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語閱讀課程教學環節探究

2017-07-29 16:55姜群
魅力中國 2017年12期
關鍵詞:教學過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姜群

摘要:高中英語是學生公認為比較難的一門學科,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很多學生都不能很好的將初中所學知識與高中學習的知識銜接好,對于閱讀模塊來說,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點內容,對于這一模塊,我們應該注意把握好課堂環節。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過程;教學策略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對于語言學科的學習聽、說、讀、寫都是不可或缺的。結合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來看,閱讀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重點內容。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之一。高中階段的學生都已經具備基本的英語知識和水平了,這就意味著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不僅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和閱讀技能,更重要的是強調教授英語閱讀策略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對于英語閱讀課,結合高中生的英語水平,我們應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師生共同合作,共同參與,以此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一、閱讀課的基本教學過程

閱讀課是一個非常系統的課程環節,閱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主要信息的能力。關于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閱讀的講解,教師需要進行一定的鋪墊,逐步對學生進行引導。高中階段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背景,而不是單純的進行單詞句子的簡單釋義。這就意味著閱讀課的講解,需要有一定梯度的教學環節進行鋪墊。關于這一基本過程,我們主要分為讀前活動、讀中活動和讀后活動這三個環節。以下我們就從三個不同環節進行詳細探討。

(一)讀前活動

讀前活動是閱讀的導入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激活文化背景。前文提到過,高中階段的文章大都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文化背景的,如果學生對文章的文化背景一無所知,那接下來的閱讀環節只會是流于形式的閱讀課。所以,通過讀前活動,激活文化背景,使學生能夠簡單的了解文章內容的文化背景,二是提前學習生詞,一接閱讀課只有四十五分鐘,教師需要在這僅有的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里將一篇文章講解完,這不僅需要教師的精細安排,更需要學生的高度配合。但是關于閱讀文章,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就是生詞,學生的詞匯量往往是影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因素。通過設置讀前活動,可以使學生提前掌握生詞。

設置以上兩個任務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通過激活文化背景,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為學生的閱讀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當學生對文化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引出話題,使學生能夠在開始就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此外,通過提前學習新詞,可以進一步解決理解上的語言障礙,使學生在接下來的環節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閱讀學習。

(二)讀中活動

這一過程主要是以學生閱讀為主,教師在導入完畢,對閱讀任務進行清楚表達,使學生能夠根據教師所給的任務進行閱讀技能的訓練。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讓學生進行略讀以了解文章大意,能夠通過快速的閱讀捕捉文章的具體信息。教師還可以列舉出基本的文章結構的框架,讓學生進行補充完善。讀中活動主要是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教師主要負責監督學生的閱讀行為和解決閱讀過程中的問題。通過師生在閱讀課上的合作,提高閱讀效率。

(三)讀后活動

讀后活動是閱讀課程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一過程主要是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拓展性訓練以及對閱讀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教師可以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問題拓展,讓學生進行評估,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自我匯報的形式來進行,教師也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性質,讓那個學生就進行角色扮演或是大意復述等方式來進行閱讀思維活動。

以上三種活動是閱讀課基本的三個環節,對于閱讀課,教師可以通過完善補充各個環節具體的活動形式,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二、不同的閱讀環節相對應的閱讀策略

讀前、讀中、讀后這三個環節都有不同的任務和目的,不同的環節在進行時就需要不同的閱讀策略,有效的閱讀策略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效率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閱讀內容進行不同的教學策略的選擇,以此提高閱讀效率。具體來說,讀前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文化背景,提高學生的閱讀動機。針對這一目的性,我們可以采取略讀策略,這一策略主要是與讀前活動相結合的,如果閱讀內容需要教師進行文化背景的輸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通讀文章的起始段和結尾段,然后在瀏覽文章的大體內容,找出每一段落的主題句,對文章內容進行大體的了解。這樣教師在輸入文化背景時,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的消化文化背景,將文化背景與課文內容有效結合。

文化背景輸入后,針對英語閱讀課上的閱讀任務,教師可以提前將問題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這種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的方式稱為尋讀,這種閱讀策略主要是在較長的文字資料中查找特定的文化內容。由于高中階段的文章具有多樣性等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特定的方法選擇,可以通過選定關鍵詞、標題或是圖表等方式進行閱讀。

以上兩種策略主要適合讀前活動中應用,而在學生自主閱讀為主的讀中環節,我們主要采取預測大意、猜測詞義、精讀和泛讀等策略,高中階段的閱讀除了提高學生在語言知識上的應用能力,還應該注重實效性,高中階段的閱讀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考試中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我們在閱讀課程中,可以采取精讀等形式,精講文章中出現的可以進行推敲的情節或是猜測詞匯的指代含義,通過這種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讀中活動主要是學生的讀,我們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討,從而發現更多的問題,將學生自主發現的問題作為閱讀課程的拓展資源,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最后的讀后活動,這是閱讀課程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一節完整的閱讀課需要進行總結,對于總結,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對該篇文章進行新穎的概括,不同的學生具備不同的風格特點,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學生進行度后的探討和呈現活動,從而更好的進行閱讀理解。

高中階段是學生深入學習英語的階段,而閱讀作為能夠體現學生能力水平的一個環節,我們在教學中,應該詳細的安排教學環節,在不同的環節應用不同的策略,以此進行高效的閱讀,結合高中階段的課程特點,一周的閱讀課程數量一般為兩節,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采取高效的方法進行閱讀課程的講授,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英語語言能力。

猜你喜歡
教學過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基于閱讀韻律的高中英語默讀朗讀教學實踐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欣賞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