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教學反思

2017-09-15 05:09曾曉丹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0期
關鍵詞:教學效果心理健康高職

【摘要】在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學改變生活》公共選修課,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手段多樣化等不同途徑,提高選修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公共選修課 心理 高職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116-02

在高職院校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作為一門公共必修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健康理念。而在此基礎上,公共選修課《心理學改變生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拓展課程,為關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學生提供一種途徑,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進一步教學改革的方式之一。

心理健康,一直是高校、研究學者關注的課題,對于在校學生來說,更想進一步了解心理學內容,尤其是貼近自身生活的有用內容。從筆者上課三個班級120人當中,只有一人不是首選這門選修課??梢钥闯?,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還是非常大的。筆者同時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必修課的課任老師,由于合班上課,課程人數較多,兩周一次課,兩個學期上完一門課,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公共選修課上,筆者做了幾點嘗試。首先嘗試小班教學,人數不超過40人。根據學生人數,分組教學,小組回答問題,小組完成任務。另外,在教學安排方面,更多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論,也取得預期效果。

一、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合作與競爭),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在第一次課堂上,由每個同學抽簽分組,進行簡短自我介紹,完成團隊破冰。由于選修課來自學校不同專業的同學,大家反饋彼此不認識,通過自我介紹和分組,讓同學們找到一種歸屬感,對比隨機分散選擇座位,小組分組可以讓他們有機會更了解更多同學,為深入交往提供機會。布置了兩次小組作業,一個是小組展示,另外一個是小組討論。在小組展示當中,給每個小組分解任務,從概念、來源、正反舉例、作用、啟示等方面,由各個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并在課堂展示,老師按照事先打分標準給各小組打分。各小組代表給各小組提意見和建議。

二、以學生為主體

在以往教學中,老師根據教學大綱,課程內容來定課堂教學。在選修課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反饋的感興趣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或深化。在上一次課堂,提前告知下一次課主要內容,收集學生們感興趣、想深入了解的內容,教師在結合教學大綱,在備課時候,可以增加和深入講解學生們感興趣的知識點。例如在人際關系交往這一章節,內容很廣泛,切入點也可以很多。課堂的學生們感興趣的是如何提高交往技巧,如何可以讓溝通更順暢(原話:如何愉快聊天)。

三、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現如今科技發達的時代,多媒體教學已經是非常普及了。多媒體教學給老師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教材內容、教材重點、難點,一目了然,節約時間,大大增加和豐富了教學內容。而對于學生來說,圖文并茂,易于理解,好的課件也非常吸引人,可以集中注意力,學習豐富的知識內容。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老師們的依賴??梢詻]有板書、可以沒有視頻,但不能沒有PPT。過度依賴多媒體手段,也促使學生只關注PPT的內容,也容易使老師照PPT讀內容等。除了多媒體媒介,黑板也是教師們慢慢忽略的一種工具。為了節省時間,教師們可以提前準備好活頁掛紙、卡片,在卡片上寫關鍵詞,在課堂總結時候,使用關鍵詞進行梳理和總結。這些輔助教具的使用,也使學生眼前一亮,課堂注意力都集中起來了。充分利用教具,教學手段多樣化,結合課程設計,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四、建立課程溝通渠道

課堂的教學活動,是課程的核心部分。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除了上課時間、小組討論,并無其他交流的機會。在本課程的延伸上,結合學生實際的溝通習慣,建立了班級的微信群。教師可以在上面分享心理健康知識,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交流。在上課之前,教師還可以收集學生們對單元主題的想法和興趣點。

五、思考與提升

1.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這一形式非常有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思考探索,學會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引導者。教師要轉換角色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首先應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設計好小組討論的問題和活動的要求;在小組深入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又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合作者。為使小組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必須置身于學習小組中,適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調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采用一種友好的、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不能對遇到阻礙的小組袖手旁觀。在指導學生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和應用時,教師更多的應是一位指導者。教師需要傾聽學生的總結發言,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建議。比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總結和概括發現的結論,提供應用知識的情境。

2.以學生為主體,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充分結合學生的需要,可以把課堂內容貫徹下去。提前收集學生所感興趣的知識點,老師針對性地備課,準備案例和討論,真正做到分析學生,結合高職學生特點進行授課,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計任務和情景讓學生融入和參與,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成就感。

3.公共選修課學生作為學生自主選擇提升的課程,學生學習欲望還是比較高。純理論課程,不受高職學生歡迎。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大膽創新,真正讓學生有參與,有體驗,有收獲,最終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麗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年第5期:132-135.

[2]郭錦鵬.高校公選課的大學生學習心理、狀態和效果分析.教育教學論壇.2013年11月第48期:277-278.

[3]李向陽,劉娜,王益民.談心理效應在高校公共選修課中的應用——以青年心理學課程為例.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2年4月第14卷第2期:88-90.

作者簡介:曾曉丹(1984)女,漢,廣東揭陽,本科,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心理健康高職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多媒體輔助中學英語詞匯教學效果探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高職數學教學和創新設計的滲透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