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鄉賢文化促進農村發展的若干思考

2017-08-24 04:15黃淑琦
時代金融 2017年20期
關鍵詞:新農村

【摘要】在國家的強力號召下,全國各地一度掀起新農村建設熱潮,典型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筍,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莫大成功。但是,在成功的背后,我們也不能忽視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許多現實問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鄉賢應運而興,再次成為農村發展的強大助推力。本文以連城縣璧洲村為利,就新時代下如何利用鄉賢文化促進農村發展進行若干思考,期望對現今的新農村建設有所助益。

【關鍵詞】新農村 鄉賢文化 農村治理

自2006年國家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一號文件發布以來,我國已經連續12年發布有關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全國各地一度掀起新農村建設熱潮,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莫大成功①。本文就以連城縣璧洲村為例,通過分析其兩年之內由“問題村”轉變為“示范村”的驚人成就,探究鄉賢文化對當代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一、當代農村建設的困境與出路:以璧洲村為例

璧洲村位于莒溪鎮西部,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全村總人口951戶3200人,耕地面積3563畝,林地面積2.4萬畝,是中國第一批傳統村落和省歷史文化名村。然而,璧洲村在近十多年里,卻成為了各級政府頭疼的“問題村”。璧洲村目前所面臨的發展問題也是中國大多數農村轉型失敗后出現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農村主體缺位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城鄉二元化的平衡結構被逐漸打破,人口的“虹吸效應”導致了農村人口大規模地遷往城市。農村青壯年勞力的單向流失,使得農村普遍出現“主體缺位”“空心化”問題②。就璧洲村而言,勞動力外流十分嚴重,76%的家庭有人外出務工,村里沒有人,農村的發展計劃就無法推進。

(二)農村老齡化危機

80年代,國家將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③,而今30多年過去,此時正是青壯年人口的高峰期,但再過二十年,全國將可能出現青壯年人口斷層,面臨老齡化危機。老齡化對于還沒發展起來的農村而言,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璧洲村目前人口0~14歲的有517人,占總人口的17.43%;15~64歲的有2144人,占總人口的72.29%;65歲以上的有305人,占總人口的10.28%。由璧洲村人口數據可以看出,在未來十年里,璧洲村在冊青壯年戶籍人口將大幅減少,甚至出現明顯斷層,15~20年后,璧洲村將全面進入老齡化,新農村的建設將面臨更大障礙。

(三)農村教育師資不足

最近幾年,國家對農村教育大力扶持,但農村教育的師資問題卻一直得不到改善,呈現一種完全靜止的狀態。璧洲小學是莒溪鎮唯一的完整小學,現有學生118人,教師11人,教師平均年齡是47歲,在近十五年的時間里,璧洲小學沒有進來一個年輕教師。農村教育相對靜止的師資對學生的良性發展極為不利。

(四)農村“流氓文化”滋生

在傳統中國皇權不下縣,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無法下達鄉鎮,因此農村的法治十分薄弱。農村的公共秩序管理主要依靠以鄉紳為代表的“德治”,德治主觀性較強,德治的缺失容易被“惡治”、“暴治”所替代,流氓文化出現。同時,農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充斥在農村的混混群體極易滋生,給農村的社會治理帶來極大破壞。

二、依托鄉賢文化促進農村發展的實踐探索

(一)成立鄉賢組織會,建立鄉賢交流平臺

鄉賢文化既是基層民眾的潛在規范,為基層社會道德提供了有力武器,也是基層民眾無形的指引,是帶領鄉民致富的典型代表。④但是在今天城鄉二元化結構打破的情況下,鄉賢的范圍已不再只限于那些“在場”鄉賢,更多的是“不在場”鄉賢。雖然他們遠離家鄉,但心中仍與家鄉有著割舍不斷的感情,這份熾熱的鄉愁令他們不遺余力的反哺桑梓,盡一份對家鄉的責任,幫助家鄉“起跳”。因此,成立鄉賢組織,能將各地鄉賢團結起來,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2015年,各地的璧洲鄉賢們通過微信建立“璧洲發展促進會”微信鄉賢群,并組織了首次鄉賢大會,200多位在外鄉賢當場募捐60多萬元善款,用于發展家鄉的養老、教育等公益事業。依托“璧洲發展促進會”這一鄉賢交流平臺,璧洲的改變與振興之路才真正有了難得的技術與資金支持。

(二)“村兩委”攜手“鄉賢會”共建美麗家鄉

鄉村社會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組成部分,有其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依托鄉賢文化,農村逐步形成了“以村兩委為核心,鄉賢會為主體,村民為對象”的鄉村治理新模式,真正實現了法治、德治、自治三管齊下的強力農村治理。璧洲村村兩委攜手鄉賢會,很好的維護了農村社會的和諧安定。首先,在村兩委的組織下,鄉賢出資,在璧洲村各大路口安裝了監控攝像,大大地降低了璧洲村的偷盜犯罪率,有效地保障了村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其次,村兩委領導鄉賢會成員,將璧洲村長達2000米的古圳清理干凈,還璧洲村民一個干凈的水源。最后,為改善村里整體環境,建設大型綠化帶,以認捐樹木的形式,發動鄉賢成員出資出力,從300元到30000元不等,在短短幾天內就已經籌得了近20萬元綠化資金。

(三)強化鄉賢文化認同,保護農村文化遺產

中國人歷來特別重視民族的歷史、地方的歷史、家族的歷史。有關姓氏的起源、沿革、遷徙,特別是開山始祖的發祥之地,最易激起后裔的尋根問祖情結和文化認同⑤。傳統古村落是農耕文明留下的寶貴遺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⑥但是因為政府缺少相關配套保護政策與資金扶持,村民又缺乏保護意識,許多珍貴的鄉賢故居、遺址、文物等面臨著被破壞甚至消亡的巨大壓力。璧洲鄉賢林豫松個人出資請了世界排名第一的規劃設計院及南京大學的相關教授專家,多次駐村做了璧洲村的整體規劃藍圖。璧洲各地鄉賢又以“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族,一族帶一村”的家族認領形式,將各自所屬的宗祠建筑進行修繕,璧洲的古建筑群才得以逐漸復原。

三、依托鄉賢文化促進農村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保護鄉賢文化載體,鞏固鄉賢精神根基

中國人有嚴重的葉落歸根的故土情懷,即使遠離家鄉了依舊割舍不斷鄉愁之心。那遠離故土的人靠什么去寄托那一份思念之情呢?總的來說,就是故鄉的山川建筑。任何一個走出去的游子都需要建立一個精神家園,故土也有責任留住每一份鄉愁,這樣,無論走出去多少鄉賢,他們都不會忘記回饋故鄉,而農村才能依托這些有成就的鄉賢發展起來。鄉賢是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應積極保護農村的物質文化遺產,從精神上召喚鄉賢,抓牢鄉賢,謀求農村發展之路。

(二)弘揚鄉賢善行義舉,完善農村思想道德建設

自古以來,鄉賢興辦學堂,鋪路修橋,鋤強扶弱,出現了許多感人事跡。鄉賢文化是農村發展最原始的精神動力,應該充分挖掘、保護本鄉本土的鄉賢事跡史實資料,并通過網絡、媒體廣泛宣傳鄉賢善行義舉,實現鄉賢的榜樣效應。璧洲村就利用一系列的民俗活動,請東南衛視、龍巖電視臺等媒體采訪、宣傳鄉賢善行義舉,對農村的思想道德建設有重大意義。

(三)加強農村少年鄉賢教育,繼承鄉賢精神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鼻嗌倌晔寝r村發展的未來,加強青少年的鄉賢教育是農村發展不可忽略的一項重任⑦。鄉賢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土精英,最能激發起青少年一代見賢思齊,勵志成才的心理。見賢思齊,啟迪后昆,鄉賢精神的薪火相傳,能讓璧洲的子子孫孫都記住鄉賢,爭做鄉賢,如此,璧洲才會有不盡的未來。

綜上所述,因地制宜,合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鄉賢資源,通過重塑鄉賢文化,匯聚農村這股強大的凝聚力、生產力、向心力,更快更好地實現新農村建設與發展。

注釋

①段湘冬.新農村檔案三個體系建設探析[D].鄭州大學.2013。

②李彤羽,劉寧寧,竹一帆.城鄉統籌視角下農村空心化問題綜述[J].農村經濟于科技,2014(3):112-114。

③李麗.計劃生育政策調整對人口結構的影響[J].山東青年,2014(12):68-69。

④劉淑蘭.《鄉村治理中鄉賢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其實現路徑》[J].理論月刊,2016.02,P80。

⑤王泉根.《中國鄉賢文化研究的當代形態與上虞經驗》[J].中國文化研究,2011年冬之卷,P167-P168。

⑥林喜興.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J].建材與裝飾,2016(23):128-130。

⑦楚文君.試論農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途徑[J].青春歲月,2014(24)。

作者簡介:黃淑琦(1992-),女,漢族,福建龍巖人,福建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財經商貿方向)。

猜你喜歡
新農村
治國之道在于法 明法之道在于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