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昌寧縣改善殘疾人生活現狀的思考

2017-07-25 12:44吳艷梅
博覽群書·教育 2017年6期
關鍵詞:改善殘疾人

吳艷梅

摘 要:殘疾人是一個數量眾多、特性突出、特別需要幫助的社會群體,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已成為構建和諧昌寧,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改善;殘疾人;生活現狀

一、基本情況

昌寧縣現有各類殘疾人2.2萬人,占總人口的6.4%,辦理殘疾人證的有11167人,辦證率達50.7%,其中,男性6777人,女性4390人;重度殘疾有4875人,其中,男性2794人,女性2081人;按類別分,視力殘疾1008人,聽力殘疾725人,言語殘疾591人,智力殘疾374人,肢體殘疾7545人,精神殘疾364人,多重殘疾560人。

在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全社的關心支持下,昌寧縣殘疾人的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配齊了13鄉鎮殘聯專干和124個村(社區)聯絡員,并落實了特殊津貼和相關補助政策,社會各界對殘疾人事業的關注度不斷增強。殘疾人康復工作得到加強,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全縣重度殘疾人基本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特別是縣特殊教育學校建成投入使用后,緩解了殘疾孩子的讀書難問題,減輕了部分殘疾人家庭負擔。通過省、市、縣殘聯對各類別殘疾人的各種培訓,就業和自主創業人數不斷增多,部分殘疾人能自食其力,敢于融入社會,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又實現自我價值。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生活質量難改善。昌寧縣殘疾人多數在貧困山區居住,因勞動能力喪失,生產自助能力較差,人均年收入僅幾百元,維持生活主要靠低保和社會救濟,生活水平明顯低于社會平均水平。特別是重度殘疾人家庭,微薄的經濟收入除維持基本生活外,還要承擔治病和康復的大量費用,自我脫貧難度大。部分重度殘疾人家庭極為貧困,住房年久失修卻無力翻蓋,居住條件極為惡劣,有的甚至缺少最基本的生活用具。

(二)就業愿望難實現。殘疾人心理素質較脆弱,自卑心理嚴重,不愿接觸社會,外出務工機率低,大部分殘疾人靠耕田種地維持生計,缺乏固定經濟收入。由于貸款難,缺乏資金,從事個體經營的數量不多。受身體殘缺影響,殘疾人沒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低、素質不高,加之社會對殘疾人的偏見和歧視,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等,以各種理由拒絕招用殘疾人,就業率低。

(三)康復需求難滿足。殘疾人收入微薄,沒有治療疾病的經濟條件,康復需求得不到滿足。多數鄉鎮缺乏殘疾人康復服務機構,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得不到必要的康復治療和訓練,盡管這幾年我縣開展了“光明工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健康管理”等一系列殘疾人康復項目,但受名額限制,只能滿足部分殘疾人的需求,大多數殘疾人仍然沒有機會得到康復救助。

(四)教育培訓難落實。殘疾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由于身體殘疾、家庭經濟困難等多重原因,殘疾人文化程度總體偏低。我縣殘疾人少年兒童的入學率僅為85%,盲、聾、啞三類適齡殘疾兒童受教育狀況更為堪憂;特殊教育教師緊缺,遠遠不能滿足“三殘”兒童教育需求。多數殘疾人未完成義務教育,也未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更談不上接受高等教育,雖然有關機構組織教育培訓,但因殘疾人人數較多而無法全面普及。

三、幾點建議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不斷改善殘疾人生產生活條件,是構建和諧社會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殘疾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做好殘疾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發展不能忘記殘疾人,和諧離不開殘疾人”的理念,堅持政府主導、殘聯協同,部門配合的工作格局,把殘疾人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統籌規劃,兼顧特性、同步實施,全力推進,進一步完善殘疾人養老、醫保、工傷、生育、救助等社會保障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殘疾人康復服務網絡,切實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問題。

(二)明確責任,完善機制。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各職能部門要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創新體制機制,采取有力措施,使殘疾人生活狀況得到有效改善。一是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要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切實發揮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職能,及時解決突出困難和問題;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二是縣殘聯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履行好“代表、服務、管理”職能,每年向社會公布殘疾人保障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三是政府要研究出臺殘疾人創業的優惠政策,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擴大他們的就業門路。四是各部門要結合“掛包幫”“轉走訪”工作,深入殘疾人家庭,落實好扶貧貸款貼息政策,支持扶貧對象家庭參與養殖、種植等增收項目。加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對農村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支付力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幫助其脫貧致富。

(三)籌措資金,多方救助。廣泛通過各種慈善機構及其他社會團體、群眾團體組織共同參與對貧困殘疾人的扶貧和求助,要充分發揮“助殘日”活動等載體開展扶貧助殘活動,募集社會資金幫助重度貧困殘疾人改造危房,扶持產業發展;設立救助資金,對特困殘疾人的醫療康復、突發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長期住院治療、特困殘疾兒童就讀進行救助。以殘疾人各種特殊節日和傳統節慶活動為平臺,開展文藝活動和運動會,豐富殘疾人文化生活,宣傳殘疾人的先進事跡,提高殘疾人的社會地位,增強殘疾人自強、自立的信心和勇氣。

(四)加強培訓,強化疏導。職能部門要廣泛開展調研,為殘疾人提供適合自己特點及市場需求的各種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開展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以及殘疾人種養殖業、示范戶和自強創業示范戶評選等活動,鼓勵支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同時要深入細致地做好殘疾人家屬護理培訓和心理疏導工作,讓他們真正意識到殘疾人是家庭中的一員,做到不歧視、不拋棄、不離棄。

(五)落實政策,增強實效。全面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殘疾人就業條例》,實施殘疾人按比例和超比例的補貼獎勵政策、殘疾人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將殘疾人就業納入政府就業規劃和督導工作。學校要無條件的接受殘疾適齡兒童就近就便隨班就讀,并對學區內的殘疾適齡兒童做好普查,搞好規劃,為他們的入學就讀創造條件;建議在特殊學校開辦聾啞班;教師要關愛殘疾兒童,要教育和用自己的行為帶動學生,使學生尊重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互幫互助學習氛圍。

猜你喜歡
改善殘疾人
淺析殘疾人就業對策
我驕傲
方便殘疾人用的櫥柜Chopchop
便于殘疾人進行登機的Skycare輪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