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價值視角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探索

2017-08-08 18:28陶慧泳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17年8期
關鍵詞:人文價值初中歷史

陶慧泳

江蘇省鹽城市明達中學

【摘 要】 教師要善于利用歷史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讓學生們透過理性與感性的思考、分析去感悟歷史中的人文價值。善于從人文價值視角下對歷史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探索,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歷史教學內涵。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人文價值;初中;歷史;教學

隨著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國家對學生精神教育方面越來越重視。歷史是一門人文性的學科,開展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單單是讓學生們記住相關的人物、事件等,教師還要善于利用歷史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讓學生們透過理性與感性的思考、分析去感悟歷史中的人文價值。因此,教師要善于從人文價值視角下對歷史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探索,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歷史教學內涵。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歷史學科的人文性進行了深入的探析,并從人文價值視角下對初中歷史的有效教學方法進行了論述,望給廣大教師的教學帶來幫助。

一、轉變教學理念,提高人文素質

傳統的教學觀念下,教師將提高升學率當做開展教學的最終目標,這也就使得功利化教學現象變得十分普遍。很多情況下,教師會更加注重教學內容中的“點”,讓學生們機械地記憶這些“點”,然后在做題時進行模式化的套用。這樣,就導致了教學形式化現象嚴重,學生感受不到學習歷史的樂趣,也就難以感知到歷史中的人文精神因素。因此,教師應該轉變這種教學理念,在幫助學生們把握重點的前提下,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們發現歷史學科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同時,教師還要和學生們建立平等的關系,保證和學生進行更為密切的交流。這樣,學生們才能喜歡上歷史這門學科,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跟著教師的引導去探索挖掘歷史中蘊含的人文精神。久而久之,他們便能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自身的人文素養也就能得以提高。

比如在講解“隋朝的統一和滅亡”時,我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認知去談一下對隋煬帝的認識。很多學生對隋煬帝的認識都來源于一些影視資料,他們了解的隋煬帝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很多學生將他的殘暴和商紂王、秦始皇相提并論。還有一些學生認為隋煬帝昏庸無道、無所作為,并將其與“秦二世”畫等號。在授課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們用客觀的眼光去分析隋煬帝,既要了解隋煬帝的殘暴,也要認識到他的貢獻,并從開鑿大運河和創造科舉制入手來分析其貢獻,讓學生們意識到“其罪可彰,其功也卓”。這樣一來,學生們看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眼光就會更加客觀,這有利于學生們打破原有的局限性,使得自己的思維更加多元化,這也為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奠定了基礎。

當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滲透式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用睿智的眼光去看到周圍的人文現象,從一些社會現象中獲得感悟,進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二、把握教材主題,挖掘人文內涵

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工具,但是現階段很多教師在利用教材時,容易出現一些被教材“牽著鼻子走”的情況,將教材內容原封不動地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只能認識到一些皮毛,根本無法體會到教材中所蘊含的人文元素。因此,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材,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尋求人文精神和教材的契合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幫助學生們理解其中所蘊含的人文內涵,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比如在講解中國的近代史時,不僅要引導學生們從理性方面對相關的事件進行分析,還要讓他們注入自己的情感去體會理解在這段歷史中我國人民表現出的堅強勇敢。在講解抗日戰爭時,我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情感教育,讓學生們感受在面對強敵時,我國軍民表現出的頑強不屈的精神。然后,結合中國傳統思想進行分析,讓學生們認識到中國是一個孕育英雄的土地,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涌現出了無數的民族英雄。以此為依托再對學生展開教學,學生們便能夠受到積極的影響,養成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產生濃厚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見,教材是可以靈活運用的,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值得每一個教師去開發。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

三、創新教學方法,弘揚人文精神

成功的教學必然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必須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墒?,現階段的教學方法過于單調、老套,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不管。這樣,學生們可能連基本的理論知識都難以掌握,就更難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了。因此,教師要科學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無定法,教師可以在課上采用一些課堂活動,如辯論賽、演講賽等,以傳統人文精神為話題,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讓他們在主動交流思考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比如在講解長征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們以“長征精神在心中”為話題進行演講,進一步深化學生對長征精神的理解。當然,教師也可以將教學延伸到課外,比如利用“參觀法”、“調研法”等等,讓學生們參觀一下歷史名人故居,回到課上交流自己的感悟。這樣,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不斷地弘揚人文精神,加強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總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對學生進行耐心的引導,勇于克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斷地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們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自身的人文素養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梁永恩.關于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水平的研究[J].學周刊.2014(02)

[2]李紹慶.當前西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之我見[J].甘肅科技.2014(03)

[3]魯德文.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4]黃燕.初中歷史教學應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02)

[5]李輝.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32)

[6]許小琴.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論創新研究[J].海峽科學.2013(10)

猜你喜歡
人文價值初中歷史
人文價值在中學物理教育中的體現
原生態音樂的價值體現
構筑高中語文人文價值的實踐策略思考
人文價值理念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新歷史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