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改增對武漢財政經濟的影響與建議

2017-07-11 02:18陳琛
決策與信息 2017年7期
關鍵詞:產業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改增

陳琛

[摘 要] 營改增最大的變化就是避免營業稅重復征稅,實現增值稅“道道征收、層層抵扣”, 將并行于二、三產業之間的流轉稅二元稅制轉換為一元稅制,使增值稅覆蓋所有貨物與服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提高稅制中性化程度,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造更優的稅制環境。通過營改增,既可消除第二、三產業間的重復征稅,而可以打通產業發展通道,加快產業轉型融合,在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推進服務業尤其是高科技、現代服務業發展。

[關鍵詞] 營改增;武漢財政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融合;政策效應

[中圖分類號] F8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7)07-0075-09

在當前宏觀經濟背景下,我國正全面推進營改增,這是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力舉措,對于完善稅制、公平稅負、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創新創業具有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為政府資源的配置、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完善、地方政府的調控能力及地方財源建設等帶來挑戰。如何抓住營改增背景下的機遇,迎接挑戰,進而實現地方財政經濟可持續發展,作為特大城市的武漢必須積極應對。

本文從武漢市財政經濟的現狀入手,分析營改增對其財政經濟的影響,研究判斷今后武漢產業發展走向,以對武漢財源建設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一、全面實施營改增的政策效應

(一)營改增改革進程的簡要回顧

我國實施營改增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武漢市按照中央、省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有序推進。

第一階段:在部分地區,對部分行業實施營改增試點。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實施“1+6”行業的營改增試點,即對包括陸路、水路、航空和管道運輸在內的交通運輸業,以及研發、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鑒證咨詢等部分現代服務業進行營改增試點。同年9月至12月,試點范圍分4批擴大至北京、湖北等8?。ㄊ校?。2012年12月1日,武漢市交通運輸業(不含鐵路運輸業)和六個現代服務業中17960戶企業試點營改增,其中現代服務業企業納稅人占81.6%。

第二階段:對部分行業的營改增試點在全國推行。2013年8月1日后,對上述行業的營改增試點推向全國,同時將廣播影視服務業等文化企業也納入試點范圍,涉及武漢市167戶廣播影視業納稅人。2014年1月1日,鐵路運輸業和郵政業也納入試點范圍,涉及武漢市129戶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稅人。同年6月1日,電信業實施營改增,涉及武漢市179戶電信業納稅人。截至2015年底,全市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的納稅人共9.2萬戶,相較試點啟動時增加7.4萬戶,增長4倍。

第三階段:營改增的全面實施。從2016年5月1日起,營改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至此,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

武漢市本輪納入營改增的企業納稅人98155戶,其中房地產企業9292戶,占9.5%;建筑安裝業32116戶,占32.7%;金融業1507戶,占1.5%;生活服務業55235戶,占56.3%。近9成企業集中在生活服務業和建筑安裝業。

(二)實施營改增的政策效應

從中長期情況看,營改增的政策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其一,有利于完善稅制、公平稅負。營改增最大的變化就是避免營業稅重復征稅,實現增值稅“道道征收、層層抵扣”, 將并行于二三產業之間的流轉稅二元稅制轉換為一元稅制,使增值稅覆蓋所有貨物與服務的生產、流通和消費,提高稅制中性化程度,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創造更優的稅制環境。

其二,有利于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營改增,既可消除第二三產業間的重復征稅,又可以打通產業發展通道,加快產業轉型融合,在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推進服務業尤其是高科技、現代服務業發展。2015年,武漢市有1.71萬戶原增值稅納稅人增加營改增服務項目,混業經營的比重比試點初期提高10多個百分點。一些大中型企業還積極推進“主輔分離”,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力爭主業做強、輔業做精。

其三,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和經營成本,激發企業活力。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通過營改增降成本、減負擔,幫助企業渡難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和示范。評估營改增減稅效應,應關注其對整個產業、特別是下游減稅的影響,著眼全產業鏈的稅收負擔。據測算,上游企業每減稅1元,下游企業可減稅2~3元。武漢市實行營改增以來,增值稅稅負從2012年的4.04%下降到2015年的2.6%,為營改增納稅人減稅99.25億元。由于4個行業實行營改增后稅負平移政策,武漢市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業和生活服務業的稅負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關鍵要靠企業充分利用好政策,通過完善組織架構、加強內部管理、改變采購模式,適應營改增要求。

其四,有利于創新創業。一方面,公平的稅負環境以及營改增減稅效應會吸引更多的創業者。試點初期,武漢市營改增企業登記從業人數只有21.2萬人,2015年增加到122萬人;營改增企業實現就業人數占全市社會勞動者人數比例,也由2012年的4.12%提升至2015年的20.02%。另一方面,購買科研設備、固定資產投資等可納入進項稅額抵扣、技術開發轉讓免稅等政策,促進企業自覺加大研發投入,減輕科技創新成本,提高創新熱情。

其五,有利于提高中央財政宏觀調控能力。營改增的全面實施,必然伴隨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調整、完善,從國發[2016]26號文件(即國務院關于印發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的通知)精神看,結合考慮中長期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發展趨勢及內生要求,進一步集中中央財力,提高中央財政宏觀調控能力是大勢所趨。增加投資、轉移支付、結構性減稅、供給側改革、保障民生、“一路一帶”戰略實施等,現實上也需要中央財力的強大支撐。受營改增全面試點后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辦法調整的影響,2016年6月份中央從地方凈上劃收入552億元,拉高當月中央收入增幅8.6個百分點,拉低地方收入增幅6.2個百分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痹诙愗摽傮w穩定的情況下,要加強中央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只能在收入分配上進行結構調整,如是,地方財政減收成為必然。對此,地方不可心存幻想,要增強緊迫感,適應新要求,因勢利導,沉著應對。

二、營改增對武漢財政經濟的影響分析

宏觀層面上看,營改增對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增動能等具有中長期的正面效應,然而,減稅降負以及營改增伴隨的體制調整、地方主體稅種的缺失等,又給地方政府統籌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壓力與挑戰。

(一)營改增后武漢市產業發展情況。

武漢市從2012年12月1日開始試點營改增至今已有3個多年頭,這期間營改增改革紅利持續釋放,改革范圍不斷擴大,行業規模進一步壯大。受營改增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武漢市產業發展格局也在漸進調整與完善。

到2015年,全市GDP進入萬億元行列,達到1090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8%;全市稅收總收入達到2000.8億元,增長1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25.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民間投資4341億元,增長6.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5∶47.5∶49.0調整為3.3∶45.7∶51.0,第三產業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2016年上半年,全市三次產業的比重進一步調整為2.3∶42.8∶54.9,第三產業遠超第二產業。

1.分行業稅收收入占比情況。排名靠前的分別是制造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建筑業,這5個行業的稅收之和占到總稅收收入的85.9%,其中制造業占40.6%。排名靠后的分別是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業。

2.分行業稅收收入增長情況。排名靠前的分別是建筑業、金融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批發零售業,其綜合增長率達到22.8%,高于整體稅收增長率10個百分點,其中建筑業增幅最高,達到24.2%。制造業和房地產業排名靠后。

3.單位GDP的稅收貢獻情況。排名靠前的分別是房地產業、金融業、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建筑業,這5個行業每百元GDP累計貢獻稅收23.5元,比全產業綜合稅負(小口徑宏觀稅負)高出5.1元。其中房地產業稅負最高,達到61.4%,其次是金融業和制造業,稅負分別為21.3%和20.8%。除農林牧漁業外,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稅負最輕,分別只有3.6%和3.5%。

4.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情況。排名靠前的分別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建筑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了112.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49.5%。房地產業和制造業居中,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8.7%和6.9%。金融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升反降,增速為-75.6%,排名最后。

以排名相容性進行綜合分析,不難看出:

制造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建筑業是武漢市的支柱財源,但制造業和房地產業的投資增長力度相對不足,應引起警覺。

建筑業、金融業、批發零售業不僅是支柱財源,而且增長后勁足,與武漢市打造“建筑之都”“設計之都”、發揮武漢地理優勢、強化戰略定位相吻合,應長期堅持。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雖然對武漢市的稅收貢獻不大,但由于稅負較輕,對投資的吸引力較強。這些行業是解決就業、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抓手,應減少干預、放開手腳讓其發展。

科研、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業投資增長快,雖然稅收規模小,但對武漢市的稅收貢獻呈上升趨勢。這些行業的發展潛力大、包容性強,對于促進產業融合和經濟的包容性增長具有重要作用。為此,要強化人才、投資、環境改善等配套政策,鼓勵風險投資,完善創新容錯機制。

進一步地分析營改增前后2011~2016上半年武漢市重點稅源企業的產業分布,呈現以下特點:

其一,制造業企業龍頭作用大,但稅收增長動能不足。武漢作為我國中部的老工業基地,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武鋼為代表的一批制造企業一直是武漢市的傳統支柱財源。近5年來,湖北中煙、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武漢石化和武鋼集團等5家制造業企業上繳稅收一直穩居前五,占全市100戶重點稅源企業稅收收入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引領作用明顯。

然而,武漢市部分制造業企業稅收貢獻的內生增長動能卻不足,近5年來其企業稅收占全市重點稅源企業稅收的比重持續下滑。2011~2015年期間,武漢市有42戶企業退出100戶重點稅源企業行列,其中30戶為制造業企業。2016年上半年,石油化工、日用輕工、鋼鐵及深加工、食品煙草等傳統產業降幅較大,合計產值下降11.3%,拉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幅3.8個百分點。外在看來,由于體制的變化,2016年5月份之后,其對武漢市地方稅收的分成貢獻提高到與中央持平,緩和了之前對中央貢獻大、地方貢獻小的差距,但其稅收內生增長動能不足,對全市整體稅收增長的影響不可小覷。

其二,新舊動能轉換加速,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仍相對薄弱。近幾年,武漢市通過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培育發展起了一批以華工科技、光谷生物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逐步形成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新方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武漢經濟的長遠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武漢經濟發展正處于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2016年上半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武漢市新經濟持續產生新動能,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2.1%,高于全市GDP增速4.5個百分點。其中,信息技術制造、裝備制造、能源環保和生物醫藥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38.7%,比上年同期增長6.1%。2016年,全市新簽約5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包括武漢新芯國家存儲器基地一期、通用航空聚集示范區、中興通訊高能電池、??狄曂卜?。這些“大塊頭”逐步開工、投產后,能為武漢工業增添新動力。

然而,相對傳統優勢產業而言,武漢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仍顯稚嫩,稅收貢獻未上規模。據統計,2011~2015年,在全市100戶重點稅源企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戶數較少,其稅收收入占100戶重點稅源企業稅收的比重不到3%,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尚存較大差距。

其三,總部經濟效益明顯,但發展仍需加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武漢市加大了對生產性服務業務和生活性服務業的扶持發展力度,也相繼在建筑、金融、房地產、物流、商貿、會展等領域,培育、引進了一批總部在漢企業,總部經濟發展加快。2011~2015年,總部在漢企業稅收由390.55億元增加到773.01億元,年均增長18.6%。其中,2015年總部在漢企業稅收收入占100戶重點稅源稅收總額的75.6%。不足四成的總部在漢企業貢獻了超過七成的稅收,總部經濟效益明顯。

然而,在武漢市100戶重點稅源企業中,2015年總部在漢企業戶數比2011年減少了6家,僅2015年總部在漢企業戶數就比總部不在漢企業少26家。這說明武漢市的投資環境還需不斷改善,總部經濟發展需進一步加強。

其四,本土企業主導地位強,招商引資類企業作用需進一步發揮。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雖然武漢市在不斷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但能納入全市重點稅源的招商引資類企業戶數仍然較少,稅收占比不高,主要還是本土持續發展類企業在發揮主導作用。2015年,武漢市100戶重點稅源企業中,本土企業84戶,稅收收入占77.4%;而招商引資類企業僅16戶,稅收收入只占100戶重點稅源企業的22.3%?;蛞虿糠猪椖咳狈τ行У亩愂栈I劃,或因在項目建設中沒有制定硬性措施確保投資收益在武漢實現,“引資不增稅”的問題比較突出。

從未來中長期發展情況看,影響更深的是全面營改增后地方主體稅種的缺失帶來的不適應,以及由此形成的再造地方收入體系的緊迫需求。

營業稅是此前武漢市地稅收入中最為主要的一大主體稅種,多年來,其在增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上貢獻很大,且超越其他稅種,具備穩定、可管控、帶動性強等明顯優勢。營業稅消失后,從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及其他稅收的規模和增幅看,都難以承擔起營業稅曾發揮的重要作用。此外,營改增會導致企業所得稅轉移至國稅部門征管后失去新的增長空間。目前,武漢市政府對服務業的投入以及服務業帶來的貢獻已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因此,營改增帶來的一大影響及變化是,要重構地方收入體系,但其前提是科學界定中央和省、省與市的事權范圍,以及財力與事權匹配、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谖錆h在全國的戰略定位及在全省的“龍頭”作用,武漢市財力有可能呈現進一步向省集中的趨勢。

與此同時,中央政府在加強軍事、政治、外交、脫貧攻堅、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統籌的過程中,受客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社會轉型的特定社會政治背景的影響,為分散改革風險,中央政府也可能做出更為理性的選擇,以利于地方政府及經濟社會實體對本地區經濟社會資源更為合理有效運用。營改增后,地方主體稅種的再造、地方收入體系的重塑將被考慮進去。但地方稅體系的完善既要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又要體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生增長動力的戰略方向。在這方面,武漢應積極做好準備。

三、全面營改增后武漢市產業發展思路與建議

隨著營改增改革效應的逐步釋放,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財稅改革上的重要呼應,營改增也必然帶來政府乃至社會對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關切。經濟層面,全面推進營改增是發展訴求;政治層面,積極推進營改增是全局和大局考量。即便營改增會給地方政府在預算平衡和財力統籌上帶來一定的陣痛,也是沒有退路的,這就要求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財源建設上積極謀劃,既要抓住改革機遇和有利條件,又要直面營改增帶來的影響和挑戰,抓好地方財源建設。

(一)全面營改增后武漢市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以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省、市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任務,積極推進營改增,搶抓有利條件,釋放經濟長期持續發展活力,克服不利影響,以財源建設思路引導營改增后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

“營改增”背景下,武漢市產業結構調整和財源建設的總體原則是“穩定存量、做大增量、培植稅源、壯大稅基”,既要有利于經濟增長,又要有利于財政增收;既要有利于鞏固、穩定傳統優勢產業,又要有利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既要有利于發展壯大總部經濟,又要有利于創新創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要結合武漢市“三個升級版”“四大倍增計劃”,強化“建設武漢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支點和戰略作為,為復興大武漢而努力。

(二)促進制造業、批發零售業等傳統支柱產業穩定發展

1.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全面營改增后,地方增值稅分享比例由25%提高到50%,地方原征收增值稅行業的發展與稅收規模的提高,對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極為有利,制造業對武漢市地方財力的貢獻也將大為提高。

為此,一方面,要深刻分析、探究武漢市制造業在生產經營和市場競爭中面臨的困難與問題,抓住制造業對地方財力分成提高的有利條件,促進制造業穩定發展。堅持工業主攻方向不動搖,重點促進高端裝備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產業化發展,支持食品、汽車、石油、電力、鋼鐵、化工等傳統支柱產業向中高端升級,努力實現制造業新突破。要通過重點抓投資、抓制造業支柱產業,使武漢爭取在2020年邁入全國制造業第一方陣。

另一方面,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積極調整壓縮落后產能。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圍繞“1+8”城市圈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完成武漢制造業布局,實現產業轉移。要以《武漢制造2025行動計劃》為指導,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對保障全市經濟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主要承擔武漢重大專項任務的國有企業,要保證國有資本投入,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要鞏固加強一批、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穩住制造業,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扶持、基金運作等手段予以引導,但不能搞“產業代理”“經濟代理”,要將投資、創新、發展主導權交給市場,讓市場主體在政府引導下形成創新自覺、發展自主。

2.加速商業布局調整、創新發展。批發零售業成為武漢市的傳統支柱產業,得益于武漢獨特的地理位置、發達的交通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2015年,武漢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總額排名第二、增速排名第三?!笆濉逼陂g,全市批發零售業銷售額年均增長11.7%。不過,在互聯網的沖擊下,電商的異軍突起對傳統商業形成了較大的打壓。

全面營改增后財稅體制的調整,批發零售業能提高地方收入分成貢獻。因此,站在財源建設的角度,應重提武漢市商業企業發展勁頭,推動商業企業布局調整、創新發展。支持推動傳統商貿企業在做大做強實體店的同時,大力發展線上銷售,促進傳統消費提質升級,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加強規劃落地,加大“小、散、亂”市場治理力度,依托和結合上下游產業,提檔升級、整合改造,規劃建設好幾大專業批發市場集群和商務區建設;按照《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支持漢口北、漢正街國家電子商務基地建設,加快全市電子商務市場發展;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努力培植外貿增長點。

(三)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營改增后,科研設備、固定資產、不動產等相繼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加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技術開發轉讓免稅以及國家為鼓勵創新出臺的一些優惠平移政策和“補丁”政策,必將讓眾多營改增科技型企業減輕創新成本,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帶來極為有利的條件。

目前,武漢市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技術、新能源應用、存儲技術、地理空間技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圍繞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將技術優勢發展為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加快構建以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業為核心的新興產業體系,加快形成經濟發展和財源建設的新支柱。加快布局存儲芯片、新型顯示、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領域重大產業項目,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超前謀劃布局未來產業項目。

爭取到2020年,使武漢市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產值達到1.2萬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提高工業對全市稅收的貢獻率,壯大地方支柱稅源規模,使武漢成為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重要集聚地和發源地、長江中游城市群創新型產業的核心功能區、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產業競爭的主力軍。

(四)發展壯大總部經濟,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

全面營改增后,設有總分機構的企業,可采取分機構預征、由總機構匯總納稅的形式進行稅收征管。營改增的全面鋪開,生產性服務業及相關行業重復征稅的稅制桎梏被徹底消除,這將從根本上促進現代服務業的迅速崛起;營改增亦可直接降低第三產業稅收負擔,拉動服務業發展。

為此,要大力培育總部在漢的重點稅源企業,積極引進新的重點稅源企業在漢設立總部,吸引符合武漢產業發展導向的企業總部向武漢集聚,重點吸引跨國公司和國內大企業集團在漢設立大區域性總部和研發、營銷等智能性總部,吸引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的省內外民營企業來漢設立總部。

要以發展總部經濟為抓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及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升級。通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爭取到2020年,武漢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5%,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超過60%。

利用營改增后關于總分機構申報納稅的政策規定,在強化總部經濟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同時,需做好招商引資引稅工作,加強總分機構稅源建設。

(五)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促進就業、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尤其是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對于應對國際經濟的負面影響,保持國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必然要求。

全面營改增后,雖然武漢市94.5%的個體雙定戶、90.4%的生活服務企業和建筑安裝企業達不到起征點,但這正是中小企業成長的有利條件。事實上,營改增也激發了全市“雙創”活力,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未來會成為后續財源。成都市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是例證。

為此,營改增后武漢市在產業發展中還要圍繞“市場主體倍增計劃”,積極扶持中小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培育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推進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建設,促進中小企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構建創新創業支撐平臺,打造協作分享新經濟,合理規劃布局創新創業空間,營造創新創業社會氛圍,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降低創業準入門檻,擴大創業扶持范圍,暢通融資渠道。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創新扶持力度,鼓勵高校畢業生下基層創業就業。培育創業主體,創新創業培訓,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加強技師學院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大學生就業夢想之城,努力提高中小企業新增數量和發展規模。

(數據來源:武漢市統計年鑒、武漢市政府門戶網站、政府相關部門單位。)

[參考文獻]

[1] 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Z],2016,(4).

[2] 劉尚希.結構性改革視角下的營改增[J].財經界,2016,(4).

[3] 王安平,加媛媛.“營改增”助力供給側改革——房地產業的機遇與挑戰[J].財經界(學術版),2017,(1).

[責任編輯:曾 菡]

猜你喜歡
產業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改增
大數據時代廣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與機制分析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十三五”規劃
旅游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