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學·導·用”課堂變革,激發學困生學習熱情

2017-09-13 03:28張麗娟
青蘋果·高一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學習熱情學困生

張麗娟

摘要 當前,各種教育思潮風起云涌,教育理念層出不窮,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可喜景象。在新、舊理念的交替影響下,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走向何方?我們應該如何開展好以“學”為中心的數學教學工作?結合我?!皩W·導·用”課改教學模式變革的推進,本文對比了數學傳統課堂模式與“學·導·用”課改教學模式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突出了“學·導·用”課堂模式對學困生學習熱情的激發效果,從而對“學·導·用”課改教學模式的優勢有了自己的一些理性思考。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學·導·用”教學模式;學困生;學習熱情

1 對比兩種教學模式的緣由

三年前,筆者有幸成為寧化縣“學·導·用”教學模式的首輪實驗教師,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中。通過三年一輪的實驗,我對此教學模式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于數學課堂。新學年剛接手一個數學基礎底子較薄弱的初三畢業班,班級學困生較多,而且學生將面臨一年后的中考。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呢?如何盡可能地轉化學困生呢?

筆者繼而想到把“學·導·用”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中。這個班之前教師運用的是傳統課堂教學。我認為,實施“學·導·用”模式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更好地培養學生合理的自學、敏銳的思維、創新的方法,實現精神升華的目標,從而引發師生教與學的共鳴,加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并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此課堂模式把學習過程分為前置先學、目標引學、釋疑導學、運用活學四個環節。在本文中,我將對比這兩種教學模式,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2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數學課堂教學

整節課由老師掌控,先對上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提問或上黑板前板演。因為學困生較多,舊知識掌握情況不理想,直接在課上花幾分鐘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這又影響到師生的學習情緒。接著教師花大量時間導出新知,大部分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有的甚至干脆睡覺。最后讓學生進行課后練習。因為學生聽得一知半解,練習的反饋效果也不是很好。這是典型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課堂,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同學還是可以很好地適應的,但對于中等偏下的學生會感到學習乏味,未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學·導·用”教學模式下的數學課堂教學

3.1 第一環節前置先學

在課前頭一天對新知進行預習。對知識點進行圈畫、對疑問進行標注,并試著完成課本上議一議的問答。用三種顏色的筆區分,即重點知識用黑色筆圈畫;疑問用紅筆標注;用鉛筆試著完成課后隨堂練習。這樣,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并且能夠帶著疑問進入第二天的課堂學習。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并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為了抓好前置學習,上新課前要求小組長檢查組員的預習情況并納入評分考核。

3.2 第二環節目標引學

課上先出示學習目標,不對舊知識進行回顧,把時間全部花在新知上。讓學生明白本堂課要學會什么知識、掌握什么能力,對比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展開學習。

3.3 第三環節釋疑導學

這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班級學困生較多,經常有十幾個同學上課睡覺。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采用以下方法:

⑴小組比分環節:在黑板上設置評分表,對各小組成員的問題回答及課堂表現進行評分。同時為了提高學困生的積極性,把每個小組的成員按照數學成績依次定為1號至6號,1號至4號回答正確加1分,5號、6號回答正確加2分。學困生為了能幫助組內加分,都能認真聽課看是否有大顯身手的機會,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了。

⑵利用機會讓學生講解、學生質疑、教師補充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例如以下例子為學生在講解如何把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

例:下列式子為最簡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生1:大家請看題目,本題所考查的知識點為:最簡二次根式的條件:①被開方數中不能含開得盡方的數或因式;②被開方數中不含分母;③被開方數中不含小數。(并將知識點進行板書)。根據這些條件,可知本題選A。下面我來講解、的化簡。

生2:那、3怎么化簡呢?

生3:我會。

生1:那請你來上臺為同學講解。

生3:上臺邊講解邊板書:把系數3照抄、化簡。被開方數分子分母同時乘以3,分母3開出后和系數3約掉,得。

學生默許點頭。

此問題中3的化簡對于學生來說是難點、易錯點。通過學生的講解讓傾聽者倍感親切,接著通過學生質疑、相互補充順理成章地突破了難點。同時學生上臺講解、質疑、補充都能為小組加分,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3.4 第四環節運用活學

“學·導·用”課堂對照本節課教學目標,講解完一個知識點后馬上進行練習,體會知識的運用,訓練學生運用新知的解題能力?;卮鹫_后計入小組評分。大大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4 我的課堂教學體會

通過一學年的九年級數學接班教學,筆者大膽嘗試了“學·導·用”教學模式。利用小組合作評價為激勵導向,每周對各小組得分進行累計。每月對優勝小組進行表彰。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熱情高漲,課后自覺地完成預習和課后作業。

師生在自然、舒展的課堂氛圍中輕松地完成了數學教學任務,教學成績和原來相比提高了很多。并且大大超過了同年段其它班級。

然而有的老師要問了:既然“學· 導·用”教學模式有這么多優點,那么組織課堂教學時就可以舍棄“教師的講”進而施行“學生的學”,這樣行嗎?顯然不行。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實際恰當選擇合適的教法。我們認為,無論是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還是“學·導·用” 課堂教學模式,都應堅持以“學”為中心,最終都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本領,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 楊薇.論初中數學“學·導·用”教學模式中的“前置研究單”[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

[2] 何珊,普曉年.“學困生”成因調查分析報告[J].學周刊,2016(18).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化第七中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傳統教學模式學習熱情學困生
用愛和機智幫助學困生轉化
淺談轉化學困生的幾點體會
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
論微課理念下的中職數學教學
新課改背景下英語繪本閱讀分析
運用情景會話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優劣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