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分析在教師糾正性反饋有效性研究中應用初探

2017-09-15 05:09陳曦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關鍵詞:外語教學綜述效應

【摘要】教師糾正性反饋有效性研究是當前研究熱點。本文在對元分析方法進行介紹的基礎上,提出了元分析在教師糾正性反饋研究中應用的方法步驟。

【關鍵詞】反饋有效性 元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62-02

教師書面糾正反饋是外語寫作教學中反饋的主要形式,也是外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教師糾正性反饋對提高學生第二語言能力的效果就受到了質疑。當前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周期各異,外語教學中教師糾正性反饋是否有效至今仍有爭議。部分研究人員也發現糾錯效果不佳,不利于激發學生后續寫作的能動性,進而認為教師的糾錯是沒有效果,應當取消(Bitchener et al,2005; Kepner)[1]。

一、元分析

當前雖有學者對國內反饋有效性進行傳統的文獻綜述,但傳統文獻綜述具有主觀性強,文獻容易覆蓋不全,忽視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元分析是對同一主題下多個獨立研究結果進行數量綜合,從而概括其總體效應值的研究方法。與傳統綜述相比,元分析最大的特點就是遵照嚴格的步驟,采取統計手段對定量研究進行整合分析,能較客觀地總結利用以往研究的結果,按照統計學原理做出判斷。Hunter等人更認為,元分析是一種研究范式。依據概率原理和誤差校正原理可以求出相應的集中趨勢和離中趨勢指標,其集中趨勢指標就是效應值,通過計算效應值對以往研究進行合并分析。在語言教學研究領域,針對某一問題如教師糾正性反饋有效性方面常有許多學者進行研究。因此,需要使用元分析對所有研究結果進行綜合,對這些研究所揭示的總體效應大小作出估計和判斷,克服傳統綜合方法較為依賴綜述者主觀分析的缺點。

二、元分析綜述

國外已有多名學者對教師反饋的有效性進行元分析,總體上多數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認為教師糾正性反饋對學生第二語言習得有積極作用但作用效果并不一致。Russell(2006)對56個研究進行元分析后也認為教師糾正性反饋對學生寫作能力發展有積極作用,同時發現反饋的影響是可持續的,即時反饋效果效應值大于延時反饋的效應值但也提出當前研究還需要在實驗環境、最佳反饋方式、針對性糾錯反饋與普遍糾錯反饋、同伴反饋與教師反饋及測量方式對反饋效果影響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研究。Norris & Ortega(2000)對1980年至1998年間發表的49篇反饋有效性文章進行元分析[2-3]后,認為顯性反饋效果優于隱形反饋效果,同時提出反饋效果的不同測量方式會影響反饋效果。Li(2010)將22篇公開發布論文和11篇博士論文納入研究范圍,對反饋變量進行編碼后的元分析,并且隱性反饋效果保留時間長于顯性反饋效果保留時間,短時反饋處理時間的作用效果優于長時反饋處理時間。Lyster &Saito;(2010)的元分析綜述還考察了學習者年齡與糾錯反饋的關系??傮w上元分析綜述的結果都支持,反饋對第二語言能力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4],且這種作用效果是可持續的,但是不同的研究報告中對糾錯反饋的效應值大小卻不一致。但也有學者對此持反對意見如Truscott(2007)在對過去相關研究進行元分析后認為教師糾正性反饋對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有負面作用,即使有積極的作用其作用也非常有限。同時提出測試環境、延時測定時間、學生逃避、重復寫作等因素會造成效應值偏大,但學生寫作能力實際上并未提高[5]。

三、元分析方法在教師糾正性反饋有效性研究中應用步驟

1.檢索相關文獻

以“反饋”、“重鑄”、“重述”、“糾錯”為檢索詞,利用萬方博士論文數據庫對涉及教師糾正性反饋博士論文進行了系統檢索,剔除重復文獻和重復發表數據,并按照納入/排除標準對文獻進行再次篩選。

2.設定文獻擬納入標準

①研究中教師糾正性反饋作為獨立變量;②研究中設置對照組或控制組;③研究中教師反饋的效果可以從其他處理效果中分離出來;④研究結果中包含被試人數、平均成績及標準差;⑤文章發布在核心期刊;⑥反饋通過書面或對話方式進行;⑦以寫作總體質量作為反饋效果評價標準等。

3.設定文獻排除標準

①研究未設置對照組;②同一研究數據用于多篇文獻;③研究數據不全;④文章發布非外語核心期刊;⑤未將寫作總體質量作為反饋效果評價標準等。

4.變量編碼與數據提取

按照反饋方式、學習者學習階段、學習者專業、持續時間對文章中涉及實證研究進行編碼并提取數據。其中反饋方式分為直接反饋和間接反饋,口語反饋和寫作反饋,學習者學習階段分為大學、職業技術學校,持續時間分為長期、中期及短期。

5.元分析步驟

本文采取的元分析步驟為:①確定元分析對象;②制定檢索策略,收集與教師糾正性反饋有效性相關的研究文獻與資料;③制定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原始研究文獻;④收集、提取必要的數據信息,包括結果數據、圖表、被試對象基本信息等數據;⑤建立一覽表,對納入原始文獻進行描述和匯總;⑥異質性檢驗;⑦根據異質性檢驗結果,選擇合并效應量估計模型;⑧估計合并效應量進行統計推斷。

四、結論

本文在對元分析方法進行介紹,對教師糾正性反饋進行回顧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教師糾正性反饋研究現狀,指出當前研究存在不足,提出了元分析在教師糾正性反饋研究中應用的具體方法步驟,為下步元分析在教師糾正性反饋研究應用提供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蔡金亭.元分析在二語研究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01:105-115+159-160.

[2]楊穎莉,林正軍.重述與提示反饋對英語過去式習得作用的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02:60-64.

[3]李勇,鄧紅霞.教師書面修正性反饋對英語寫作復雜度的影響[J].外語研究,2012,02:55-62.

[4]王穎,劉振前.教師反饋對英語寫作準確性、流利性、復雜性和總體質量作用的研究[J].外語教學,2012,06:49-53.

[5] Ferris, D.,& Roberts, B. (2001). Error feedback in L2 writing classes: How explicit does it need to be? .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0(3), 161-184.

作者簡介:陳曦(1989-),女,漢族,云南會澤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二語習得。

猜你喜歡
外語教學綜述效應
SAPHO綜合征1例報道并文獻綜述
基于遷移學習模型的小樣本學習綜述
畫與理
知識追蹤綜述
共指消解技術綜述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