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森林美學角度淺析《野性的思維》中的審美文化

2017-07-27 07:54李冬嫻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審美文化

李冬嫻

南京林業大學

摘要:在豐富的人種學研究知識和龐大的民族資料支持下,列維·斯特勞斯從結構體系創立的思維模式多元化論,認為原始思維和科學思維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本文從森林美學的角度重讀經典,分析其中的審美文化內涵。

關鍵詞:野性的思維;審美文化;森林美學

審美文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歷史性概念,拉什人類文化發展中第一階段“未開化社會”和列維·斯特勞斯的“未馴化狀態的思維模式”不謀而合。

首先體現了原始人豐富多樣的審美文化。

審美文化概念主要被認定為現代性概念,狹義的審美文化更是特指大眾文化。但“現代性”一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主張的是對傳統持懷疑態度的反叛性。審美文化是具有一定審美特性和價值的文化形態,僅憑原始人在森林中這種逍遙自在的生活狀態,他們可能就是現代人尋找的“詩意地棲居”的審美理想。

審美文化以感性為橋梁,從而達到與理性的對話與交流。未開化的原始人所具有的這種“具體性”與“整體性”的思維是緊鄰感性直觀的。巫術在原始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巫術不同于宗教。宗教是自然法則的人化,巫術是人類行為的自然化。正如新石器時代的知識來源于知覺和想象的平面,神話與儀式的作用也恰能說明這一點。

原始人的文化和現代的有較大差異,但是原始思維的這種思維形式始終存在,至今活躍。審美文化與日常生活關系緊密,本身就是包括生產勞作、宗教祭祀、喪葬嫁娶等的日常生活,原始人經常進行的游戲與儀式,圖騰的象征系統和飲食禁律等無不體現。從某種意義上看這就是在原始狀態下的“日常生活審美化”。以食物交換和飲食禁律為例,在原始社會的等級集團內,原始人按照一個自然模式來設想其自然產物,這些自然產物由婦女組成,女人是可以自然地相互交換的。

其次體現了原始人日常審美文化的形式化特征。

原始人生活在一個無文字社會,但是他們的日常生活卻也豐富多彩。人們原以為原始人的智力水平是低下的,但是原始人對植物的分類系統卻令人驚奇。他們在原始社會中擁有異常獨特的抽象思維能力,而且不單單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皵挡槐M的林禽海獸和氣象或海洋現象都有名稱”,土著人對于那些對他們沒有直接用處的植物也感興趣。像這類系統發展起來的知識還存在著超功利的成分,比如在書中反復提及的神話,“神話就是原始人類自由想象的結果”,神話既可以被看成是抽象關系的系統,又被看成是美學冥想的對象。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游戲與儀式。游戲是由一組規則來規定的,這組規則實際上容許人們進行任意次數的比賽?!氨煌嫠5摹眱x式類似于各種可能游戲之間的特殊游戲,如“接納游戲”。

原始人對生命繁衍最活躍的森林周圍生物環境的高度熟悉,熱心關切,以及關于它的精確知識,令人驚嘆?!翱臻g”在原始人的審美文化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作用,空間的重要性不僅體現于個人的成長與人格形成過程中,而且是審美活動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生態特征??臻g對民族個性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居住空間不同的兩個半族在競技中就會形成對立面,一個愛好戰爭,偏愛開闊地域;而另一個性情平和,住在森林深處。

最后體現了原始人在這種具體化的思維模式下的心靈自由與精神愉悅。

森林是人類的家園,人在森林中能夠獲得盡情生活的樂趣,原始人如同森林中的動植物一樣自然成長,遵循自然的節奏,傾聽自然的聲音,關心自然如同關心自己。具體化的思維是原始人特有的思維創造過程,尤其是“修補匠”式的思維模式,他們會利用手邊現有的材料“修修弄弄”來完成。具體化思維就把象征自然的動物和象征文化的人不斷分解,重新布局,這些零部件就承載著自然或文化的象征意義了。

森林文化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民族性,會感受到深沉的莊嚴和神秘。原始人也追求精神愉悅,善于“享樂”。以婚姻制度為例,起初主要是內婚制,每一個集團的男女結合是兄妹通婚亂倫式的。然后人們很快就厭倦了這種單調的生活方式。起初因為飲食禁律,各族互不相同,但是很快漁夫族向獵人族征戰,獵人族向農民族征戰,農民族向漁夫族征戰,于是大家都吃上了魚、肉和糧食。引申到婚姻上就變成他們把自己的女人用來彼此交換。

隨著工業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劍拔弩張,這時“生態”進入到審美文化研究的視野中,在人與自然的互動中生成文化活動。原始人畏懼自然,但是夏威夷土著們對他們所掌握的自然財富的利用幾乎是完善無缺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改變主導權位置,從起初的征服者變成良好的一員。原始人對自然的崇拜和尊重,正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生態整體主義”思想。

野性的思維有別于那種包括歷史知識在內的“開化的”思維,但與我們的思維沒有重大區別,它也是一種完善系統的表達,對應著一個完善的觀念系統。原始人的審美文化是以人的精神體驗和審美的形式觀照為主導的社會感性文化,與原始人的生活活動及其感性化生存方式十分密切。原始人生活的諸多方面都顯現出審美文化的光輝,正如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也把人與自然看做一個有機的整體,“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

參考文獻:

[1]列維·斯特勞斯.野性的思維[M].李幼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姚文放.試論審美文化的歷史演進[J].江海學刊,2010(2).

[3]高小康.從審美文化研究到審美文化生態研究[J].學術研究,2011(11).

猜你喜歡
審美文化
人類裝飾的萌芽
淺析巴蜀審美文化的特征及發展
當代高校審美教育創新方略
日本動漫的未來想象與“物哀”美學
影視傳媒的泛審美化與審美救贖
視覺文化時代嚴歌苓小說影視改編熱潮解讀
當代社會語境中藝術與品牌跨界的文化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