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于“富貴”和“野逸”之間的清雅之風

2017-08-08 02:09業永恒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6年12期
關鍵詞:畫法工筆花鳥畫

業永恒

具有上千年歷史的中國畫,積淀和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僅講究繪畫材料的運用,要求掌握基本的筆墨技法,更有情感、理念、精神等方面抽象的因素穿插其中。其與詩文相輔相成,反映畫家的感想和心聲,是一種充滿了文化氣息的畫種。

中國畫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從原始社會起,歷經夏、商、周三代,再從戰國至秦漢,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上古時期,這一時期的繪畫樸實稚拙,帶有早期宗教崇拜痕跡。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精神蔚然興起,“魏晉風度”影響了繪畫的精神層面,引導其漸成抒發情懷、表達自我的娛樂形式,佛教繪畫也開始廣為流傳。至隋唐兩代,繁榮的社會經濟使得中國繪畫人才輩出,進入鼎盛時期。之后經歷承前啟后的五代,至兩宋,中國繪畫的成就超越了隋唐,此時盛行文人畫之風,成就斐然。元代繪畫既不求過份雕琢,又風格嚴謹。明清兩代則繼承了前代的美學思想和畫風,作品風格較為統一,各種畫法各成一派,名家涌現,至清末呈百花齊放之勢。

中國畫分為三大畫科: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云:“詩人六藝,多識于烏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于此,與詩人相表里焉?!痹谥袊嬛?,凡以花卉、花鳥、魚蟲等為描繪對象的畫,稱之為花鳥畫,其畫法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B畫與山水和人物畫相比,有著更為廣泛的愛好者,更易讓庶民百姓所接受。對于統治者來說,花鳥畫是一種“粉飾大化、文明天下”的藝術形式;而對于文人士大夫來說,花鳥畫便于隨時操作,并抒發其孤芳自賞的心境。五代和兩宋時期,無論在花鳥、山水還是人物畫方面,都對后世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代至兩宋時期是花鳥畫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此時的花鳥畫呈現出兩種畫風,一個以工筆設色為主,力求細致華麗,以黃荃、黃居萊父子為代表,其筆法細膩,設色艷麗,勾勒細致,多以珍禽瑞鳥、奇花異草為描繪對象,刻畫逼真,氣象雍榮富貴,人稱“黃家富貴”;另一個以水墨寫意為代表,力求通過筆和墨本身,來表現真實閑逸的自然之境,繪畫對象多為汀花野竹、水鳥淵魚,有野逸之風,世稱“徐熙野逸”?!案毁F”和“野逸”分別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繪畫風格和審美情趣,然而從藝術風格上來講它們都是成功的,一直左右著兩宋乃至整個中國花鳥畫的發展。

清代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也是花鳥畫最為繁盛的時代。此時畫派迭現,“揚州畫派”“海派”“嶺南畫派”“常州畫派”等各領風騷。其中,“常州畫派”師祖、“清六家”之一的惲壽平,以“沒骨花卉”在“徐黃體異”(宋郭若虛)中求得新的發展,為清代花鳥畫壇注入了一縷介于“富貴”和“野逸”之間的清雅之風。(圖1、圖2)

惲壽平,號南田,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少年時曾參加抗清隊伍,后苦心鉆研學問,古文、詩詞、書畫無一不精。惲壽平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可稱清代花鳥畫的正宗,其作品受到統治階層、貴族及市民的喜愛。在中國繪畫史上,“沒骨”一詞最早見于宋代。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曾記載徐熙的后代作花卉“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謂“沒骨圖”。所謂“沒骨”法,即是不同于勾線染色的工筆“勾染法”,不用墨勾線而以色彩點、染而成,比“勾染”法更自由,既可以作傳統的工筆,也可以兼工帶寫,使畫家在描繪和表現自然景物時收放自如。

惲壽平承襲五代“徐黃”風格,作畫時以寫生為基礎,力求對真花極力摹寫,所以能夠深刻地表現其活色生香。其“沒骨花卉”廣受歡迎,影響了當時和后世的很多畫家。明清時期的云南畫壇亦名家輩出,有許多精彩的繪畫作品流傳至今,玉溪市博物館館館藏的花鳥畫,畫風清新,意境恬淡,其深受惲壽平“沒骨”畫法影響的風格可見一斑。

師南楷書花卉圓扇面(圖3),紙本,扇面直徑25.2厘米,襯底長60.3厘米,寬33.4厘米,國家三級文物。曾蘭芳,號師南,昭通鎮雄人,清代云南著名女畫家。其自幼攻書,兼習國畫,師出惲壽平技藝,筆力精細秀美,以花鳥畫著稱,時稱“女史”,后入皇宮為慈禧太后代筆,其花卉、小楷俱佳,為人稱道。畫面采用兼工帶寫的畫法,描繪了一枝粉色牡丹一枝獨秀。其花瓣繁復,層層疊疊,花瓣尖端皆以白粉涂染,表現其陰陽向背?;ㄈ~著色清淺,深具濃淡變化,表現了牡丹在春風中搖曳生姿。此畫構圖得當,造型準確優美,設色清麗,其小楷工整秀氣,與畫面相得益彰。

許椿齡花卉扇面(圖4)紙本,長50.8厘米,高17.8厘米,國家三級文物。許椿齡,字慧卿,直隸(今河北?。┍6ㄈ?,國子監生,清代書畫家。善花卉,師陳道復,筆勢蓬勃,名噪一時。畫面設色清麗,用筆柔潤。畫面采用寫意的畫法,描繪了一枝盛開的粉色薔薇?;ò耆崮埘r麗,花枝挺拔,枝干和花刺鮮如新剪。以敷彩和墨色兩種手法相融,墨色部分代表枯萎的花枝部分,將敷彩部分的花葉襯托得愈發嬌艷,其詩文與繪畫亦相得益彰。

陳啟周花鳥圖(圖5),紙本,長83.0厘米,寬42.0厘米,軸長55.0厘米,國家三級文物。陳啟周(1865~1948),字西屏,云南普洱人,清光緒十一年(1 885)乙酉科拔貢,民國初歷任墨江、祿豐、昭通等縣知事,鄧川、玉溪、昆明等縣長。喜詩畫,詩詞、楹聯、書畫造詣較高,擅長山水、工筆花鳥。作者采用兼工帶寫的手法,以“勾染法”和“沒骨法”分別描繪了花枝、花瓣、葉子、奇石、雛菊、稚雞及野草,于中國傳統花鳥畫技法中,融入西洋畫寫實意味?;ò旰椭θ~堅挺有力,勾勒流暢,怪石皴法自然生動,濃淡相宜。石旁一雙稚雞稚樸靈活。畫面表現了一幅花、石、烏相依相襯的小景,充滿野趣。

從以上畫作可以看出,作者受惲壽平畫風影響,構圖巧妙,描繪對象造型準確,敷彩淡雅質樸。善于用色渲染,于筆法上點染并用,使畫面如籠輕沙,賞心悅目。以“沒骨”法及局部勾染法寫生花樹石鳥,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反映出惲壽平“春風桃柳、霜天梅菊助我神”,崇尚自然、師法自然的創作心態。

(責任編輯:李克亮)

猜你喜歡
畫法工筆花鳥畫
國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
鱷魚的畫法
瓜里繪客廳
工筆國畫一夏荷,牡丹
工筆花鳥畫
李文慧作品
簡析宋代花鳥畫對當代工筆花鳥畫的影響
首屆“工筆新經典”全國名家邀請展作品選登
多變的形象
天空的畫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