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焦點理論的留學生“把”字句習得偏誤分析汪麗芳

2017-09-15 05:09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關鍵詞:留學生

【摘要】焦點理論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國語法界后,焦點便成為語法界研究的一個新的熱點,運用焦點理論對漢語本體進行深入研究,但是還未涉及到對外漢語領域,本文在對外漢語研究領域試圖引入焦點理論,從焦點的角度來看留學生的習得偏誤,分析留學生的“把”字句習得偏誤。既可以擴展習得偏誤的研究理論,也能引起對外漢語學界對焦點理論的重視,不斷完善對外漢語領域研究理論,提高對外漢語教學水平。

【關鍵詞】焦點理論 留學生 “把”字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00-02

一、前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開展和推廣,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漢語,但與此同時,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和相關研究人員發現外國人在學習漢語的時候會出現大量語法和語用上不正確的地方。對外漢語學界將其稱為“偏誤”,“偏誤”作為一個語言學概念,最早由S·P·Corder于1967年提出,1984年,魯健驥將偏誤概念引入中國,就有很多學者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對留學生的偏誤進行研究,偏誤分析越來越精細化和專業化。徐麗華(2002)在《外國學生語氣詞使用偏誤分析》中主要介紹了詞語偏誤中的語氣詞偏誤,趙級序列。到了21世紀,偏誤分析又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方緒軍(2001)在《中介語中動詞句的配價偏誤分析》中,基于配價理論,對漢語中介語中帶有偏誤的動詞句進行偏誤分析。鄒洪民(2002)在《語言單位的統一性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析》中,基于語言單位同一性理論分析了留學生語法放面的偏誤。盡管學者們已經從不同角度對偏誤進行分析,但是有的偏誤上述角度仍然無法解釋清楚,相關研究發現,焦點理論可以解釋一些語法和語義角度無法解釋的漢語偏誤。因此,本文借助焦點理論對留學生漢語偏誤中的典型代表——“把”字句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將焦點理論引入對外漢語教學領域,從而可以整體上提高對外漢語教學水平。

二、焦點理論及相關概念界定

1.焦點理論

“焦點”一詞是功能學派語言學家Halliday最先用于語言學界,Halliday(1967)在《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用“focus”來指稱句子中韻律凸顯的部分。到了20世紀70年代,以Chomsky為代表的生成語法學家開始從交際過程中的新信息角度研究焦點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Cinque 為代表的形式學派語言學家也從句法的角度對焦點問題進行了探討。

20世紀80年代,焦點理論進入漢語語法界,依據各自理論背景的不同,也存在著像國外一樣,對焦點的看法有所不同。范開泰(1985)認為,說話人在選定話題以后,還可以自由選擇交際的重點,漢語的句子焦點大多以重音方式呈現。徐烈炯、劉丹青(1998)則從話語功能角度對焦點進行界定,認為焦點在本質上是話語功能的額一個概念,“焦點是說話人最想讓聽話人注意的部分”。

由此可見,國內外語言學界由于所處學派和自身理論基礎的不同,對焦點理論的認認識也各有不同。

2.焦點的表現手段

不同的語言會采用不同的焦點語言變現形式來表達焦點:例如:

(1)a.^老王明年退休。 b.老王^明年退休。 c.老王明年^退休。

(2)a.是我明天去北京。 b.我是明天去北京。 c.我明天是去北京。

(3)a.程咬金從半路上殺了出來。 b.半路上殺出來一個程咬金。

例(1)是用重音來表示焦點,例(2)是用焦點標記詞“是”來表示焦點,例(3)是用語序來表示焦點。英語中還會經常使用調核來表達焦點,匈牙利語表示焦點的手段較為不同,通過移位把對比性的焦點成分移向動詞之前特定的位置來表示焦點。

本文在進行偏誤分析時,會用到重音手段中的常規重音以及語序手段等具體手段。

三、基于焦點理論的“把”字句偏誤分析

“把”字句一直以來都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因為它是漢語中獨特的一個句式,其他語言里沒有與此相對應的句式。呂必松(2010)在《“把”字短語、“把”字句和“把”字句教學》中提到“把”字句習得難,首先,它在語義結構上要求的條件比較多:要有施事,要有動作,還要有對象,并且對象要是有定的。復雜的語義內容就決定了這一結構的形式內容也很復雜。因此,留學生在學習“把”字句的時候,會產生比較多的偏誤。

關于“把”字句的焦點問題,研究者們說法不一,大致有兩種爭議:以范開泰(1985)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是介詞“把”將原來的賓語移到動詞前,讓動詞及補語處在句末;以方梅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把”是標記焦點的。方梅(1995)提出了確認焦點標記詞“把”的三點原則,“把”字本身不帶對比重音,“把”后成分語音上凸顯,標記詞省略,句子仍然成立。本文選取第一種觀點。

本文利用“暨南大學留學生書面語料庫”,共收集“把”字句4291條語料,其中偏誤語料為405條,將其中收集405條偏誤句結合焦點理論分析“把”字句偏誤并討論產生偏誤的原因。

1.“把”字句中處置對象沒有完全提前

在“把”字句中,介詞“把”將謂語動詞的處置對象前移,作為狀語,這樣即可將句中的賓語提前,而將謂語動詞和補語留在句末的自然焦點位置。如:

* 媽媽把家里洗完了衣服。

媽媽把家里衣服洗完了。

偏誤句中的自然焦點是“衣服”,介詞“把”的賓語是“家里”,但是,“家里”只是用來修飾“衣服”的定語,所以真正的處置對象應該是“雞蛋”,所以,在這里,“把”應該將“家里的衣服”提前,這樣一來,“洗完”這一動作行為和結果就處在了自然焦點的位置。

*他把喝光了飲料。

他把飲料喝光了。

同樣如此,偏誤句的自然焦點是“飲料”,但是在這一句中,“喝”是具有處置意義的動詞,“飲料”是處置對象,所以,“喝光”應該放在句尾自然焦點的位置。

2.處置意義的句子未用“把”字句

一個具有處置意義的動詞謂語句的語義重心就是謂語動詞及其處置結果,需要放在句末,成為句子的自然焦點。這種情況下,還用一般的主謂句式就起不到突出這一處置意義。所以,要借助介詞“把”字將賓語提前,將動詞和補語放在句尾。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留學生沒有弄清楚這種關系,在具有處置意義的句子中卻沒有使用“把”字。如:

*我在圖書館放了我的水杯。

我把我的水杯放在圖書館了。

偏誤句的自然焦點是賓語“水杯”,而從句子的意思來看,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將“水杯”這個對象怎么樣了,結果“在圖書館”才是語義重心,所以應該放在句尾自然焦點的位置。

3.非處置意義的句子誤用“把”字句

漢語是尾焦點語言,因此,在非處置意義的動詞謂語句中,賓語自然就成了句尾的自然焦點。如果將非處置意義句子的賓語提前,那就剝奪了原本屬于賓語的語義重心,將謂語動詞放在了句末,成了句子的自然焦點,這會影響句子的準確表達。如:

*去年,全家人一起把中國來了

去年,全家人一起來了中國。

偏誤句的自然焦點是“來”,而不是“中國”。偏誤句中的“來”并不是一個具有處置意義的動詞,更不是句子的語義重心,但是卻用了“把”字句,這一偏誤就將句子的焦點“中國”前移了,因此,應該把“中國”還原到句末,這樣自然焦點才是“中國”。

*我把漢語學習在華文學院。

我在華文學院學習漢語。

偏誤句的自然焦點是“在華文學院”。在這一句中,“在華文學院”不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對象是“漢語”,所以應該將狀語“在華文學院”提前,把自然焦點的位置還給“漢語”。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發現,焦點在分析留學生習得偏誤方面有很高的價值。以留學生習得的重難點“把”字句為例將焦點理論應用于漢語習得偏誤領域,希望可以豐富第二語言教學研究,促進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

[1] Chomsky,Noam.Deep structure,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A].In Semantics [C],ed.by Danny Steinberg and Leon Jacobovit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

[2] Cinque,Guglielmo.A null theory of phrase and compound stress[J].Linguistic Inquiry 1993,(24)

[3] Halliday,M.A.K.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 [J].Journal of Linguistics,1967,(3)

[4]肖奚強.外國學生漢字偏誤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2(2).

[5]袁統林.句子的焦點結構及其對語義解釋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3(4).

[6]徐烈炯.焦點的不同概念及其在漢語中的表現形式[J].現代中國語研究,2001(3).

作者簡介:汪麗芳(1993-),女,漢,籍貫:安徽,學歷:研究生在讀,單位: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猜你喜歡
留學生
打了疫苗還感染,為何還要打疫苗
“十三五”回顧系列—首都高校的教育國際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俄羅斯留學生: 中國人的熱情與開朗打動了我
走馬觀花的留學害人不淺
勤奮的民族
勤奮的民族
使勁
北京外國留學生的規模與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