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會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作用淺析

2017-09-07 13:50高軍劉秀清周娜
新會計 2017年8期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用重要性

高軍+劉秀清+周娜

【摘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管理會計充分運用預測、規劃、決策、評價等職能,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些領域發揮專業效能。本文通過闡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管理會計職能及重要性,對管理會計在改革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管理會計職能 重要性 作用

一、引言

2015年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革重點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變化的適應性,完成“三去一降一補”。企業戰略管理中管理會計的地位舉足輕重,在預測、規劃、決策以及績效評價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些領域中,管理會計必將發揮專業效能,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改革是相對于需求側改革提出的,在經濟活動中供給與需求是既對立又統一的主導因素。供給側的要素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投資、消費和出口即為需求側。我國經濟發展主要面臨的是結構性問題,改革主要是以調結構為主,供給和需求兩側都存在問題,但供給是目前最主要的矛盾,所以要從供給入手,以改革推動結構的優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補齊短板,促進產業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減少政府的干預,權力下放,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企業或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層面的“減法”是降低經營成本,做好節稅措施,提高創新能力和供給質量。企業不但要對傳統產業改造重組,更要不斷開拓創新,發展培育新產業,積極推動新產業幾何式增長,調整供給結構以滿足新需求。清除過剩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工作,處置“僵尸企業”,有效化解供給結構,優化產業供給,增強企業活力。

二、管理會計基本職能

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運用管理會計,對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形成內部財務報告,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管理會計職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預測職能

企業的發展受環境影響,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管理會計通過對企業外部環境中的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分析,發現機會與威脅;通過對內部經營環境的分析,發現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管理會計運用各種系統科學的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模型和定性分析手段,對收集到的歷史資料以及當前的會計數據進行分析整理,推測出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影響以及未來企業經濟發展的趨勢。管理會計在宏觀經濟預測、成本預測、利潤預測以及資金需要量預測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決策職能

企業管理層不同類型的決策有賴于管理會計提供的數據與信息,決策類型通常分為短期與長期。管理會計在短期決策中采用本量利等分析原理進行成本與收入的對比分析,保證經營決策的有效性;在投資長期項目時會考察分析時間價值對現金流量的作用,找出影響現金流量的相關因素,確保長期決策的正確性。決策的基礎是預測,實現一定時期企業經營目標可供選擇的備選方案,是管理會計通過預測提出,管理會計根據決策目標整理收集每個備選方案的信息資料,分析比較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影響,為管理層做出最優決策提供依據。

(三)規劃職能

規劃是短期或長期的計劃,企業規劃需要管理會計提供的數據和信息,管理會計可以發揮自身職能幫助企業制定各種計劃??b密的計劃不僅能夠完善決策方案,更能夠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計劃的實現與否取決于預算,通過編制全面預算,管理會計可以落實不同管理層次、不同業務領域以及不同時間范圍內的決策目標。管理會計通過編制責任預算,進一步分解細化各項預算指標,每個關鍵環節都要進行數據對比,找出偏差及時對影響因素進行有效控制。管理會計需要對企業經營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進行合理有效的組織和協調,充分調動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全面實現企業預算,有效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

(四)控制職能

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管理會計通過其手段和方法影響企業的經濟活動,使其按照預定的目標進行。管理會計根據全面預算,在發生經濟活動時同步進行計量、記錄和報告,為防止預算偏離,及時對比預算數據和實際數據,對出現的不符分析原因并計算差異,確定是有利差異還是不利差異,對不利差異追究相關責任的同時提出改進措施,必要時修訂預算,有效保證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管理會計根據預算制定控制標準,為實施有效控制,將預算指標細化分解到各責任中心,按控制標準進行考核評價。

(五)評價職能

管理會計的評價職能是對各責任中心的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根據預算分解責任中心,通過控制記錄責任中心的業績,依據目標實現程度進行業績考核和評價。管理會計職能之間是緊密相連的,構成了完整的循環體系。決策的前提是預測,規劃的基礎是決策,預測和決策的綜合反映是規劃,而規劃又是經營目標的具體化,是進行控制和評價的依據,管理會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密切聯系著企業的內部循環管理。

三、管理會計主要功能

管理會計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經營中企業受限于傳統的管理思維模式,只憑經驗做事且方法陳舊,造成競爭乏力。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各個層面管理會計都發揮重要作用,是不斷提升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企業管理人員應積極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會計應用水平,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一)幫助制定企業戰略,明確市場定位

管理會計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取得市場競爭優勢,企業戰略的制定和有效實施都離不開管理會計。管理會計通過分析外部環境中的機遇和威脅,分析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優勢和劣勢,在整個行業領域幫助企業進行市場定位,多層次、多方位的向管理層提供信息和方案,在品牌、成本、規模等方面挖掘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積極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二)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幫助企業識別風險

管理會計運用價值鏈分析、作業成本法、經濟增加值、平衡積分卡等工具和方法,有機融合財務活動和業務活動的信息資源,發掘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和數量關系,使復雜的經濟關系簡單化,利用這些信息,企業管理層可以預測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在未來的經濟活動中及時規避、降低和控制風險,有利于實現企業的長遠目標規劃。

(三)提高資源配置,實現經濟新增長

有效利用資源可以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促進企業的發展。管理會計通過科學管理,識別無效作業或效率低下的作業,減少企業浪費,淘汰落后產能,改善企業的低端化?;诖髷祿朴嬎愕募夹g創新,管理會計運用最新的管理方法幫助企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開創互聯網時代經濟新增長。

(四)全面進行績效評價,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

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職能是考核評價,對整個企業是全局性的關注戰略實施情況,對每個職能崗位是關注每個員工的工作效率,管理會計評價職能已全方位滲透。管理會計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企業員工的工作業績和責任預算進行對比,做出科學公允的績效評價,有效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督促員工對自身的高標準嚴要求,幫助企業提升員工素質,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優秀人才。

四、供給側改革中管理會計的作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三去一降一補”與管理會計密切相關,管理會計在企業戰略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提升企業價值鏈的整體價值。

(一)去產能,管理會計引領量變到質變

由于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等行業,產品供給遠超消費需求,導致產能嚴重過剩。而產能過剩的同時,又伴隨著高端產品的供給不足,所以去產能不能簡單地只減量,更重要的是調整產業結構,使產能高端化,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達到供需平衡,在這方面管理會計的預測和決策職能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是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對企業的各種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精準預測市場有效產能需求,幫助企業管理層做出正確決策。去產能中的“僵尸企業”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涉及兼并重組、資產轉型、破產清算等錯綜復雜的問題,引入戰略管理會計,收集內、外部戰略相關信息為企業提供有效決策依據,充分運用管理會計理論和手段化解過剩產能和債務危機,促進產能的優化。

(二)去庫存,管理會計完善供應鏈

去庫存涉及房地產庫存和工業企業庫存,大量的房地產存貨和產品積壓,占用資金情況嚴重,造成周轉困難,企業難以持續發展。去庫存不僅是在短期內清理庫存,更應在產品優化方面進行長期規劃,管理會計通過分析,找出形成庫存的原因,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運用管理工具制定管理決策,從各方面化解庫存高企的現象。房地產業規劃去庫存,要考慮是否更換建設方案,如果更換是否影響成本和盈利情況,如果不更換是否會造成損失等,都需要管理會計的精準分析,平衡各方面要素做出決策,降低存貨量并設立安全庫存值,平穩有序健康發展。工業企業傳統供應鏈是從企業自身意愿出發,不考慮消費需求,盲目生產造成滯銷產生大量庫存,完善供應鏈管理體系已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完善的供應鏈應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產品適銷對路且物美價廉?!盎ヂ摼W+”時代技術手段不斷推陳出新,管理會計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消費者的需求,合理配置生產所需原材料,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適時制的存貨管理系統,保證供應充足又不會偏離安全庫存,從源頭上實現去庫存。

(三)去杠桿,管理會計控制財務風險

供給側改革中的去杠桿涉及政府去杠桿、金融去杠桿和企業去杠桿。政府去杠桿主要是清除地方政府債務,降低政府債務風險;金融去杠桿主要是減少同業及表外業務,控制系統性風險;企業去杠桿主要是減少債務比例,合理控制資產負債率。管理會計編制全面預算幫助企業有效落實投融資決策,合理分解預算指標,并利用管理會計工具做好內部控制,確保決策目標的實現。確定合理的資產負債率是企業去杠桿的首要任務,合理的資產負債率能夠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如果負債經營比例較小,沒有充足的運營資金,則阻礙企業的高速發展;如果負債經營比例較大,超過企業自身的承受能力,則產生財務風險,超出負債應去杠桿。

(四)降成本,管理會計服務價值鏈

價值鏈是與產品有關的一系列活動,包括企業在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銷售送貨等各個環節的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價值鏈成本管理是管理會計運用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對整個價值鏈上的活動進行分析控制的過程。用目標成本法在產品設計環節節約成本,降低能源材耗,從源頭上控制成本,實現企業目標利潤;用作業成本法識別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非增值作業是控制的重點,減少或消除非增值作業以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率。企業成本控制的重點是生產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這些影響利潤的成本費用,降低成本費用則會增加利潤,所以成本費用利潤率是“降成本”的重要指標,管理會計通過分析確定合理的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值,高于指標值的列入降成本的范圍。

(五)補短板,管理會計促創新

目前經濟的主要問題就是供需失衡,補短板是鼓勵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提供有效供給??萍紕撔轮饕窃鰪娖髽I創新能力,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產業升級主要是支持企業更新設備,做好技術改造,發展新興產業和高端產業,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都需要管理會計做好資金規劃,制定全面預算。管理會計能合理配置企業資源,在編制預算時,精準安排短板資金,創新融資模式籌措短板資金,劃分責任中心實時監控短板資金,分析業績報告評價短板資金,使短板資金充分發揮效用。新常態下,借助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建立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推進管理創新,將鏈接與管理擴展到企業的各個方面,實現財務與業務部門的信息共享。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能夠支持企業進行科學決策,提高運營效率,加強風險管控,積極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綜上所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管理會計科學運用管理工具和手段,在“三去一降一補”五個領域全面發揮作用,幫助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提升內部管理,降低企業成本,支持科技創新,全面促進產業升級。經濟新常態下應注重運用管理會計,做好資金運作,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鄒志英.管理會計助力供給側改革[J].新理財,2016(2).

[2] 馮巧根.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2016(7).

[3] 施振萍.論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4(5).

猜你喜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用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論七分飽之重要性
幼兒教育中閱讀的重要性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現實依據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十三五”規劃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