建起產業體系,啟動工業化所需的資本規模及動員能力就具有決定性。流行于拉美國家學術界的“中心—外圍資本主義理論”也認為,許多發展中國家之所以工業化進程半途而廢或畸形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無法形成完整工業產業體系,而加入發達國家產業體系中則又被邊緣化、碎片化、低端化。

因此,在啟動工業化的過程中,要完成原始積累,資本動員和產業動員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以國家為主體,以公有制經濟為主要動員形式,有效地完成了資本動員和產業動員,以“一五”計劃時期156個工業項目齊上馬為標志,迅速地建立起相對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大大加快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為我們國家取得了歷史性的主動權(以“兩彈一星”為代表),也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工業化的騰飛奠定了基礎。

計劃經濟體制是中國完成社會主義工業化原始積累的階段性體制載體。以公有制為實現原始積累的主要形式,在財產權利上就體現為公有制財產的積累,公有制經濟的擴張。而在管理體制上,則與以國家為原始積累主體相適應,采取了計劃經濟體制。以往受斯大林模式的影響,把計劃經濟體制與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劃上了等號,認為計劃經濟體制將是社會主義制度中的永恒存在。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尤其是改革開放的實踐,在推進中國工業化騰飛的同時,也進一步明晰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歷史定位,它是中國完成社會主義工業化原始積累的階段性體制載體,其歷史使命就是具體履行國家作為工業化原始積累主體的功能。計劃經濟體制就是一種準國家動員體制,以國家為主體,進行工業化的原始積累,啟動和推進國家工業化。

計劃經濟體制滿足了在短時期內快速積累工業化啟動資金和資源的要求。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初期的資本原始積累方式,無法適合中國工業化的需要,或者更準確地說,中國都無法采用。以對外侵略掠奪的方式來尋找外源式原始積累來源,對于新生的共和國來說,既不現實,同時也無此動機或意愿。新中國從舊中國那里接收下來的是一副積貧積弱的爛攤子,國力十分孱弱,鞏固新生政權、抵御外部侵略顛覆的任務非常重。并且西方國家秉持敵視和封鎖新中國的態度。因而,從外部大規模獲得啟動國家工業化資金和資源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從國內來說,如果采取社會階級分化的方式,使得財富向一部分社會成員集中,由他們承擔起國家工業化原始積累的使命,這種路徑也不具現實性與可行性。首先是時間會比較漫長,從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小生產群體中培育出來大中資本家階級,類似于“一將功成萬骨枯”。由此可能激發的對廣大小生產群體的剝奪以及相應的尖銳的社會矛盾和沖突,也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根本宗旨,與作為新中國主要社會基礎的工農階級的利益極其不吻合。

因而,從中國的現實出發,中國采取了以國家為主體進行資本動員,來完成工業化原始積累的路徑。這是一種超脫于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之外的一種工業化原始積累方式。對外強調了一種和平發展的新興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對內強調了以國家為主體、探索全體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工業化道路。

計劃經濟體制滿足了工業化體系性啟動(產業動員)的要求。計劃經濟強調以舉國之力集中力量辦大事,強調全國一盤棋,強調高度集權,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資本形成能力十分低下的情況下,恰恰有針對性地解決了資本來源弱小分散與工業化原始積累需要大規模集中投入之間的矛盾。這樣就使得中國在短短十數年的時間中就迅速建立起了相對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還需要強調的是,在資本形成能力十分薄弱的情況下,計劃經濟體制通過對資本的十分嚴格的控制和管理,對社會消費的極度壓縮,基本保證了由國家集中起來的有限的資本全部用于啟動和推進工業化。它也體現了全體中國人民為快速啟動和推進國家工業化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

這樣的計劃經濟體制是一種近乎于國家戰爭動員式的體制。從歷史實踐來看,它對解決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工業化原始積累問題是十分有效的。但這種體制的歷史階段性、歷史局限性也十分突出。它的根本歷史使命存在于推動中國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化社會轉變的這一歷史環節,難以成為國家進入工業化經濟后的常規的社會經濟體制。這一點則為改革開放后中國工業化的實踐所證明。

通過計劃經濟體制所形成的財產,則構成了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經濟的物質基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計劃經濟體制和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經濟,實質上是“二位一體”的,由此形成了政企不分、公有制財產權利主體不清及產權不明晰的特點。

中國公有制經濟發展已經進入資本積累的歷史階段

隨著中國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商品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開始真正進入資本積累的階段。即公有制經濟不再是依賴來自自身之外的財富的“輸血”來發展壯大,而是依靠自己的財富生產和創造能力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資本的積聚擴張,即從依賴外部積累為主轉變為依靠內部積累。如,不再依賴于工農產品“剪刀差”來形成企業利潤來源,而是主要依靠企業的市場競爭來獲取收益。

資源動員和資源配置體制機制的轉變要求公有制經濟成為資本積累主體。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員機制將圍繞資本積累展開,同時它也是資源配置機制的核心。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以國家為原始積累的主體,從社會成員來說,其在原始積累過程中,是被動的,是被動員的。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成員(主要借助于各種企業組織形式)成為微觀主體,成為財富創造、資本積累的主體。圍繞著對財富的追求和對資本的支配,社會成員成為自我動員的經濟主體和利益關系主體。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形成了社會投資主體和社會投資機制,也就是說,形成了社會資本的培育和運行機制。居民、企業的收入可以用來投資,形成資產,資產追求保值增值,進而就形成資本的運行。在收入—投資—資產—資本—收入的循環中,社會資源被動員了起來,并在內在利益和外在競爭的驅動下,借助企業組織和市場機制進行資源配置。這樣就形成了基于社會成員內在利益驅動的資源動員和資源配置體制和機制。國家追求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整體目標與社會成員微觀的利益驅動,達成了一個有機的統一。這與計劃經濟體制下只有國家基于整體目標的推動,而缺乏社會成員基于微觀利益的主動性相比較,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這種轉變使得社會獲得了基于人民為主體的更為內在、強大、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和活力。

在這種情況下,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也必然要從以國家為主體轉向以企業為主體,從計劃經濟的細胞轉變為資本經營主體,從面向國家計劃的產品需求轉向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國有資本的積累擴張,從完成工業化的起步任務轉向在工業化基礎上社會財富的不斷增長。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不再是國家動員的產物,不再是政府部門行政化配置資源的附屬物,而應當成為自我動員的利益主體,成為社會及市場動員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市場競爭的微觀主體,與市場機制互動的資源配置的主體。如果不按照市場經濟體制的邏輯實現這種資源動員和資源配置機制的轉換,公有制經濟就會游離于當代社會的資源動員機制和資源配置機制之外。由此而來,要不公有制經濟就會日益邊緣化,再也難以保持其主體地位,難以發揮其主導作用;要不就是與市場機制割裂,繼續依靠國家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存在和發展。這樣兩種選擇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必須選擇成為資本積累實體,從而獲得內在的發展動力和物質支撐。

從簡單商品生產向復雜商品經濟的轉變,決定了公有制必須與市場機制相結合,以及這一結合的關鍵是公有制經濟成為資本積累主體和資本運行主體。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了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就是由簡單商品生產向復雜商品生產的轉變。簡單商品生產是自然經濟的一個補充,它補充自給自足中的不足,為自然經濟起到拾遺補缺(低水平生產生活)和豐富活躍(高水平生產生活)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國傳統認識里,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只是粗茶淡飯生活的一種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補充,因而要“以農為本,以商為末”,也就是以自給自足為本,商品生產為末。簡單商品生產的目的是生產產品,如馬克思所說的,它的循環公式是“W—G—W”(商品—貨幣—商品)。

復雜的商品生產則是基于日益復雜和發達的社會分工,商品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的主體,它的生產目的轉變為不斷追求更多的財富。如馬克思所說的,其循環公式是“G—W—G?”(貨幣投資—商品生產—更多的貨幣收益),也就是說,以已有的財富,通過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來追求獲得更多的財富。從社會微觀主體來說,這是一種追求財富的內在利益驅動,從整個社會來說,這是社會財富總量的增長,整體國力的提高。不管什么樣的社會制度,構建更高層次、更大動力和能力的財富創造和增長的經濟形態,都是具有歷史必然性的。因此,中國也必然要從簡單商品生產走向復雜商品經濟。

中國經濟的發展,在計劃經濟體制階段,更像是一種簡單商品生產。國家利用計劃經濟體制,在整個國家范圍內構建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陀^上,這與新中國成立后西方國家對我國的封鎖打壓及與蘇聯的決裂有關。主觀認識上,對自力更生與自給自足有些混淆,也是一個影響因素(所謂“萬事不求人”觀念)。但在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上來說,當時中國經濟發展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從無到有”的問題,恰恰主要就是產品門類和品種的問題。因而,整個計劃經濟體制是以追求產品為導向的,這從當時國務院按照產品生產門類來設置部門這一現象中就可見一斑。

隨著經濟發展程度及內在要求的日益提高,計劃經濟那種簡單化的條條框框,顯然不能適應社會分工日益發達和復雜化的客觀要求。中國經濟必然要向復雜商品經濟階段轉變,從而市場經濟體制必然要取代計劃經濟體制。

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也要體現在其創造財富能力的不斷提高上,體現在其所創造和擁有的財富總量的不斷擴張上。在市場經濟這一新的歷史條件下,公有制經濟也就必須完成由計劃經濟下的“W—G—W”的運行形態向市場經濟條件下的“G—W—G?”運行形態的轉變。也就是說,要完成從產品化向資本化的轉變,完成國有企業由生產主體向資本積累主體的轉變。這是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機制結合的關鍵所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指出,資本化是國有企業新一輪改革的重心任務,顯示出對這一公有制經濟發展趨勢和改革關鍵的明確把握。

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生產力的主體部分之一,是我國財富創造及財富積累的主體之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了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本積累是社會財富積累的主要途徑,馬克思所批判的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這一社會財富積累過程伴隨著貧富兩極分化。公有制經濟建立在生產關系上的初衷就是力圖在社會財富增長的同時避免或消除兩極分化,但并不是不要財富積累。財富積累的途徑是由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現實條件客觀決定的,不能人為地拋棄或超越,但財富積累的后果可以通過一定的制度和政策安排來緩解或化解。處在現代復雜商品經濟及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的公有制經濟,必須成為社會財富的積累主體,從而在實現形式上,也必須要成為資本積累主體及資本運行主體。

(本文系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工程課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管理創新”的階段性成果)

責 編∕鄭韶武

猜你喜歡
資本積累歷史邏輯
《資本積累論》中的總體性方法探究
中國政治發展的歷史邏輯揭示中國模式的政治圖譜
政府雇員制歷史與理論邏輯
新自由主義服務于霸權掠奪的本質探析——基于國際壟斷資本的全球資本積累視角
中小企業社會資本積累與社會責任關系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