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研究

2017-09-08 03:11王禹田樊英
商業經濟 2017年9期
關鍵詞:建設銀行風險防范措施

王禹田+樊英

[摘 要] 近年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規模增長迅速,對其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其新的利潤增長業務,但該業務開展中存在各種風險隱患,如法律與政策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如何防范個人理財業務產生的風險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所必須面對的挑戰。以商業銀行C市分行為例,對其個人理財業務面臨的風險和風險防范措施中產生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進一步強化風險防范建議,即推動金融市場改革,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強化風險防范觀念,完善風險預警機制;提高銀行理財人員專業素質;規范和完善內部監管和信息披露;加大理財業務創新力度。以期提高商業銀行C分行的風險防范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 建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類型;風險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 F8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7)09-0139-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ersonal financing business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has grown rapidl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markets and increasing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ank. It has become a new profit growth business, but there are various risks, such as legal and policy risk, market risk, operational risk and so on. How to prevent the risks for the business has become a challenge that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must face. Taking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in City C as an example,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risks and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faced by the personal finance business are analyze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risk prevention a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improving relative law and regulation systems, strengthening the risk management concept and the ris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rais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sonnel in the bank,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procedure of 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put more effort on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business. In so doing, the level of risk prevention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branch C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personal financing business, risk type, risk prevention, measure

一、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一)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個人財富的大量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追求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大大促進了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以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產品為例,盡管2016年面臨經濟下行,利率市場化和同業競爭日趨激烈等不利局面,理財產品余額不斷上升,從2014年6.89億元上升到了2016年3月的12.68億元,個人理財產品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

(二)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提供了多樣化的產品

2015年,商業銀行C分行發行各類理財產品共745期,并通過產品募集資金180.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4.05%。目前,經過不斷的融合創新,C分行已經形成了自身的一套個人理財業務發展體系,現有涵蓋利得盈、匯得盈、乾元理財、建行財富等多個金融領域的理財產品。

(三)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中高端客戶占比較高

C分行個人理財客戶逐漸增加,截至2014年9月末,商業銀行C分行理財產品客戶持有人數為34550人,比年初新增客戶數3905戶。在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中,高端個人客戶占比較大,2014年9月末,商業銀行C分行持有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中AUM值20-50萬的客戶占比34.07%,50-300萬的客戶占比29.47%。C分行理財產品的主要客戶集中在30-50歲之間,約占理財產品總銷量的75.8%,此類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并且具有相應的經濟基礎,對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具有強烈的意愿。

(四)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收入逐年增加endprint

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是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自從開辦理財業務以來,C分行理財產品中間業務收入逐年遞增,2015年理財產品的中間業務收入達到了154.99萬元人民幣,占總中間業務收入的23%。個人理財產品銷售收入也逐年增高,2015年個人理財產品銷售收入比2014年增長1.428億元。2016年一季度,個人理財產品銷售收入23015萬元,占個人金融產品銷售總收入的19.40%。

二、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主要面臨的風險類型

(一)法律與政策風險

目前,我國實行分業經營制度,嚴格限制商業銀行的經營和投資范圍,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主要投資在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隨著市場的放開和經濟的發展,為了提高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投資標的不再局限于貨幣市場、債券市場,開始向外匯市場、黃金市場等方向延伸,逐步向浮動的衍生產品拓展,甚至與境外金融機構合作開發和經營產品。但是這些產品的交易結構難以得到清晰界定,容易違反分業經營的制度,造成法律糾紛,使銀行的聲譽和信譽受損,甚至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1]。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是遵照當前的法律法規、相關監管政策設計的,當國家宏觀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相關監管規定發生變化時,可能會導致產品收益降低甚至本金損失,也可能導致產品的無效或提前終止[2]。

(二)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是由于利率、匯率、商品價格等各類市場變動,致使相關標的物價值遭到潛在損失而對未來收益產生的不確定性,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

1.利率風險

商業銀行目前推出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為人民幣型理財產品,主要采用“資金池”的操作模式,投資于股權類資產、債券類資產和貨幣市場工具類資產等資產組合。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利率風險逐漸凸顯,利率的變動使得理財產品投資標的的價值發生變動,進一步影響產品的收益。一旦利率向不好的方向變動,若銀行沒有及時進行風險規避,可能會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另外,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基準利率時,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并不會隨之調整,因此,可能出現理財產品投資的預期收益率或實際收益率低于人民銀行基準利率的風險,導致客戶的實際收益得不到保障,銀行需要承擔因此產生的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

2.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因為匯率變動使以外幣標示的資產或者負債的價值發生變動而造成的損失,包括對銀行和客戶造成的損失。一方面,以人民幣投資于國外債券、股票及實物商品的理財產品,其到期收益的人民幣價值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另一方面,與匯率區間或匯率價格波動率掛鉤的理財產品,其到期收益率直接受匯率波動影響[3]。商業銀行“匯得盈”系列理財產品是以外幣募集資金,換匯后投資境內金融工具,客戶的收益部分以人民幣支付,客戶的投資本金部分以原幣種支付。因此,在幣種轉換過程中,理財產品的價值和收益將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面臨匯率風險。

(三)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銀行的內生性風險,個人理財業務中,在理財產品的開發營銷以及銷售階段,都可能產生操作風險,使客戶的資金存在潛在的損失。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操作風險主要有:第一,銀行理財人員不合規操作。部分理財營銷人員在營銷指標壓力下,片面追求自身業績,忽略客戶的投資利益,將一些不適合的產品推薦給客戶,使銀行聲譽、利益受損。第二,風險評級不規范。商業銀行規定,客戶必須進行風險承受能力評估測試方可進行理財產品的購買,在實際操作中,部分理財人員未嚴格按照商業銀行內部風險評級標準進行風險評估,使得客戶可能會購買與自己實際風險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財產品,一旦客戶投資出現虧損,將給商業銀行的聲譽帶來極大的損失。

此外,個人理財業務還存在信用風險,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或者個人未能履行契約中的約定而造成的損失,包括銀行不能達成對固定收益型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等。信用風險不僅降低了銀行的信任度和品牌形象,還會潛移默化的影響銀行業務的營銷和拓展。

三、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存在的問題

1.風險防范觀念較弱

作為銀行利潤業務,C分行十分重視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尤其注重理財產品的銷售情況,但是對于個人理財業務面臨的風險,認為風險較低甚至無風險[4],對業務的風險防范缺乏足夠的重視,從業人員在進行銷售過程中對客戶著重于產品收益的介紹,而對風險提示不足甚至對風險避而不談。另外,C分行缺乏差別化的風險防范理念。不同的個人理財產品所蘊藏的風險有所不同,目前C分行對不同的理財產品只采取單一方法來進行風險計量,并不能有效的防范各類風險。

2.售后風險防范措施不完善

商業銀行C分行在個人理財產品的設計營銷階段、銷售階段和售后維護階段都應有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目前,C分行在理財業務的設計營銷和銷售階段都采取了一定的風險防范措施,但售后維護階段的風險防范還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售后容易出現的風險隱患有:①未能定期或如約向客戶提供產品運營情況,導致客戶未能及時知曉產品運營情況而遭受損失或喪失投資其他產品的機會[5];②當客戶經理出現臨時調動、離職等情形,未能及時通知客戶、產品提供方關于客戶經理的變動情況,必要的產品運作變化等重要信息無法互相傳遞;③未能及時發現和處理客戶不滿,導致客戶投訴,當出現客戶投訴后,未能及時解決;④產品銷售過程中檔案保存不當,發生丟失等情況。此外,針對售后階段發生的風險,C分行目前還沒有制訂統一的規章制度及防范控制準則,只有個別網點自發進行售后維護控制,各行其是,效果不明顯,無法及時防范售后風險。

3.理財產品缺乏針對性,競爭力不強

個人理財業務同質化是目前銀行業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個人理財產品市場上大小銀行的產品雖然名稱不同,但是由于分業經營的限制,其產品的風險、投資收益相當。雖然C分行理財產品豐富,但是推出的理財產品競爭力不強,沒有突出自身的特色和品牌優勢,對于產品的推廣也沒有進行大力宣傳和營銷,個人理財產品市場容易被其他銀行搶占,在理財產品市場處于中等水平,且自2015年起,受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偏低。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部分高收益理財產品起點設置偏高,低端客戶只能望而遠之,沒有設計適合低端客戶的理財產品,導致這部分客戶流失。endprint

4.“飛單”事件時有發生

“飛單”是指銀行員工私自銷售非本行發行或代理的投資理財類產品[6]。2015年以來,商業銀行發生多起“飛單”事件,“飛單”行為基本上是員工私下操作行為,且與客戶一對一的單線聯系,涉及其中的往往是基于信賴銀行工作人員的專業判斷以及銀行提供的信譽保障的銀行老客戶,經常在沒有全面了解產品本身和合同內容情況下就簽字購買非商業銀行自營和授權代理銷售的第三方理財產品。目前,對“飛單”行為缺乏有效監管,信息披露不夠充分,風險提示不到位,隱蔽性強,有的只需要下載手機APP就可進入系統操作和購買,不易被發現,只有當產品出現兌付危機時“飛單”行為才可能被暴露?!帮w單”事件的產生往往引發法律糾紛和重大案件,造成資金風險和聲譽風險。

(二)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存在問題的原因

1.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存在問題的內部原因

(1)缺乏高素質的理財專業人才。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一方面,理財從業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之前要深入了解業務和產品的基本屬性;另一方面,理財從業人員還要求掌握各方面的金融投資相關知識,并需要具備一定的營銷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公關能力[7]。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時間短,理財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不高,尤其缺乏精通金融相關知識的專業性人才。

(2)理財產品設計缺陷。一方面,C分行目前的理財產品以短期和中期為主。同時不斷擴大理財產品發行量,使得C分行不斷面臨理財產品到期收益兌付的問題,對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短期資金流動造成影響,還使C分行面對客戶資金未能及時到賬的質疑;另一方面,C分行主要以垂直式理財產品開發模式為主,即個人理財產品以全行性產品為主,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不足,產品差異化程度低,分行機構網點只負責推廣銷售,很少能夠自主開發產品,而總行在個人理財產品的設計過程中,沒有根據各地分行不同情況進行市場細分,不能充分發揮出C分行在本地市場上的優勢,尤其在目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C分行的理財產品不具備針對性,競爭能力不強。

2.商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存在問題的外部原因

(1)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市場的金融法規和管理制度還不夠健全。自從我國個人理財業務開辦以來,個人理財業務的投訴和糾紛時有發生。盡管銀監會出臺《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對銀行的理財業務進行規范,隨著個人理財市場的發展,國內個人理財意識在不斷增強,現行的規章制度已經無法保證解決所有的問題。首先,現行法律將理財“買賣”雙方定義為“委托關系”,僅側重于規范銀行的業務管理,沒有全面規定雙方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其次,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投資已經超越了傳統業務范圍,投資標的多樣化和產品結構復雜化已經超越了“分業經營”的限制,為了防范法律風險,C分行不能充分運用自身的理財資金,開發和設計理財產品都受到一定限制。同時,在分業監管的體制下,監管部門各行其是,協調機制不健全,個人理財業務中跨行業產品面臨監管真空或者重復監管的情況[8]。

(2)金融市場發展程度和客戶風險認知能力的影響。作為內陸三線城市,目前C市金融市場發展遠遠落后于國內發達地區,對于金融市場的宣傳力度也較弱,金融市場的發展滯后使居民對金融衍生品的了解浮于表面,居民往往愿意選擇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導致大部分居民跟風而行。與此同時,大部分居民缺乏理財相關知識的了解,甚至對理財業務認知錯誤,也不了解所面臨的風險。一些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時對于產品潛在的風險只聽理財從業人員的簡單描述,對于產品說明書中的風險警示條款只是走馬觀花的瀏覽而不加重視,為了獲得高收益率而不顧理財人員的風險提示,購買了遠遠超過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9]。

四、加強中國建設銀行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的對策建議

(一)推動金融市場改革,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良好的市場不僅能拓寬理財產品的投資領域,還能為理財產品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設計研發的理財產品缺乏有效的風險對沖手段,良好的金融市場能夠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有利于實現理財產品投資渠道的多樣化和個性化,能夠有效分散市場風險并進行防范,所以,推動金融市場改革,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能夠有效防范個人理財業務風險。另一方面,個人理財市場的發展也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面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不斷的創新活動,應加快個人理財法律制度的建設和金融分業政策的更新,完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相關法律規定,填補法律空白,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的健康發展[10]。

(二)強化風險防范觀念,完善風險預警機制

C分行應當加強風險防范的宣傳,通過釆用座談會的形式或者電影教學的方式等多種途徑進行有效地加強理財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使風險防范觀念深入人心。同時根據自身業務的性質、規模等特點,進一步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將理財業務風險納入總體風險管控之中,如利用VAR模型分析資產組合面臨的虧損風險的概率,控制最壞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根據風險的識別、評估、反映、監控、信息反饋和交流以及控制措施等變量建立風險預警模型,及時對理財業務中產生的風險進行預警防范。風險發生后需要對相應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將典型的風險案例記入風險管理檔案,為以后的理財產品銷售提供經驗和教訓[11]。

(三)提高銀行理財人員專業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培養

在對理財從業人員進行專業性培訓的過程中,要對所有的理財人員進行針對性的內部培訓,理財從業人員不僅要對銀行本身的理財產品了如指掌,還要及時掌握行業最前沿的發展狀況。同時,進一步加強理財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以便更好地在源頭上做到有效控制和及時防范部分理財產品運作中的風險[12],力爭做到銷售過程“零風險”。endprint

(四)規范和完善內部監管和信息披露,正確引導投資者

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個人理財業務部門中的內部監管,從內部對從業人員進行實時監督,針對銀行中理財從業人員的異常行為及時進行監控詢問,完善對理財人員的問責制度,規范對理財人員的獎懲機制。理財從業人員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和認知理財產品的風險;另一方面在營銷產品時必須充分、清晰、準確的向客戶揭示理財產品風險,并且按照有關規定,向客戶提供理財產品賬單、市場表現情況報告、收益情況報告等產品運營情況,充分保障客戶金融信息知情權,不得帶有任何誤導客戶、夸大產品收益率與安全性的行為與言論[13]。與此同時,要正確引導投資者,加強對客戶的風險教育,持續開展客戶投資教育和反欺詐工作,提高投資者金融知識水平及風險識別、風險自擔能力,提示客戶注意自身的金融信息保密,防止信息濫用、外泄等事件。

(五)加大理財業務創新力度,提供差異化服務

C分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需要大力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力度,用以滿足客戶對投資產品多樣化、投資風險分散化以及服務需求個性化的要求。產品創新方面不僅包括開發新的理財產品,推出新的理財工具,同時還包括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完善。C分行要在充分考察當地個人理財業務市場的基礎上,根據客戶群體的不同年齡、風險偏好、收入水平等因素開發設計特色型理財產品。提高C分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服務創新力度除了要繼續執行標準化服務和嚴格相關服務流程外,還需要在售后服務等方面有所改進,尤其要改變過去注重產品的營銷觀念,真正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14]。

[參考文獻]

[1]劉楠.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十大風險提示[J].銀行家,2007(2):114-115.

[2]鄒韻.匯率掛鉤型產品的定價研究——以區間累積型產品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金融學院,2014:10-23.

[3]唐甜.G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研究——基于客戶利益保護視角[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MBA教育中心,2014:15.

[4]溫小艷.中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研究生院,2008:22-36.

[5]亓文.我國商業銀行高端理財產品全流程操作風險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金融學院,2011:33-34.

[6]阿秀芳.淺談銀行員工“飛單”銷售行為的風險與控制[J].時代金融,2014(12):92.

[7]劉媛杰.關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考[J].現代商業,2008(20):18.

[8]王華秀.個人理財業務中銀行面臨的法律風險及防范[J].稅務與經濟,2014(4):41-45.

[9]楊輝.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市場風險防范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2013:19-20.

[10]王瑩.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控制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11):200-201.

[11]趙婷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控制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經濟學院,2014:9.

[12]張玉娟.經濟新常態下個人投資理財業務及風險防范研究[J].市場論壇,2015(8):54-55.

[13]邢悅青.建行湖南省分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金融學院,2007:37.

[14]蘇軍良.我國商業銀行服務營銷問題研究[J].集團經濟研究,2006(6):139-140.

[責任編輯:蔡寧]endprint

猜你喜歡
建設銀行風險防范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的防范及化解
融資融券業務對券商盈利及風險的影響研究
我國國有股份制銀行發展財富管理業務的研究
建設銀行利增6.1% 日賺6.2億
閱讀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